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개입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94X
  • 国内刊号: 31-179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滕皋军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启榆;王东;谢步东;林华;王忠;王鸿志;王富春;鲜于剑波;张勇;赵平武;张耀;罗华;王杰;李慧;宋中金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13例临床诊断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9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使用了弹簧圈栓塞治疗. 结果所有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近期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栓塞术后2~10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原栓塞部位出血. 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

    作者:沈新颖;单鸿

    目的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测定APS分流道闭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2周行肝脏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显著降低,下降幅度为5.4%~33.3%,平均降幅为20.1%;栓塞后门静脉直径缩小,血流速度加快(P<0.01);13例门静脉主干呈离肝血流患者,术后有7例转为向肝方向.APS栓塞后,1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有改善,在门静脉压下降幅度超过20%的10例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症有明显改善;门静脉压力下降在20%以下的8例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症改善不明显.结论栓塞A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平均降幅达20%以上;当门静脉压力降低20%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改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泻症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状.

  • 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初步经验

    作者:罗剑钧;颜志平;王建华;陈颐;吴安乐

    目的总结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经动脉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溶栓后即刻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1例患者溶栓后3d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1d后肝动脉再次闭塞,2周后行第2次肝移植.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谨慎实施,以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介入栓塞治疗探讨

    作者:王宏辉;王凯冰;白彬;高波;吕仲力;祖国良

    目的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3例KTS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股动脉行患肢动脉DSA,以显示其异常的血管造影表现,继而用微导管超选择进入靶血管并用PVA颗粒加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 23例KTS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PVA加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6~24个月见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介入栓塞治疗KTS的一种安全、成功率高和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 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陈平有;仇俊华;杨守俊;徐霖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21例,8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采用血管加压素灌注.结果出血原因为肠血管发育不良14例,结肠憩室2例,原因不明5例.全部病例获得止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5~74个月,4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复发.结论 DSA对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介入方法对其治疗安全有效,部分病例可获得根治.

  • 经皮介入碎栓及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

    作者:张学彬;吕维富;孙一兵;汪世存;张正峰;英伟萍;厉月琴

    目的总结经皮介入碎栓联合局部灌注尿激酶加全身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证.方法经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5例.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介入碎栓.4例联合局部灌注加全身应用尿激酶,总量20万~140万U,低分子肝素应用10~15 d,口服华法林3~6个月.1例因有咯血未用溶栓剂及抗凝.疗效评价包括临床症状、肺动脉压测定、Miller指数、血氧分压、D-二聚体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技术成功率100%.肺动脉平均压从(29±3)mmHg下降至(16±8)mmHg,治疗后平均Miller指数为0.33.动脉血氧分压从(34.60±8.76)mmHg升至(64.60±2.97)mmHg.所有病例未见肺栓塞复发.结论经皮机械性碎栓及溶栓治疗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作者:李刚;李海青;王琳

    目的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15例,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15支(13例,89%),闭塞病变血管2支(11%)并肾功能衰竭.其中,双侧肾动脉受累2例.狭窄病例中,治疗前狭窄程度为60%~90%.共植入支架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15个月,显示临床治愈4例(26%),改善9例(60%),无效2例(13%),临床总有效率86%.收缩压由术前平均(27.12±3.0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18.62±3.12)kPa,舒张压由术前平均(17.73±1.92)kPa降为术后平均(11.12±2.43)kPa(P<0.05).术后肾功能保持稳定者9例(60%),明显好转者5例(33%),继续恶化者1例(6%).造影复查1例(6.7%),于术后6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约狭窄70%),经支架内球囊扩张后,随访2次血管造影其再狭窄程度稳定在20%左右.结论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显著;闭塞病例支架成形治疗的成功,为介入治疗此病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陈宦君;刘崇兵;姜玮;李丽云;姚晓辉

    目的探讨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巨大动脉瘤(包括肺动脉瘤2例,肾动脉瘤2例,肱动脉瘤1例,右髂总动脉瘤1例,右髂内动脉瘤1例;其中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原因为先天性、外伤性以及动脉硬化所致)3例采用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治疗,2例采用动脉瘤内填塞治疗,2例采用部分动脉瘤内填塞加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7例巨大动脉瘤顺利完成了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例动脉瘤闭塞,症状体征消失;1例右髂内动脉瘤复发破裂死亡.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是治疗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武;姚灵生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1例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17d,溶栓3d无效,行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开通后残留狭窄70%.术后26h血栓形成,立即溶栓后,再植入内支架.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右股浅动脉、(月国)动脉及其以远动脉开放.随访6个月后仍正常.结论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效果确切.

