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중화의학육탐색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1485
- 国内刊号: 11-60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27
- 曾用名: 医学教育探索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雷寒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医学教育探索》,是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者、读者遍及我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3个月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逻辑性,有理论性和指导实践意义。
2.文稿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资料翔实、分析方法正确,语言精练、书写工整。
3.研究类文稿和综述、讲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临床经验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请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分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研究类文稿应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应采用结构式著录: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
4.文稿(可用复印件)要求打印在16开白纸上,字迹清楚,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数字请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请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图请用白纸单面墨绘,尺寸应较计划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请用光面纸印出,要求清晰、层次分明。图和照片不得折叠和出现划痕,背面请注明图号、作者、文题和上下向。
5.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
6.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后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时,作者可自行处理。
7.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许可。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修改,务请在来稿中注明。
8.来稿请第一作者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并附单位介绍信。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
9.来稿首页作者单位后请注明单位所在城市名称及邮编。此三项请列于首页正文下方,并用横线隔开。项目资助课题请注明资助单位及编号。为方便联系,请留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发文量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质量高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核心期刊杂志,质量当然高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审稿速度快不快?
根据你的登刊要求,文章质量,可以申请加急缩短时间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投稿难度大吗?
核心期刊杂志,对文章质量要求高,不确定,可以联系我们帮你投稿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影响因子: 0.64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是的,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发表费用是多少?
杂志发表价格根据见刊时间和文章字符而定,有疑问请咨询我们专业老师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质量高吗?
期刊是统计源核心刊物,质量还是很高的,可以尝试投稿。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审稿速度快不快?
期刊的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可以耐心的等待。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投稿难度大吗?
期刊的投稿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期刊对稿件的要求比较高,投稿可以请本站在线老师进行评估稿件,确保稿件能更好的被收录。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影响因子?
期刊2019年的复合影响因子达到了0.463,综合影响因子到达了0.439。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据万方查询,期刊被统计源核心收录,是核心期刊。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翻转课堂联合PBL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的探索
为提高医学生对神经外科专业和临床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临床思维,我科探索将翻转课堂联合PBL开展临床教学.带教教师设置了教学对照实验,针对试验组学生开展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贯穿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设计和课后总结及教学反馈各环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考评结果提示,实验组学生的随堂知识测试和转科结束时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对自身所受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高.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可以弥补各自不足,相得益彰,获得佳的临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但同时对师生提出新要求,教师需充分准备和设计,更新教学理念,以达到教学相长.
-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索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遵义医科大学对人体寄生虫学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备课、讲课、督学等措施狠抓教学质量;通过引入人文知识、科研训练、形成性评价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规范教学档案、提升科研水平、热心服务社会,使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
光遗传学技术及其虚拟仿真实验的脚本设计
光遗传学实验技术是一种通过联合使用光学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实现对特定细胞功能进行精确干预的变革性研究手段,是近几十年来神经生物学领域大的突破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而且实验周期长,设备昂贵,除了仿真教学外不便于在本科生实验课堂上广泛开展.在本虚拟仿真实验中,通过仿真病毒包装过程,仿真动物选择、手术及病毒立体定位微注射过程,仿真光敏通道表达情况的观察过程,仿真光敏通道功能在体细胞外的验证过程,仿真光遗传抑制杏仁核谷氨酸能神经元影响动物恐惧行为的观察过程,学习光遗传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与应用,实验教学效果理想.本文对该虚拟实验的脚本制作内容设计作一探讨.
-
“医教研”三轴联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医学检验技术隶属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该专业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技能培训,部分课程实用性不强,毕业生专业素质欠缺等问题.本研究将“教学”“临床”“科研”三轴结合,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增加实验课程、临床技能和科研实训比例;依托“验证→综合→设计”实验、实验室开放和本科生科研竞赛等抓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教育成效,对检验学科发展也有一定助益.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
吉首大学以“服务地方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引,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即德育为先,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政教育和学风教育;能力为重,强化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案为基,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和积极开展教学创新;监管为要,创新指导模式与完善质量监督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
“5+3”背景下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与思考
目前,我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处于初级阶段,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我院神经外科规培主要对象之一.当前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健全的培训体系和教学机制,探索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依据我院神经外科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的考核团队等改革措施,以期更好地推进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提高规培质量.
