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纯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5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情况。结果70例患者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重度狭窄39例,中度11例,轻度5例,闭塞2例,造影阴性13例;50例患者完成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随访期间,6例轻度偏瘫,64例预后良好。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来讲,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 脑血管造影体会术后并发精神症状护理1例

    作者:李永芝;宋莲淑;徐彩霞;潘雯琪;胡俊雅

    0 引言
      脑血管造影术(DSA)是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常用的检莲查方法之一,是确诊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内海绵窦漏等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 核磁共振、CT和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CT和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诊断价值不同。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脑血管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核磁共振、CT以及脑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检出效果,但核磁共振在特异性、敏感性上均明显高于CT以及脑血管造影,但CT检测以及脑血管造影检测在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能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在实际的对患者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脑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19例,另外1例患者没有发现脑血管病变。结论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具有明显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结合中医体质因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邱笑琼;杨军;陆川;黄国庆;余军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脑动脉狭窄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调查297例ICVD患者的中医体质,并进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脑动脉有无狭窄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中医体质、年龄、BMI、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史、吸烟史、酗酒史.结果 29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病变,无狭窄病例5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OR=5.028,95% CI1.924 ~ 13.145,P=0.001)、血瘀质(OR=7.689,95%CI1.626~36.361,P=0.010)、年龄(OR=4.348,95% CI1.990~9.498,P<0.001)、高血压病史(OR=5.860,95% CI1.210 ~28.323,P=0.028)、糖尿病史(OR =7.041,95%凹2.916~ 17.002,P<0.001)、血脂异常史(OR=3.295,95%CI 1.440~7.539,P=0.005)和吸烟史(OR=4.341,95%口1.829 ~ 10.299,P=0.001)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脑动脉狭窄相关.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判断应结合中医体质分析.

  • 同一部位巨型脑动脉瘤并血管畸形1例

    作者:王建业

    患者 男,39岁,突发头痛8 h入院.神志清楚,四肢肌力5级.入院前2年、3周及本次头颅CT检查均提示左颞枕顶脑出血,出血量为7~18 ml.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器故障,未行脑血管造影.

  • 虚拟实际技术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李强;许奕;方亦斌;黄清海;吴曦;杨志刚;赵瑞;刘建民

    目的:研究虚拟实际技术(virtual reality,VR)在对无介入操作基础的初学者进行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研究方法,将24名无介入操作经历的学员按照年龄、性别、学科背景等因素分为VR组和对照组(各12名)。对照组学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跟台培训;VR组学员采用模拟器进行培训,之后以助手身份参加1台全脑血管造影术。培训结束后,VR组学员需在模拟器上接受由带教教员实施的造影考核,同时两组均接受由专家盲评的实际血管造影操作考核;都采用改良的手术技能评价量表评分。两组实际造影考核成绩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VR组的模拟器考核和实际造影考核成绩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R组学员模拟器和实际血管造影考核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7.6±3.6)分和(26.4±3.8)分,对照组实际血管造影考核的平均成绩为(21.2±3.4)分。VR组实际血管造影和模拟器上造影考核成绩显著正相关(r=0.825,P=0.001),且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结论利用VR培训的技能可以顺利向实际操作迁移,利用VR可以提高无介入操作基础的初学者的脑血管造影技能。

  • 脑血管造影导致皮质盲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赵浩;潘文龙;罗永春;张振海;张强;梁春阳;沈春森;徐如祥

    脑血管造影一直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也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终评估性检查,但是,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造影并发症,皮质盲作为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关注,但其诊治一直处于总结经验阶段.本文为寻求规范的诊治标准和指南,对皮质盲的定义、并发原因、诊断标准、处理方法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 容积重建法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段少银;黄锡恩;康江河;张丹彤;庞瑞麟

    1.研究主要内容及特点: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伤而获取脑血管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技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以充填血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取得全颅脑的原始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工作站进行参数设定来实现血管的三维成像.通过观察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三维成像方法比较及手术结果对照,明确颅内动脉、静脉的显示比例,评价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阻塞、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及不明原因的颅内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本成果作了系统的、大样本的临床应用研究,填补了国内外这一领域广泛应用的空白.扩大了应用范围,丰富了三维成像的内容.为全身血管成像术及其他三维成像方法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血管影像学及相关临床学科的发展.

