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内巨大骨化组织一例

    作者:温聚钦;魏顺州

    眼内骨化(intraoctlar ossification)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曾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吉××,女,26岁,农民.以右眼间断胀痛伴失明21年就诊,查双眼视力均无光感,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下方角膜有少量血管翳,虹膜后粘连,瞳孔呈不规则形,较小,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呈乳白色浑浊,左眼瞳孔闭锁,双眼后段无法窥见.

  • 眼外伤后眼内组织骨化

    作者:郭浩轶;王印其;丁体英;张月琴

    目的观察眼外伤后眼内组织骨化症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眼外伤后眼内组织骨化症患者做眼科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将摘除组织作病理检查.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因、发生、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例均有10年以上的穿孔性外伤史.患眼视功能逐渐减退,后为无光感及眼球萎缩.2例均进行眼内容摘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内组织骨化.结论眼内组织骨化症是严重眼外伤的并发症.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在髁突软骨化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银凯;谷志远;詹静

    近年来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在骨的软骨化骨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探讨其在下颌骨髁突软骨化骨过程中的作用. `

  • 骨膜的取材方法对游离骨膜移植后成骨的影响

    作者:陶笙;张伯勋;卢世璧

    用X线和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观察不同方法取材的骨膜组织移植后的成骨能力。结果表明,锐性切取骨膜能大程度保留生发层组织。切取后骨膜组织细胞完整,且移植后有良好的成骨能力,能修复骨缺损。提示锐性切取骨膜组织是移植后骨膜能充分发挥功能的关键环节。

  • 血清非羧化MGP蛋白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汉清;朱立新;李留洋;钱俊;王坤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非羧化MGP蛋白(ucMGP)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了解ucMGP与AS炎症及骨化病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7月珠江医院收治的82例AS患者作为AS组,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估AS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活动度)、影像学进展以及反映骨代谢或炎症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疾病活动度依据BASDAI评分标准,影像学进展以mSASSS评分标准为依据.采用竞争性ELISA法检测AS患者血清ucMGP浓度.利用ROC曲线分析ucMGP诊断AS的价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ucMGP与疾病活动度、影像进展、骨代谢及炎症生物标志的关系.结果 AS组ESR及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但ucMGP浓度(2958±654nmol/L)低于对照组(4551±1036nmol/L,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ucMGP=3859nmol/L(截断点)时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69.7%、91.5%,Youden指数为0.612,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其诊断效力为中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cMGP水平与ESR、CRP、BALP、OC以及BAS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影像学mSASSS评分与ucMG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15,P<0.01),当mSASSS>0、l、10时,r分别为-0.715、-0.741、-0.776(P<0.01),当mSASSS<10时,r=-0.297(P=0.028),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AS患者血清ucMGP可作为一种新的血清诊断指标及反映骨化进展的生物标志,尤其是在AS骨化病程后期.

  • 硬脑膜骨化一例

    作者:马立公;马占龙

    硬脑膜骨化极为罕见,经文献检索,国外每年仅有10几例报道.而国内笔者未见有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 胰腺外导管腺癌骨化及软骨化一例

    作者:颜剑豪;田军章;江桂华;钟碧玲;周继舜;郑丽吟;梁联保

    患者 女,49岁.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右上腹隐痛20 d.体检:全身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余体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7.2×109/L,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诊断

    作者:曾庆思;陈苓;李时悦

    目的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表现.结果 CT主要表现为气管、主支气管前壁和侧壁黏膜下散在或多发的斑块状小结节突起,突向管腔,部分结节钙化,大多数小结节直径在2~4 mm,有2例在叶支气管可见;2例同时出现气管壁增厚,气管环变形,管腔狭窄.结论气管、主支气管内多发的黏膜下小结节钙化影并突向管腔是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

  • 健康儿童前颅底骨化年龄的CT研究

    作者:祁昕;刘俊刚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前颅底在影像上的骨化规律及完全骨化的初始年龄,为临床评估儿童前颅底病变提供帮助.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回顾性搜集于天津市儿童医院行螺旋CT检查的204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0~16岁,中位年龄2岁2个月.在Philips ISPSERVER工作站对CT轴面原始数据分别进行矢状和冠状面重建.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重建图像进行径线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前颅底的长度、宽度,未骨化区的长度、宽度并计算未骨化率.正态分布资料以xˉ± 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相关对符合线性分布的测量指标和年龄进行相关分析,对于不符合线性分布的测量指标,首先进行log转换使其符合线性分布,再与年龄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儿童前颅底平均长度为(58.7±15.6) mm,平均宽度为(15.2±6.8)mm;前颅底未骨化区域长度为2.2(10.8)mm,宽度为2.5(7.5)mm;矢状面和冠状面前颅底平均未骨化率分别为0.04(0.22)、0.17(0.60).点线图显示前颅底长度、宽度和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5、0.896,P<0.001),而前颅底未骨化长度和宽度及相应未骨化率与年龄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840、-0.729、-0.887、-0.833,P<0.001).前颅底未骨化区在出生后6个月内迅速骨化:出生后1个月时,矢状面平均未骨化率为0.58,至出生后6个月时,矢状面平均未骨化率已降至0.15.出生后5个月时,所有儿童的前颅底至少达到50%骨化;1岁4个月时,所有儿童的前颅底至少达到80%骨化;在3岁9个月时,所有儿童前颅底完全骨化.结论 儿童前颅底骨化年龄具有一定规律可循,3岁9个月可能是CT影像上前颅底完全骨化的初始年龄.

