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期东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微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红;刘扬;李睿

    微梗死被定义为由缺血导致的细胞或组织的缺失伴或不伴胶质细胞增生的微观区域.微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且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微梗死病理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多样,随着超高场强磁共振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使脑微梗死在体内外的检测成为可能,微梗死的病理分布及数量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类型及进展速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微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可能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至关重要.

  • CRISPR/Cas系统在神经系统研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征晖

    CRISPR技术在神经干细胞基因编辑中的可行性已通过相关靶向基因编辑实验得到证实.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可以认为CRISPR在未来神经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价值.本综述介绍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其优势和劣势,以及利用CRISPR技术针对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的相关基因研究,以此来探讨CRISPR在神经系统疾病建立疾病模型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PET在颅脑创伤部分病理变化中的应用

    作者:贾圣洁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创伤之一.当发生颅脑创伤时,脑组织短时间内即出现出血、缺血,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甚至瀑布式的炎性反应.发展到慢性阶段时,又会出现如慢性炎症反应、淀粉样变沉积、tau蛋白异常积累等多种适应性损伤.这些分子变化与多种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新兴的分子成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分子代谢水平去认识颅脑创伤的病理变化机制.本文对PET在颅脑创伤部分病理生理变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探讨及病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恺

    近年来,国际上对三叉神经痛的分类和临床诊断上逐渐形成三级分类的标准,本文将其进行归纳总结.病因学上,过敏反应学说及骨性压迫学说的提出解释了无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能的病因.而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综合疗效佳的治疗措施逐渐成为诊断明确且能耐受手术病人的首选,同时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也极大地提高了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有效率.

  •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上的连接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钊涌;郑浩杰;沈雅雯;姚梓凌;黄好润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是典型的细胞器间物理连接所形成的复合结构,通过调控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钙离子流,介导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信号传导.MAM上的多种连接蛋白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其作用机制对研究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IP3R、VDAC1、PACS-2、Fis1、Bap31、Mfn2、PDZD8、VAPB和PTPIP51等MAM上的连接蛋白,以及其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经颅磁刺激在共济失调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国杰;陈国英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研究神经功能的非侵入式技术,其具有精准的定位能力和高组织穿透能力.而共济失调是一大类病因复杂的疾病,TMS在共济失调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TMS的原理,以及其在共济失调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神经电生理在Miller-Fisher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银

    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是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免疫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检查手段相对单一,寻找新的有效检查手段有助于在早期正确诊治.MFS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激活诱导产生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通过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导致颅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脑干和小脑等多个部位的神经脱髓鞘病变和轴突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检查、单纤维肌电图、H-反射及诱发电位在MFS中有愈加广泛的应用.本文对MFS中的电生理表现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未来在MFS的电生理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莹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产物一氧化氮,具有舒张血管和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等生理作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调、功能紊乱、一氧化氮(NO)消耗加剧,修复eNOS并促进其磷酸化有助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血管痉挛,从而达到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和减轻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 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急性颅脑创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的相关研究

    作者:吴林;孙种夷;呙勇;刘劲芳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ICP)的相互关系,评价ONSD推测ICP变化情况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数据,通过重建头部薄层CT来测量球后ONSD,采用有创ICP传感器监测颅内压等临床数据;患者数据按手术类型分类为开颅手术组和单纯ICP组,分别应用线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ONSD与ICP相关性及ONSD的评价效能.结果 48例患者平均ONSD=6.6 mm(SD 0.54),平均ICP=12 mmHg(SD 6.5),ONSD与ICP呈明显线性相关性,其中手术组的线性关系更加明显,AUC =0.964,cutoff=7.1 mm,敏感性=100%,特异性=89%,P<0.001,ONSD用于推测ICP效能较高,有统计学意义;而ICP组两者间无明显线性相关性.结论 急性重症颅脑创伤开颅术后患者ONSD与ICP线性关系明显,可通过ONSD是否大于7.1 mm来推测ICP> 20 mmHg,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 实验室参数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价值

    作者:康平;马剑;李健

    目的 探讨实验室参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SAH患者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SDHC组在年龄、脑室内出血比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比例、术前空腹血糖、术后3d血钠、术后3d血钾、术后3d空腹血糖方面与无SDH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9,11.15,22.39,5.96,2.45,-2.69,5.47;P<0.05);②年龄≥60岁、脑室内出血、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血钾<3.48 mmol/L、术前空腹血糖≥160.25 mg/dL、术后3d血钠≥145.54 mg/L、术后3d血钾<3.02 mmol/L、术后3d空腹血糖≥167.55 mg/dL是影响aSAH后SDHC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 夹闭术术前及术后第3d血钠、空腹血糖、血钾与aSAH患者SDHC发生密切相关.

