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儿童烟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传明;房伟;李伟昌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作为儿童烟雾病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疑烟雾病患儿行螺旋CT血管造影,采集原始数据传至SGI O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三种重建方法: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平面重建(MPR).扫描速度0.5s/每转,层厚1mm,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优维显1.0~2.0 ml/kg,注射速度2.0~2.5 ml/s,扫描延迟时间10~16 s,自下向上扫描,所得结果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结果 12例烟雾病螺旋CT脑血管造影图像处理中,显示脑梗塞10例、脑出血2例、局限性脑萎缩2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并伴颅内异常血管网,与DSA所见一致.结论 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儿童烟雾病敏感性高,无创伤,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儿童烟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 DSA脑血管造影对比剂(造影剂)在血管狭窄和血管畸形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黄德堂

    目的:探讨DSA脑血管造影对比剂(造影剂)在血管狭窄和血管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血管狭窄和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管狭窄组和血管畸形组,每组75例,两组均行DSA脑血管造影术,比较其诊断准确率以及造影剂的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情况.结果:血管狭窄组诊断准确率为98.67%,血管畸形组为9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组出现轻度并发症3例,中度并发症5例,重度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67%;血管畸形组分别为1、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畸形组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均优于血管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脑血管造影术对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等有较高准确率,需根据血管病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流速,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姚欣;王鸿斌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该方法术后周围血管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120例,在降低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用于脑血管狭窄诊断的比较

    作者:王艳红;朱双利

    目的 以脑血管造影(CVA)为金标准,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2例疑似脑缺血疾病患者,分别行TCD、CVA检查,分析TCD对脑血管狭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2例患者共检测脑血管721条,TCD检出75条脑动脉狭窄,以CVA检查作为金标准,其中61条与CVA符合,假阳性14条,假阴性12条,TCD检测脑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3 6%(61/73),特异性为97 8%(634/648).结论 TCD经济性强,无创、快速、重现性好,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初步临床筛查.

  • 前列地尔对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研究

    作者:张良红;张亮;唐显俊;谭秀琼;林少容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使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脑血管造影患者169例,分为对照组(49例)、前列地尔组(52例)、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前列地尔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10μg前列地尔,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次10μg前列地尔,检测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连续3天及第5天的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术前及术后72小时出现尿蛋白的例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4、48、72小时及第5天血清肌酐、胱抑素C升高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前列地尔组患者第48、72小时及第5天血清肌酐、胱抑素C升高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尿蛋白发生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列地尔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第48、72小时血清肌酐、胱抑素C升高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脑血管造影术前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肾功能,降低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段炼教授呼吁关注烟雾病规范治疗

    作者:

    第四届烟雾病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新进展、新成果与新趋势”为主题,共同对烟雾病领域的热点难点进行研讨。会上由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段炼教授牵头,组织美、日、韩、中四国专家成立“烟雾病”国际协作组。这是世界上首个“烟雾病”协作科研组织,其建立将提升“烟雾病”研究到新的台阶。段炼介绍说,“烟雾病”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闭塞症,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这些代偿扩张的小血管在脑血管造影时似一团烟雾,故而得名。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不仅世界第一,其中疑难杂症“烟雾病”患者也日趋增多,据估计患病率每10万人为6~10人,且有增高的趋势,当引起高度关注。过去认为这种病非常少见,但近得益于无创检查技术应用,检出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青少年人脑卒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烟雾病”危害极大,可导致脑梗死、瘫痪、痴呆、颅内出血、频繁癫痫等诸多严重后果,但不同于一般脑血管病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特点,该病及早外科治疗可获得痊愈。因此段炼教授呼吁应对该病引起足够重视,使患者能早期接受治疗。据悉,解放军307医院是中国首个以治疗研究“烟雾病”为主要方向的医疗机构,自2002年开始集中力量对“烟雾病”进行攻关,并于2012年成立全军脑血管病中心。截至2013年底,该院已完成5000多例次“烟雾病”治疗,是世界上单个中心大的一组数据;治愈的患者年幼的只有1岁,年长的有80多岁;术后5年出现脑中风的情况低至12.7%,居国际先进水平。

  • 孤立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和脑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丘鸿凯;刘志华;赖旻瑶

