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药学杂志

肿瘤药学

肿瘤药学杂志

Anti-Tumor Pharmacy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湖南省肿瘤医院
  • 影响因子: 1.1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1264
  • 国内刊号: 43-150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3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药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任华益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胸腔镜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浩;韦松;周卉;许林娟;李来玲;李利丰

    目的 分析内科胸腔镜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内科胸腔镜进行胸膜活检送病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集静脉血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68例患者中,恶性胸腔积液42例(61.7%),良性胸腔积液26例(38.3%);对于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和肿瘤标志物的检出率分别为90.5%(38/42)和85.7%(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胸腔积液组比较,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CYFRA21?1、ProGRP、CE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春芳;刘兵;孙光;徐瑜杰;彭勃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Hp)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浅表性胃炎48例、胃溃疡38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和PGⅡ)和胃泌素17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和Hp感染阳性率,以及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 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升高,Hp感染阳性率高,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替吉奥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作者:拜明军;姚文娟;陈轶;韩向阳;赵心恺;孙晓宁

    目的 分析替吉奥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肝癌患者94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替吉奥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期以及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83.0%、55.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呕吐恶心、乏力、发热、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控制和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安全性更高.

  • 自拟健脾补肾方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

    作者:葛少华;孔凡萍;邓正明;潘超;曹仕兵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补肾方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MMP?9、TIMP?1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健脾补肾方治疗.采用RECIST实体瘤标准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TIMP?1水平明显降低,QLQ?C30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和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健脾补肾方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局部晚期鼻咽癌TNX方案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杨丽;周洋媚;沈倩;孙伟;刘东伯

    目的 观察TNX方案(多西他赛+奈达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NX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d1;奈达铂90 mg·m?2,d1;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d1~14;3周为1个化疗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PR 15例(75%),SD 4例(20%),PD 1例(5%).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35%),Ⅲ级贫血1例(5%),未发生Ⅲ~Ⅳ级血小板减少以及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结论 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NX方案诱导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耐受性良好.

  • VEC化疗联合动脉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研究

    作者:齐冬梅;高利霞;王玉;刘沙;李力

    目的 比较VEC静脉化疗方案联合眼动脉灌注化疗(IAC)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一组患者采用IAC方案治疗,为IAC组;另一组行2次VEC静脉化疗后联合IAC方案治疗,为VEC+IAC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及VEGF、MMP?9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VEGF、MMP?9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VEC+IAC组患者肿瘤直径和厚度均显著小于IAC组(P<0.05),VEGF、MMP?9水平显著低于IAC组(P<0.05).两组患者保眼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IAC相比较,VEC+IAC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并下调VEGF与MMP?9的表达.

  • VD化疗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强;孙斌;刘娟丽;杨正平;石青军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辅助VD化疗方案治疗骨髓瘤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应用VD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酸、血钙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尿酸、血钙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血钙和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和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右美托咪定在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贺延斌;李笃竽;梁若冰;吴忠;张凯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感染、水肿及乳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躁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患者乳房再造的美观性,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连花汤联合放化疗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

    作者:王金莲;刘宇新;梁卓;李皎;唐卓

    目的 观察连花汤联合放化疗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功能、KPS评分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154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花汤方剂.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Th1细胞因子、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IL?6、IL?10、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体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92%,对照组为5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黏膜糜烂和脱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放化疗患者应用连花汤联合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

    作者:白启轩;程建平;赵晓琳;李珍;于久飞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尿嘧啶、顺铂联合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血管新生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接受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可更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并抑制肿瘤恶性程度.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评估

    作者:李宇;李燕娴;王茗;刘怀;李煜;郭戈杨;王勇;胡英;罗英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标准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3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方案采用3周期TP方案(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或多西他赛75 mg·m?2联合顺铂75 mg·m?2,21 d为1周期)新辅助化疗+顺铂(100 mg·m?2,21 d为1周期,共2周期)同时期放化疗,患者放疗开始后第8~21 d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 mg·m?2)靶向治疗.放化疗结束后12周,根据RECIST 1.1版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 3.0版标准评价急性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方案耐受性好,3例患者出现放疗暂停,但均按计划完成放疗;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76.9%的患者按计划完成2周期顺铂同时期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时期放化疗期间常见的Ⅲ~Ⅳ度毒性反应分别为粘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反应和呕吐,3例患者出现Ⅳ度急性毒性,未发生毒性相关的死亡.12例患者治疗后12周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100%.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标准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rhTSH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裴晓楠;高欢;张文锐;金芳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介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清甲成功率及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68例DTC患者分别接受rhTSH介导的131I清甲治疗(rhTSH介导组)和甲状腺激素撤退后的131I清甲治疗(THs撤退组).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清TSH、FT3、FT4、Tg的影响,并依据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WBS)及Tg阴性率评价两组患者的131I清甲效果.结果 治疗后,rsTSH介导组患者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并显著高于THs撤退组(P<0.001),所有患者TSH水平均>30 mU·L?1.rsTSH介导组和THs撤退组行131I治疗后Tg分别降至(20.18±27.67)μg·mL?1和(20.42±28.06)μg·mL?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g阴性率(<2μg·mL?1)分别为65.71%和60.6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622).WBS显示rsTSH介导组和THs撤退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74.86%和69.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3).结论 rhTsH可有效完成DTC131I治疗前准备,有利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

