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玉芹;张崇高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比较血透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情况及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变化.结果:PTA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扩张、再通,血透血流量>200 mL/min.结论:PTA治疗是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超声引导下PTA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松;李晓颖;于黔;吴欣;闵亚丽;邓超;张庆华

    目的 了解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PTA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的内瘘成熟并正常使用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手术组在性别、年龄、钙磷指标、原发病、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对照组与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半年、1年内瘘血管的血管内径,内瘘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指标,观察手术组上述各监测时间点的内瘘通畅率.并分析患者PTA术后内瘘通畅率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超声引导下PTA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因素.结果 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的成功率为92.5%,术后1、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4.6%、91.9%、73.0%、48.6%.患者PTA手术后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PTA术后内瘘血管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内径有明显缩小(P<0.05);PTA术后12个月血管内自然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相较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TA术后内瘘通畅情况和原发病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术后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手术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其手术创伤小,可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静脉内膜增生机制的探讨

    作者:范晶娴;庄峰;卢建新;王应灯

    目的 近期研究发现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于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形术前就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内膜增生,本研究对此进行相关机制的探讨. 方法 分别筛选出首次进行AVF成形术静脉增生内膜8例(简称AVF成形术组),需要进行AVF修补术静脉增生内膜8例(简称AVF修补术组),2组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学研究,主要包括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以及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s 1,ADAMTS 1). 结果 AVF成形术组的增生内膜层出现平滑肌细胞浸润,大部分表型为SMA+、Vimentin+、Desmin-的成肌纤维平滑肌细胞(myofibroblasts),少部分表现为SMA+、Desmin+、Vimentin的收缩型平滑肌细胞(contractile smooth muscle cells);而AVF修补术组的增生内膜中,几乎所有的平滑肌细胞表型均为SMA+、Vimentin+、Desmin-的成肌纤维平滑肌细胞.AVF成形术组中ADAMTS-1表达均阴性,AVF修补术组仅1例出现ADAMTS-1阳性表达. 结论 成肌纤维平滑肌细胞是参与AVF术前静脉内膜增生的重要角色,阻断该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转化及迁移可能是治疗内膜增生的一个有效方法.

  • 应用超声测量动静脉内瘘狭窄指导穿刺

    作者:武林;赵慧颖

    目的:指导血透护士避开内瘘狭窄处,选择适宜穿刺点,确保足够的血流量,提高透析效率.方法:采用多谱勒超声测量13例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直径、头静脉狭窄处直径、狭窄处与吻合口距离.结果:内瘘穿刺改进后,在蛋白摄入量平稳的情况下 ,尿素的时间平均浓度较前明显下降,尿素清除指数较前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多谱勒超声测量内瘘狭窄、指导穿刺,达到充分透析,具有良好效果.

  • 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治疗体会

    作者:王聪;冯波;冯志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出现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彩超引导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观察术前、后狭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2.5%;与术前比较,术后狭窄处内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透析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未见并发症,6个月随访期1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再狭窄,复发率为2.5%.结论 彩超引导下行PTA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成功率高,可有效解除狭窄,实现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苏朝江;姜燕;司马重阳;马辉;王崇瑞;刘铭洁;詹继红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介入技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瘘口血流量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5.19±1.93)、(61.05±13.5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41±5.65)、(71.62±17.8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口血流量为(538.02±32.98)ml/min,高于对照组的(518.36±36.01)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52,P<0.05).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缩短穿刺和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王筱茜;吴凡;王倩倩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与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患者做出病因病理分析,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防护。结果通过对9例患者及时采取取栓术、配合药物溶栓及加强护理等对策,5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恢复≥250mL/min。结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的护理防护与对策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时间,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

  • 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勇刚;王晓林;王林风;廖峰群;付景斐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50例行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PTA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48/50)高于对照组80.0% (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流量、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提供PTA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可有效节约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1例的护理

    作者:李凤娥;汤锋;贺欣;王革;周巧巧;代群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很关键,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透析的充分根本在于透析血管通路的通畅,血流量的大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是永久的血管通路,保护好内瘘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的前提,我科成功为一名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

    作者:孟一;王春燕;王朝晖;涂波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AVF狭窄的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下球囊扩张.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内瘘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6%( P <0.05);两组术后血管内径、透析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20.5%(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MHD 患者AVF 狭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更好地修复内瘘功能.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李莉;代伟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而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通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我院11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作者:徐东海

    目的 研究分析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法治疗,对40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用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法治疗,患者的血液透析血流量指标及静脉压指标与治疗前数据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应用于肾病血液透析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超声指导下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

    作者:刘爽

    目的 分析超声指导下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9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的穿刺实践和PTA时间对比,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其优势明显,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改善手术效果,因此该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介入治疗后护理对策

    作者:许贤荣;马逊;朱亚梅;王蓉花;杨家慧;俞香宝

    目的 通过微创腔内介入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联合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使内瘘功能得以改善.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中心收治的15例动静脉内瘘狭窄在透视下行微创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后通过内瘘的护理,术后首次穿刺的评估,穿刺的方法,结束内瘘的压迫;透析过程中的观察;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结果 内瘘超声的血流量和血管管腔面积介入手术前后显著提高,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血流量无差异;介入手术前后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显著提高,静脉压力也显著降低,透析结束后内瘘压迫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通过手术后针对性的护理,使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介入治疗后内瘘功能得以改善,延缓了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发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护理对策

    作者:杨焕莉;章玉;黎文媛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动静脉球囊扩张术后专科护理对策及重要性.方法 针对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2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给予其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之后实施相关护理;观察所有患者实施护理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术后经过全面细致的专科护理,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结论 在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经皮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后进行专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作者:梁坤凤;陆世颖;李海兰;曾红莲;何蓓蓓

    目的 探讨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供临床参考.方法 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对13例采用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进行护理.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加强出院后随访,观察三个月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行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后,1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2.31%;上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 ml;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成功的12例患者当中,有11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上机血流量在250~350 ml,内瘘功能良好.结论 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行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病人对手术的知晓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