  •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马丽敏;时英英;王华园;张杰文

    目的 分析6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特征.以提高对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例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P)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颅神经受累、癫痫、精神行为异常和共济失调.实验室检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脑脊液细胞和蛋白等炎性指标增高.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的硬脑膜T1加权等和(或)低信号,T2加权低信号,增强有强化.所有患者均给予激素冲击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IHP以头痛及颅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的升高及影像学硬脑膜增厚强化均有助于临床医师诊断及识别本病.

  •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亲环素A的含量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敖文玲;胡明;胡叶丽;李方明;王卫东;陈为安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亲环素A(CyPA)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帕金森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y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分析CyPA含量与hs-CRP、TNF-α、IL-6和IL-1β含量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PS处理后CyPA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小干扰RNA(siRNA)敲减CyPA的表达并验证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hs-CRP、TNF-α、IL-6和IL-1β3的含量.结果 帕金森组患者血浆CyPA含量及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CyPA含量与TNF-α、IL-6和IL-1β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hs-CRP无相关性(P>0.05).LPS处理BV-2小胶质细胞可使CyPA mRNA和蛋白质含量表达增加(P<0.05).siRNA敲减CyPA的表达可降低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P<0.05),对hs-CRP含量则无影响(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CyPA含量升高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CyPA可作为抑制或缓解小胶质细胞炎症状态的靶点.

  • 百日咳毒素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元钙内流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菲惠;李智高;王进昆;张申;刘畅;陈雪菲;汤志伟

    目的 探讨百日咳毒素(PTx)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卒中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鼠.实验组卒中后予PTx 1000 ng溶于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对照组予1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4 h后行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并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在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用谷氨酸兴奋刺激模拟卒中后神经元损伤模型.用MTT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PTx对谷氨酸兴奋刺激后神经元的存活和损伤情况.然后,检测PTx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钙离子内流的影响.结果 PTx治疗可减小卒中后小鼠脑梗死面积,使之由(51±11)%降至(34±8)%(P<0.05).免疫组化发现PTx可使脑内Caspase-3阳性细胞数由(677.7±117.8)个/mm2减少至(297.5±83.6)个/mm2 (P <0.05),且较少细胞凋亡.体外结果提示,PTx可增加谷氨酸刺激后神经元的存活率,使MTT吸光值由(0.618±0.06)提升至(1.1±0.12)(P<0.05);同时,PTx还可减少LDH的释放,使吸光值由(1.31±0.11)降低至(0.76±0.08) (P <o.05).PTx可减缓和减少钙离子进入神经元,经PTx治疗后钙内流可由基础值的5倍降低至基础值的2~3倍,且钙离子内流达到半峰值浓度的时间也由(18.5±2.5)s延长至(85.4±10.2)s.结论 百日咳毒素可减少卒中后钙离子内流到神经元,继而减少神经元损伤,减小梗死面积.

  • 认知障碍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的关系

    作者:蒋艳艳;袁由军;李顺均;聂志余;李云霞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118例.对入组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头颅CT血管成像采集颅内血管信息、头颅磁共振采集脑白质病变情况,按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研究组,8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33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颅内血管狭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研究组MoCA总分及其分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HIP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CHIPS得分与MoCA评分及其部分分项呈负相关(均P<0.05).颅内动脉狭窄与MoCA评分及其分项(除抽象功能)呈负相关(均P<0.05);CHIPS得分与颅内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01).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在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致使多领域认知功能障碍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 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芳;刘彬;邢冬梅;杨兴隆;李柯麓;吴崇明;保健见;任惠;徐忠

    目的 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接酶法对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进行了基因型分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 =0.22,59% CI 0.07-0.75,P=0.015).UP3的高分值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08,59%CI 1.02-1.15,P=0.009).较长的病程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15,59%CI 1.01-1.31,P=0.038).rs363324的基因多态性并未增加PD合并抑郁的风险.结论 VMAT2的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汉族人群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险.