  • 腹腔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王茂强;王志军;刘凤永;王仲朴

    目的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2例腹腔动脉(CA)狭窄的疗效.方法 2例患者有长期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下降和上腹部血管杂音,Doppler超声提示CA狭窄,经腹主动脉造影证实.1例CA狭窄为典型膈肌中脚综合征(MALS),另1例狭窄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介入技术包括常规经皮经腔血管成型(PT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腹主动脉造影显示2例均为重度CA狭窄,狭窄程度大于90%.术中做PTA和支架置入,1例用球囊扩张式Palmaz支架、1例用Wallstents,术后造影显示CA血流通畅.Doppler超声随访提示CA血流速度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消失、体重增加;分别随访16、26个月,无再狭窄证据.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是治疗CA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 大动脉炎血管内支架治疗

    作者:范海伦;贺能树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中25例成功地施行了1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总动脉5例,锁骨下动脉3例,腹主动脉1例,肾动脉16例,共置入支架25次,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开放或扩张.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可有效的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支架 治疗
  • 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治疗结肠梗阻和对手术方式的影响

    作者:陈尼维;程英升;樊有本;金慧敏;许蕙敏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下经内镜引导置入暂时性金属内支架缓解结肠梗阻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3例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在X透视下经内镜引导在梗阻部位行暂时性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7例成功置入金属内支架后24~48 h肠梗阻症状缓解,经肠道准备后均作了选择性Ⅰ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支架置入成功率81.8%.结论暂时性金属内支架可有效的缓解结、直肠癌引起的梗阻,在X透视下经内镜引导能提高支架置入成功率从而使梗阻患者的结肠癌能得到Ⅰ期切除结肠吻合.

  • 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分析及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指导意义

    作者:梁志会;崔进国;潘新元;周桂芬;任美杰;田惠琴;应建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75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彩超和(或)CT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16例;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54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其分支、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①大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的臀下动脉阴部干,其次为髂内动脉主干和臀上动脉.②子宫肌瘤供血情况分为:a、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b、双侧子宫动脉均衡供血型.c、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③卵巢支的栓塞几乎不可避免,其临床后果仍存在争议.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对提高技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栓塞方法有重要意义.

  • 兔缺血性肢体bFGF动脉内灌注实验研究

    作者:张靖;杨文铎

    目的评价局部动脉内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改善兔部分缺血的血管重建、血液灌流和肢体功能的功效.方法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7只,外科结扎右股动脉各主要分支,制成右后肢部分缺血模型.每只兔子的左后肢作为非缺血对照组.27只兔子随机分成3组,动脉内灌注bFGF组(n=9),静脉内灌注bFGF组(n=9)和动脉内灌注生理盐水组(n=9).在动物模型制备当即及术后8、15 d分别给药或生理盐水1次,每次经动脉或静脉内给予bFGF的量为10 μg(4 ml),或静脉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各治疗组间以及组内缺血与非缺血肢体间的差异由以下指标评价:①术后22 d缺血区肌肉组织的血管断面数(VSC)、血管断面面积(VSS)和血管断面周长(VSP)的测算;②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的测定;③缺血肢体的功能和营养的观察.各组间的统计差异使用单侧检验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动脉内灌注bFGF组的VSC、VSS及VSP值较静脉内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增高(P<0.01).术后22 d,所有动脉内灌注bFGF组缺血肢体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新毛生长、功能及外观均接近正常;而生理盐水组的肢体缺血性表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肢体功能却无明显改善.静脉内给药组的各项评价指标与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研究证实经动脉内局部灌注bFGF法可明显促进缺血肢体的血管生长和血液灌流从而改善其局部血液供应.因此认为临床应用动脉内灌注bFGF治疗外周血管缺血性病变,是可取得比静脉内给药法更好的疗效.