-
北京市住院医师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 适应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建设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评价体系并实施评价.方法 以住院医师的能力培养内涵为导向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问卷,以分层抽样方式对北京市2015至2016年完成培训的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本人(691份)、用人单位(2 626份)和患者(1 470份)的360度评价.采用Epidaata 3.0录入数据,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抽取691名住院医师和毕业研究生进行评价,共得到有效分析样本577人,问卷有效回收率91.73%.受训者整体能力自评为“非常好”或“比较好”者占95.29%,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和患者对住院医师整体能力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者均达99.00%以上.各类人员的评价结果均有一致性.对各项能力指标的分项评价表明,各方对受训者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较高,但提示受训者的信息与管理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比较提示,前者的临床诊疗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优于后者.结论 北京市住院医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仍需要提升,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协同衔接有助于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
微型讲座在中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培训中的实施与思考
针对中医学科学位研究生科研基础薄弱、实验技能不足等问题,中心实验室科研平台开设了基础强化式、量体裁衣式、引领创新式、学术沙龙式多元化系列微型讲座.讲座内容涵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等常用实验技术和新科技进展.依据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需求,微型讲座还与实验室自制微视频、科研实训等手段与方式有机结合,激发了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探索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指标的制订与初步应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体系应纳入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质量指标.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合理设置指标结构、考核内容,确定权重,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细则,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加强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叙事医学课程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标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方法 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标准,采用Delphi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然后拟定专家咨询问卷,对选取的40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终确定叙事医学的课程标准.对重庆市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在读研究生进行小范围教学实践,并收集了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结果 经过2轮咨询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终确定由叙事医学导论理论课、叙事医学相关书籍的阅读、医学叙事影视作品的观摩、叙事医学病历的书写4个部分组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小范围的教学实践,收集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设置的构建合理,可为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奠定基础,加快叙事医学理念在我国的普及进程.
-
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材编写研究
医学全球化背景下,运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论文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生面临的挑战.而自编教材的缺乏是制约EAP教学效果的一大瓶颈.研究基于复合型人才团队,以EAP理论为指导,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开展深度需求分析,结合体裁分析理论设计教材框架,根据自建语料库确定材料筛选原则,后编写完成适用于医学院校研究生的EAP写作教材.教材编写研究过程及教材本身有望为其他学科EAP教材编写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发展.
-
四川省基层医院急诊医务人员培训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基层医院急诊培训现状,发现薄弱环节,为科学开展急诊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及匿名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9个地区1000名急诊医务人员基本情况、目前培训情况、培训需求展开调查.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范围覆盖三级、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护士、技师,总共发出问答1 000份,回收983份,问卷回收率达98.3%.被调查人员主要以工作时长达10年以上,本科学历,初、中级职称为主.大部分人每年只有1~2次参加培训的机会(63.1%,620人),参加培训的方式主要为,继续教育(59.0%,580人次)、单位内组织的培训(58.5%,575人次)、卫生行政单位组织的培训(39.3%,386人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基础专业技能学习(66.7%,655人次)、基础专业理论学习(59.2%,582人次)、急诊新技术学习(42.5%,418人次).只有32.0%(314人)的人员认为现阶段的培训基本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导致他们参加培训次数少的因素主要有,单位不安排(36.2%,356人次)、培训与实际工作有差别(31.6%,311人次)、工作无人接替(29.8%,293人次).其希望培训的方式是实践操作(60.1%,591人次),希望的培训内容是急诊急救知识(73.7%,724人次).不同级别医院在病例讨论、技术观摩、学术讲座、专题学习培训、学习方式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专业实践方式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在急诊急救知识、全科医学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传染病知识、科室管理知识培训内容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护理知识进行培训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省基层急诊医务人员缺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现状无法满足其参加培训愿望的需求,制定一个规范、系统、科学的培训模式,提高基层急诊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迫在眉睫.