  • 眼跳潜伏期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研究

    作者:李涵;郝东宁

    目的 探讨眼跳潜伏期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SAH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天内有无并发迟发性脑缺血(DCI)分为并发DCI组(n=40)和未并发DCI组(n=70).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H患者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眼跳频率、眼跳总时间、单次眼跳平均时间、眼跳总幅度、眼跳平均幅度、眼跳平均速度、眼跳潜伏期预测SAH后DCI发生的诊断界值分别为2.65次/s、1685.45 ms、39.03 ms、553.25°、8.05°、118.35°/s、375.42 ms.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脑积水程度(中度、重度)、眼跳潜伏期≥375.42 ms会增加SAH后DCI发生风险(P<0.05).结论 眼跳潜伏期可预测SAH后DCI发生.

  • 蛋白激酶Cγ亚型和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陶然;朱正萍;杨晓苏

    目的 通过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磷酸化NMDAR1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后两组再各自分为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干预组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干预组每天灌服氟桂利嗪2 ml(0.5 mg/kg),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ml.受试动物于第5次造模后2h(发作期组)或第4天(对照组及间歇期组)分别断头处死取脑干组织.RT-PCR法检测PKCγ及NMDAR1 mRNA,Western-Blot检测PKCγ、NMDAR1、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偏头痛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还是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脑干组织中PKCγ、NMD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预组也稍有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以及发作期与间歇期相比,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可能与PKCγ mRNA及蛋白、NMDAR1 mRNA及蛋白(非磷酸化)的表达量无关.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打断了PKC-NMDAR这一正反馈环路的恶性循环.

  • 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张首龙;黄石仁;沈雷;王诺;张春阳;陈蕾;张敏敏;邓本强

    目的 探讨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例确诊的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就诊的384例未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对于未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压更高(收缩压P=0.012,舒张压P=0.009);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对于未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钾更低(P <0.001),但仅有6例PA患者(31.6%)血钾低于正常值下线(3.5 mmol/L).合并PA和未合并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TOAST分型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合并PA的患者比例较高,应对入院时有持续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和合并低钾血症等PA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筛查.

  • ALDH9A1、ALDH2蛋白在脑膜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作者:闫海波;朱峰;李德香

    目的 观察脑膜瘤患者醛脱氢酶9家族成员A1(member of th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9 family A1,ALDH9 A1)、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膜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AL-DH9 A1、ALDH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及其受体(IGF-ⅡR)水平的差异,分析脑膜瘤患者ALDH9 A1、ALDH2蛋白表达情况与VEGF-A、MMP-9、IGF-Ⅱ和IGF-Ⅱ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LDH9 A1阳性和ALDH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x2值=70.533、86.724.P<0.001);观察组患者的VEGF-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6.866、-15.162,P<0.001);观察组患者的IGF-Ⅱ阳性和IGF-Ⅱ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x2值=101.538、112.258,P<0.001);脑膜瘤患者的ALDH9 A1、ALDH2阳性表达率与VEGF-A、MMP-9水平和IGF-Ⅱ和1GF-ⅡR阳性表达率正相关(r =0.612、0.598、0.605、0.627、0.608、0.612、0.634、0.587,P<0.05).结论 脑膜瘤患者的ALDH9 A1、ALDH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EGF-A、MMP-9水平和IGF-Ⅱ和IGF-ⅡR阳性表达率明显正相关.

  • 血管内栓塞治疗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黄华东;黄海能;罗琨祥;符黄德;李传玉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CAVM)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CAVM并发癫痫发作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QOLIE-31)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QOLIE-31各项指标(除了药物影响)评分均明显提高,高于治疗前(P< 0.05);Spetzler-Martin分级与Engel分级的Ⅰ~Ⅱ级例数多于治疗前(P<0.05),同时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生活质量评分(76.04±18.33)分明显高于Ⅲ~Ⅴ级的(65.65±16.76)分(P<0.05);Engel分级Ⅰ~Ⅱ级的生活质量评分(75.25±17.78)分明显高于Ⅲ~Ⅴ级的(66.23±13.22)分(P<0.05);血管内栓塞比例>80%的生活质量总评分(78.37 ±18.87)分明显高于栓塞比例<80%的(64.16±16.92)分(P<0.05);术后患者的头疼症状中重度例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头疼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能明显改善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头疼症状、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血管内栓塞比例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MGMT、Caspase-3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作者:黄冠又;杜永贵;李小虎;廖建华;黎莉;曹楚南;张欣;甘鸿川

    目的 探讨MGMT、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MGMT、Caspase-3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GMT、Caspase-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MT、Caspase-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KPS评分、病理级别无关联.两者表达情况与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结果表明MGMT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Caspase-3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MGMT和Caspase-3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230,P=0.047).结论 MGMT表达与胶质瘤预后有关,可作为胶质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Caspase-3表达与胶质瘤预后无关,但与MGMT有关联.

