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精神医学杂志

精神医学

精神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sychiatry 정신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9346
  • 国内刊号: 37-14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208
  • 曾用名: 山东精神医学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精神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王汝展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廖春平;李学武;万凤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影响以及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将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稳定1个月基础上,分别予以高频rTMS刺激(研究组,37例)及假rTMS刺激(对照组,36例),5次/周,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同时进行血清催乳素(PRL)测定,于治疗后进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阳性症状评分下降幅度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研究组治疗2周后CG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研究组治疗后HAMD减分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研究组rTMS刺激后PRL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定疗效,以改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为主,能轻度降低催乳素的水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男性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作者:王玲芝;沈峰;李冰冰;王学林;陈新锐

    目的 了解男性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同时探讨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问卷对200名男性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71.8%的患者生存质量总体评价为中等以上,生存质量的评价程度与社会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不同的婚姻和职业状态的社会维度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得到的支持的满意度与自我评价的程度呈正相关.25.6%的患者在生活中感到比较和非常孤独.74.9%的患者认为自己较易得到医疗服务.73.4%的患者认为自己患病后对家庭经济影响较小,90.3%的患者认为患精神病后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83.1%的患者可以与周围病友交流有关精神病的体验、知识和遇到的问题.结论 男性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体评价较高,与社会维度中的多个因素存在关系.

  • 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应对方式

    作者:乔慧芬;陈瑜

    目的 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方法 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对当地某高校48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6名大一学生完成调查,12.2%(57名)报告既往曾有过自伤,其中67%多次自伤(≥2次);常见的心理动机是缓解不良情绪.与无自伤组相比,自伤组自责、幻想因子得分高(P <0.05,P<0.01),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得分低(P<0.05,P<0.01);自伤组女生的自责因子得分比男生高(P<0.05).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具有故意性、反复性、自我隐蔽、损伤程度轻等特征,与自杀行为有本质区别.自伤学生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通过自伤行为来缓解心理应激或冲突.

  • 夫妻依恋关系与主客体互倚模型

    作者:刘晓柳;胡蕾;贾茹;吴任钢

    目的 本研究使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建立主客体互倚模型,用来研究夫妻双方的成人依恋、婚恋归因和冲突应对方式对婚姻质量的相互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使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亲密关系冲突应对方式量表(RPCS)、关系归因量表(RAM)和婚姻质量问卷(ENRICH)收集了324对夫妻的成人依恋、冲突应对方式、婚恋归因和婚姻质量的情况,进行了t检验和相关分析,终建立了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 (1)夫妻的依恋风格、婚恋归因和婚姻质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夫妻双方倾向于使用相同的冲突应对方式.(2)本研究的模型主体效应显示,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依恋可以负向预测其冲突应对方式、冲突应对方式正向预测其婚姻质量,同时丈夫的归因负向预测其婚姻质量.(3)在控制了主体效应之后,研究还发现模型中的客体效应,个体的依恋负向预测配偶的冲突应对和归因,个体的冲突应对负向预测配偶的归因并且正向预测配偶的婚姻质量,个体的归因正向预测配偶的婚姻质量.结论 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是受到相互影响的.

  • 不同临床类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郝贵峰;李修奎;胡晋怀;张继香;王师华;季涛;刘伟;吕晶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康复期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3例(单纯脑卒中患者105例,PSD患者98例)进行问卷测试.将患者依据临床类型分为4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6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58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55例,腔隙性梗死(LACI)组28例.结果 (1)PSD发生率:PSD总体发生率为48.28%;TACI组、PACI组、POCI组和LACI组PSD发生率分别为56.45%、53.45%、47.27%和21.4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x2=10.386;P =0.016);(2)PSD患者和单纯脑卒中患者除上肢功能和视力无显著性差异外,HRQOL其他各项因子及整体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3)4种不同临床类型PSD患者的HRQOL,除上肢功能和视力外,其他各项因子及总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4)在PSD患者中,女性、未婚或丧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家庭月收入<2000元和由护工照顾的患者较相应对照组患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和抑郁程度越严重的患者HRQOL明显差(P<0.05或P<0.01).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不同临床类型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不同;PSD患者较单纯脑卒中患者HRQOL明显差;不同临床类型PSD患者HRQOL不同;女性、未婚或丧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来自农村、家庭月收入<2000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由护工照顾及抑郁程度越重等是影响PSD患者HRQOL的不利因素.

  • 氯丙咪嗪静滴、无抽搐电休克及米氮平口服对抑郁症自杀观念急性干预的对照分析

    作者:彭江发;刘奋;梁杰;杨颖佳;冯飞;孔志

    目的 比较氯丙咪嗪静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及米氮平口服在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观念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咪嗪组、电休克组和米氮平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氯丙咪嗪静滴、无抽搐电休克和米氮平口服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3、5、7、9、11、14、21 d评价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氯丙咪嗪组及电休克组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在治疗的第3天就出现显著下降(P<0.05),米氮平组则在7d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与米氮平组相比,氯丙咪嗪组及电休克组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氯丙咪嗪组自杀观念的缓解率从第5天开始,电休克组从第3天开始均明显高于米氮平组(P<0.05),在第7天,氯丙咪嗪组和电休克组自杀观念的缓解率分别达到了66.67%,70.90%,而米氮平组只有14.29%.结论 氯丙咪嗪静滴和电休克治疗一样可以快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观念.