  • 手术+131I+TSH抑制治疗对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姜仲坪;魏捷;李文;刘丰;高海军;罗小敏

    目的 研究手术+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对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6例.A组采用手术+131I治疗,B组采用手术+TSH抑制治疗,C组采用手术+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组和C组Tg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TSH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和C组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0.00%和58.70%,明显高于B组的32.61%(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低,C组患者术后复发、病灶转移、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死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手术+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对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不良反应少,生存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

  • 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婷;李宏;王慧芳;向贵;盛盼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KPS和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KPS和QOL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KPS和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聂少林;王海洋;许泽峰;邓湘萍;王哲;曹轩;唐国涛

    目的 合成一系列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白杨素为起始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引入苯并咪唑衍生物,合成9个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3~11.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3~11对人源性胃癌细胞MGC?803,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G?2和鼠源性胃癌细胞MFC的体外抗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10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 合成的白杨素苯并咪唑衍生物均用1H NMR,MS确证.相比于乳腺癌细胞MCF?7和肝癌细胞HepG?2,化合物3~11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活性更好.化合物4、6、7、9、10、11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活性优于白杨素,化合物7、10、11对胃癌细胞MGC?803和胃癌细胞MFC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其中化合物10对鼠源性胃癌细胞MFC的IC 50值为(25.72±3.95)μM.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0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结论 化合物10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强,能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MFC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化合物10可作为抗肿瘤候选药物进一步优化和评价.

  • 紫杉醇增强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机制研究

    作者:吴航;李莉;马玉芳;赵凯庆;刘春;祁璘

    目的 探讨紫杉醇增强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机制研究.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紫杉醇组,顺铂+紫杉醇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p27蛋白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紫杉醇组及联合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CyclinD1及CyclinE表达量下调(P<0.01),p21及p27表达量上调(P<0.01),PI3K及p?AKT表达量下调(P<0.01).与顺铂组及紫杉醇组比较,联合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CyclinD1及CyclinE表达量下调(P<0.01),p21及p27表达量上调(P<0.01),PI3K及p?AKT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 紫杉醇、顺铂单独或联合给药均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具有协同作用.

  • 麦角甾醇衍生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

    作者:肖琳;刘明;刘格;吴宁;林秀坤

    目的 探讨麦角甾醇衍生物(ED)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ED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检测ED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测定ED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分析ED对HeLa细胞NF?κB p65复合物的细胞内定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D对HeLa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D对HeLa细胞的IC50值为(9.1±1.64)μg·mL?1,可使HeLa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诱导HeLa细胞凋亡,抑制HeLa细胞中NF?κB的活化和核转位,减少NF?κB依赖的Bcl?2、Survivin、COX?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 ED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少Bcl?2、Survivin、COX?2和VEGF蛋白的表达,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

  • 花旗松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符小玲;赵兴丹;张倩;翁艾罕;周辉

    目的 探讨花旗松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给予不同浓度(5、10、20、40μM)花旗松素处理不同时间(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Bip)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 10、20、40μM花旗松素处理A549细胞24~72 h均可显著抑制其增殖(P<0.05),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10、20、40μM花旗松素处理的A549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旗松素处理的对照组(P<0.05),GRP78/Bip和CHOP的表达及ROS的产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可明显抑制花旗松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GRP78/Bip和CHOP的表达及ROS产生的影响(P<0.05).结论 花旗松素可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应激,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进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三白草酮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吴冰;崔颖;甄威;李鹏艳;魏洪波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从三白草中提取三白草酮,以不同剂量作用于PC3细胞,MTT法检测其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PC3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对ERK、p?ERK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PC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三白草酮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发生G1期阻滞,抑制ERK磷酸化及Cyclin D1表达,降低PC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三白草酮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RK通路来实现的.

