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刺激帕金森病大鼠丘脑束旁核对内侧苍白球放电的影响

    作者:丁方香;路致远;计义正;王晓清;王敏

    目的:以丘脑束旁核(PF)为刺激靶点,观察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内侧苍白球(GPi)放电的影响.方法:在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模型大鼠.实验组电刺激(强度1.5V,脉冲间隔0.06ms,频率150Hz)PD大鼠PF,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比较刺激前后两组大鼠记录的GPi局部场电位(LFPs).结果:PD大鼠GPi LFPs在7-30Hz频段占总信号百分比减小(P<0.01),而30-100Hz频段增加(P<0.05).第一次电刺激PD大鼠PF后,GPi LFPs在7-12Hz频段有所改善(P<0.05),在第一次电刺激后的刺激效果表现为GPi LFPs在7-30Hz频段进一步减小(P<0.01).结论:PD大鼠GPi LFPs低频段占总信号百分比极其显著减小,高频段显著增多,电刺激PF能够改善GPi低频LF-Ps.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作者:吴胜田;张建国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变.20世纪80年代,法国Grenoble的Benabid及其同事向世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ian stimulation, DBS),本文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 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中脑出血原因分析

    作者:胡小吾;姜秀峰;周晓平;王来兴;郝斌;金爱国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 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比较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曾浩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 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 DBS 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 DBS 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 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 UPDRS评分显示刺激术和毁损术均能显著改善对侧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症状,双侧刺激术还能改善步态和姿势症状,但双侧毁损术可加重语言、吞咽及流涎等症状,并发症较高.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手术治疗的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严格慎重采用.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的显示价值初探

    作者:张静;张云亭;何宁;陈静;何亚娜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的显示价值.方法 收集帕金森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接受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磁敏感加权序列(SWI)、FSE-T2WI和3D-TIWI序列,由富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根据STN与周围组织间的信号对比及边界的清晰度两方面,共分0、1、2、3级四个等级,比较SWI、FSE-T2WI和T1WI三种不同序列对STN的显示.结果 在SWI序列,18/20例(90%)患者丘脑底核显示为2~3级,呈双凸透镜形低信号,边界清晰.在T2WI像,20例中4例(20%)显示为0级,无法分辨;13例(65%)显示为1级,低信号依稀能分辨,但对比较差;仅3例(15%)2~3级,显示较为清楚、易于分辨.在T1WI像,绝大多数(18/20,90%)病例STN显示为0级,无法分辨;只有2例(10%)1级,形态结构依稀可见.经秩和检验,三组间对STN的显示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两两比较T1WI和T2WI,T2WI和SWI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相比常规T2WI和T1WI,磁敏感加权成像明显提高了对丘脑底核的显示能力,在脑深部刺激术丘脑底核的精确定位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氏病

    作者:张小义;陈来照

    脑深部刺激术(DBS)是在局麻下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可调控的刺激器植入脑内特定核团,通过对脑内过度活跃神经元的抑制效应,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发现为理想的靶点为底丘脑核,可以缓解帕金森氏病大多数症状,包括一般手术和药物都难以治疗的中线症状.但是,由于刺激器造价昂贵,目前难以普遍开展.1947年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之后,人们就着手研究对脑深部结构的电刺激技术,作为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手段.60年代后,脑深部组织埋藏刺激电极系统研制功能.至今一直受到神经外科学者们的重视,应用这一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帕金森病外科定位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沃雁;夏蓉;丁文龙

    帕金森病在老龄化社会的发病率很高,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毁损过度兴奋的内侧苍白球和底丘脑是外科定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解剖学基础,单侧苍白球毁损术对控制进展性的帕金森病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作用,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尽管底丘脑核团深部刺激术的解剖学基础仍需进一步研究并存有争议,但Krack 等采用"联合PD分级标准"(UPDRS)临床评价量表对49例行底丘脑深部刺激术患者术后5年的长期观察发现,术后运动总评分提高54%(P<0.001).通过单侧苍白球毁损术及底丘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曹依群;金爱国;曾浩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 5例,同期双侧STN DBS 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 2例.平均随访6.2个月.结果:UPDRS评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和射频热凝毁损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小吾;姜秀峰;周晓平;郝斌;王来兴;曾依群;梁晋川;金爱国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射频热凝毁损术中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分别对626例帕金森病患者行DBS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其中DBS 108例,射频热凝毁损术507例,一侧DBS+另一侧射频热凝毁损术11例.共手术治疗靶点774个,其中丘脑底核(STN)DBS术184个,丘脑腹中间核(Vim)DBS术1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行DBS或射频热凝毁损术)474个,Vim射频热凝毁损术115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病史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为7.5%,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病史者的3.1%(χ2=4.77,P<0.05).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靶点的脑出血发生率为7.1%(12/170),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靶点的2.3%(10/443,χ2=8.19,P<0.01).PVP、Vim射频热凝毁损术的脑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BS(χ2=4.65、6.81,P值分别<0.05、0.01);Vim射频热凝毁损术的脑出血发生率略高于PV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05).结论 高血压病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DBS是较射频热凝毁损术更安全的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方法.