  • 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莉;徐向东;李月娥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应付方式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评估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41例,并与38例正常学生(对照组)对照,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双相抑郁组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应付方式方面,双相抑郁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050、-2.940,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自责与SCL-90多项因子呈正相关(P<0.05),解决问题-求助与SCL-90多项因子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存在广泛精神症状的改变,与应付方式相关.

  •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作用

    作者:陆爱军;陈勇;闵益华;王永强;石军红;施翠芳

    目的 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和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500名孕妇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250名)和对照组(n=250名).干预组在常规孕妇学校的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预课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孕妇保健.对所有的对象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产后3d、7d和30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SAS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两次集体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得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随访时点的SAS分值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3个随访时点的EPDS分值,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的心理干预在短时间内对孕期的焦虑和抑郁有效,并能明显减轻产后的焦虑情绪,但对产后的抑郁效果不明显.

  • 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田博;刘彬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马普替林组各45例,分别给予氟西汀和马普替林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并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副反应.结果 氟西汀组和马普替林组治疗后IL-6和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P<0.01),并且氟西汀组较马普替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6、TNF-α含量(P<0.05),氟西汀组副反应较马普替林组少(P<0.05).结论 抑郁症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升高有关,而抗抑郁药物能降低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并且氟西汀的免疫调节作用较马普替林有优势.

  • 某民航试用期地勤人员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结果分析

    作者:史继红;楚园园;葛欣

    目的 了解某民航试用期地勤人员的人格特征,为聘任合格的民航地勤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表(MMPI)对某民航试用期地勤人员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9% (35/89)的试用期民航地勤人员存在回答条目的防御性.效度量表剖图MV7和MV8的所有受试者(13名)均具有两点编码型,而且均与Pa、Sc、Ma量表有关.与中国常模相比较,试用期男、女性民航地勤人员L、K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D、Si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Mas、Dy量表低分趋势(P<0.05).结论 试用期民航地勤人员具有自信、热情、独立、稳重、善于社交的人格特征,但仍有约25%的人员可能存在人格偏离或精神问题,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访谈.

  • 叙事疗法治疗情绪障碍患儿初步探讨

    作者:赵兆;陈一心;杜文东;陈图农;吴丹丹;李沙沙

    目的 探讨叙事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和父母养育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童年情绪障碍诊断标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21例,对患儿及父母实施叙事治疗,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比较治疗前后家庭动力学、父母养育方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EMBU在父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上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56、-3.25、-2.60,P<0.05),在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上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4、2.55,P<0.05).治疗后SSFD家庭气氛、个性化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83,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母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因子差值同治疗前后家庭气氛差值、个性化差值呈正相关(r =0.52、0.45、0.45、0.50,P<0.05).结论 叙事治疗可以使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和父母养育方式产生良性改变.

  • 喹硫平合并舍曲林治疗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作者:王仁峰;唐茂芹;米国琳;陈旭;殷爱华

    目的 探讨喹硫平合并舍曲林治疗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3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应用喹硫平合并舍曲林系统治疗,对照组应用喹硫平系统治疗,共8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2、4、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PANSS的Kay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PANSS的阴性因子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笫4、8周末,研究组的CG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喹硫平合并舍曲林可有效、快速改善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阴性症状,安全性较高.

  •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薛芬;彭正午;张华;乔昱婷;孙雯雯;王莹;谭庆荣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给予帕罗西汀(25例)与rTMS结合帕罗西汀(25例)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3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评定疗效,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组显效率为68%,rTMS结合帕罗西汀组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和3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且治疗第2周末和3周末rTMS结合帕罗西汀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均P<0.05);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rTMS结合帕罗西汀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结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不良反应相似,而且起效更快.

  • 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对白细胞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陆燕华;焦玉梅;范慧斌;徐庆华;徐初琛;王立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 符合要求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2个月末、3个月末测量患者血常规、体重.结果 共有111例患者完成随访.白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变化不同药物治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交互=7.29,P<0.001),但不同药物组间以及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并无差异,随访过程中三组均未出现白细胞降低到3.5×109/L的情况;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与基线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利培酮组:r=-0.44,P<0.01,阿立哌唑组:r=-0.74,P<0.001),奥氮平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与体重变化间存在正相关(r =0.61,P<0.001).结论 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对白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白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变化不同药物治疗组间存在差异,值得临床关注.

