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胆汁成分的影响

    作者:孙百军;崔乃强;李东华;王倩

    观察某些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pigment stone,PS)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加T管引流术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术后分别服用熊脱氧胆酸片(熊脱氧胆酸组,7例)、利胆灵(利胆灵组,7例)以及熊脱氧胆酸片加利胆灵(联合组,7例),并与对照组(6例,饮用开水)进行比较.

  •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的临床评估

    作者:陈乃玲;杨新玲;刘晓彬;赵文海;吴惠毅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 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证实诊断,非PBC肝胆病者也均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排除PBC诊断.15例PBC患者接受正规熊去氧胆酸治疗,服用12个月以上.结果 24例PBC患者中22例M2首次检测阳性(91.67%),2例阴性,此2例分别于24周及1周后第二次检测为阳性及弱阳性.4例M4抗体阳性或弱阳性,M9均阴性.12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PBC病例黄疸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随访中1例死亡.结论 PBC在国内并非罕见,M2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为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预后与治疗监测

    作者:梁艳;杨再兴;仲人前;周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的一线药物.目前国际上有多个标准用于预测PBC患者预后和疗效判断,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医疗.本文阐释了近年来常用的PBC预后评估方法及其在UDCA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并展望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熊去氧胆酸纳米混悬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GGT升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卫平;丁晋彪;袁海龙;张文瑾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纳米混悬剂治疗GGT持续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纳米混悬剂口服治疗,分别检测2组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时血清GGT水平.结果 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GG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第2周和第4周时,血清GGT下降速度更快.结论 熊去氧胆酸纳米混悬剂能快速、有效地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持续升高的血清GGT水平.

  • 熊去氧胆酸治疗无重叠和有重叠特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作者:孙颖;常彬霞;滕光菊;张伟;赵军;邹正升;李保森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eholic acid,UDCA)对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重叠特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单纯PBC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因PBC死亡的患者,以患者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简化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其中12例诊断可能为AIH,将此12例具重叠特征和8例无重叠特征的PBC患者分别进行研究,分析2组在UDCA初治及研究终点时的临床特征、UDCA治疗的生化学应答及生存期情况.结果 2组在UDCA治疗基线的PLT、ALP、GGT、ALT、AST、ALB、TBIL、TBA、CRE、PT、INR水平及梅奥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1∶80的阳性率、血清球蛋白或IgG≥1.1倍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及AIH治疗前的简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DCA治疗后有重叠特征组的生存时间为(24.4±1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无重叠特征组生存时间为(60.6±43.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5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重叠特征组经过UDCA治疗后预后较差,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2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2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仍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对于巴黎标准不能确诊而简化评分标准可确诊的AIH-PBC患者,单纯UDCA治疗预后差,生存时间较无重叠特征的PBC患者短.

  • 不同方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丽霞;张奉春;王立;张烜;刘斌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方法 选PBC合并SS患者79例,分为3组:单用熊去氧胆酸组(U组,29例)、熊去氧胆酸+泼尼松龙组(UP组,37例)、熊去氧胆酸+硫唑嘌呤组(UA组,13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3种方案对PBC合并SS患者的乏力、瘙痒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种方案治疗后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TBil、DBil、IgG、IgM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BC合并SS以肝脏受累为主要表现时应以治疗PBC为主,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治疗未发现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

  • 熊去氧胆酸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因子和肝脏炎症的影响

    作者:李绍佐;丁贤君;徐方明;王晔恺;钱立勇;曾芳;李世波

    浙江省舟山市地处海岛地区,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同时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渔业和航运业从业者众多,而在船舶运输业中,机舱作业者氨气、硫化氢等中毒并发肝毒性损伤亦较多见.熊去氧胆酸(UDCA)作为临床上常见的退黄、保肝药物,在治疗肝损伤方面效果较佳.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转录水平调节急性期蛋白合成的主要细胞因子,而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本研究通过对Sprague-Dawley大白鼠造模,观察UDCA在大鼠急性肝损伤治疗过程中对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旨在揭示UDCA在肝损伤治疗中通过对IL-6、TNFα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从而减轻肝脏炎症的机制.

