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期东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章昀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大类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目前认为MMPs尤其是明胶酶(MMP-2,MMP-9)与脑血管病、脑肿瘤、脱髓鞘病变等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证实MMPs抑制剂能减轻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本文将阐述MMPs的特性、调节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 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瑞祥

    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脑缺血后许多基因被诱导表达并且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神经元凋亡过程,主要包括Bcl-2、Hsp70、p53、c-fos等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些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产物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发挥的作用。

  • β2-糖蛋白Ⅰ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夏健

    β2-糖蛋白Ⅰ(β2-GPI)是血浆载脂蛋白的组分之一,它参与血脂代谢,作用于凝血机制,具有结合磷脂(PL)的功能,是抗磷脂抗体(APA)与PL结合必需的辅助因子。Β2-GPI基因呈多态性,在普通人群存在几个等位基因,遗传决定的变异影响β2-GPI与PL的结合,从而影响APA的产生。本文就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脑血管痉挛的免疫炎症机制及对策

    作者:冯华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是多因素和多环节的。有证据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C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相应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对CVS的防治具有肯定的疗效,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人们对CVS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并为新的CVS药理学对策研究奠定了基础。

  • 转基因动物在创伤性脑损伤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李雪松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入早期胚胎细胞,使之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而建立的动物品系。目前,已研制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金属蛋白酶、细胞凋亡基因族、肿瘤坏死因子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等有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为从基因水平研究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 谷氨酸、钙离子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缺失

    作者:陈鑫

    创伤性和缺血性脑损伤后存在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作用和钙超载,它们对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的选择具有调节作用,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种神经元缺失方式的治疗应为佳治疗策略。

  • 脊髓脊膜突出症胎儿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朱伟杰

    近年来,基础研究者对脊髓脊膜突出症的病理过程提出了“双打击”(2-hit)假说,并获得了动物实验证据的支持。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脊髓脊膜突出症的宫内修复能逆转脑积水与后脑疝的病理过程,可降低脊柱裂婴儿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后脑疝的发生率,这种治疗方法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 Von Hippel-Lindau病

    作者:吕建平

    VHL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缺陷位于染色体3p25.5,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脏,胰腺肿瘤,嗜铬细胞瘤等,预后欠佳。患者常死于肾细胞癌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早期诊断可以改善预后,但困难较大,新的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早期确诊。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相应肿瘤,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如血管生长抑制剂等可能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 持续性植物状态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郭燕舞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意识水平与意识内容相分离的觉醒但无认知的状态,其诊断标准在国际上尚未得到统一。诱发电位是目前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及预后判断指标。治疗方面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高压氧、电刺激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脑组织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 垂体腺瘤微卫星与抑癌基因LOH研究进展

    作者:俞文华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垂体腺瘤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某些特异染色体微卫星DNA缺失与某些抑癌基因,如MEN1,RB,p16,p27kip1等失活有关,并在垂体腺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脑移植的PET评价

    作者:杨立业

    脑移植的疗效评价较为困难,以往的疗效判定常依靠病人主观症状的改善和对病人的检查,缺乏客观的指标。PET的出现使疗效的客观评价成为可能。近年来PET在脑移植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帕金森病、亨亭顿病和脑卒中的细胞移植研究上更是成为常规检查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脑移植的进程和标准化。

  • 对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再认识

    作者:何建国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虽然得到了推广,但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近期效果和国际上首次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观察结果都证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无效。加之该治疗方法有多种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其应用尚需进一步规范和深入研究。

  •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现状

    作者:孟宜良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在动物的选择、尼龙线制备、放入方法和深度、并发症等方面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综述其研究结果。

  • 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唐震宇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近来发现它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有: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增加神经细胞的缺氧耐受性,抑制炎症反应。其神经保护作用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

  • 微透析技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登峰

    微透析技术可持续测量活体脑细胞外液的生化物质浓度,其应用已从动物实验发展到临床研究。近几年国外应用微透析技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进行持续监测,用来研究脑血管痉挛、脑缺血或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时细胞外液的生化物质改变,在兴奋性氨基酸、能量代谢物质、甘油及NO代谢物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本文对微透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在SAH中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微透析 SAH 临床研究
  • 葡萄糖载体蛋白与脑缺血

    作者:陈健

    葡萄糖载体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对葡萄糖转运起易化作用,在分子水平调节机体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的糖稳态。其中GLUT1和GLUT3与脑组织的糖转运及糖代谢关系密切。脑缺血后,脑组织缺血、缺氧,GLUT1、GLUT3,表达上调,以维持对脑组织的能量供给。本文就脑缺血后GLUT1和GLUT3表达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影响因素、调节机制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发展现状

    作者:生晶

    CT和常规MR技术对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diffuse axonal injury)有一定价值,但检出率不高。近来,MR新技术发展迅猛,磁化传递成像可计算人体组织内自由水氢质子和大分子质子的磁化交换;磁共振波谱技术可研究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学物定量分析;弥散加权成像是研究细胞水平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的技术;近,磁共振及多排螺旋CT的脑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局部脑组织血液动力学改变。这些新的影像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使对DAI的诊断能力大为提高。