  •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赵明坤;周雪丽;杨叶

    目的 研究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单一服用奥氮平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8周末进行T3、T4、FT3、FT4、TSH及血脂检测.结果 治疗后8周T3、T4和FT4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2、3.143、3.171,P<0.01),血脂TC和LDL-C与治疗前相比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28、4.789,P<0.01).治疗后T4与TC呈显著性负相关(r=-0.405,P<0.05),FT4与HDL-C呈显著性负相关(r=-0.368,P<0.05).结论 奥氮平可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水平下降和脂代谢紊乱,甲状腺素水平和脂代谢有一定相关性,甲状腺素水平下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脂异常.

  • 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暴力行为调查与分析

    作者:潘世丽;刘效锋;张红霞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暴力行为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轻对社会的危害.方法 从2002~2011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其中有280例患者曾经发生过暴力行为,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处理.结果 19~ 34岁的男性青年、初中以下文化,偏执型、青春型及未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发生暴力行为.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很普遍,对社会的危害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防范,同时也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 南宁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体系的现状调查

    作者:李东兰;刘敏东;廖永兴;陆素琼

    目的 了解南宁市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的现况和管理服务能力.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收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精神卫生资源集中在市级以上机构,病床和专业医护人员的数量虽达标,但分布不均;专业设备匮乏、落后;基层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机会少;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病例建档率与随访管理率低,缺乏统一协调和考核标准,管理松散.结论 尽快健全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加快基层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 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作用研究

    作者:孙行飞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5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抗抑郁药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各29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和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研究组HAMD减分率自治疗1周起、HAMA减分率自治疗4周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两组治疗各周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增效作用明显且安全.

  • 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作者:王祥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起始剂量300 mg/d,维持剂量750 ~1 200 mg/d,平均剂量(1 050±100)mg/d;B组给予碳酸锂治疗,起始剂量0.5 g/d,维持剂量1.0 ~1.5g/d,平均剂量(1.2 ±0.2) g/d.疗程均为12周.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L)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作用.结果 治疗12周后,A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5.0%;B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RMS、CGI-S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BRMS、CGI-S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A组TESS得分明显低于B组(P <0.05,P<0.01).结论 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临床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较碳酸锂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潍坊市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措施干预研究

    作者:马振玉;毕崇波;司桂梅;聂纪伟;刘希华;纪军军

    目的 了解潍坊市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的改善效果.方法 共入组258例救助精神病患者(研究组)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选取251例非救助精神病患者(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性护理措施,共8周.采用自制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观察调查表进行一般资料分析,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研究第4周末及第8周末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救助精神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生活自理状况较差、患者信息来源分散且不畅、躯体状况较差等特点.在研究第8周末,两组患者的NOSIE各因子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研究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5个因子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救助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复杂,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

  • 双相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

    作者:李冰凌;金卫东

    代谢综合征,也被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症状,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糖代谢调节异常)、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等,可使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明显增高[1],目前在全球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双相障碍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成为双相障碍患者主要的共病躯体疾病之一,导致其较高的死亡风险.本文就双相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况、易感因素及防治对策进行综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屹东;国效峰;董慧茜;连楠;吕海龙;赵靖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的重型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而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神经化学物质,因此神经营养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与认知行为密切相关的成体海马神经发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抑郁症伴发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姜能志;王艳郁;孙宏伟

    自杀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与自杀存在密切关系.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国内外研究已陆续开展,本文从抑郁症自杀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认知功能特征、脑结构特征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做了总结.

  • 儿童、青少年性身份识别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蔡菡;李泽爱;刘寰忠

    儿童、青少年的性身份识别障碍一直以来是有着很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评估、共病和治疗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 服用苯妥英钠40年致慢性蓄积中毒一例

    作者:费春华;张敏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头晕、视物模糊,不能行走20 d入院.该患者于1972年开始出现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伴意识丧失,尿便失禁,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持续数分钟后抽搐停止,事后不能回忆.每月发作2~3次,当年在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癫痫,予卡马西平200 mg、3次/d,苯妥英钠100mg、3次/d口服,症状逐渐改善,由每月发作1~2次,到之后几个月发作一次,病情基本稳定.后长期在神经内科门诊取药治疗,于2002年开始在我院精神科门诊长期配药治疗,病情稳定,偶尔发作一次.今年4月21日患者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视物模糊,甚至不能行走.于5月11日入住中心医院,住院期间还几次出现夜晚睡着时四肢僵硬、清醒后不能言语、嘴唇发麻.

  • “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探访敬爱的沈渔邨大夫

    作者:陈一鸣

    知道我国精神医学泰斗沈渔邨院士身体不好已有较长时间了,近年来一直很想去探望她,2012年6月中旬有机会去北京,事前与北医精研所前所长崔玉华教授联系,希望得到她的帮助.不久崔教授电话告诉我:"沈大夫欢迎我们去她家,但时间不要太长…".

  • 精神科专业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索

    作者:钟耕坤;卢庆华;王海荣

    目的 探索符合精神科专业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2010年5月起我中心开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创建活动.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精神科专业特点,通过实行临床护理责任制、改变排班模式、提供温馨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深化健康教育等措施建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发生改变,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模式
精神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