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膦酸盐类化合物的名称使用问题

    作者:张福才;马在松;刘忠厚

    双膦酸盐类(Bisphoshonates BPs)化合物是除雌激素、降钙素外又一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用于Paget's病、肿瘤引起的骨溶解、非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异位钙化、骨化以及核医学用作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骨化程度和后凸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俊;钱邦平;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曲哲;张云鹏;季明亮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腰椎骨化程度和后凸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从2011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AS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106例,其中男98例,女8例;年龄36.4±9.5岁(20~64岁);病程12.4±7.5年(1~37年).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全脊柱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应用Stoke脊柱病变评分(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score,SASSS)评估AS患者腰椎韧带骨化情况.根据SASSS分组:A组,SASSS≤36分;B组,SASSS>36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寻找导致SASSS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61例患者,男58例,女3例,SASSS得分18.6±9.4分;B组45例患者,男40例,女5例,SASSS得分59.1±21.4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GK和BASFI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病年龄、ODI、BASDAI、ESR、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AS患者的SASSS与年龄、病程、GK、ODI及BASFI显著相关(r=0.505、0.650、0.414、0.219、0.319,P<0.05);病程、SASSS和GK均与ODI和BASFI显著相关(r=0.228、0.219、0.230,P<0.05;r=0.258、0.319、0.314,P<0.05).结论:年龄增加、病程延长和GK增大可能是AS患者腰椎韧带骨化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AS患者腰椎骨化程度增加和后凸畸形加重会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流行病学调查——993例以胸部症状来诊患者的CT观察

    作者:郎宁;袁慧书;王宏磊;廖晶;李曼;郭福新;史珊;陈仲强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发生年龄、节段分布、形态变化等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胸部症状来我院就诊的993例患者(男506,女487,年龄5~102岁,平均60岁)的胸部多排探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片、轴位片结合矢状位CT片,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患病率及发生的节段、厚度、位置、硬膜囊压迫等情况,观察性别、年龄及发生节段等与OLF的关系.患病率采用《北京市2008年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进行人群标化.结果:总体标化患病率为63.9%;男性标化患病率(68.5%)高于女性(59.0%);5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高(79.2%),但10~19岁人群也有OLF发生,其患病率为50.0%;T10~T11 (44.0%)和T11~T12(41.6%)节段OLF的患病率亦较高.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胸椎OLF患病率较高,出现年龄较早,发生于下胸段多于中上胸段,患病率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曹俊明;雷涛;申勇;丁文元;张为;杨大龙;刘法敬;康立星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单节段腹侧压迫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3~69岁,平均53.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7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T7/81例,T8/94例,T9/109例, T10/118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11例,D级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5~5h,平均3.2h,出血量400~1800ml,平均800ml。2例患者术后即刻有短暂脊髓功能障碍加重,经及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消肿、营养神经等治疗,分别于术后8h及24h开始逐渐恢复,其余20例患者术后即刻脊髓功能较术前恢复。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6例,E级13例。根据Otani等分级标准,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影像诊断

    作者:赵建民;党耕町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9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CT和/或MRI资料,并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按照MRI T2WI轴位脊髓及硬膜囊的受压迫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9例获CT或/和MRI检查2年以上随访的患者,选择扫描条件、部位一致的骨化节段对比研究其变化情况.结果:MRI扫描的73例患者共发现黄韧带骨化节段421个.骨化节段呈跳跃性分布35例(46.58%).多节段发生68例(93.15%).T2WI轴位扫描的365个节段呈现有压迫:轻度193个节段,中度80个节段,重度92个节段.9例2年以上影像随访患者,随访前CT示均匀性骨化的9个节段,随访时骨化块大小密度无变化;随访前不均匀性骨化6个节段,随访时骨化块增大、密度改变.随访前MRI示骨化为无信号9个节段,随访时骨化块的形态、内部信号、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均无改变;随访前低信号18个节段,随访时15个节段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即对脊髓和硬膜囊的压迫程度加重,骨化块形态改变,3个节段只有骨化块信号的改变,脊髓的受压程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多数病例为多节段,分布无明显规律性.骨化程度与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并不一致.CT和MRI检查可以作为判断胸椎黄韧带骨化是否成熟的手段.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作者:陈雄生;贾连顺;倪斌;孔庆毅;徐爱民;陈华江;李玉莉

    目的: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rhBMP-2)作为诱导物,分别将rhBMP-2/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E1组),或直接将rhBMP-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E2组),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2 100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C1组、C2组).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rhBMP-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 伴有钙化或骨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武瑞臣;张英民;郭洪生;康少英;陈伟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对32例诊断为伴有钙化或骨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与椎体后缘组织骨化63例分析

    作者:王一公;樊建勋;吕慧君;薛红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椎管内病变的诊断率,尤其对椎管形态,椎间盘突出的形态、部位、节段及神经受压的程度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CT广泛应用,术前发现椎体后缘组织钙化或骨化日益增多.据我们对63例该类病人的CT扫描、手术及病理证实,骨化可分为:①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骨化;②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③退行性腰椎椎体后缘的骨赘形成及后纵韧带钙化几种情况.现分析如下.

