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一例

    作者:高艾东;杜小丽;邢新博;吴燕;路遥;袁建军

    患者女,33岁。颈肩部不适2个月就诊。体检无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疫区工作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钙21 mmol/L,血磷0.9 mmol/L, AKP 656 U/L,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医学影像检查:颅盖骨、颅底骨、下颌骨(图1,2)、颈椎椎体及棘突、长管骨及短管骨皮质明显增厚,骨小梁结构密集,在皮质增厚的背景下显示模糊,管状骨骨髓腔狭窄(图3,4);各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颈椎椎间孔未见明显变小变形(图5~7)。初步诊断为考虑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

  • 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作者:窦林雪;李剑英

    随着工伤和交通事故的不断增长,骨伤患者越来越多.股骨作为人体中较粗大的管状骨,是临床骨折的易发部位,骨折的恢复过程也相对缓慢,治病期限比较长,而且患者需要卧床治疗.股骨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久,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容易并发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为了预防该类并发症,患者需要在治疗愈合期间,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肢体正常功能.当然这对于患者来说,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一不小的考验,更是一个意志的锻炼.作为患者的护士,就更应当依据具体的情况,积极协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指导其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并使其保持健康愉快的心理面对疾病.因此做好愈合期间的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的.

  • 管状骨增宽牵引成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正学;张陈平

    目的 探讨管状骨增宽牵引后新骨形成的变化.方法 在成年山羊的后肢放置2只增宽牵引器.实验组9只术后第8天牵引,对照组3只不牵引.牵引完毕后不同时期,各宰杀3只,评价管状骨增宽牵引后新骨形成的质和量.结果 实验组胫骨平均增宽7.83 mm,X射线见牵引间隙逐渐变模糊,暴露侧有骨不连,非暴露侧成骨良好,牵引完毕3个月,未暴露侧新形成板层骨与原来胫骨融为一体,而暴露侧骨不连区为致密纤维组织.结论 管状骨增宽牵引成骨后,两侧牵引间隙成骨不一致,良好的血供,对新骨形成至关重要.

  • 间向性侏儒一例

    作者:黄戟;关立夫;施惠平;余卫

    患儿,男,3岁,因体格发育异常3年就诊.出生后3个月发现鸡胸,1岁会走路后发现不能站直,驼背,身材矮小.智力发育正常.第1胎,足月,自然分娩出生.父母非近亲结婚,父系、母系中均无类似病例.体检:立位身高85.5 cm,卧位身长89 cm,指距82 cm,头围52 cm.头颅及颜面部无异常.胸骨前突,肋缘外翻,脊柱后凸.双上肢不能伸直,双下肢X型腿.四肢关节骨端突出且活动受限,无关节韧带松弛.X线检查:胸腰椎像示胸廓狭小,各椎体变扁,椎间隙宽,胸腰段后凸伴侧弯畸形.骨盆像(图1)示髂骨呈方形,髋臼变浅,股骨颈短宽,坐耻骨粗短.双下肢像(图2)及双手像示管状骨干骺端增宽张开且致密,骨干短而细,状若哑铃,骨骺发育不良.骨龄落后.临床诊断为间向性侏儒.

  • 管状骨种植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正学;张陈平

    目的 研究管状骨种植后的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6只成年山羊,每只羊的左后肢胫骨手术放置4只种植体.采用影像学、四环素标记评价种植后的变化,术后1、2、3个月各宰杀2只动物,切取实验标本,制备成硬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标本进行观察,同时对剩余的标本采用推出实验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在种植体两端与胫骨的结合部位,种植体周围被新形成的编织骨包绕,四环素标记显示新骨形成活跃.种植体-骨界面结合率的平均值为60.13%,种植体承受的推出力相对较小,为435 N左右.术后3个月,与种植体结合部位的骨组织已经改建,且与正常皮质骨相同,排列方向与种植体轴向平行,种植体-骨界面结合率的平均值为61.61%.种植体承受的推出力达1113 N左右.结论 管状骨种植后,种植体-骨界面仅发生在双皮质结构区;种植后3个月时骨改建完毕,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 小型猪胫骨垂直牵张成骨模型的建立