  • LIF-AKT途径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喻晓丹;龙晨蒙;何兆忠;王红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阿霉素耐药的MDA?MB?231/ADR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耐药和不耐药两种细胞系中L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脂质体转染LIF表达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检测过表达LIF对MDA?MB?231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siRNA干扰LIF的表达后,CCK?8检测MDA?MB?231/ADR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LIF对MDA?MB?231/ADR细胞AKT信号活化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耐药的MDA?MB?231/ADR细胞中LI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作处理的MDA?MB?231细胞.LIF过表达可增强MDA?MB?231细胞的活力并降低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抑制LIF的表达可逆转MDA?MB?231/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过表达LIF可以磷酸化激活细胞中的AKT信号.结论 LIF通过活化AKT信号通路诱导MDA?MB?231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靶点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 HMMR-AS1介导EMT在上皮性卵巢癌顺铂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王冉冉;董珊珊;龙瀛;丁麒;任华益;曾勇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组织中HMMR?AS1表达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中HMMR?AS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SKOV3和耐药株SKOV3/DDP的侵袭、迁移能力.收集40例EOC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标本,qRT?PCR检测标本中HMMR?AS1表达情况,同时电话随访患者5年,采用Kaplan?Meier(KM)法、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探讨HMMR?AS1表达与EO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HMMR?AS1和vimentin在SKOV3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A2780细胞(P<0.01),而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低于A2780细胞(P<0.01);(2)HMMR?AS1在耐药株SKOV3/DDP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KOV3,且耐药株SKOV3/DDP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增强;(3)HMMR?AS1高表达、中/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是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结论 HMMR?AS1可能通过介导EMT发生,提高EO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并降低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牛蒡子苷元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鎏;黄军;杨秋荣;刘栋梁;汤立;罗卫

    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元(ARC?G)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牛蒡子苷元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24、48、72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牛蒡子苷元作用于U251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牛蒡子苷元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有关.

  • 核基质蛋白干预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剑;闫双通;龚燕平;卢艳慧;孙般若;成晓玲;邵迎红

    目的 探究干预富含AT序列的特异结合蛋白1(STAB1)基因表达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下沉默甲状腺癌TPC?1细胞中STAB1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AB1蛋白的表达;细胞创伤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愈合率,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AB1干扰组细胞中STAB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细胞愈合率及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β?catenin、Cyclin D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β?caten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干预STAB1表达可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与上皮化生程度的关系

    作者:宋红毛;怀德

    目的 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环氧化酶2(COX?2)及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上皮化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8例作为实验组,20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RT?PCR检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下鼻甲黏膜组织EMP1、COX?2以及Stathmin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三种因子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EM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EMP1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2及Stathmin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COX?2及Stathm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上皮化生程度有关,联合检测EMP1、COX?2及Stathmin蛋白表达可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情况.

  • 太白贝母提取物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肖忠华;牟凤林;邓晶荣;郝坡;王静;谢仲德

    目的 研究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空白细胞组、0.25%DMSO溶剂处理组、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组(含总生物碱浓度分别为36.9 mg·L?1、49.2 mg·L?1、61.5 mg·L?1).采用MTT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倒置光镜及透射电镜等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细胞周期变化、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0.25%DMSO溶剂处理组比较,61.5 mg·L?1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呈现较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含太白贝母总生物碱36.9 mg·L?1、49.2 mg·L?1、61.5 mg·L?1的提取物分别处理细胞48 h,细胞生长抑制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PI单染结果显示,36.9 mg·L?1、49.2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可将细胞阻滞于G2和S期,61.5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可将细胞阻滞于G2和G1期;61.5 mg·L?1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处理48 h,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发生显著坏死样变化.结论 碱化热回流法提取的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结肠癌SW480细胞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为其机制之一.

  • 二氢杨梅素通过抑制ADAM 17影响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作者:李杨;戴雪明;王晔;茅届齐;尤天庚

    目的 探究二氢杨梅素(DHM)通过抑制ADAM 17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DHM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干预,MTS分析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后细胞内ADAM17、JAK2和STAT3的表达.结果 40 nmol·L?1 DHM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干预24 h、48 h、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72±2.23)%、(69.35±2.41)%、(87.29±2.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nmol·L?1 DHM可显著促进MCF?7细胞凋亡(P<0.05),干预24 h、48 h、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2±0.13)%、(9.37±0.21)%、(13.25±0.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nmol·L?1 DHM干预后,细胞内ADAM17、JAK2和STAT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DHM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ADAM17、JAK2和STAT3的表达相关.