  • 犬末端型颈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启弘;周良辅;龚建秋;戴建华;张小军;张新元

    目的建立犬颈总动脉(CCA)末端型囊状动脉瘤(AN)模型,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制作7个CCA末端型动脉瘤,术后7~14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检查,进行动脉瘤模型的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拟分析.以微弹簧圈(MC)紧密填塞动脉瘤并再次进行上述检查和病理分析.结果所有模型均获得成功,MC瘤腔栓塞能取得良好效果.DSA结合无创影像学可以提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和全面认识,血流动力学分析能模仿出犬颈部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该模型是进行AN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的理想模型;非DSA的影像设备检查对AN的栓塞前后的评价具有无创、可重复、显示清楚的特点;CFD研究显示,对于动脉瘤血流流入道的治疗干预,是有效治疗和防止动脉瘤复发的途径.

  • 血管内超声结合冠脉内多普勒技术评价冠脉微循环功能

    作者:祁春梅;李东野;夏勇;钱文浩;潘德峰;朱红;杨煜;李雷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内多普勒(ICD)技术结合平均动脉压测量,评价冠脉微循环舒张功能.方法 14只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成实验组(n=8)和对照组(n=6),实验组予高脂喂饲,建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喂饲12周后两组均行心导管检查,观察以下指标:应用乙酰胆碱(ACH)及硝酸甘油(NTG)前后冠脉血流量(CBF)变化;主动脉根部压力:平均动脉压(MAP);冠脉阻力(MAP/CBF).后对血管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结果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左前降支(LAD)或左旋支(LCX)内膜明显增厚,分别为(74.80±17.60)和(7.60±4.27)μm(P<0.001),相应节段心肌间的微动脉则无内膜增厚.ACH引起实验组CBF下降,两组分别为(47.77±14.29)和(40.78±11.10)ml/min,(P<0.01),对照组CBF明显增加(39.50±9.88)和(82.30±15.00)ml/min,(P<0.001);与对照组相比,ACH引起实验组冠脉阻力增加,为(-0.18±0.09)和(0.29±0.18)(P<0.05),在实验组及对照组,NTG均引起阻力下降,为(-0.40±0.13)和(-0.34±0.20).结论应用介入性超声技术,结合MAP测量,可检测出早期AS病变内皮源性的冠脉微循环舒张功能障碍.

  • 成功栓塞肝动脉瘤一例

    作者:姚文武;刘忠民;杨松

    患者男,46岁.以右腹壁外引流瘘口流出新鲜血液1 h,量约1500 ml入院.该患者3个月前因胆囊息肉,胆结石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10天上腹胀痛,B超提示右上腹囊性包块,考虑为胆汁漏而做第2次手术,术中引出胆汁样液体约3 00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无胆汁流出后拔管.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支架推送器外壳断裂留置腹内一例

    作者:徐屹立;梁善言;王浩洲;毕芳

    患者男,74岁.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3个月余,加重伴腰痛半月余入院.查体腹部左侧有一搏动包块,大小约5 cm×3 cm,B超、CT示:中腹扫描见腹主动脉近髂总动脉分支段外径显著扩张,约4.5 cm,壁显著增厚,约1.6 cm,扩张段内径尚可,腔内透声示:搏动时该管壁柔顺性减低,包块以上腹主动脉有小范围管腔狭窄.术前CTA、MRI及血管造影等检查显示: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下方, 瘤体上缘距右肾动脉开口3 cm,累及双侧髂总动脉,瘤体大直径6 cm.

  • 肝脏恶性肿瘤现代超低温冷冻技术治疗进展

    作者:方文;滕皋军

    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为临床常见肿瘤,虽然手术切除仍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肿瘤多中心发生以及累及门静脉和肝静脉,切除率仍较低,化疗及放疗等效果也不令人满意[1],探索其局部治疗仍为临床学家不断努力方向.近年来现代冷冻治疗技术因其治疗范围广、安全有效及微创等特点,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应用价值[2-4].

  • 阻塞性黄疸介入病理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李永东;韩新巍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难以切除,无法取得病理诊断,单凭影像学难以作出正确的病因和病理诊断[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PTC下胆道活检使该病病理诊断得到了解决.现扼要综述关于阻塞性黄疸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 脑血管疾病支架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崔雪娥;李文彬;李明华

    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多,起病急,手术难度大,术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治疗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己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而颅内支架的出现无疑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 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经皮瘤内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进展

    作者:王宁;杨海山

    在我国,介入治疗已成为多数不宜手术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瘤内乙醇注射(PEI)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有资料提示,对于合适的患者,联合应用TACE和PEI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现就有关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 双导管球囊技术治疗高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

