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内酯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莉子;叶芬;冯炼强;刘红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螺内酯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给药前先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再予以实验组螺内酯20mg/d,3个月后再测定实验组的ET、TXA2、NO、PGI2并进行比较.结果给药前实验组的ET、TXA2水平较对照组高,NO、PGI2水平较对照组低;给药后NO、PGI2水平较给药前高,ET、TXA2较给药前低.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逆转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起着重要的作用.

  •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葛正中;王敏红;缪琪蕾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A 组,n=39)和贝那普利组(B组,n=34).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记录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但A组LVEDD的缩小更明显[(59.4±7.9)mm比(46.7±3.5)mm,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良好.

  •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素华;张利宣;赵维江;曹治宸;黄建敏;潘丽萍

    目的 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作者:孙爱华;赵强;梅克治;吴同果;陈国伟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贝那普利+螺内酯组(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醛固酮水平在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螺内酯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只有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 肺静脉隔离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

    作者:Khan MN;Ja(i)s P;Cummings J;张瑞生

    肺静脉隔离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我们将有症状的、药物不能控制的房颤、射血分数(LVEF)≤40%、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肺静脉隔离治疗组或房室结消融加双心室起搏治疗组.入选标准:LVEF≤40%;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于NYHA Ⅲ级心力衰竭的患者,还要服用螺内酯;能完成6 min步行试验;年龄在18岁或以上.

  • 洛汀新联合螺内酯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CRP的影响

    作者:林青;刘宝宏;李治民;张烨蓓;袁方

    目的 观察洛汀新联合螺内酯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7月于上海市同仁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7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2.12±10.94)岁.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组(49例)及单药组(48例).联合组给予洛汀新联合螺内酯治疗,单药组仅给予洛汀新治疗,治疗周期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NP和CRP情况.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BNP、CRP、LVEDD以及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单药组治疗1年后比较,联合组BNP、CRP、LVEDD以及LVEF均改善更明显,[(946.28±329.14)ng/mlvs.(349.17±123.96)ng/ml]、[(6.38±2.17)μg/mlvs.(3.41±2.10)μg/ml]、[(60.12±4.22)mmvs.(56.21±3.27)mm]、[(38.27±3.19)%vs.(43.2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单药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汀新联合螺内酯治疗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BNP、CRP水平以及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螺内酯治疗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差别

    作者:盖延红;栾晓东;朱为勇;徐丹

    目的:探讨螺内酯在不同年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69例,年龄53~78岁,平均(615±97)岁。根据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螺内酯组(71例)和对照组(7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72例)和>60岁组(72例)。螺内酯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连续给药12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测定后自动计算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结果与(≤60岁)螺内酯组比较,(>60岁)螺内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年龄>60岁的患者,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诊室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 h平均脉压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螺内酯能够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岁)的收缩压。

  • 多重阻滞剂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王丽娟;白宏兴

    目的:探讨多重阻滞剂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自2011年3月~2014年12月间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保守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56.87±4.11)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6.98±3.8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螺内酯与美托洛尔等多重阻滞剂治疗,均治疗14d。结果14d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值明显减少,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LVEDD、LVESD与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d值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QT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阻滞剂联用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应用可有效逆转心室重构,缩短QT离散度,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马建华;赵晓玲;金明磊;杨阳;马晓英;边树伟

    尽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逐年增加,常规的心力衰竭治疗虽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远期疗效不佳.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住院率,改善长期预后.本研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药物治疗,观察远期临床疗效,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上进行研究探讨.

  • 螺内酯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某些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淳;李帮清;孙宁玲;胡大一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6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螺内酯治疗1个月的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结论螺内酯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荼酚胺水平.

  •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镁代谢的影响

    作者:高修仁;陶军;李树彬;曾群英;张焰;马虹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与不加用螺内酯治疗,对24 h尿镁排泄量(UMA)、血浆镁浓度(PMC)、红细胞镁含量(EMC)的影响.方法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组(第1组56例)和不加螺内酯(第2组55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火焰法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UMC、PMC、EMC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检测治疗6个月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评价心电的稳定性;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6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评价运动耐力.结果(1)第1组治疗1个月后24 h UMA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与第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MC与EMC治疗6个月后PMC与EMC的增高与治疗1个月时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第2组治疗后24 h UMA呈进行性增加(P<0.01);PMC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EMC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无差异,治疗6个月时有所下降(P<0.05).(3)第1组治疗6个月后与第2组比较24 h平均窦性心率及室性早搏发生率均较低(分别P<0.05);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低于第2组(分别P<0.05);第1组治疗6个月时,6MWD与1个月时比较明显增加[(411±93)m vs (323±89)m,P<0.01].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中UMA呈进行增加,第1组治疗后UMA减少,PMC、EMC增加.(2)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治疗稳定心电与提高运动耐力的作用可能与PMC、EMC有关.

