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期东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癫痫儿童的注意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董斌;周农;汪凯

    癫痫儿童常伴有注意障碍.本文从常用的注意模型、注意力测试评价手段、注意障碍的病理机制以及临床防治方面对癫痫儿童的注意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颅脑肿瘤手术中神经功能区的定位技术

    作者:田永吉;赵继宗

    脑组织存在功能的"可塑性",在颅脑肿瘤的治疗中,应该以动态的眼光分析肿瘤的发展过程和脑组织功能区的再分布.目前术前常用的技术有PET、fMRI、EEG、MEG、DTI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但是不能将手术必须保留的功能区和其附近的潜在"代偿区"分辨出来.术中可以采用导航、电生理定位及皮层电刺激,实时确定皮层和皮层下的功能区域,辅助确定切除范围.将目前各种技术灵活组合,互补优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帕金森病核医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胡丹;曹卫;孙圣刚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若能早期确诊,及时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则对抑制帕金森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核医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本文对核医学技术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上跳性眼震与下跳性眼震

    作者:王晔;郭大文;王德生

    上跳性眼震(UBN)表现为原位凝视时的向上眼震或矛盾性向下凝视,下跳性限震(DBN)表现为向下凝视出现的快速跳动性跟震,与器质性中枢损害相关.UBN、DBN可相互转换.氯硝安定、融氯芬、加巴贲丁等可减轻UBN、DBN.毒扁豆碱可使DBN加重.

  • 垂体腺瘤卒中并发蝶窦粘膜增厚

    作者:王明栋;史彦芳;王洪;任祖渊;马文斌;王任直

    蝶窦粘膜增厚(sphenoid sinus mucosa thickeneci,SSMT)发生于部分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的急性期,其原因呵能为垂体腺瘤卒中导致蝶鞍内压力增高(increased intrasellar pressure,ISP)等一系列变化所致,垂体腺瘤卒中并发SSMT的病理分别显示出血性梗死、缺血性梗死及蝶窦粘膜上皮细胞正常,下层明显肿胀并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侵润为特点,MRI显示蝶窦粘膜增厚以1-3mm为有意义,其发生可反映急性期蝶鞍内压力的变化和内分泌功能的紊乱.

  • NF-κB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姚轶群;崔承志;徐英辉;罗其中

    NF-κB蛋白家族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并被证实和许多肿瘤的形成有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血管生成密切相关,NF-κB通路介导了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促进胶质瘤血管形成和转移等,直接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而降低胶质瘤中NF-κB的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方向.

    关键词: NF-κB 胶质瘤 凋亡
  • 癫痫与PET分子显像

    作者:丁瑶;丁美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F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分子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对脑血流灌注、物质代谢、神经受体、基因表达等进行显像,从分子水平反映活体的生理生化改变,在癫痫病灶的准确定位、癫痫发病机制、抗癫痫药物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出现的小动物PET显像也逐渐成为癫痫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本文综述PET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与新进展.

  • 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

    作者:苏少波;张建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弥散i量成像进行的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以显示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及病理改变等信息,是目前唯一能够活1绘制人类白质纤维束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神经导航系统可使外科医生在术前计划和术中参考白质纤维束的因素而使手:更加安全有效,再结合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等技术手段,可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功能的保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作者:巫嘉陵;安中平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睛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常表现为认知和行为改变、颅压高、局灶神经功能缺失.该病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结合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技术及单克隆基因重排技术可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病理诊断仍是金标准.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放、化疗联合治疗和单纯化疗仍是研究重点.随着总体生存时间的改善,治疗的远期神经损害更加突出.