  • 严重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甘学文;竺义亮;蔡兵;姜学明;熊鹏程;王望才;凌泽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病变后可产生纤维环变性骨化、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椎间小关节及韧带病变,可导致骨性椎管狭窄[1~3].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8例,其中严重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12例,总结分析如下.

  • 自制勾状骨刀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路闯;聂长根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对椎体后缘骨赘及后纵韧带钙化和骨化的切除通常采用骨刀凿除和尖嘴咬骨钳咬除,操作过程中因受手术视野的限制,往往对脊髓刺激较大,出血较多,且不容易完全切除骨化突起.我们将普通15mm骨刀改造成勾状骨刀(图1),在实践中体会有如下几方面优点:①勾状骨刀刃部可直接插入硬脊膜囊前方,减少了对脊髓的牵拉损伤;②自硬膜囊两侧分别置入勾状骨刀,可彻底凿除骨样突起物;③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减少;④减轻术中对脊髓的刺激;⑤骨切除面光滑,不遗留人为骨性突起压迫脊髓.

  • 膀胱癌术后腹壁种植转移并骨化生一例报告

    作者:钟剑峰

    患者,女,66岁.因膀胱癌术后7年,下腹部肿物2年入院.患者7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膀胱内灌注1年.2年前发现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一约手指头大小肿物,无疼痛,无血尿,未诊治.肿物逐渐增大,现肿物如拳头大小.查体: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有局部隆起,可扪及一约8 cm×10 cm肿物、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与腹肌相连,稍可活动.双肾未触及,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

  •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综述);刘晓光;滕泽(审校)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是由环境、基因等多因素造成的。随着基因学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基因突变是诱发后纵韧带骨化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在后纵韧带骨化疾病的基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还未有确切基因显示与后纵韧带骨化关系密切,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变范围涉及第二颈椎时后路减压与伸肌重建策略

    作者:王伟;高成杰;任龙喜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病变范围涉及第二颈椎时行后路减压和伸肌重建的方法.方法 2002至2006年治疗OPLL病变范围涉及C2者10例,均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椎板成形减压范围C2~C7.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C2有效椎管矢状径,计算减压程度;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上C2~C7角,对比生理曲度维持情况;记录手术前后和随访时JOA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4个月,C2有效椎管矢状径术前平均5.6 mm(4.0~8.8 mm)、术后平均13.4 mm(10.0~18.2mm)(与术前相比P<0.01);中立位C2~C7角术前6.5°(-2°~12°)、术后7.4°(3°~14°)、末次随访7.0°(2°~15°)(与术前相比P>0.05);JOA评分术前6~12分(平均9.6分)、术后8~14分(平均10.9分)、末次随访10~17分(平均13.2分)(与术前相比P<0.05).结论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对病变范围涉及第二颈椎的OPLL是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减压彻底、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目的 .

  • 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后路360°椎管减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俊明;杨大龙;申勇;丁文元;张为;刘法敬;康立星

    目的 探讨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39例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胸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3~69岁,平均53岁.病程1 ~18个月,平均6.5个月.突出部位:T7~81例,T8~9 4例,T9 ~ 10 9例,T10 ~ 117例,T11~1210例,T12~L16例,T11~12、T12~L1两节段突出2例.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5~5.0h,平均3.3h;出血量400~2000 ml,平均850 ml.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意外发生.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0.5个月,根据Otani等评分标准,优16例,良18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87.2%.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新宝;杨明辉;王满宜;孙林;朱仕文;毛玉江;李庭;申文江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手术切除松解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22~45岁).髋臼骨折手术后平均14.2个月(3~30个月)发生异位骨化.原始手术入路分别为:Kocher-Langenbeck入路4例,前后联合入路1例.根据Brooker分型,Ⅳ级4例,Ⅲ级1例.5例患者术前患髋活动范围平均为8°.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一次放射治疗,剂量为7~8 Gy.所有患者均取Koe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使用神经探测仪探查并保护坐骨神经.完全切除异位骨化的骨组织,1例患者因股骨头和髋臼发生融合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所有患者术后即开始无痛下功能锻炼,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4~2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终复查时均无异位骨化复发,患髋总活动范围平均为160°.结论 对于髋臼骨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而导致髋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在骨折愈合后尽早手术切除,并配合药物和放射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孙垂国;陈仲强;刘忠军;刘晓光;齐强;郭昭庆;李危石;曾岩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胸脊髓病接受手术治疗并获5年以上随访的4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龄27 ~ 68岁,平均52岁.随访其术后2年及远期(5年以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改良的Epstein标准进行疗效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段和并发脑脊液漏等因素与术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随访5~19年,平均随访8.5年.术后2年时的疗效优良率为77.3% (34/44),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65.9%( 29/44);除1例因急性外伤致截瘫患者术后恢复差之外,其余43例中术前病程<12个月和≥12个月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7.3% (17/22)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限于T1~T9节段范围内患者和累及胸腰段(T10~L2)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8.9% (15/19)和58.3%( 1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优良而远期症状恶化,原因为未手术节段黄韧带骨化进一步生长4例,并发腰椎管狭窄症3例.结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近期疗效相对较好,但术后远期症状可能复发或加重;术前病程长或手术范围累及胸腰段者远期疗效可能较差;术后远期复发或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未手术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生长及并发腰椎管狭窄症.