  • FOLFOX方案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涛;黄浩;胡琴;殷飞

    目的 观察FOLFOX方案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FOLFOX化疗后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营养评分、体重、BMI指数、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尽管不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

  •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灸治疗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格娟;庞瑞;孙永强;谢丹;马艳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灸治疗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胃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MTL、G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胃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灸可有效改善胃癌术后胃动力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胃动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曾军;龙子悦;廖依晓;夏月峰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64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49岁,将其随机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T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患者均使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24 h镇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组术后2、4、12、24 h的静息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4 h的运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恢复肠道功能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T组平均住院天数较C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TAP阻滞可显著缓解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 免疫抑制剂治疗副肿瘤风湿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晶;侯俊杰;王玲;王春波;刘海云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副肿瘤风湿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副肿瘤风湿综合征患者126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疼痛程度以及QOL评分.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和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副肿瘤风湿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紫杉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姜鑫;孙文才;金松;申福国;陈文静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紫杉醇治疗,研究组使用紫杉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镇痛效果以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

  •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肾癌术后并发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寿松涛;赵鹏;赵娟;田静朴;孙昊

    目的 探讨肾癌术后并发肾衰竭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肾癌术后并发肾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使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肾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对肾癌术后并发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

  • 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澜;秦辉;耿蓉蓉;李冬;周碧霞

    目的 分析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伤口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6.0 g静脉注射,研究组患者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伤口恢复状况、伤口感染状况、治疗效果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托品作为骨肿瘤患者术后伤口的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恢复期伤口的感染,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骨架重塑及细胞凋亡与相关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俊;王海波;刘延庆

    细胞骨架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细胞以此为基础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细胞发生凋亡时,受凋亡因素的影响,骨架组分发生重排重组,微丝及中间丝迅速解聚,微管结构重组,形成凋亡微管网,导致细胞形态及功能改变,并与重组后的微丝形成凋亡小体包裹细胞器.而细胞骨架重塑也影响着细胞的凋亡,特别是在肿瘤细胞中更为突出.中间丝缺陷,微丝微管解聚及聚合异常等均可促进细胞凋亡,因而骨架重塑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骨架重塑导致的细胞凋亡抑制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而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可打破骨架重塑的动态平衡,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本文就凋亡过程中细胞骨架重塑、骨架重塑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Pluronic载体在抗肿瘤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倩;尹东锋

    多药耐药性是近年来癌症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药物传递系统为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以Pluronic为载体的聚合物胶束由于其自身具有可以逆转MDR的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Pluronic的生物特性、逆转MDR的机制及药物载体功能进行综述.

  • NK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劼;苏敏;王文祥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 cells)是一类细胞表面既有NK细胞受体,又有T细胞受体的特殊T细胞亚群,是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同时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参与者和调节者.活化后的NKT细胞既可作为效应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能激活多种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NK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应用等研究进展.

  • 2013年至2017年血管瘤领域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刘飒华;肖占祥;戚悠飞;岳劼;陈浩;李灼日

    目的 探讨近五年血管瘤领域国际研究动态与热点前沿.方法 应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年~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库血管瘤领域的262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血管瘤领域近5年的研究核心力量、学科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 文献数据显示,美国是发文量大的国家,占总发文量的24.8%;其次是中国,占总发文量的18.6%;发文量大的机构为上海交通大学,共53篇;近5年的学科知识基础主要集中在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血管瘤的生长特性与监测管理等方面;高频关键词包括hemangioma、management、infantile hemangioma、tumor、propranolol、cavernous hemangioma、diagnosis等;高突变主题词包括association、embolization、benign、epilepsy、endothelial cell、computed tomography等.结论 血管瘤领域近5年的研究热点包括血管瘤的监测与管理、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血管瘤的诊断等.研究前沿集中在血管瘤的发病机制、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瘤以及血管瘤诊断技术等方面.

  • 情志护理对甲氨蝶呤治疗的骨肉瘤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琳琳;杨丽;张倩;李笑颜;彭博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护理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化疗延迟情况、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化疗延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骨肉瘤患者,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的感染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翠焕;史文鹏;黄金定;李芸芸;申雯雯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心包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感染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癌合并恶性心包积液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1%(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的肺癌合并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肿瘤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