  • 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体会

    作者:于洪玲;曹淑梅;唐艳娟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正确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8例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的脑动脉狭窄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置入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后均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原狭窄部位管腔扩张,血流通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随访0.5~2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复发,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踝臂指数对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谢瑛;贾建平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3例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ABI测量,并收集相关影响因素的资料.结果: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ABI显著降低(P<0.01),而正常、轻度中度狭窄患者的ABI无显著性差异;前后循环均狭窄患者ABI明显降低.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具有相对高的特异度(67.2%)和敏感度(82.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与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ABI<0.90对预测脑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 颈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类型及侧支循环关系分析

    作者:李喜朋;张洪涛;王连芹;聂彦国;李永才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分析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ICAO的27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结果.结果:8例(29.6%)为单发梗死,19例(70.4%)为多发性梗死.皮层区域梗死6例(22.2%),皮质下梗死10例(37.0%),弥散性梗死7例(25.9%),交界区梗死8例(29.6%).侧支循环途径包括经前交通动脉代偿14例,经后交通动脉代偿10例,经眼动脉代偿6例,经软膜吻合8例.8例单发梗死中,6例有2种代偿方式,2例有1种代偿方式,而19例多发梗死中,仅5例有2种代偿方式,14例有1种代偿方式.结论: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有多种表现,以皮质下梗死和交界区梗死多见,且ICAO发生后有多种侧支循环途径代偿颅内供血,其中,单发梗死的代偿途径可能较多.

  • 全脑血管造影5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新民

    目的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时的技术操作要点,提高检查的安全性与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0例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全脑血管造影诊断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以及造影手术并发症发生和处理.结果 500例患者中有12例(2.4%)造影不全面,其余均给予明确诊断,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9例,有3例术后出现精神异常,3例出现穿刺部位较大血肿,术后腰痛2例,有5例发生造影剂轻度过敏反应.无术中脑出血情况,在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脑血管造影可为神经外科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造影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疾病类型,注意各操作环节,可较好地减少造影并发症.

  •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适应证探讨

    作者:张文毅;高峰;伊志强;刘宗明;胡世文;刘爱贤;贾继明;饶芝国;李成义;闫昕;黄旭;贺峰;林贵军

    目的 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 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管痉挛机制的研究

    作者:戴利强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神经外科的常见临床问题,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CVS即"颅内动脉的持续性收缩状态",其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如果仅在血管造影时发现血管处于痉挛状态,而患者没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称为无症状性血管痉挛.反之,则称为症状性血管痉挛,或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根据现有研究成果,CVS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液及手术器械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②血块压迫、血管壁营养障碍等导致血管壁结构破坏;③氧合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并释放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④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5-HT、儿茶酚胺、血红蛋白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缩血管作用;⑤颅内压增高,过量脱水治疗而不及时补充血容量;⑥血管壁的炎症和免疫反应[1].

  • PBL在脑血管造影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殷建瑞;张文胜;杨新光;姚海燕;解龙昌;高聪;李文锋;张世峰;龙友明

    脑血管造影是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它在脑血管病的诊治中具有越来越不可取代的地位.为了培养合格的脑血管造影医生,本单位脑卒中中心在相关教材学习、脑血管造影观摩、实际操作中使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对神经介入专业的住院医师进行较为系统的脑血管造影培训,使他们在脑血管病造影中得以入门,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探讨PBL在脑血管造影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同时为各大脑卒中中心提供经验参考.

  • 关于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景萍;张华斌;郝立科;王丽娟;李慧芳;王静怡;杨静;郑薇薇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评价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83例,其中中度狭窄27例,重度狭窄29例,颈动脉闭塞27例,均采用脑血管造影以及血管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率。结果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颈动脉闭塞的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管超声来诊断颈动脉狭窄,在一般情况下可替代脑血管造影,但对于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来说,血管超声诊断方法在敏感性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 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作者:徐剑峰;曾令勇;蒋正方;吴贵强;宣绍成;李俊

    目的 研究并分析15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并发症情况,探讨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检查情况,分析围检查期的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均常规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选择性造影,有3例患者因动脉迂曲严重,未能进入颈内动脉,仅行颈总动脉造影.共有 8例患者发生围检查期相关并发症,占所有患者的5.3%.结论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准确检查方法,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安全的有创检查方法,并发症较低.随着造影设备、器械的不断改进,技术的不断提高,会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并发症
  • 20例烟雾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作者:张瑞兰;李社荣;范乃珍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先天性颅底血管发育异常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颅内血管异常血管网形成.该病的病理改变为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早期尤以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多见,病变多数累及双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它是一项有创检查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其无创、价廉、重复性好、准确等特点,对颅底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检测,目前已广泛作为烟雾病等各种脑血管病的无创检查手段.

  • 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莉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和脑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超声对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检查敏感性略低于其他狭窄程度。结论血管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同脑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此类人群的筛查诊断工具,但是对于中轻度狭窄者,若患者临床症状同诊断结果不符,建议结合脑血管造影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743 条记录 7/38 页 « 12...45678910...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