  • 熊去氧胆酸对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脂质流动性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时青云;孔北华;马开东;张向丽;江森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肝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以及肝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妊娠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1)自妊娠第13天起,正常组孕鼠开始每天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5 ml/kg; 对照组和治疗组孕鼠每天皮下注射孕酮75 mg/kg体重和17-α-乙炔雌二醇1.25 mg/kg体重,直至孕第17天.(2)自孕第17天起,正常组及对照组孕鼠每天行生理盐水5 ml/kg体重灌胃; 治疗组孕鼠每天行熊去氧胆酸50 mg/kg体重灌胃.(3) 3 组孕鼠均于孕第21天处死,提取肝组织,应用5,5′-二硫代双直接法测定肝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应用1,6-二苯已三烯荧光标记法测定肝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以偏振度(P)的比值表示];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肝细胞雌、孕激素受体(以平均荧光强度表示).结果 (1)肝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及肝细胞膜脂质流动性比值:正常组孕鼠分别为(2.11±0.07) mmol/g蛋白及0.132±0.004;对照组孕鼠分别为(1.13±0.03) mmol/g蛋白及0.149±0.008;治疗组孕鼠分别为(1.82±0.04) mmol/g蛋白及0.141±0.006.肝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肝细胞膜脂质流动性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两个指标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肝细胞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对照组孕鼠分别为89.4±8.4及112.3±11.6;治疗组孕鼠分别为56.4±7.5及70.1±9.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组孕鼠的39.5±7.3及59.6 ±7.4相比,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是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孕鼠的有效药物.

  • 熊脱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丽;邵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妊娠并发症,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主要特点为全身皮肤瘙痒,可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 熊去氧胆酸对肝内胆汁淤积孕鼠卵黄囊细胞膜流动性及胎盘组织谷光甘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时青云;孔北华;李鹏;马开东;江森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的应用对胆汁淤积症(ICP)孕鼠脏层卵黄囊细胞膜脂质流动性及胎盘组织谷光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只:(1)自妊娠第13天起对照组孕鼠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5 ml/(kg·d),ICP非治疗组和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孕酮75 mg/(kg·d)和17α-乙炔雌二醇1.25 mg/(kg·d),直至孕17 d.(2)自妊娠第17天起,对照组、ICP非治疗组孕鼠行生理盐水5 ml/(kg·d)灌胃,治疗组孕鼠UDCA 50 mg/(kg·d)灌胃.(3)三组孕鼠均于妊娠第21天处死,记录死胎数并计算死胎率,取出子宫,仔细分离胚胎脏层卵黄囊膜,制备脏层卵黄囊细胞悬液,应用5,5'-二硫代双(二硝基苯甲酸)直接法测定GSH的含量;应用1,6-二苯已三烯荧光标记法测定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结果(1)孕鼠胚胎脏层卵黄囊细胞膜脂质流动性及胎盘组织GSH含量:ICP非治疗组GSH含量、偏振度P值分别为:(1.12±0.02)mmol/g prot、0.322±0.002;对照组分别为:(1.56±0.07)mmol/g prot、0.281±0.003;治疗组分别为:(1.38±0.03)mmol/g prot,0.171±0.003.ICP非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偏振度P值增高(P<0.05);治疗组与ICP非治疗组相比,GSH含量增高,偏振度P值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1.97%)和治疗组的死胎率(9.55%)明显低于ICP非治疗组(20.47%)(P<0.05),但治疗组仍高于对照组.结论UDCA可降低ICP孕鼠的死胎率,UDCA可能是治疗ICP的有效药物.

  • 不同剂量熊脱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苏巍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熊脱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C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PNCA早产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施研究,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熊脱氧胆酸高剂量治疗,对照组40例患儿实施熊脱氧胆酸低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2周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儿各项肝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剂量熊脱氧胆酸均能对早产儿PNCA予以有效治疗,其中高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指标.

  • 熊脱氧胆酸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林林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作为应用几十年的护肝药物,一直被作为其他护肝药物筛选的阳性对照药.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肝损伤机制及UDCA保护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本文对UDCA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胆总管结扎(bile duct ligated,BDL)性肝损伤模型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UDCA在相关肝胆疾病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肝损伤 熊脱氧胆酸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杨爱芳

    淤胆型肝炎发生时,由于受损的肝细胞对胆酸摄取、排泄和转运功能发生障碍,使胆红索、胆盐等在血液中潴留而导致黄疸形成,若不及时治疗,可使肝细胞液性和凝固性坏死,演变成慢性重型肝炎而危及生命.我们使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熊脱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治疗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比较

    作者:王静波;肖颖丽;王琴;梁志清

    目的 评估熊脱氧胆酸(UDCA)、腺苷蛋氨酸(SAMe)、地塞米松(DEX)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ICP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UDCA 250mg/次,4次/d;B组采用SAMe 1.0g加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1次/d;C组口服地塞米松 10mg/次,1次/d,10d后减量,每2d减去原药量的1/3,3组患者均观察1个疗程(14d),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甘胆酸、ALT、TBiL、DBiL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妊娠结局:A组新生儿早产率、羊水粪染率与B组、C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UDCA是治疗ICP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改善妊娠预后.