  •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元鹏;李新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于老年人,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晚期常死于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本文仅就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新研究状况作一阐述.

  • 术中磁共振导航下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利静;陈蕾;张琳琳;凌至培

    总结了自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行术中磁共振导航下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9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充分评估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详细完整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并总结评价护理效果.认为对行术中磁共振导航下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随访效果和并发症

    作者:胡小吾

    以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刺激术(DBS)为主要术式的帕金森病(PD)外科治疗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早期效果较为满意,随着PD病情进展,远期效果有所下降,丘脑腹中间外侧核毁损术对震颤效果理想。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DBS是目前PD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较毁损术安全、有效,常用的靶点是丘脑底核,双侧同期或分期DBS治疗的并发症也很少,这是DBS的大优点。

  • 影响脑深部刺激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作者:张丙淑;随力

    脑深部刺激术(DBS)利用立体定向手术在脑部特定区域植入电极,通过施加电脉冲刺激达到治疗或缓解相关疾病症状的目的.近年来,DBS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一些运动障碍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DBS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尚未完全阐明.该文归纳和分析了几个影响DBS作用效果的因素,包括植入靶点、病人的选择、电刺激参数的优化以及电极的设计,并对未来的DBS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作者:王强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帕金森病常见的致残性晚期药物并发症,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替代毁损术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可逆性、可调控等优点,常用的治疗靶点包括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和苍白球内侧部(pallidus intemus,GPi),但是DBS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LID临床疗效的改善程度以及针对不同病人的佳手术靶点选择尚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近期新的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13例报告

    作者:刘承勇;杨开军;漆松涛;俞方毅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002年到2005年共完成了13例帕金森病的双侧丘脑底核DBS,根据STN解剖学定位,靶点的理论坐标值是X=11~13 mm,Y=0~-2 mm,Z=0~4 mm,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双侧丘脑底核植入刺激电极,并于锁骨下方植入脑深部电刺激器.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3年,3例震颤为主病人的症状完全缓解,即震颤完全消失;僵直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者的症状缓解程度达90%以上,其中以四肢肌肉僵直的效果较好,运动迟缓也有明显缓解,但是有1例病人双侧肢运动协调性差.所有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有较明显改善,如便秘、流涎、出汗和浮肿等均有改善.结论DBS治疗帕金森病,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似的进步.它可以明显地缓解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对运动迟缓、僵直和震颤等均有较理想的效果.

  •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全

    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高频微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抑制相应核团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外科疗法.DBS是目前治疗PD的一种先进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已逐步取代毁损术.目前大约95%的病人都选择丘脑底核(subthelamic nucleus,STN)为刺激靶点,本文结合文献就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癫痫的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张军强;赵红宁;王晓明

    癫痫的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部分患者需选择非药物治疗.本文对癫痫外科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迷走神经蒯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脑深部刺激术、基因治疗、针灸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介.总的来讲,非药物治疗方法为部分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可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或作为癫痫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但这些技术在国内开展的尚不平衡,也未制定出统一、规范的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些技术尚不成熟,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术后FDG-PET/CT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晋川;胡小吾;周晓平;左传涛;吴平;陈剑春;郝斌;吴曦;陈鑫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后全脑葡萄糖代谢(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功能影像学变化,探讨其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18例接受丘脑底核(STN) 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在术前1 w和术后6个月进行脑部18-F-FDG-PET/CT.结果 术前大部分PD患者FDG影像学表现符合PD相关模式(PDRP).术后异常代谢区域代谢趋向正常改变:纹状体区、中脑、感觉运动区和运动前区皮层的异常高代谢有明显下降;双侧前额叶、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皮层的异常低代谢有轻度升高.结论 FDG影像对PD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和手术疗效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尚不能指导临床手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