  • 环丙沙星致肝功异常一例

    作者:辛海莉

    1病例某女,40岁,因"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半年"入院.经诊断为骨化神经囊肿,行骶神经穿刺手术.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术后给予环丙沙星0.2g加入生理盐100ml,bid,2d.

  • 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的再手术治疗

    作者:周华;孙宇;王少波;张凤山;张立;潘胜发;周非非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后路手术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导致颈脊髓病需再次手术的患者资料,通过总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的再次手术治疗策略及其疗效,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进展的再次外科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在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中,选取既往因后纵韧带骨化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次手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责任节段及手术入路,采用前方入路减压者12例,采用后方入路扩大减压者5例。采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功能。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症状持续时间,脊髓高信号,是否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因素与术前JOA评分及术后JOA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ANOVA方差分析;手术前、后的JOA改善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时间60~348个月,平均137.5个月。手术均顺利完成,首次手术和再次后路手术各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再次手术时,前路手术有2例、后路有1例发生硬膜撕裂致脑脊液漏,无感染发生。不同临床因素与术前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无显著相关性。首次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患者的JOA评分从术前9.4±4.1升高到12.8±2.8,有显著改善(P<0.01),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导致颈脊髓病后又出现下降,再次手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显著改善(P<0.05)。再次手术的远期改善率较第一次术后的首次改善率和再次手术后6个月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改变制定的再次手术减压策略,能显著改善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导致的脊髓功能损害。

  • 放射治疗加口服吲哚美辛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的复发

    作者:刘兴华;蒋协远;公茂琪;查晔军

    目的:探讨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放疗)加口服吲哚美辛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8例肘关节创伤后僵硬并肘关节异位骨化患者于肘关节松解同时行异位骨化切除。显露及切除异位骨化,于深部组织皆采用内、外侧双入路,于内侧显露并保护尺神经,之后去除内侧关节囊;近端于肱肌和肱三头肌之间进入,去除后部内侧异位骨化、后关节囊;远端于尺侧腕屈肌尺骨头与肱骨头之间去除异位骨化。外侧近端于肱三头肌下方去除后方异位骨化,于肱桡肌下方显露并去除前方异位骨化,外侧远端于肱肌下方显露并去除异位骨化。如需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则需将上尺桡周围异位骨化及增生斑痕切除,术中视情况决定尺神经是否前移。于异位骨化切除术前4h内行肘关节周围局部小剂量单次放疗,放疗剂量为6~7 Gy,术后口服吲哚美辛25 mg,每日3次,6周,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及主动辅助锻炼为主。78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5.8±7.9)岁(16~65岁)。按Hastings-Graham分型,术前肘关节异位骨化ⅡA型56例,ⅡB型5例,ⅡC型6例,Ⅲ型11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6个月(24~36个月),78例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除1例患者外,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位骨化复发;有1例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X线片显示异位骨化较明显,但功能正常。结论:局部小剂量单次放疗加口服吲哚美辛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有意义。

