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缬沙坦和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整和素β1 的作用

    作者:胡文兰;王晋明;王芳;梁远红;孙琦

    目的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心肌整和素β1 的表达以及缬沙坦和螺内酯对SHR整和素β1的影响.方法将18只6周龄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2组分别灌喂缬沙坦20 mg*kg-1*d-1,和螺内酯10 mg*kg-1*d-1,另一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雄性同周龄WKY6只比较.实验期1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大鼠心肌整和素β1的表达.结果 SHR对照组心肌整和素β1表达明显高于WKY组,和SHR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整和素β1的表达下降(P<0.05),而螺内酯组整和素β1 的表达无显著改变;两治疗组血压、LVM/BW以及心肌纤维化程度均显著低于SHR组(P<0.05),而且两治疗组间比较缬沙坦组血压和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除降低血压外,还能抑制整和素β1表达,而螺内酯对整和素β1 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缬沙坦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优于螺内酯.提示整和素β1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进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 氯沙坦与螺内酯对肥胖的高血压前期病人左心室重量与心脏交感活性的作用

    作者:

  • 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及TGFβ1 TIMP-1表达的作用

    作者:黄欣;朱纲;王磊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TGFβ1和TIMP-1表达的作用,评价螺内酯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3组.肝硬化模型组:400 mL/L CCl4油3 mL/kg,sc,2次/wk;螺内酯组:CCl4油注射的同时予螺内酯2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光镜下动态观察组织学改变,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和TIMP-1的表达.结果:10 wk时,螺内酯组肝纤维化级别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但在13 wk,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肝纤维化时TGFβ1和TIMP-1mRN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在10 wk时,螺内酯组TGFβ1TIMP-1 mRNA水平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和TIMP-1在肝纤维化时表达显著增加,螺内酯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TGFβ1和TIMP-1 mRNA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 钠水潴留对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

    作者:冯志杰;姚希贤;孙玉凤;高军萍;宫心鹏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诱导肝硬变门脉高压模型.动物应用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0g左右,腹部皮下注射400mL/LCCl40.3mL/100g体质量(首剂加倍),每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30次,历时3 mo,同时每天给予100mL/L乙醇代水饮.后经病理证实肝硬变模型制备成功.以单纯注射精制色拉油作为正常对照组.

  • 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文涛

    目的 研析螺内酯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难活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应用抽签分组法进行分组,患者根据抽签结果分别加入对照组(30例)或观察组(3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发现,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理想(96.67%>70.00%),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P<0.05.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调控自身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故值得大力推广.

  • 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疗效观察

    作者:李可佳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40/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以及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使用缬沙坦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不会伤害患者肾组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志涛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钾、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为(825.7±120.6)mg,显著低于对照组(1225.4±125.6) m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酐为(57.1±7.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4.1±8.4)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醛固酮水平,对肾损伤进行延缓,有推广价值。

  • 盐酸川芎嗪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玲;张敏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盐酸川芎嗪联合螺内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应用盐酸川芎嗪联合螺内酯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单纯应用盐酸川芎嗪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川芎嗪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可大程度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

  •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淳;李帮清;孙宁玲;胡大一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0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治疗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这些改变有可能为螺内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重要机制.

  • 螺内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夏勇;丁汝跃;李东野;陈清枝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制备I/R模型前应用螺内酯组(SPI).测量左心室功能、光镜及电镜观察标本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Bcl-2和Bax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1.I/R组心功能较SHAM组明显下降,SPI组较I/R组改善;2.SHAM组心肌结构完整,I/R组心肌结构损害严重,SPI组心肌结构损害较轻;3.SPI组Bcl-2表达阳性率高于SHAM组与I/R组,I/R组Bax阳性表达率高于SHAM与SPI组;4.TUNEL结果显示,I/R组细胞凋亡程度高于SHAM与SPI组.结论:螺内酯减轻I/R中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 培哚普利联合醛固醇受体拮抗剂对心房纤颤犬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作者:雷涛;刘小慧;罗太阳;李晖;谷孝艳;陈东;王伟;王海云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及二者联用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纤颤(房颤,AF)犬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培哚普利组(P组)、螺内酯组(S组)和二者联用组(P+S组).各组心房快速起搏8周,建立AF犬模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4周及8周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起搏前及起搏后8周,测定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起搏8周后停止起搏,观察各组犬AF维持的例数及AF自行持续时间;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组、S组和P+S组犬起搏4周和8周后血浆AngⅡ及Aid水平明显降低,起搏8周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停止起搏后AF维持率明显减少,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CVF值明显降低.而3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AF犬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但二者联用效果并不优于单药.

