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和处理一例

    作者:曾庆乐;陈勇;张克伟;李彦豪

    患者男,22岁.1年前左侧眉弓跌伤,7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结膜充血、溢汨.体检显示:右眼裸视力0.5,左眼裸视力0.4;非接触(NCT)眼压计测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0 mm Hg;眼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21;mm,左侧结膜充血,眶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头颅MR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增粗迂曲,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左侧海绵窦与颈内动脉交通,海绵窦引流静脉增粗,以左眼上静脉为重(图1).脑血管造影见基底动脉与左颈内动脉之间原始三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ftery,PTA)开放显影,PTA海绵窦段破裂形成PTA-海绵窦瘘(图2,3).治疗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一例

    作者:王大明;孙福成;李金;刘树山;缪中荣;王兴文;刘芳;韩京芬;王玉林

    患者男, 43岁.2000年11月6日夜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脑 MRI检查示:右小脑大面积梗死.在外院一直给予溶栓药物治疗.2001年1月27日夜又突发头晕、视物旋转、头枕部疼痛等,次日下午头痛加重,视物模糊,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脑CT示:双枕叶梗死,给予血栓通和甘露醇等治疗,无好转,且视物不清加重,2月 1日转我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年,高达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吸烟饮酒20余年.体检:卧床,计算、定向和记忆力下降,双眼仅有光感,有垂直眼震,悬雍垂偏左,咽反射左侧稍弱,指鼻、轮替不能等.给予阿司匹林、氯地平、洛伐他汀、尼莫地平等治疗.2月13日脑血管造影发现,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图1~3).2月16日,患者突发剧烈呕吐、多汗,随之呼之不应陷入浅昏迷状态,瞳孔左1.5 mm,右3.0 mm,光反射存在,四肢无自主运动.急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左椎动脉颅内段因血栓形成而闭塞(图4),用多侧孔微导管急行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注射尿激酶共计75万U,左椎动脉颅内段再通,但该处原狭窄仍存在(图5).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清楚,卧床,言语和四肢活动好,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双眼视力仍为光感.

  • 闭塞颈内动脉脑血管造影价值评估

    作者:张佳栋;P.G.Courtheoux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对治疗性闭塞颈内动脉(ICA)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了24个脑血管造影闭塞试验,即暂时球囊闭塞患侧ICA后行对侧ICA或椎动脉造影.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9例通过了闭塞试验,并进行治疗性闭塞ICA,其中17例患者神经功能正常且随访中没有新的缺血表现.脑血管造影闭塞试验判断能否闭塞ICA的准确率为95%.结论脑血管造影闭塞试验能可靠地判断能否治疗性闭塞ICA,它既安全又易于操作.

  • TCD与DSA对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

    作者:温永枝;寇志平

    目的通过TCD与DSA对50例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TCD对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仪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再行DS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TCD与DSA比较,极大提高了TCD对颅内缺血性病变检测的准确性,TCD检查是一种无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DSA检查前的筛选.

  • 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作者:拜钱

    目的 探讨对比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两种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出本院于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间收治的10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做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组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及准确率.结果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54 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情况,检测出狭窄血管58 支,血管超声则检测出51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和57 支狭窄血管.以造影结果为标准对血管超声检查患者总动脉狭窄和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前者敏感性远高于后者(P<0.05),两者准确性和特异性不产生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运用血管超声检测可有效、准确的对颈动脉狭窄进行临床诊断.且该方法结合血管造影技术,其两者相互补充效果更为理想.

  •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DSA全脑血管造影并发症

    作者:房金凤;张博;谢云亮

    目的:通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脑血管造影术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2012年5月~2013年11月本院206例脑血管造影患者护理方面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相关经验总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互利质量提高,可明显减少并发生的发生。结论护理方面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至关重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尽早康复。

  • 碘海醇致脑血管造影术后严重不良反应1例

    作者:许凤仙;蔡绿花;王丽华

    1病历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发现头皮肿物1年半"入院.入院时查体:左侧头部可见大小约6 cm×7 cm肿块,位于皮下,听诊可及血管搏动性杂音.彩超提示:"左侧头部蔓状血管瘤".初步诊断为:左侧头部蔓状血管瘤.于在血管数字减影机(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使用造影剂为碘海醇(欧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2),颈内、外动脉造影剂量为每次10 mL,流量6mL· s-1,椎动脉造影剂量为每次8 mL,流量为5mL·s-1,造影过程顺利,术后造影诊断:左侧颞顶部蔓状血管瘤形成.

  • 出血型Moyamoya病临床分析

    作者:杨明琪;倪明;王硕;赵继宗

    目的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5年来收治的82例出血型烟雾病(Moyamoy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出血型Moyamoya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Moyamoya病.根据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将其分为3组.A组:10例(12%),脑血管造影显示合并有动脉瘤.B组:38例(46%),CT显示为脑内出血(ICH),脑血管造影无动脉瘤.C组:34例(42%),CT显示为脑室出血(IVH),无动脉瘤或ICH.手术治疗49例患者,保守治疗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恢复情况做随访调查.结果 共随访64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者42例,保守治疗者22例.疗效优良者46例,良好者9例,1例恢复差,8例死亡.有1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在初次出血后0.3~8年间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8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初次出血,死亡率为2.4%,6例患者死于再出血,死亡率为60%.结论 出血是Moyamoya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再出血是出血型Moyamoya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预后主要取决于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有无再次出血及治疗时机等.