  • 共患不宁腿综合征对偏头痛患者情绪和睡眠的影响

    作者:张艳华;万雅迪;王玉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发病率及其对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方法 对20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100名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RLS发病率、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和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偏头痛人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共患有RLS的偏头痛患者的情绪和睡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慢性偏头痛组的RLS发病率(16.25%)较对照组(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性偏头痛组的RLS发病率(12.5%)与对照组(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RLS的偏头痛患者较单纯偏头痛者的睡眠质量差、焦虑及抑郁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痛频率及RLS为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偏头痛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与国际RLS评估量表(IRL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HAMD=0.397、rHAMA=0.434和rPSQI=0.500;RLS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慢性偏头痛患者的RLS发病率更高,且RLS症状更严重.RLS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27例儿童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治疗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廖新斌;姜维喜;刘景平

    目的 探讨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27例18岁以下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放疗与化疗情况,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并对性别、年龄、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放化疗4个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所有患儿均接受了开颅手术治疗.包括21名男性和6名女性.24例肿瘤位于幕上,其余3例位于幕下.22例肿瘤得到全切除,另外5例得到次全切除,围手术期无病人昏迷和死亡.8例患儿在手术后接受了放疗和化疗,9例接受了单纯的化疗,另外10例未进行任何放化疗.本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6个月总生存率81.5%,1年总生存率59.3%,2年总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14.8%.男性患儿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女性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在性别上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87).0~10岁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1~ 18岁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在年龄上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63).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而手术+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两组在预后上有显著差异(P=0.0067).肿瘤全切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而次全切除组中位时间为12个月,虽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4),但是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例均来自肿瘤全切患儿.结论 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总体预后较差,生存时间与性别和年龄无关,术后放化疗对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切肿瘤不能明显延长患儿生存时间,但是患儿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前提.

  • 儿童鞍区肿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博;廖宇翔;张治平;赵杰;刘景平

    目的 探讨儿童鞍区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170例儿童鞍区肿瘤资料,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其中额下入路90例、翼点入路30例、纵裂-胼胝体入路30例、额下联合纵裂入路20例.术后病理诊断颅咽管瘤90例,生殖细胞瘤45例,视神经胶质瘤20例,垂体瘤8例,下丘脑错构瘤7例.结果 全切132例,次全切23例,大部分切除15例,术后死亡4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术后接受放化疗72例,肿瘤复发25例,再次手术10例.结论 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提高全切率是儿童鞍区肿瘤治疗的关键,术后的放化疗亦不容忽视.

  • 成人不典型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

    作者:谢民;武志;雒以诚;丁涛;杨刚;郑茂华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30岁.因“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行走不稳半年”于2017年1 2月1日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指数20 CM,眼底视乳头水肿,边界消失,视野检查无法配合完成;双侧轮替、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余无阳性体征.入院CT示鞍区扩大,蝶鞍及鞍上葫芦状囊实性肿块影,向鞍上池生长,初诊考虑侵袭性垂体腺瘤(图a).次日行MRI检查示鞍上池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向三脑室生长,向下压迫垂体窝,视交叉受压,正常视交叉结构消失,外周与双侧颈内动脉紧邻,鞍区结构紊乱,肿瘤内部出现“花环样”强化,余无强化,双侧脑室积水(图1b、c、d).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额冠状切口右额开颅颅底纵裂入路,术中见视交叉下方紫褐色肿瘤组织,质地软,血供较丰富,边界不清,向鞍上池及脚间池生长,肿瘤与视交叉、下丘脑粘连紧密,无法判断肿瘤起源.病理结果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图1e).术后患者视力稍有改善,出现尿崩、电解质紊乱、高热,垂体激素复查示T3、T4及皮质醇水平减低,术后2周MRI复查肿瘤基本全切(图1f).

    关键词:
  • 腹腔镜技术在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堵塞中的应用

    作者:徐佳;顾培元;陈云祥;陶超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的有效性以及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的优势.方法 2013年11月到2018年1月,我科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分流管腹腔端堵塞患者8例,回顾和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后当日脑积水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一天复查头颅CT可见脑室系统回缩,间质水肿较术前减轻.8例患者随访三个月以上未见脑积水加重,复查CT脑室系统大小维持稳定.结论 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具有创伤小、视野广、精确度高等特点,能有效避免患者再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及其他方式手术,减少二次手术创伤,节约治疗费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