    作者:郑爱民;王志刚;刘本智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技术治疗高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枚可脱性球囊无法闭塞的CCF患者3例,双侧股动脉置管,送2枚球囊进入瘘口,调整位置,充盈2枚球囊,使瘘口完全闭塞后再解脱球囊,观察栓塞效果和颈内动脉通畅情况,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 3例患者均1次性完全闭塞瘘口,颈内动脉皆通畅,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未增加介入治疗的危险性.结论双导管球囊技术能在保证颈内动脉通畅的前提下简单有效地治疗1枚球囊无法闭塞的CCF.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作者:王峰;刘永晟;纪东华;陶定波;孙晓培

    目的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1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1例患者成功地植入12枚球囊扩张支架,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见狭窄程度明显改善,<20%.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1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TCD示血流通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 电解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作者:余泽;马廉亭;杨铭;潘力;李俊;胡军民

    目的探讨电解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162例患者171枚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出现9例并发症,其中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立即中和肝素继续栓塞,2例GDC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动脉瘤夹闭,2例血栓形成,术中溶栓,术后均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解痉及对症处理.结果 5例恢复良好,2例永久性轻度功能障碍,2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发生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动脉瘤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 外周动脉阻塞的动脉内直接溶栓治疗

    作者:韩旭;金克斯;田素良;马军;李红艳;阿孜肯;周翠萍

    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以往多采用静脉法溶栓治疗,但其用药量大,疗程长,出血并发症高,尤其是病程较长者,成功率低.随着器械及技术进步,应用动脉插管局部溶栓疗法,使其成功率显著提高.

  • 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化疗--三重栓塞治疗的意义

    作者:吴贵华;曾志;钟建文;颜志平;刘昌华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体积较大、血管丰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肾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即使手术能切除,预后也不好,主张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

  • 泪囊以上泪道阻塞的内涵管治疗

    作者:舒克周;杨立;田联玉

    自1996年Song等[1,2]提倡用聚胺脂内涵管置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以来,国内采用该法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报道很多,但有关泪囊以上泪道阻塞介入治疗的报道尚少.我院1998年开始鼻泪管支架的临床应用[3],2001年至2003年间对11例泪囊以上泪道阻塞的患者采用内涵长头型支架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胃窦幽门恶性狭窄

    作者:林含舜;曹美萍;李军苗

    胃癌是常见的癌肿之一,多见于胃窦.胃窦癌晚期常致幽门梗阻,外科手术虽是解除梗阻的方法,但由于病程晚期、患者一般情况差,常已无手术指征.而维持生命所需的胃肠减压、静脉内营养或经皮小肠置管营养难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内支架置入术的使用,克服了上述缺点.我院近3年来收治了12例胃窦癌幽门梗阻患者,应用支架置入均获得预期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徐健;何浩;张晓玲;黄向阳;袁奇;杨冬妹;叶琪;韩晓萍;单风仙;严激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需要通过开胸手术而达治疗目的.随着器材的改进,使PMVSD的介入治疗成为现实.2002年11月以来,我们应用封堵器先后对10例PMVSD进行了介入治疗,得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DSA造影确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肢体坏疽截肢平面的评估

    作者:沈海刚;何俊玲;李鸣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导致肢体坏疽是近期老年人常见的截肢原因.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亦增高,因此本病的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而此类疾病所致的截肢平面难确定,长期以来困扰着血管外科医师及骨科医师.DSA造影作为确定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此类疾病所致的截肢平面评估也应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我们通过对27例病例的分析DSA造影与截肢平面的关系,评估DSA造影在确定此类疾病截肢平面方面的作用.

  • 胃癌术后复发及残胃癌的供血动脉造影技术及介入治疗

    作者:巩曰红;刘少恒;朱丙炎;裴维芳

    胃癌为国内常见肿瘤,复发性胃癌及残胃癌患者一般失去再次手术治疗的机会.我们选择17例复发性胃癌和残胃癌患者,研究探讨残胃病灶的供血动脉DSA造影技术.寻找出残胃病灶的供血动脉后,进行灌注化疗和灌注化疗+碘化油混悬剂栓塞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为复发性胃癌和残胃癌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电解可脱铂金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卢映;崔世民;靳松;朱建丽;黄丽君;陈俊华

    我院1994年~2004年4月共进行血管内动脉瘤电解可脱铂金圈(GDC)栓塞术650例,现将手术前后护理工作要点总结为下.