    关键词: DAI 影像诊断
  • CS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连圣;王伟明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在脑损伤中发生率高,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导致脑损伤患者死、残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能改善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神经保护剂。近来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环孢素A(CSA)对脑神经元及其轴索损伤有显著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现就CSA对脑损伤的保护、治疗作用及其机理作一综述。

  • 多ADP-核糖聚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

    作者:严莉

    多ADP-核糖聚合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翻译后修饰酶,主要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及细胞周期的调控,并可被Caspases分解,参与凋亡过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相机制中,多ADP-核糖聚合酶的激活是细胞死亡的主要中介过程。

  • 脑血管病的遗传研究现况

    作者:孙文萍;黄强

    脑血管病(CVD)已经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多基因疾病,涉及的基因种类比较多,而且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本文列举了当今研究较多的几种CVD潜在候选基因,综述了CVD的遗传机制及潜在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

    作者:贾海燕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科学的评估吞咽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以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实施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断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 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分化潜能的研究

    作者:蒙和

    骨髓存在两种干细胞,一种是造血干细胞,一种是骨髓基质细胞(BMSCs),BMSCs具备干细胞的性质。骨髓基质系统中,不同的终末分化细胞的细胞表型可以相互转化,即所谓的反分化和跨化。在使用一定的诱导剂后,BMSCs能够表现为神经细胞的形态,同时可以表达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基因芯片分析也揭示了BMSCs的这种潜能,同时发现造血系统的形成和神经系统形成之间存在着共性。这些研究均揭示了BMSCs的神经分化潜能,为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启了一扇大门。

  • 颅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潘力雄

    颅底肿瘤常常难以手术全切除,放射治疗是颅底肿瘤术后残留和/或复发以及全身状况不允许手术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因受放射剂量的限制而治疗效果不理想;γ-刀、X-刀治疗较小体积(≤3cm)的颅底肿瘤时能精确聚焦照射毁损病灶而周围组织接受的剂量很少,达到类似于手术一次切除的效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更符合临床放射生物学的要求,而且降低了邻近颅底肿瘤的颅神经损伤率;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通过满足形状适形和放射剂量适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颅底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率以及安全性。此外,由于新的医用放射源如质子、中子、α-粒子和负π介子等的不断涌现,颅底肿瘤放射治疗作用将更大、毒副作用更低。

    关键词: 颅底肿瘤 放射治疗
  •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随访效果和并发症

    作者:胡小吾

    以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刺激术(DBS)为主要术式的帕金森病(PD)外科治疗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早期效果较为满意,随着PD病情进展,远期效果有所下降,丘脑腹中间外侧核毁损术对震颤效果理想。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DBS是目前PD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较毁损术安全、有效,常用的靶点是丘脑底核,双侧同期或分期DBS治疗的并发症也很少,这是DBS的大优点。

  • 垂体细胞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

    作者:唐忠

    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鞍区与鞍上区肿瘤,起源于神经垂体的垂体细胞。临床表现主要为视觉症状,头痛或垂体功能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症状影像学诊断缺乏特异性,全切除可治愈,而次全切除与复发有关,术后辅以放疗,可延长复发与生存期。本文就垂体细胞瘤的命名与概念、起源问题、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细胞结构及生化特点、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 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田成林

    离体血脑屏障模型是研究血脑屏障的重要工具,本文概述了血脑屏障模型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建立血脑屏障模型的方法,以及血脑屏障模型的评价手段。

  • 17β-雌二醇对缺氧缺血大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艳

    17β-雌二醇能发挥对缺氧缺血大脑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抗氧化作用、抑制钙离子超载等机制,但是17β-雌二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剂量范围及作用方式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Caspase活化与神经元凋亡

    作者:邢宏义

    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始动和效应作用。Caspase家族种类繁多、活化方式复杂、作用途经多样。Caspase介导多种急、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元凋亡,抑制caspase活化可以保护神经元、减轻神经症状和改善预后。

    关键词: Caspase 神经元 凋亡
  • 颈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

    作者:刘洁

    颈肌张力障碍是成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本文就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分型的国外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 癫痫持续状态脑损伤机制研究

    作者:刘学伍;吴伟

    癲痫持续状态后脑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认为,癫痫持续状态后病人全身及脑生理发生改变,脑组织对葡萄糖、氧利用减少,致谷氨酸、GABA减少,神经元突触后膜抑制作用减弱,神经元过度兴奋,NMDA受体通道开放,Ca~(2+)流入细胞内,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病理过程,调控神经元死亡;细胞内Ca~(2+)还可通过激活早立基因等途径激活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引起细胞凋亡。

  • 载体跨膜转运蛋白及肽类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新进展

    作者:严洁

    BBB限制了许多蛋白质及大分子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传统解决方法存在不同的难以克服的缺陷,利用载体跨膜转运的方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在开发、利用载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 003 经下颌下颈——隐静脉旁路治疗岩骨部巨大颈内动脉瘤

    作者:李秋松

    关键词: 颌下 隐静脉 旁路 治疗
  • 004 严重颅脑损伤低温治疗致低磷、低镁血症

    作者:刘正义

  • 005 血小板糖蛋白整合素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颈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文铁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