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薄角膜的近视散光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状态长期观察

    作者:宋耀文;贺瑞;周迎霞

    目的 探讨薄角膜(< 500 μm)近视散光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长期(≥60个月)的角膜生物力学状态、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1998年9月至2010年9月,行LASIK手术且资料完整的薄角膜患者89例175只眼,观察术前及术后末次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矫正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球镜度数、散光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以及术前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及术后末次复查时的CCT、角膜瓣厚度与剩余基质床厚度(residual stromal bed thickness,RSBT)及角膜地形图.计算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准确性以及角膜瓣厚度+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Percent Tissue Ahered,PTA)与剩余基质床厚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Percentage stromal bed thick-ness,PSBT)结果 安全指数为1.09,有效指数为0.99,末次复查的SE在±0.50 D、±1.00D范围之内的百分比分别为71.2%、87.7%,PTA为20% ~ 55% (40%±6%),PSBT为51%~85%(61%±9%),无术眼发生继发性圆锥角膜.结论 PSBT达到50%及以上时,薄角膜(459 ~499 μm)近视散光眼行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状态长期稳定,且安全有效.

  •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TA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作者:宁力清

    总结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PTA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出现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1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再灌注综合症1例,其中腹腔内出血患者因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而在术后13天因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经过积极处理终顺利康复出院.护士应熟悉PTA的相关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能根据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其先兆并积极处理.

  • 肾移植后贫血

    作者:邹贵勉;邹和群

    成功肾移植后,尿毒症所伴随的贫血一般在10 ~16 周得以纠正,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仍然维持贫血或移植后发生贫血.移植后贫血(posttransplantation anemia,PTA)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肾移植后心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直到近年来才受到重视.

  • 以亚急性肝衰竭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作者:钱芳;郭嘉祯;段雪飞

    患者女,35岁.2011年2月中旬出现"纳差、面黄",当地医院查肝功能:ALT 750 U/L,AST 1031 U/L,TBIL 256.6 μmol/L,DBIL 89.7 μmol/L,ALB 38.6 g/L,PTA 37%,静脉滴注保肝、退黄药物治疗无好转,于3月8日转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综合科.

  •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孟凡辉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干细胞移植手术医治糖尿病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糖尿病足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为PTA(血管腔内成形术)组18例,APBSC移植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10例,联合采用APBSC移植和PTA组,简称联合组15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发现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APBSC移植组和PTA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联合应用PTA术和APBSC移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安全,较优于PTA治疗组和APBSC移植治疗组。

    关键词: APBSC PTA 糖尿病足 缺血
  • 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破裂引起的海绵窦瘘一例

    作者:潘显辉;刘恋;贺红卫;张建斌;张书仁

    患者 女,55岁.因左眼球结膜充血伴有水平运动障碍,左侧偏头痛和搏动性耳鸣入院.患者首诊于外院眼科,经1个月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转来我院.查体:复视,左眼球外展不能,左侧眼部及头部听诊有搏动性杂音,考虑颅内高流量病变.DSA示:左侧海绵窦瘘,高速血流通过同侧的眼上静脉和双侧岩下窦引流;同时,发现该患者存在左侧原始三叉动脉(PTA),造影显示PTA的海绵窦内段有一动脉瘤(图1),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PTA自基底动脉中上段左前壁发出,海绵窦通过基底动脉- PTA迅速染色(图2).确诊为PTA-海绵窦瘘.应用弹簧圈对海绵窦进行栓塞.全麻后,静脉给予3000单位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通过6F股动脉鞘将6-F指引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接高压水持续滴注.以0.010英寸SilverSpeed微导丝导引Echlon - 10微导管通过左侧颈内动脉进入PTA,行微量造影证实微导管位于海绵窦内.

  • 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和处理一例

    作者:曾庆乐;陈勇;张克伟;李彦豪

    患者男,22岁.1年前左侧眉弓跌伤,7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伴结膜充血、溢汨.体检显示:右眼裸视力0.5,左眼裸视力0.4;非接触(NCT)眼压计测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0 mm Hg;眼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21;mm,左侧结膜充血,眶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头颅MR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增粗迂曲,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左侧海绵窦与颈内动脉交通,海绵窦引流静脉增粗,以左眼上静脉为重(图1).脑血管造影见基底动脉与左颈内动脉之间原始三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ftery,PTA)开放显影,PTA海绵窦段破裂形成PTA-海绵窦瘘(图2,3).治疗

