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微创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

    作者:赵保民;姜慧玲;赵曙光;张少玲;黄裕新;闻勤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癌前病变的方法、适应证、手术操作和并发症,评价其科学意义.方法:根据内镜检查发现的癌前病变形态及大小,选择内镜下治疗方法如内镜下息肉套扎术,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结果:完成内镜下息肉套扎术56例,内镜下电凝电切术55例,内镜下射频消融术19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微创黏膜切除法创伤小、效果好、安全、可靠,是治疗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积极早诊早治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应重视肠道疾病临床诊疗中新技术的应用

    作者:姜泊;张亚历

    肠道疾病虽然病变种类繁多,但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黏膜病变.随着黏膜染色和放大内镜技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活检及黏膜切除、超声内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以及精细影像学技术的开展,使肠道黏膜一些早期病变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促进了临床肠道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这些新技术尚不为多数人所熟悉,为此将其各自的特点总结如下.

  • 阴道缩窄术及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金铸;郎继春;余江;张晨

    阴道缩窄术以其操作简单、愈合快、患者痛苦小而易被求术者所接受.2002~2003年,我科采用部分黏膜切除及肌层重叠缝合法行阴道缩窄术2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鼻前庭恶性肿瘤切除后即时行鼻唇沟皮瓣修复一例

    作者:郑永生;于振坤

    病例患者男,53岁.右鼻前庭肿物伴疼痛4个月,当地医院病理诊断报告"鳞癌".入院后检查:右侧鼻前庭肿物突出鼻腔,并侵及同侧鼻小柱,鼻中隔向左侧偏斜.手术于全身麻醉下进行,超过肿物边缘约3~5 mm切除肿物,为彻底切除,将同侧鼻翼基底掀起.切除肿物后形成的鼻孔基底创面约1.5 cm× 2.0 cm;鼻小柱右侧创面1.5 cm×1.0 cm.其中,鼻小柱皮肤、鼻翼软骨内脚及部分鼻中隔黏膜切除,仅保留左侧鼻翼软骨及其皮肤、黏膜组织;鼻前庭基底缺损累及上唇唇白部分皮肤、肌肉约0.3 cm;同时,掀起右侧鼻翼基底,切除其内侧面少许皮肤组织以求彻底.切除后标本经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癌,边缘切除彻底.然后,于右侧鼻唇沟设计蒂在下方的5.0 cm× 2.5 cm皮瓣(图1),皮瓣的近蒂部携带部分肌肉组织,以确保血供增加蒂部组织量,将皮瓣旋转转移至鼻腔修复前庭基底、鼻小柱、鼻中隔缺损及鼻翼基底内侧缺损,上唇缺损利用其外侧组织向内侧转移修复.将鼻翼放置于理想位置,在此处将皮瓣去表皮,缝合鼻翼基底创面与皮瓣的去表皮区.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鼻腔填塞,5 d拆线.术后1年随访,形态满意,无复发迹象(图2).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2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付小君;王农荣;谢桂生

    目的 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选取28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14),1组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组患者进行黏膜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率分别为(61.2±19.5)min、(68.6±11.2)mL、(95.6±2.1)%,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率分别为(37.5±15.9)min、(85.6±14.3)mL、(73.9±5.4)%,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组患者出血率、感染率及腹腔脏器粘连率分别为0%、7.14%、7.14%;2组患者出血率、感染率及腹腔脏器粘连率分别为14.28%、7.14%、14.28%;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仅2例患者复发,疾病复发率为5.56%;2组患者疾病复发者有7例,复发率为19.4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腺瘤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华;钱峰;李建平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肠巨大腺瘤的经验.方法 采用粘膜注射、圈套器高频电切法治疗结肠巨大腺瘤40例.结果 40例结肠巨大腺瘤直径2~8cm,直肠13例,乙状结肠14例,降结肠9例,横结肠4例;均为单发,对有蒂的18例及亚蒂的6例直接由圈套器切除,其余16例广基腺瘤分别行黏膜切除和粘膜分块切除.40例巨大腺瘤均切除顺利,7例术中出血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无穿孔、管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40例均为腺瘤性息肉,其中管状腺瘤6例,绒毛状腺瘤6例,绒毛状管状腺瘤8例.40例中有8例为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黏膜内癌.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结肠巨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孙健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 早期胃癌的外科手术策略

    作者:周建平;袁联文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CG)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实际上所有进展期胃癌病人都经过了早期胃癌这个阶段,但在此期被发现者却不多,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约占胃癌的7.5%,日本的报道则高达50%,这主要得益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危人群大量普查的结果.在80年代中、后期,人们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与进展期胃癌相同的方法,即标准的D2根治手术,随后出现的内镜下胃黏膜切除、腹腔镜切除及激光烧灼切除等局限性手术 被认为可明显改善选择性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究竟采取哪种手术方式较适合,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在目前要对早期胃癌采取合适的局限性手术策略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

  •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张鸣;沈洪章

    目的 讨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方法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本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率为97.6%.术中出血发生率为7.5%.40例患者均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1.1±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2±3.1) mL,平均住院时间为(4.6±0.5)d.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均已完全愈合,随访期内无出血、食管狭窄及局部复发.结论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 超声微探头在食管小平滑肌瘤黏膜切除术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陈涛;占强;夏敏;郭继中;王含芬;王利民;沈苑丹;王萍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ultrasonic miniature probe,UMP)在食管小平滑肌瘤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中的价值.方法 经EUS确诊11例来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小平滑肌瘤,并行EMR切除肿瘤.结果 11例食管小平滑肌瘤经EMR完整切除.所有病例术前EUS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未发生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来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小平滑肌瘤的超声内镜特征为来源于第二层的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的小低回声团块.UMP可以提供食管平滑肌瘤准确的层次结构图象,并对是否适合内镜治疗进行评估.