  •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岩;崔丽英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增强脑缺血耐受,对缺血后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rTMS能促进脑梗死后患肢运动、语言、时空间忽略、学习记忆等功能的康复及抑郁情绪的改善,经颅磁刺激(TMS)还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 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杨治荣;周凯华;居世明;卢亦成;胡锦

    前床突脑膜瘤即蝶骨嵴中内侧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至今仍是个难题,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前床突脑膜瘤病理演进过程的深入了解,使得切除这些肿瘤的手术方法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外科手术处理这种肿瘤时,广泛关注术后视力的恢复.为了适应这一观念的变化,有些学者在传统的手术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Cobb's综合征的诊断及血管内治疗

    作者:鲁刚;张晓龙

    Cobb's综合症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综合症,1915年,由Cobb首先描述,表现为节段性血管畸形,可累及同一节段内的皮肤、皮下组织、椎体、硬脊膜和脊髓.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和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外科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病灶或完全切除病灶存在巨大的手术风险,血管内栓塞治疗成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案.而且只要病灶得到彻底的栓塞,治疗结果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媲美.

  • 具有听觉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夏程;郎森阳

    具有听觉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癫痫(ADPEA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家族性单基因遗传癫痫综合征,以听觉先兆为特征.本文对其表型特征及遗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未折叠蛋白反应与细胞转归

    作者:宋小燕;赵永波

    在低氧、葡萄糖饥饿、氧化及糖基化作用紊乱等刺激下,大量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中堆积,导致内质网应激,产生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上调内质网伴侣蛋白的表达以保护细胞,但是长时间过强的内质网应激则启动凋亡途径,因此未折叠蛋白反应对应激细胞的转归包括生存适应和诱导凋亡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未折叠蛋白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并述及与未折叠蛋白反应有关的神经和肌肉疾病.

  • 灰质异位症

    作者:范秉林;周东

    灰质异位症是一种皮质发育异常疾病,临床上分为结节型异位、皮层下型异位和带型异位三型.FLNA和ARF-GEF2突变导致结节型异位,DCX和LISl突变引起带型异位.不同类型灰质异位在MRI上表现不同特点.癫痫发作为各种类型灰质异位症的共同临床表现,但各种类型有其不同的伴随症状.对于灰质异位症的治疗,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后期可考虑手术治疗.

  • 神经系统疾病后疲劳与康复

    作者:白震民;李晶;唐强

    疲劳是神经系统疾病后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病理性疲劳,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活质量(QoL).神经系统疾病后疲劳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的症状,与抑郁、年龄、病情等无必然联系.神经系统疾病后疲劳宜在鉴别潜在诱因和广泛评定其特征及后果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治疗.其治疗主要是康复的介入.通过药物、饮食、提高睡眠质量、适当有氧运动、健康教育等手段,调整和改善机体情况,为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 CDl05与脑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胡殿峰;杨福兵

    CD105(endoglin)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组成成分.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腑肿瘤为常见的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105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肿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颅脑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道路.

  • 铜离子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琳媛;刘献增

    阿尔茨海默(AD)病是一种以脑功能衰退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不清楚.近几年的尸检发现,阿尔茨海默患者脑内铜离子浓度低于对照组,而在血清中则明显升高,提示铜离子可能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讨论了近几年有关铜离子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阐述了铜离子在阿尔茨海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内窥镜经鼻蝶扩展入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小平;陈建良

    随着鞍区解剖及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内窥镜鼻蝶扩展入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对内窥镜经鼻蝶及其扩展入路做了历史回顾,并对近年内窥镜经鼻蝶扩展入路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磊;姚鑫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变异较大,且穿通支供血范围重要,故该部位常是脑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但目前对于前交通动脉的解剖学变异及其穿通支的形态、起源、供血范围,特别是分类及命名仍有许多争议,本文就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帕金森病与内质网应激

    作者:王虎;蔡定芳

    在帕金森病(P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内质网应激作为新的关注点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未叠蛋白反应可以将细胞内的未叠和错叠蛋白进行正确折叠,另一方面,过度的应激会导致细胞的凋亡,而帕金森病中标志性的α-synuclein这一异常折叠蛋白的出现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也为内质网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可能的依据,目前的研究也表明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内质网应激确实参与了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而针对内质网应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中枢神经系统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张丹奎;张建民

    随着核磁共振的广泛运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轴内病变和轴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依据病变类型、位置和其他系统的情况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 内皮抑素与肿瘤