  • 无手术史的陈旧性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

    作者:查晔军;蒋协远;公茂琪

    目的:分析无手术史的陈旧性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即肘关节“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11例无手术史的陈旧肘关节“三联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2±8.66)岁(17~45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36±2.50)周(4~12周),左侧7例,右侧4例。损伤原因为摔伤9例,车祸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合并伤包括2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踝关节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头颅损伤(轻微的硬膜外血肿,未手术),1例合并Pilon骨折和腰椎L4骨折(在当地医院已手术)。所有患者均为肘关节僵硬、关节脱位,其中2例合并尺神经症状。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为: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为:Regan &Morrey Ⅰ型1例,Ⅱ型10例,Ⅲ型0例;按O’Driscoll分型均为冠状突尖部骨折,第1亚型1例,第2亚型10例。肘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3例,完全脱位状态8例。10例为内、外侧联合切口,1例为外侧单一切口,行关节松解、冠状突骨折套索缝合结合克氏针固定。桡骨头骨折的处理:1例行桡骨头切除;1例行人工组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3例骨折位置可,不予处理;6例行截骨,清理骨折端,Synthes 3.0 mm埋头空心加压螺钉(headless compression screw,HCS)固定。2例经骨孔对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伸肌总腱起点进行修复,9例采用缝合锚进行修复。11例患者均采用Stryker DJD Ⅱ铰链式可活动外固定架以保护骨与软组织的修复。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8.36±21.92)个月(19~77个月)。平均屈肘134.09°±12.41°(100°~140°),平均伸肘-15.91°±14.46°(-40°~0°),平均屈伸活动范围为118.18°±23.80°(70°~140°),前臂平均旋前70.91°±26.63°(20°~90°),平均旋后70.91°±26.63°(20°~100°),平均旋转活动范围150.91°±43.00°(40°~180°),平均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为(96.36±5.04)分(85~100分)。本组11例均没有发生明显疼痛、不稳定、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X线片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无退行性变表现,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按Hastings和Graham分级为Ⅰ级1例,ⅡA级3例,ⅡB级1例。结论:无手术史的陈旧性肘关节“三联征”治疗困难,可通过彻底关节松解,对冠状突+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和伸肌总腱止点进行修复和处理,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可获得良好的结果,关节僵硬和异位骨化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 青少年颌部骨化性纤维瘤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调查

    作者:章捍东;余彤;刘洪臣;张德辉

    目的:观察青少年骨化性纤维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对 38 例青少年骨化性纤维瘤患者愈后状况进行综合性调查.结果:儿童期患者,肿瘤发展慢者,可观察或实施肿瘤部份刮除术,成年后再行肿瘤全切术;肿瘤发展快者,应行肿瘤全切术.青少年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应行肿瘤全切术.结论:青少年颌骨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在颌骨发育完全后,完整切除是佳治疗方式.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颌肿瘤
  • 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作者:宋伟;安晓;董纪元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收治入院的41例(82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4.6(21 ~ 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改善状况,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前平均72.4°(64.8°~ 81.5°),术后平均20.7°(8.6°~36.4°)(P<0.01);总活动度术前平均2.7°(0°~5.8°),术后平均84.5°(78.7°~104.5°)(P<0.01);Harris评分术前平均25.7分,术后平均78.1分(P<0.01).末次随访(2014年4月18日)拍摄X线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及关节脱位.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减轻疼痛并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 后路单开门结合侧块螺钉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疗效分析

    作者:张军平;冯亚妮

    目的 分析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并使用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多阶段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2月-2017年1月治疗多阶段后纵韧带骨化52例患者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手术.结果 JOA评分改善率平均72.5%(20.2%~90.4%),术后2例伤口形成血肿,1例肩背部疼痛,未发生脑脊液漏,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恶化、椎动脉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椎单开门后路减压侧块镙钉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使椎管前后方充分减压,对脊髓干扰小、安全性高,又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一次手术达到前、后方两次手术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作者:郭世炳;冯卫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主要累及软骨化骨的骨骼.是以长骨干骺端多发性外生骨疣为特征、有家族遗传史、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骨病.于1814年由Boyer首先报道.

  • 异位骨化的病理及X线诊断

    作者:赵星海

    目的 探讨异位骨化的病理、临床X线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资料选取经X线随访证实、资料完整的2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之外伤史(损伤史).方法采用摄取正位及/或侧位X线平片,少1次,多4次,其中3例手术前做了层厚5mm的CT连续扫描.结果 X线表现以云絮状、片状、索条状多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病率比较高,术前CT检查发现1例异位骨化周围低密度影.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异位骨化的简便方法,CT检查是临床手术切除时估价范围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病理 X线
  • 超声诊断两次妊娠胎儿均为成骨发育不全1例

    作者:张婕

    胎儿成骨发育不全为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遗传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是网织纤维形成后,骨胶原纤维成熟不足,成骨细胞缺乏使骨膜不能正常骨化,长骨长度仍不断增长,使骨干变细更为明显。骨折后断骨端软骨骨化正常进行而骨膜下成骨较差[1]。还常累及如巩膜、皮肤、牙齿等,表现为骨质疏松合并多发性骨折、蓝巩膜、进行性耳聋、牙齿发育不良、关节松弛。现将1例两次妊娠胎儿超声诊断均为成骨发育不全病例报告如下。

  • 超声诊断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应用(附1例报告)

    作者:吴瑛;何瑞莹;段红刚;王莉芳

    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1/15000-1/26000,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男女均可发病,10%-20%为家族遗传,80%-90%为散发病例[2],表现为软骨化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3].软骨的骨化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致辞使全身软骨内成骨发生障碍,尤以颅底骨与四肢长骨纵向生长严重受累,椎骨、肋骨受累次之.

494 条记录 6/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