  • 冠状动脉病变与弓上动脉颅内外段病变相关性探讨

    作者:王德昭;马宁;胡宏宇;莫大鹏;付强;陈威;姜桂莹;缪中荣;陈步星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L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 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分析

    作者:张谦;王嵘;张东;张岩;赵元立;赵继宗

    目的 分析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和脑出血类型,探讨脑出血原因.方法 同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0例(37例次)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占同期收治烟雾病患者的19,6%(30/153).男7例,女23例,男:女=1∶3.3;年龄12~55岁,平均(35.0±11.4)岁.成人烟雾病脑出血发病比例高于儿童及青春期患者(22.6% vs.10.5%).单纯脑室内出血(15例次)和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12例次)是烟雾病脑出血常见的两种类型(73%).8例(26.7%)合并动脉瘤.出血侧半球和非出血侧半球Suzuki 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9,P=0.913).30例60侧半球中,32侧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发生出血半球20侧(62.5%),非出血半球12侧(37.5%);28侧无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发生出血半球10侧(35.7%),非出血半球18侧(64.3%),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的半球出血比例显著升高(x2=4.286,P=0.038).结论 出血型烟雾病多见于成人和女性患者,单纯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出血破人脑室是烟雾病脑出血常见的两种类型,动脉瘤破裂和脉络膜前动脉扩张破裂可能是烟雾病脑出血的原因.

  •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47例临床分析

    作者:左峰;杨威;李正光;郑铁晋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7例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37例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半球供血减少3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2例,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颈内动脉狭窄10例,颈总动脉狭窄4例,未见血管异常影像6例.应用自膨式支架治疗颈总、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7例8处病变,共置入自膨式支架12枚,残余狭窄均<30%,随访6~23个月,无再狭窄发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37例,溶栓后脑血流明显改善3例,好转28例,无明显改善6例.37例溶栓治疗者中3例再次出现TIA发作,溶栓后对侧陈旧梗死灶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3年,未见治疗血管发生脑梗死者.结论 TIA患者多已存在血管器质性病变,应尽早行相应的有效治疗.

  •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MRA对比研究

    作者:刘水平;张静;张茁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DSA)对比验证.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83.9%;MRA分别为92.6%和79.7%.TCD假阳性率为10.3%,假阴性率为2.5%;MRA分别为35.7%和3.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与MRA均有很好的可靠性,但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

  • 主动脉弓远端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褚剑;陈秀;尹东涛;韩冰;马孟琦;刘娜

    患者女,28岁,因体检发现纵膈占位8年,于2011年7月14日入院.患者2003年体检发现纵隔占位,由于体积小,考虑先天性疾病,未予治疗,入院前5d再次行X线检查示纵隔巨大占位,性质不明,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平时偶有劳累后胸闷,余无特殊不适.6个月前剖宫产1子.入院查体未见相应阳性体征.胸部MRI及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弓迂曲,考虑先天发育不良所致;主动脉弓远段主动脉瘤,范围约为5.2 cm×8.2 cm,左锁骨下动脉起自动脉瘤(图1-3).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优势供血,Willis环及双侧颈动脉正常.

  • 护理干预在预防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美华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全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全程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作者:蒋海华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反复发作死亡率很高.方法 行全脑血管造影能直接了解病变部位,出血量,能定性定量,是施行SAH病因治疗的根本方法,结论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副作用少,对患者较为安全的特点.结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术后有针对性地施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61例高龄脑血管病病人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慎安;李云革

    目的:分析高龄脑血管病病人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61例行脑血管造影的高龄脑血管病患者,对其造影方法、病变分布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57例(93.44%)患者经股动脉完成造影,4例(6.56%)经肱动脉完成造影。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有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闭塞病变120处,其中前循环75处(62.50%),后循环45处(37.50%);颅内病变50处(41.67%),颅外病变70处(58.33%);6例(13.04%)患者存在未破裂动脉瘤7个。1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现11例(73.33)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15个。61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例(8.20%)。结论高龄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具有较佳的诊疗效果,可以有效提示病变部位,安全性佳,适于临床推广。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均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烦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及DSA确诊颅内动脉瘤的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 28例共31个动脉瘤,其中4例为2个.31个动脉瘤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7个位于大脑中动脉,10个位于后交通劝脉,8个位于颈内动脉,1个位于椎动脉.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

    作者:宋芸;韩庆元;李云;邓书益;范建峰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26例病人CTA影像学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大脑基底部均见密集的细小毛细血管扩张网形成,显示率100%,受累血管清晰显示狭窄及闭塞,病变累及双侧血管者23例,单侧血管3例,受累血管均为颈内动脉末段、大脑前中动脉近段,3例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迂曲增粗参与建立侧支循环.结论 64层MSCT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烟雾病的影像学特征,作为一种无创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得到迅速推广及普及,是确诊烟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 汕尾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施辉秋;杨丛;李登锋;余承泽;周金旋;林振中

    目的 探讨汕尾地区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有造影指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发现异常(出血性颅内动脉瘤)3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0例;出血性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3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2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1例.结论 汕尾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有助于该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明确病因,有助于病情判断和评估,并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明春;刘振华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部位,分析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55例广州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组.同时按照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分组.记录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无血管狭窄70例,不同程度血管狭窄285例.青年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中年以颅内血管狭窄及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为主,老年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颅内外动脉狭窄常见部位为:大脑中动脉163条,椎动脉156条.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为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组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有差异,ESR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动脉狭窄风险.

743 条记录 6/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