  • 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裴慧;赵地;王维;毕秀萍;李莉;才晓君;苏国海;赵卓

    目的:系统评价小剂量螺内酯联合三联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Collaboration和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检索目前已知的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应用RevMan5.3软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资料并作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计1 41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联合小剂量螺内酯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其对收缩压的作用更明显,降低门诊/家庭收缩压[MD=-11.65,95%CI(-15.08,-8.23),P<0.00001],降低24h收缩压[MD=-9.93,95% CI(-12.25,-7.61),P<0.00001];对舒张压的作用较弱,降低门诊/家庭舒张压[MD=-5.36,95% CI(-6.67,-4.05),P<0.00001],降低24h舒张压[MD=-4.37,95% CI(-7.42,-1.32),P=0.005].安全性方面,联合小剂量螺内酯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有升高血钾作用,[MD=0.38,95% CI(0.27,0.48),P<0.00001];有升高血肌酐的趋势,[MD=0.79,95% CI(-9.23,10.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结论: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是相对有效和安全的.

  •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衰的疗效探讨

    作者:韩林林

    目的 观察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予以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患者96例予以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和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三联疗法(研究组),每组48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水平,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和对照组的6.25%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和翠春

    目的:研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并辅助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螺内酯进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DD、LVESD、LVEF与FS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与LVES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与FS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与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螺内酯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和PPARγ mRNA表达的观察

    作者:万红梅;韩刚;孙侃;常向云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T2DM大鼠脂肪组织APN、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高脂饲养加小剂量STZ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NC,n=10)组,糖尿病对照(DM-C,n=15)组和糖尿病干预(DM-S,n=14)组,检测血液学指标和脂肪组织APN、PPARγ表达水平. 结果 DM-C、DM-S组TG均高于NC组(P<0.01),DM-S组水平低于DM-C组(P<0.05).脂肪组织中APN和PPARγ mRNA表达,DM-C组低于NC组[(4.26±0.5)vs(4.85±0.24),(5.12±0.28) vs (5.43±0.22),P<0.05],DM-S组高于DM-C组[(4.72±0.33) vs (4.26±0.5),(5.36±0.22)vs(5.12±0.28),P<0.05]. 结论 螺内酯上调T2DM大鼠脂肪组织中APN及PPARγ mRNA的表达,降低TG,这可能是改善糖尿病IR和靶器官损伤的一个潜在机制.

  • 醛固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合成的影响

    作者:徐将;叶山东;董崇周;李素梅;陈燕;王明丽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和合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糖(17.5mmol/L,Con组)、高糖+不同浓度醛固酮、高糖+螺内酯+醛固酮培养大鼠系膜细胞.24h后检测各组MCP-1 mRNA表达和MCP-1蛋白的浓度. 结果 与Con组比较,10-5、10-7和10-9mol/L醛固酮组系膜细胞上清中MCP-1水平明显增高.RT-PCR结果显示醛固酮可显著上调MCP-1 mRNA的表达(P<0.01),而螺内酯可部分抑制醛固酮诱导的MCP-1高表达. 结论 醛固酮可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 难治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优化治疗一例