  •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行单纯后路减压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天威;张黎龙;张杭;卢守亮;Sandip Kumar Yadav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的83例胸椎OLF合并OPL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病变节段、胸椎OPLL骨化类型、胸椎后凸角度、前方胸椎OPLL程度、胸椎OLF减压节段数、术前是否存在二便功能障碍、术后是否存在脑脊液漏及是否合并颈腰椎疾患等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为优良组(58例)和不良组(25例),两组间年龄、术前JOA评分及病程等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节段(x2=6.290,P=0.043)、OPLL骨化类型(x2=5.361,P=0.021)和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x2 =27.711,P=0.000)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位于上段胸椎(P=0.044)、OPLL鸟嘴型(P =0.023)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P =0.009)与预后影响关系密切.术后24例(28.9%)患者出现脑脊液漏,3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深部感染,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 上胸段骨化症预后较好,但存在鸟嘴型OPLL、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的患者预后不良,跳跃性多节段骨化症及合并重度颈腰椎疾患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陈德玉;卢旭华;陈宇;严望军;杨海松;王新伟;黄平;袁文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前路切除减压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病合并颈椎OPLL患者61例,其中男42例,女19例,平均57岁(45~74岁).术前明确诊断颈椎病合并OPLL者49例,术中发现合并有OPLL者12例.OPLL椎管狭窄率32%~70%,平均52%.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前4~14分,平均9.6分.手术在常规颈前路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基础上,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彻底减压.结果 本组41例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6例经椎间隙扩大减压,14例采用椎体次全切除结合经椎间隙减压的手术方式.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神经功能恢复率25.0%~87.5%,平均65.2%.5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无1例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颈椎病合并颈椎OPLL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在颈椎前路常规减压的基础上再将骨化的后纵韧带切除,保证了前路减压的彻底性,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前路根治性减压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王新伟;袁文;陈德玉;张颖;陈雄生;陈宇;汤俊君;张竞

    目的 报告前路后纵韧带根治性切除治疗椎管占位率>50%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7月至2006年2月,采用前路切除骨化韧带减压术治疗椎管占位率>50%的严重OPLL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3~73岁,平均59岁;骨化物形态均为基底开放型.术前骨化率50%~85%,平均(65±20)%;脊髓矢状径相对值(25±7)%;JOA评分(8.7±2.8)分.采用前路减压直接切除骨化物,行钛网或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固定.26例患者中,行一个椎体次全切除+单节段椎间隙减压10例,2个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13例.所有患者均行脑诱发电位(ECP)监护,CT横断面测量骨化率,MRI T2 加权测量脊髓矢状径相对值;记录患者并发症、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前路手术,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2年8个月).术后骨化率平均(10±5)%,脊髓矢状径相对值(75±15)%,JOA评分(14.2±2.5)分,改善率(61±24)%.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短暂神经症状恶化,其中1例行二次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症状均在8周内恢复;2例出现脑脊液漏(包括1例合并糖尿病者),经保守治疗2周后痊愈;无内固定失败.结论 前路手术直接减压治疗严重OPLL,神经功能恢复更彻底,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 应用张力带式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作者:张军卫;平林茂;洪毅

    目的 评价应用张力带式椎板成形术(TBL)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疗效.方法 本组病例包括颈椎后纵韧带骨化46例,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岁(36~77岁).韧带骨化范围在C2-6,包括单节段型4例,连续型20例和混合型22例.全部病例均接受C2-7,TBL,受累节段涉及C3或以上者,同时接受寰椎后弓切除术.神经功能疗效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颈椎病评分标准(JOA).解剖学疗效分析是利用计算机对手术前后X线片及MRI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42例(91.3%)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影像学分析显示术后硬膜囊、脊髓中矢径增加和脊髓后移.结论 TBL手术是治疗颈椎OPLL的一种有效方法.

494 条记录 4/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