    作者:王丹;夏祥国

    内皮抑素是1997年在小鼠血管内皮瘤(EMOA)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质量为20kD的蛋白,因它对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而命名.目前已发现内皮抑素对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内皮抑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恶性肿瘤均已发现内皮抑素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且实验表明内皮抑素与放疗或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因此内皮抑素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肿瘤
  •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锡德;费昶;朱涛

    磁共振成像(MRI)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迅速发展,在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疾病诊断方面显示了强大优势,但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方面,MRI由于显示骨折及超急性期血肿差、检查时间长、对危重病人难以安全成像等缺点而限制了其使用.得益于MRI显示脑实质全貌及细节方面的明显优势,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MRI在颅脑创伤中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

  • 干细胞对脑胶质瘤定向迁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更生;只达石

    基因疗法是治疗胶质瘤有希望的疗法之一,但递送问题一直妨碍着新基因治疗策略的发展.干细胞因具有增殖及向胶质瘤迁移的性质,尤其适合作为基因治疗的递送载体细胞,干细胞的"病灶定向迁移一增殖"特性组合,展现出干细胞在替代治疗之外的又一诱人应用前景.至今为止,已经就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来源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细胞等对脑胶质瘤的定向迁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干细胞定向迁移、追踪侵润肿瘤细胞的机制与趋化因子介导有关.

  • 中国云南基诺族癫痫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任惠;俞志鹏;常履华;甘林芝;李燕玲

    目的 调查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基诺族的癫痫流行病学,癫痫发病的可能病因、危险因素.方法 以WHO在中国用过的问卷和ICBERG筛查问卷为基础,运用近期国际统一的癫痫诊断标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入户面见调查.结果 基诺族癫痫发病率为22.39/10万,终身患病率为3.58‰,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2.69%.;患病人群中62.50%为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6.25%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2.50%为复杂部分性发展为全面性一强直阵挛发作,1 8.75%为混合型发作,0.224‰可自然缓解;治疗缺口为75%.结论 基诺族癫痫发病率、活动性癫痫患病率较国内其他地Ⅸ低,终身患病率与国内报道一致,但较国内其他农村地区低,治疗缺口高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

  • 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吕雅丽;刘学东;王波;刘俊华;赵钢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1991-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6)等.搜集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非随机对照研究,逐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外文4篇,中文3篇),涉及841例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个月以上随访截尾时间的死亡率和再发血管事件与CRP水平相关,CRP增高组发生率比CRP正常组分别高2.71和1.81倍[OR合并分别为3.71和2.81,95%CI分别为(2.40,5.73)和(1.42,5.5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测量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死亡亦相关,在复发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未复发者为3.52 mg/L[WMD=3.52,95%CI(-0.01,7.05)],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死亡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生存者为8.02 mg/L[WMD=8.02,95%CI(5.68,10.3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CRP的水平可以初步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MSCTA及DSA对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的评价

    作者:刘恒方;杨期东;李新华;宋喜明;董洪林;齐尚书;张福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的诊断价值.方法 30只兔中的10只做为空白对照组,余20只兔颈动脉外膜置人改良的硅胶橡胶圈后,给予兔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周诱导颈动脉狭窄模型兔,采用股动脉插管方法行MSCTA及DSA检查,观察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影像学征像,比较二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A及DSA均可显示颈动脉管腔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形态以及颈动脉的血管走向,MSCTA对颈动脉狭窄敏感程度较高,但对颈动脉狭窄的特异性诊断不如DSA.结论 MSCTA和DSA能较好的反应模型兔的颈动脉狭窄部位、形态.

  • 良性成人家族性肌阵挛癫痫三家系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龙莉莉;肖波;王康;李国良;曾艺;刘卫平

    对三个良性家族性肌阵挛癫痫(BAFME)家系中的31例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年龄为16-83岁,平均45.9岁.家系一发病年龄为14~46岁,家系二为15~39岁,家系三为31~5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以皮质震颤、肌阵挛伴或不伴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28例存活者行脑电图检查,21例显示异常,主要表现为多棘波或棘慢、尖慢复合波的出现.25例存活者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21例可见巨大电位.丙戊酸钠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肌阵挛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