  • 螺内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室重构及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宇宁;陈良龙

    目的 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观察螺内酯对CME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0只,自心尖部注入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CME,建立CME模型.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CME组和螺内酯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0只.术后28 d HE染色观察心肌内微小梗死灶数量;Marsson染色检测心肌细胞间质胶原容积率(CVF);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肌醛固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NF-κB水平;硝酸还原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NO 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微小梗死灶、CVF、AngⅡ、醛固酮、TNF-α、IL-1β、NF-κB明显升高(P<0.01),NO明显降低(P<0.01).与CME组比较,干预组CVF、TNF-α、IL-1β、NF-κB、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NO、左心室缩短率、LVEF等明显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能抑制相关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心室重构及改善心功能.

  • 口服小剂量螺内酯抗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

    作者:赵红;李海涛;顾定伟;李丽华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的干预,探讨螺内酯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进展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只)和安慰剂组(10只),另设Wistar-kyoto鼠7只(WKY组).Western blot方法分析I型胶原的表达;天狼猩红一苦味酸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用围肢原面积(PVCA).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螺内酯组I型胶原含量、CVF、PVCA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血K+、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小剂量螺内酯通过减少I型胶原的沉积,起到抗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 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陈斐;孟庆智;陈彤彦

    目前心力衰竭指南推荐螺内酯用于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本研究观察心功能(NYHA)Ⅱ~Ⅳ级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后神经体液因子变化,并探讨螺内酯治疗轻中度CHF患者是否也能如心功能Ⅳ级患者同样获益.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作者:黎励文;李明敏

    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尽管射血分数不同的患者,再住院率、出院后近期死亡率并无明显相关差异,然而,射血分数与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合并情况相关.

  • 关于高血压治疗的客观评价

    作者:富路

    近期,欧洲及美国公布了多个高血压管理指南,其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要有效控制好血压,因为高血压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这些指南的精神和措施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尤其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面更具指导作用,是纲领性和原则性文件,但绝非千篇一律照搬,而须领会好指南的精神,根据我国国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高血压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艳芳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于8月29日~9月2日首次在英国首都伦敦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大会发布了6个高血压临床试验,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大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黄瑛;张代富

    目的 观察大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老年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螺内酯20 mg/d和60mg/d,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BNP.结果 试验组血浆BNP浓度由(921.4±284.5)ng/L降低为(316.4±193.3)ng/L(t=14.722,P=0.000);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由(904.3±274.0)ng/L降低为(481.3±202.5)ng/L(t=9.271,P=0.000);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0,P=0.0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改善[试验组(32.2±4.7)%与(45.1±6.2)%,t=6.820,P=0.004;对照组(31.8±5.1)%与(38.3±5.7)%,t=5.283,P=0.008],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844,P=0.0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试验组(58.6±4.4) mm与(45.7±4.4)mm,t=5.822,P=0.006;对照组(59.1±5.2) mm与(52.4+4.8) mm,t=3.018,P=0.024],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393,P=0.020).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有明显好转(x2=5.527,P=0.009;x2=4.180,P=0.013).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3,P=0.0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和8.82%(x2=1.063,P=0.116).结论 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可能更适合老年重症CHF患者.

  •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分析

    作者:玄春花;杨光;方学哲

    近年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改善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经过20多年来的临床研究,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已获得充分肯定,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实际应用中仍远未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如何充分有效的阻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预防心原性猝死,仍是困扰临床治疗的难题.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

    作者:张晓燕;陈赫军;何芳;何世学;方妍;李洁

    目的 系统评价小剂量螺内酯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4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纳入ACEI或ARB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13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ACEI或ARB单用相比,ACEI或ARB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更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数差(MD)=21.03,95% CI:18.51~23.56,P<0.01]和尿蛋白定量(MD=171.29,95% CI:81.96~260.62,P<0.01),且不影响血浆白蛋白值(MD=-0.25,95% CI:-0.66~0.17,P>0.05),同时血清肌酐(Scr)较低(MD=2.63,95%CI:0.92~4.34,P<0.05),但是血钾浓度较高(MD=-0.26,95%CI:-0.37~-0.14,P<0.01). 结论 ACEI或ARB联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尽管可使血钾浓度升高,但大部分患者血钾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300 条记录 7/65 页 « 12...45678910...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