-
医学生ESP学业韧性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医学生ESP学业韧性、学业倦怠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医学院校的ESP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改编的大学生学业韧性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对某医学院校675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SPSS 16.0对问卷数据作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①医学生ESP学业韧性总均分为(2.67±0.63),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5);在专业变量上,事后比较(LSD)临床医学类>药学类>护理类(F=4.15,P<0.05).②医学生ESP学业倦怠总均分为(3.33±0.73),超过理论中值(3分);在性别变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学业倦怠总分高于女性(t=-4.40,P<0.01),事后比较(LSD)护理类>药学类>临床医学类(F=4.05,P<0.05).③学业韧性与学业倦怠总均分及其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韧性因子中的学业效能感、学业坚持性、自我接纳、领悟性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学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F=21.85,P<0.01).结论 医学生ESP学习韧性低,学业倦怠水平高,医学ESP教学要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分专业培养、分类培养和分层次教学,并通过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坚持性、积极寻找社会支持以及利用好社会支持,提高ESP学业韧性水平,减少学业倦怠.
-
军医大学学生同理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某军医大学学生同理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中文版杰弗逊同理心量表医学生版(JSPE-S)、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压力知觉量表(CPSS)为调查工具,于2016年6至10月,便利抽取某军医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类别学生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发放问卷683份,回收有效问卷594份,有效回收率86.97%.纳入研究学生的医学同理心得分为(104.11±19.66),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一般同理心得分为(51.63±10.08)分,属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专业、专业满意度、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意向及有无相关课程学习经历的学生,医学同理心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同理心水平与压力知觉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392,P=0.000),与一般同理心呈中度正相关(r=0.298,P=0.000).结论 军医大学学生的医学同理心水平需加强,应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同理心水平.
-
虚拟消化内镜模拟系统在传染病专科医院胃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内镜技能教学一直是临床医学技能教学的难点.本研究以内镜初学者为教学对象,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内镜技能教学方案.教学时间共16周,教学内容包括内镜基本构造、内镜清洗消毒、内镜操作技能理论教学,以及虚拟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的操作,考核通过后进行实际临床受试者操作及内镜报告书写.通过15名学员问卷调查,100%的学员认为虚拟消化内镜用于内镜技能教学是必要的,认为内镜技能教学方案非常严密及严密的分别为63.3%及33.3%.因此,本教学方案适用于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病、感染专业初学内镜操作技能的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迈皋桥、宁海、小市、铁心桥、赛虹桥、西岗、华侨路、南湖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132名社区全科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66名采用“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纳入观察组;66名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房颤”相关知识的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试题评价教学效果,并应用问卷调查学生对“雨课堂”教学形式的评价.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考试均分(82.95±1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45±18.91) (P=0.000).按学历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低学历组中观察组考试均分(88.06±9.12)明显高于对照组(49.66±13.88) (P=-0.000).而在高学历组中,观察组分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55.3%的学生对“雨课堂”教学非常满意,34.8%满意,9.9%认为不满意.结论 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全科医师培训,有利于增加学员与培训教师的交流互动,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及临床能力.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从9月投稿至11月编辑加工前后一共3个多月,之后就一直在编辑加工状态了,问了编辑什么时候出刊,告诉我还要等一段时间,去年稿子今年还没刊完,但是可以先寄录用通知书,不错的杂志。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初审速度很快,一个月就返回审稿意见了,审稿要求很严格,给的意见是修改后录用,另一个审稿人建议退稿,后来又请了第三个外审,好在结果都是修改后录用,最终编辑的意见是修改后再审,交修改稿时就得对英文摘要润色并给出润色证明,修改稿投回去后一个月就接收了。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审稿速度很快,投稿后一般两个月就会给出审稿意见,编辑工作态度很负责,有问题就会及时沟通,修改后直接录用了,编辑老师人很好,就是还有一篇在外审,希望能投中。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因为有文章被录用过,所以感觉还挺好的,期间退修过两次,第一次是参考文献补充、第二次是摘要的提炼,前后三个月左右,杂志的工作人员很负责,录用时忘记拿录用通知了,后来还寄给我,很感谢!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杂志的审稿流程很多,但是进度很快,工作效率很高,编辑热很好,外审之后,还亲自打电话过来说了许多期刊运用格式上的注意事项,非常感谢编辑老师。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我是5月底投稿的,过了一个月左右初审通过了,通过后编辑发邮件过来修改格式,8月编辑邮件告诉我出刊日期,感觉编辑非常负责,审稿很透明,工作效率很高,希望有机会再来!
审稿速度非常快,投稿2个月就收到退修意见,现在已经正式录用了,编辑工作效率很高,审稿人也很好,审阅很细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