    作者:苏明;欧阳嘉杰;王晓林;李德龙;韩正学

    目的:以小型猪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选择一侧胫骨,进行胫骨切开术及安置牵引器,术后每日牵引2次,每次牵开0.4mm,连续牵引20日,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获取双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宽度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经牵引,实验组胫骨直径明显大于正常胫骨。组织学观察发现,非暴露侧成骨较好,暴露侧成骨不连续。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操作容易、效果稳定可靠的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模型的方法。

  • 经皮穿刺骨水泥治疗管状骨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国昕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四肢管状骨转移性肿瘤的相关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了解病变区的穿刺角度,确定DSA的旋转角度,在DSA引导下持穿刺针送入病变区并注入骨水泥,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四肢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34例,短管状骨转移性肿瘤3例.所有部位全部穿刺成功,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止痛有效率为(35/37)94.6%.结论 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四肢管状骨转移性肿瘤效果显著,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成熟,适应证将不断扩大,该技术将成为四肢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管状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的护理

    作者:田兆玲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胫骨等长管状骨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1999年10月以来,已有20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患者近期能下床活动,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浅谈异体骨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李容石;霍西琳;陈旭光

    1 材料与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引产7个月以上的健康胎儿管状骨,去除骨髓及附着软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经0.6N盐酸脱矿后切成块状,并置于真空低温内冷冻干燥,然后分装于100me特制安瓶内,密封后经r射线照射,以1~2m拉德的照射剂量处理,处理后的胎儿骨在冰箱(4℃)内可长期保存(1~3年).所制胎儿骨经随机取样做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 四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的分型治疗

    作者:张义;刘强;陈光

    目的:探讨四肢管状骨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54例四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患者,男42例,女12例;年龄22~56岁,其中多段骨折18例,轻度粉碎骨折22例,重度粉碎骨折14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针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辅助有限内固定及纸压垫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达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无骨折病发生.结论:对于四肢长管状骨粉碎骨折应分型治疗,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管状骨 骨折 粉碎
  • 自制骨水泥塑形模具在股骨肿瘤大段骨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朱忠;陈海啸;林列;马毅;徐国成;章文杰;孙丽娜

    目的 探讨保肢手术中应用自制骨水泥注入式管状骨塑形模具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制骨水泥注入式管状骨塑形模具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5例.取普通无菌塑料注射器3副,第1副裁取3/4管径作为管状模具主体,套入股骨缺损区;第2副裁取1/2管径并打一注入孔作为模具筒盖;骨水泥装入第3副针筒一次性加压注入管状模具.结果 5例均获随访,时间18~5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积液、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情况发生;肢体全部恢复日常活动功能,均无骨水泥及髓内钉松动断裂,骨水泥假体表面有大量骨痂生长.按Enne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1例,可1例.肢体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1例.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死亡1例,肿瘤病灶局部轻度复发1例. 结论 骨水泥塑形模具改进了骨水泥充填效果,塑形更好,更坚固,无需保留瘤壳,肿瘤局部复发率和感染率更低,成本低廉,制作简便.

  • 管状骨和非管状骨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胡新杰;黄满华;黄劲柏;李云

    目的 探讨管状骨和非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CB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部位;影像特征包括病灶的边缘、分叶、钙化、皮质膨胀、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成分,水肿及有无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结果 25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病灶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其中16例位于管状骨的骨骺及骨端,7例病灶边缘清,9例病灶部分边缘清,5例有骨膜反应.另外9例发生于非管状骨,病灶边缘清8例,皮质膨胀8例.CT显示病灶呈圆形、分叶状软组织密度,伴有斑点状、条状或结节状钙化,病灶周边见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硬化.MRI显示病灶呈等T1混杂T2信号,病灶周边髓腔内见斑片状长T1长T2,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发病年龄、病灶的边缘、有无皮质膨胀在管状骨和非管状骨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B的影像学表现多具有特征性,发生在非管状骨的病灶年龄偏大,病灶边缘更清,皮质膨胀较管状骨明显.