  • 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治疗体会

    作者:王聪;冯波;冯志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出现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彩超引导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观察术前、后狭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2.5%;与术前比较,术后狭窄处内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透析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未见并发症,6个月随访期1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再狭窄,复发率为2.5%.结论 彩超引导下行PTA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成功率高,可有效解除狭窄,实现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作者:曹振远;刘增尧;冷久成;赵锦龙;李静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128条患肢术前经CTA或MRA诊断后,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置入血管支架进行介入治疗,并随访0.5~1.5年.治疗前后Rutherford分期,踝肱指数(ABI)双尾法配对t检验.结果 成功完成96例(99.0%)患者127条(99.2%)患肢的介入治疗,支架置入114枚(92例),术中造影血管通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治疗前 0.36±0.13增加至0.71±0.1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18个月,12例(12.5%)患者复发再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结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等优点,可作为临床的首选.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李应龙;庞尊中;何强;顾福嘉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4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治疗,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5.56%,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上升为0.69~1.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oa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浅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目的:浅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参考部分相关文献,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并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插管溶栓、PTA、支架植入、内膜下形成术和机械性装置的辅助应用。结论:介入性治疗具有众多优点,其将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重要方法。

  • 下肢缺血PTA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冷梅;李红;李令根;陈文阁;王晋军

    下肢缺血PTA术后再狭窄病机主要分为血瘀证、阴寒证、虚证及热毒证等,防治PTA术后再狭窄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为主,益气养阴、益气通阳、化痰通络治疗为辅。

  • 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于世平;徐克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PTA和支架置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病理、新分型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 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PTA及TBiL的影响

    作者:张竟臻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患者PTA及TBi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HB-ACL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A、TBiL及HBV DNA载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中PTA、TBiL及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含量大于对照组,TBiL含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HB-ACLF患者,提高PTA水平,降低TBiL,抑制HBV DNA载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血清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

    作者:张书杰;朱立南;黄淑芬

    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及时了解肝脏功能对于肝炎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测定2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脂酶(CHE)的水平变化,分析这三项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所表现的临床意义.

  • 茵陈升白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慢乙肝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朱先女;谢鸿恩;李贵华

    [目的]观察茵陈升白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25g/次,2次/d.复方甘草酸苷粉针,160mg/次,1次/d,静注.多烯磷酯酰胆碱,475mg/次,1次/d,静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次,1次/d.门冬氨酸钾镁,30mL/次,1次/d,静注.熊去氧胆酸片,90mg/次,3次/d.水飞蓟宾片,70mg/次,3次/d.维生素K1及短程速尿静推(NS20ml+速尿40mg iv,qd×7d).治疗组30例茵陈升白汤(茵陈、白花蛇舌草、田基王、土茯苓、白背叶根各30g,三棱、莪术各10g,生大黄后下、车前子各20g,金钱草30~50g,泽泻、白术各15g,后期加用田七粉冲服5g).1剂/d,水煎12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肝功能(TBIL、DBIL、ALT、AST、ALB、GLB)、黄疸下降速度及时间、Fibroscan肝扫描、PTA、脾脏厚度变化、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TBIL和PTA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Fibroscan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B超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升白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慢乙肝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PTA及药物洗脱支架在老年人腘动脉以下临界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小平;郭伟;尹太;贾鑫;梁发启;盖鲁粤

    目的 研究探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老年人腘动脉以下临界缺血性病变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腘动脉以下病变15例(18条肢体)的效果,其中合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4条肢体.病人年龄65~89岁,平均76岁.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89%(16/18),治疗病变部位21处;选择性地对4条肢体有复发的局限性短段狭窄闭塞的5处病变应用了5枚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术中造影即可见病变血管恢复通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4%(8/18)术后6个月有复发,在多数复发病人中能够成功地再次进行PTA.结论 PTA及药物洗脱支架在腘动脉以下病变应用的技术上可行并可重复治疗;近期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改善症状、保趾、保足或促进溃疡愈合方面.

  • 血透内瘘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颜志平;钱晟;罗剑钧;王建华;程浩敏;吴安乐;姜莺

    目的讨论使已闭塞的血透内瘘恢复功能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4例患者采用PTD行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尿激酶血栓溶解及时严重狭窄的静脉流出道、动静脉吻合口行PTA治疗共进行了5次介入治疗.结果4例患者的血透内瘘术后即刻恢复了功能,造影示内瘘血流通畅,吻合口有震颤、杂音明显,静脉明显搏动.结论采用多种介入方法治疗闭塞的血透内瘘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门诊病人的治疗.

  • PTA装置中仪表的选用特点

    作者:肖海荣

    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内醋酸腐蚀性强,介质多为浆料、粉料,其仪表选用较为特殊.对此将多个装置的一些成功应用经验提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PTA 强腐蚀 浆料 粉料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莹;过建春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是在慢性病毒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其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症肝炎诊断标准,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疽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