    目的: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和脑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完成脑血管造影孤立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48例患者中,均出现眩晕症状,伴有恶心、呕吐12例,占25%,大汗6例,占12.5%,耳鸣2例,占4.2%,耳聋1例,占2.1%,视物模糊2例,占4.2%,凝视震颤12例,占25%,眼轴偏斜9例,占18.8%。脑血管造影发现椎动脉起始部狭窄6例,椎动脉起始部迂曲6例,椎动脉先天发良不良5例,一侧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狭窄5例,基底动脉扩张延长1例,头臂干或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颈动脉狭窄6例。后循环动脉共检出血管病灶部位28个,检出血管病灶阳性率为58.3%。结论对于反复发作的孤立性眩晕,有临床体征如凝视眼震、眼偏斜试验任何一项阳性,或者存在多重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应及早行脑血管造影,有助于提高血管源性眩晕诊断率,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眩晕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 脑血管疾病DSA与MRA的对照分析

    作者:陈一非;陈明波;崔莉;马祥

    目的 评价DSA与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MRA检查后,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连影.结果 将DSA结果分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血管改变为常见,其次为颅内动脉瘤,对脑血管狭窄MRA误诊率较高.结论 DSA仍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优于头颅MRA.

  • TCD与DSA检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永会;张军玲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血管造影(DSA)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100 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行TCD 和DSA 检查.结果 共检查血管1826 条,以DSA 为标准,TCD 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度是85.8%,特异度是96.9%,假阳性是8.0%,假阴性是3.1%.结论 TCD 对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与预后

    作者:姜平清

    在80年代初期,颅脑疾病如外伤、肿瘤、脑出血、缺血性脑病等只能凭定位来进行诊断,定性或确诊时须行脑血管造影气脑或脑室造影来完成.80年代后期开始.CT逐步开展.现已普及县级医院.给临床医生带来福音,怀疑有颅脑疾患时作一个CT检查马上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同时还可以根据CT片诊断和判断这个病人的预后,下面我们就头颅CT的表现和预后谈点肤浅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 脑血管造影50例分析

    作者:宁世金;黄载文;杨开杰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方法及对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住院脑血管病患者50例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造影显示38例(76%)有血管狭窄,发现动脉瘤5例(10%),脑血管畸形3例(6%),4例(8%)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术中并发抽搐发作2例.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在血管造影中的体内外实验观察

    作者:谭晋韵;贾罗琦;史伟浩;田众一;童进东;邓颖;余波

    目的 探索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在血管造影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X线透视下遥控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使配套导管进入血管模型的指定血管.在动物实验中,远程操控该系统,使造影导管分别进入巴马小型猪的主动脉弓部各主要分支并完成全脑血管造影,记录上述过程的技术成功率、平均用时及曝光剂量,并与传统造影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各目标血管均成功进入,远程控制MirageTM导管分别进入血管模型中的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各5次,平均用时分别为(21.3±2.8)s、(28.8±5.2)s、(17.7±2.6)s、(31.5±5.1)s和(24.2±3.7)s,平均曝光剂量分别为(9.3 ±1.2) mGy、(12.4±2.2) mGy、(7.4±1.2) mGy、(14.2±2.5)mGy和(10.4±1.9) mGy.完成巴马小型猪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入左无名动脉、右无名动脉、右折返动脉、颈内动脉总干、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的平均用时分别为(41.5±6.8)s、(29.1±3.7)s、(40.7±5.5)s、(40.1±5.8)s、(59.6±9.0)s和(60.3±10.1)s,平均曝光剂量分别为(40.6±6.5) mGy、(36.0±5.2) mGy、(39.8±6.1)mGy、(43.9±6.7)mGy、(51.0±7.4) mGy和(50.1±7.8)mGy,与传统方法造影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管介入远程数控机器人系统可以远程操控导管进入血管模型分支及巴马小型猪的分支并行DSA造影,初步验证了该系统具备远程完成血管造影造影手术的可行性.