  • 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对熊去氧胆酸应答反应的研究

    作者:龙现明;龚艳;周欣;武剑

    目的 探讨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评估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UDCA治疗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67例PBC患者,收集其基线时和治疗1年后的随访数据;UDCA应答情况采用巴黎-Ⅰ标准进行评价,根据基线时RDW值是否高于正常上限(15%),将患者分为RDW升高组和RDW非升高组,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RDW水平与PBC患者基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x2检验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67例PBC患者中,RDW升高组28例,RDW非升高组39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RDW非升高组与RDW升高组相比,基线总胆红素(TBIL)[(20±15)μmol/L和(29±13)μmol/L,t=-2.517,P=0.014],ALP[(303±55)U/L和(416±83)U/L,t=-6.704,P<0.01];谷氨酰转肽酶(GGT)[(328±72)U/L和(393±5)U/L,t=-4.087,P<0.01],ALT[(85±35)U/L和(104±16)U/L,t=-2.461,P=0.017];AST[(74±25)U/L和(115±22)U/L,t=-7.057,P=0.001],Mayo评分[(4.4±0.5)分和(5.2±0.6)分,t=-5.781,P<0.01]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化应答率[59%和36%]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1,P=0.010).RDW水平与PBC患者TBIL、ALP、GGT、ALT、AS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8、0.609、0.371和0.348、0.508(P<0.05).结论 基线时RDW升高的患者生化异常更明显,Mayo风险评分更差,对UDCA的生化应答率更低.

  • 熊脱氧胆酸对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张萍;李百祥;高淑英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1,2-二甲肼(DMH)所致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I CR小鼠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腹腔注射DMH,剂量30 mg/(kg·bw),每周1次,连续6周诱导结肠癌模型,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从第7周开始在一组(UDCA组)饲料中添加UDCA,剂量3 g/kg;另一组(DMH组)饮食不做处理.所有各组均喂食标准AIN-93饲料,28周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粘膜进行小鼠碱性鞘磷脂酶(alk-SMase)的活性表达分析.结果 与DMH组相比,给予UDCA组小鼠结肠肿瘤数目明显减少(t=2.77,P<0.05),病理检查肿瘤恶性程度也显著低于DMH组;alk-SMase活性检测中,UDCA组结肠粘膜及内容物alk-SMase活性分别为22.56%和28.97%,其中结肠内容物活性UDCA组比DMH组提高了近14倍;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时,UDCA组alk-SMase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MH组.结论 UDCA对DMH所致小鼠结肠癌有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上调小鼠结肠粘膜alk-SMase活性及表达.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肝移植治疗现状

    作者:崔东旭;戴显伟;余云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成人胆汁淤积性肝硬变的常见类型,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其病变主要累及肝内小胆管,造成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chronic nonsupprative destruction cholangitis,CNDC),可引起长期持续性肝内胆汁淤积,终演变为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变,继而出现黄疸、门静脉高压症,通常在发病10年左右死亡.迄今为止,除了熊脱氧胆酸(UDCA)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进展外[1~3],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近20余年来针对终末期PBC施行的肝移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4~7],但仍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

  • 3种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产儿结局临床观察

    作者:符爱贞

    目的:探讨3种临床常用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159例患者随机分为熊脱氧胆酸结合地塞米松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和口服维生素c(c组)各53例.A组给予熊脱氧胆酸300 mg,3次/,共用14天,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2次/d,3天为1个疗程;B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2次/d,3天为1个疗程;C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 0.2 g,3次/d,连续服用14天.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P<0.05),A组治疗后血总胆汁酸,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A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7.5%、3.7%、11.3%、3.7%,c组发生率分别为32.1%、26.4%、43.3%、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组瘙痒症状无变化,血总胆汁酸,谷丙氨酸转氨酶稍上升(P>0.05).结论:熊脱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明显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围产儿结局.仅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或口服维生素C不能有效治疗ICP.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艳梅;王绮夏;马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肝内小叶间胆管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被批准的治疗用药,但仍有高达40%的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目前,其他药物及治疗方法如:贝特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奥贝胆酸、生物制剂及间充质干细胞已逐步开展临床应用,为治疗此类患者带来希望.

  • 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单用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璐;孙可帅;韩者艺;郭长存;贾桂;高可娜;张亚维;韩英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单用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7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就诊的UDCA应答不佳PBC患者67例,根据是否加用非诺贝特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UDCA单药治疗组34例.收集2组患者基线(UDCA治疗1年时)和治疗后第6、12个月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生化应答反应、GLOBE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后第12个月,联合治疗组血清ALP、AST、ALT和GGT水平较单药UDCA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65、2.406、2.057、3.208,P值分别为<0.001、0.019、0.002、0.044).根据巴塞罗那标准、Paris Ⅰ、Ⅱ标准,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的生化应答率分别为54.5%(18/15)、36.4%(12/21)、34.3%(11/22),巴塞罗那标准的评价结果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4.349,P=0.037).治疗第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GLOBE评分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0.921(0.519~1.657)vs 0.498(-0.026~1.027),Z=-2.007,P=0.045],5、10、15年非肝移植生存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00、-2.004、-2.009,P值分别为0.045、0.045、0.043).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UDCA可以明显改善UDCA应答不佳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尤其是血清ALP水平;同时可降低应答不佳者的GLOBE评分,可能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