  • 梅花针加克氏针治疗股骨干骨折86例报告

    作者:王基萍;丛培军;杨茂清

    股骨干是人体长的管状骨,其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其中儿童较多见,成人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虽然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很多,但各有其不同的缺点.自1995~2000年,我们采用普通梅花针加克氏针治疗86例,克服了以往治法的缺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与预防

    作者:赵梁;邓晋丰;王照佩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在四肢骨折不愈合中有较大的比例,蔡汝宾报道[1]四肢大管状骨骨折不愈合293例中肱骨干骨折有54例,占18.4%.造成骨不愈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相当部分为医源性.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预防骨不连有重要的意义;而对骨不愈合的处理,虽是骨折后期治疗中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之一,但如果能够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例能够愈合.作者通过总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1~2000)所载有关报道,将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 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病人行牵引术的护理

    作者:朱昀菁;王守平

    股骨是人体长粗坚硬的管状骨,它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对负重行走跑跳等下肢活动,起重要的传导和支撑作用.股骨干是指股骨小粗隆以下至股骨踝以上的一段,骨的两端有较多的松质骨,但骨干的密质很致密,所以骨干骨折的愈合需较长时间的塑型才能恢复正常程度[1],股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保护,骨折的主要因素是直接暴力,如重物打击,从高处坠下,车祸等,骨折后大腿肌肉的强力牵拉作用,致使骨折端多有明显的移位,病人伤势常较严重,伤后不能步行或提腿,疼痛剧烈,局部肿胀明显,伤肢可有缩短、旋转或成角畸形,往往出现多次复位后又移位.持续牵引复位继续牵引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为了方便病人,减轻家属的负担,对这类病人可开设家庭病床.

  • 针板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作者:刘彬;杨向阳;祝艳玲

    胫腓骨是长骨管状骨中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虽然胫腓骨双骨折治疗方法颇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为寻找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治疗方法,我们于1997~2001年开展了斯氏针一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22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舌软骨瘤2例

    作者:任美思;王兆元;钟鸣

    软骨瘤常发生于四肢的管状骨,发生于软组织的软骨瘤是罕见的病变,发生于口腔的软骨瘤更加少见.除在腭板或牙槽嵴外,发生于口腔骨外软骨瘤的报道不到30例,并且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舌黏膜[1].

  • 骨不愈合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惠杰

    骨不愈合是四肢管状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10% 1.笔者从2004年---2010年共收治疗骨不愈合1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四肢骨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正常愈合时间, 延长治疗时间,任不能达到愈合标准的.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16-81 岁,平均42岁;不愈合时间7-54个月,平均14.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11例, 摔倒致伤3例,高处坠落2例,机器绞缠伤2例子,重物砸伤1例;单纯骨折12 例,复合伤7例;闭合骨折12例子,开放骨折7例.骨折部位:锁骨1例,肱骨3 例,尺和(或)挠骨4例,股骨2例,胫腓骨9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15例,横行骨折3例,斜性骨折1例;骨折不愈合类型:缺损型8例,增生型6例子,萎缩型5例.

    关键词: 管状骨 骨折 不愈合
  • 股骨干粉碎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处理与分析

    作者:吴卫东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1],股骨干是人体大、结构坚强的管状骨,且是下肢主要负重之一,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引起股骨干骨折一般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重物砸伤、高处坠落伤等,可引起横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因为股骨干周围大量肌肉包绕,通常移位畸形明显,成人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主要是骨折延迟或不愈合,继发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痛苦.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治疗股骨干骨折52例,术后继发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以及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物后二次骨折再次手术共计7例,现报告如下.

  • 骨旁骨瘤1例报告

    作者:陈传煌;易伟宏;彭珂文

    1 引 言骨旁骨瘤是指发生于颅面骨区外的骨瘤,系发生于管状骨骨膜的良性肿瘤.国内20年来少有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