  • 大脑半球脑血管畸形栓塞后手术切除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姚宝金;黄玉杰;郭岩;刘相轸

    为探讨大脑半球脑血管畸形(AVM)的治疗,我们对9例经血管内栓塞后的大脑半球巨大血管畸形病例施行手术全切,经术后造影证实,手术效果满意。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患者男5例,女4例,血管畸形位于大脑半球,平均大直径5.75 cm,畸形团大6 cm×7 cm×5 cm,畸形团小4 cm×3 cm×3 cm。供血动脉有中央沟动脉、顶下动脉、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5例一根动脉供血,1例3根动脉供血,3例2根动脉供血。引流静脉有上矢状窦、岩上窦、大脑上静脉、纹状静脉、横窦。9例患者中,高阻力、低流量患者5例,栓塞达70%~80%;低阻力、高流量患者4例。  2.栓塞材料:均为单纯真丝线段混悬液。混悬液中包括5/0的不同长度的线段,还有代血浆、白蛋白、非离子型对比剂罂粟碱。栓塞初期采用较长的线段,长度5 cm左右,随着栓塞的不同阶段,线段长度相应缩短,接近栓塞末期则用较短的线段, 3 cm左右长度。栓塞结束后立即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栓塞结果。栓塞体积平均达60%~70%,栓塞后9~15 d内在全麻插管下开颅进行,全部病例术中平均输血量0~600 ml,平均手术时间3~4 h左右。术后2周全部病例经脑血管造影后复查,证实畸形血管消失。术后以增强MRI、CT定期检查,随访6个月~3年。  3.疗效判定:(1)优:无任何神经病理学症状和体征或症状较术前好转;(2)良:神经病理学症状和体征与术前相比无变化;(3)差:术后症状较术前重。  二、结果  临床判定为优6例;临床判定为良2例;临床判定为差1例。本组病例无死亡。影响愈后差的因素主要为畸形血管团位置累及脑功能区。

  •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杜斌

    患者为47岁女性,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行走不稳8 h入院.头颅CT显示"双侧侧裂池及前纵裂池高密度影",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提示"前交通动脉瘤".既往间断头痛10余年.青霉素及磺胺药物过敏.入院后第5天行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并发左侧内囊部位脑梗死,予常规处理.术后第14天早晨血压下降(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30次/min,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92%.予补液及多巴胺效果不显著,SpO2进行性下降.动脉血气检查PaO2 46 mm Hg,PaCO2 28.8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1.7%.予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 烟雾病的临床诊疗进展

    作者:汪春丽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大分支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且在颅底伴有异常新生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闭塞性疾病,病因不明.其他确知症状导致的上述表现则称为Moyamoya综合征,"烟雾"名称的来源是在脑血管造影时显示脑底部由于毛细血管异常增生而呈现一片模糊的网状阴影,有如吸烟所喷出的一股烟雾,故名.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出血和缺血两大类,起病年龄有5岁和40岁左右的双峰分布,儿童患者以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成人患者缺血与出血表现概率基本相同.MMD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疾病的重要病因,也是儿童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原因.

  • 脑出血的治疗进展(下)

    作者:王国强;张微微

    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分述如下:◆开颅手术外科治疗ICH使用广泛的方法是开颅清除血块.McKissock等首先发表了开颅与内科治疗的对比研究.在CT问世前,他们依靠临床检查、腰穿和脑血管造影研究了180例病人(89例手术,91例内科治疗),发现外科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于内科治疗.其后的一系列研究都没能证实开颅手术优于内科治疗.

  •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李丽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脑血管造影虽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不能广泛和重复应用,而脑电图对本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又相对较低,应用TCD的图谱波形以及形成原理测供血指数,诊断VBI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钟丹;陈爽

    目的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异常的血管造影征象要全面观察,对照分析双侧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表现。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检查
  •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李丽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脑血管造影虽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不能广泛和重复应用,而脑电图对本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又相对较低,应用TCD的图谱波形以及形成原理测供血指数,诊断VBI取得较好的效果。

  • GE公司血管造影机制冷系统故障解析

    作者:綦俊辉;朱海鹏;孙晓杰

    Coolix 2200A型水冷机是GE公司外购Neslab公司配套产品,用于Advantx LCA+、LC+、LCV等心脑血管造影系统的X线管散热.该系统的制冷量根据环境温度不同而不同:20℃时为2 200 W;25℃时为2 000 W;40℃时为1760W.水冷机的温度显示范围为5~30℃.其与X线主机通过温度控制信号连接.

743 条记录 8/38 页 « 12...567891011...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