  •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干预

    作者:汤水琴;郑备琴;周茜菁;余先萍

    我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高发区,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中位居第二,肝癌切除是目前根治性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对于大量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各种介入疗法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常见的非手术治疗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可致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心理压力[1].我科对2001~2004年收治的13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了心理评估和干预,现将这些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心理行为干预总结如下.

  •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护理配合

    作者:毛燕君;袁晓丽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经历了球囊、游离弹簧圈、机械可脱卸弹簧圈(MDS)的发展,特别近10年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应用,使之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高龄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方跃华;沈卫峰;张瑞岩;张建盛;胡健;张宪;郑爱芳

    目的评估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239例接受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70岁88例(高龄组),<70岁151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成功率、心绞痛复发和远期心脏事件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支架术的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相似.随访期间,高龄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23.9%和7.3%(P<0.001),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5.7%和2.7%(P<0.001).冠脉造影随访两组的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成功率高,但其缓解临床心绞痛症状较年轻患者差.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一年后的疗效

    作者:李光;周颖玲;陈纪言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1年后疗效.方法从2001年12月到2003年9月共有143例冠心病患者置入Cypher药物支架173枚,16(9.3%)枚药物支架为直接置入,其余157枚(90.8%)药物支架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8~16 atm,其中52(30.1%)例进行了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足量抗血小板药物.结果手术成功率99.3%,138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8±4.3)个月.复发心绞痛13例(9.4%),急性心肌梗死1例(0.7%).38例(27.3%)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内进行了冠脉造影复查.5例患者为药物支架内出现再狭窄,其中4例给予再次血管成形术(TLR).再狭窄率占所有患者的(3.6%),占所有造影复查患者的13.2%.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1年后临床应用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确切的效果有待于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

  • 积极开展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麟荪;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导向下进行治疗的学科,人们普遍承认的是从1964年Dotter同轴导管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开始的.原因是介入放射学不是一项或几项技术,而是一门学科.至1974年放射医师Gruntzig研究出球囊导管,并立即应用于冠状动脉,这才在美国掀起了长时期的"球囊热".虽然"介入疗法"传到中国初是以治疗肿瘤的,在中国肿瘤较血管患者多,介入治疗肿瘤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肿瘤介入应该有所发展.但是血管介入不应忽视!近10年来,血管介入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器械有了很大的发展,血管腔内成形术,不只是使用导管、导丝和球囊,血栓切除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在支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防止狭窄,有了药物洗脱支架,还有隔绝作用的覆膜支架等.把介入的重点放回血管上来,使介入放射学更上一层楼.

  • 作者: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lT)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n interventional method of the ablation of hepatic malignancies, especial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since long. Its effects are based on cellular dehydration,toxic and coagulation necrosis and thrombosis of small venules within the tumour. The result is fibrosis of the damaged tissue, loss of function and shrinkage. Hence the "ablative" effect of absolute(95%) ethanol. The more confined ally lesion the better the ablative effect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toxic liquid. Highest effects will be achieved in encapsulated nodules which prevent diffusion of the toxic agent into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 which is the case in HCC.

  • 胃癌血管内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几点看法

    作者:李茂全

    一、正确认识胃血管造影及表现的临床意义(一) 血管造影意义①确定病灶的存在;②明确肿瘤血管/肿瘤血供;③确定治疗的方案.胃癌的血管造影应当常规包括腹腔动脉、胃二级动脉(胃左、右、网膜和胃短动脉)和肿瘤直接供血动脉.

  • 进展期胃癌规范化介入治疗方案(讨论稿)

    作者:于学林;崔进国;孙兴旺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居消化系统肿瘤的首位.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我国胃癌患者多数就诊时已属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低,尤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比例更少,剖腹探查后往往不是因肿瘤侵及邻近器官,就是发生广泛浸润转移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或仅能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差,国内资料,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15%左右,国外资料也仅有5%~40%.近20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术后、复发和姑息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疗效,为此,根据我们的体会和近期文献提出进展期胃癌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初步方案与同道探讨.

  • 介入放射学杂志文献搜索方法

    作者:吕佳南;吕学诜;阎莉蔷;吕小平

    目前,全球著名的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系统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U.S.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的MEDLINE(PubMed)检索系统.

  • TIPS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滕皋军;徐克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技术.该技术由Rosch于1969年首先报道[1],1989年Richter首次用于临床[2],经过30多年的发展,TIPS技术已成熟,被广泛地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期间防止致命并发症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3-12].

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