    作者:周虹;李广平;袁如玉

    患者男性,64岁,主因“间断胸闷9年余,下肢水肿4个月,加重10天”入院。9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腹胀,无胸痛,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就诊于外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出院后坚持服用“贝那普利5 mg qd、美托洛尔25 mg qd及地高辛0.125 mg qd”。之后患者间断出现胸闷不适,以夜间为重,多次在外院急诊,予以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病情均可好转。半年前患者发现血压偏低,约100/70 mmHg(1 mmHg=0.133 kPa),遂停用“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4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不适,伴明显双下肢水肿,无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旋转,无一过性黑朦及意识丧失,自行服用“呋塞米、螺内酯及地高辛”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入我院治疗。住院期间应用“贝那普利5mg 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 qd”及强心利尿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NYHA)Ⅲ级。出院后患者坚持服用“地高辛、呋塞米及螺内酯”,间断服用“贝那普利5 mg qd”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 qd”。出院后2天又出现下肢水肿,之后因胸闷反复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后均症状减轻,但下肢水肿一直存在。10天前因明显胸闷下肢水肿加重,于我院急诊予强心利尿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收入我科。既往无脑梗塞、脑出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吸烟史40余年,每天10支;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日多饮烈性酒300 g,已戒酒9年。查体:体温36.0℃,脉搏7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85 mmHg。神清语利,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以左肺下野为著,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扩大,心率79次/min,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全收缩期Ⅱ/6级吹风样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指,质软,移动性浊音(-),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为203 ms。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钾4.2 mmol/L ,钠134.6 mmol/L,血肌酐77.6μmol/L,血清白蛋白36.1g/L,谷丙转氨酶16.6 U/L,谷草转氨酶25.7 U/L,总胆红素93.2μmol/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83.10 mm,左心室收缩末内径80.30 mm,左心室后壁厚度8.54 mm,左心房内径59.80 mm;右心室前壁厚度3.68 mm,右心室舒张末内径37.40 mm;室间隔厚度9.00 mm;肺动脉内径29.5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3%。动态心电图可见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NYHA)Ⅲ级。入院后,给予患者贝那普利片5 mg 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 qd、螺内酯20 mg qd同时,还给予静脉袢利尿剂。因LVEF为13%,又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此外患者还存在利尿剂抵抗,经变换利尿剂种类及给药方法,消除利尿剂抵抗,症状缓解。结合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和LVEF较低,且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病程中不断评估患者是否适宜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斌;杜凤和;李帮清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5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治疗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 小剂量螺内酯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江宏;宗尧庆

    目的:探讨并比较小剂量螺内酯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基础上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采用依那普利及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将60例心功能Ⅲ级或Ⅳ级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组,20 mg/d,n=34)、安慰剂(对照组,n=26),16周后对比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钾平均值的变化,并记录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0.01),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钾平均值及高钾血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能从生物学调整的角度来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

  • 1例酷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Liddle’s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体会

    作者:邹玉宝;孙筱璐;蒋雄京;宋雷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23岁,主因“发作性头晕、头痛3年余”入院,在院外已经多次复查发现严重高血压伴低血钾低,多次查肾素醛固酮检查提示肾素低、醛固酮略高,卧立位醛固酮/肾素均大于30,肾上腺CT提示左侧肾上腺内支-结合部饱满、右侧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盐水负荷实验阳性,考虑原发性醛固酮诊断成立,但患者服用三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40 mg tid治疗,血压仍不达标,且血钾也依旧偏低,考虑药物反应不好,遂给予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后行左侧肾上腺化学消融术,术中成功,但术后患者血压、血钾难恢复,给予螺内酯后患者反应也差。遂考虑Liddle’s综合征的可能性,给予螺内酯改为氨苯蝶啶口服治疗后血压、血钾很快恢复正常,考虑诊断为Liddle’s综合征,同时行基因诊断,发现SCNNIB基因C1696T突变,蛋白突变R566X,因此确诊为Liddle’s 综合征,后患者长期服用盐酸阿米洛力+钙拮抗剂治疗,患者血压、血钾恢复正常范围。

1300 条记录 6/65 页 « 12345678...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