  • 食管黏膜病变内镜介入诊治策略初步探讨

    作者:朱宏;施瑞华;黄霞明;李学良;于莲珍;杨树平;凌亭生;丁霞芬;丁静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氩离子凝固术(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①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32例食管黏膜病变者采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②多点活检获得病理诊断;③根据病理结果结合及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选择APC、高频电套切、黏膜切除或黏膜剥除予以治疗;④术后病理学复检并定期对治疗病例进行随访.结果:232例患者中有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5例、黏膜慢性炎3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黏膜内癌31例、息肉20例.所有治疗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短期随访无复发(3-42个月).结论: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的诊治策略对于食管黏膜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 异戊烷黏膜下注射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敏;刘文婕;刘莉;王敏;赵黎黎;范志宁

    目的 目前临床上黏膜下注射剂种类繁多,但使用何种黏膜下注射剂尚未达成共识.将异戊烷作为一种黏膜下注射剂,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37℃恒温水浴下,对新鲜离体猪胃(离体时间<6 h)进行黏膜下注射,观察对比注射等渗盐水与注射异戊烷后黏膜隆起一定高度(1.5 cm),等渗盐水和异戊烷的用量和隆起效果;新鲜离体猪胃,用等渗盐水和异戊烷隆起相同面积(直径2 cm)的黏膜,随后采用高频电刀进行隆起部位完整切除,对比分析操作时间;在活体大鼠的胃黏膜下注射相同量(20 μL)的等渗盐水(对照组)或异戊烷(实验组),测量注射部位黏膜厚度,1 h后用无菌手术刀片完整切除隆起部位(直径2 mm),测定黏膜切除10 min内的出血量,并对隆起部位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 将离体猪胃黏膜隆起相同高度(1.5 cm),异戊烷的平均用量[(0.14±0.07)mL]显著少于等渗盐水[(13.65±4.6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10、15、20、30、45、60 min时,与等渗盐水相比,异戊烷维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黏膜下等渗盐水注射初始平均隆起面积为[(18.10±6.22)cm2],60 min平均隆起面积为[(24.24±7.19)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异戊烷隆起面积则相对稳定,黏膜下注射0 min和60 min时的平均隆起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3±8.16) cm2vs(21.70±7.86)cm2,P=0.71].异戊烷处理后平均切开时间[(3.22±0.53)min]显著短于等渗盐水处理[(9.60±1.9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膜下注射前后异戊烷处理后、黏膜厚度变化差值显著高于等渗盐水处理[(1.34± 0.30)mm vs(0.28±0.16)mm,P=0.000]. 结论 黏膜下注射异戊烷可持久维持有效的黏膜隆起高度,有利于后续内镜黏膜切除操作,对组织无损害,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黏膜下注射剂.

  • 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类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金捷;潘杰;朱丽明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约60%类癌发生在胃肠道,而直肠类癌约占胃肠道类癌的20%~55%[1].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类癌成为研究热点.笔者采用内镜下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类癌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食管癌微创手术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孙翔翔;徐美青

    微创手术改变了以往食管癌根治大切口带来大创伤的传统观念,以微小切口的小创伤完成以往需极大切口的大创伤才能完成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和美观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食管癌微创手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食管癌微创手术的方面仍有争议.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各类食管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两种术式治疗痔病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宜俊;沈大文

    痔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肛肠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外剥内扎术、硬化剂注射术、胶圈套扎等,但效果及并发症报告不一,如何有效治疗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肛肠学科人追求的目标.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应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脱垂性内痔,是痔病手术治疗技术的一大进展;但术后肛门坠胀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为此,国内学者将传统分段结扎手术理论与PPH相结合,提出根据痔核分布情况,选择性地切除吻合痔上黏膜,该手术称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近年来,我院采用TST治疗痔病68例,与同期行PPH的痔病患者作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 高频电治疗食道异物1例

    作者:匡兆年;高向阳

    近年来,高频电在内镜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内镜下息肉切除、黏膜切除以及乳头切开等,但以高频电辅助内镜下取食道异物报道甚少,笔者曾应用高频电辅助,成功治疗1例鸡骨嵌顿于食道患者,现报道如下.

  • 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患者14例疗效观察

    作者:姜佳星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们采用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缝合术( Delorme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患者1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直肠全层脱垂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9~65岁,病程1~10年。临床表现为便后肛门全层脱垂,需要手法还纳。

  • TGF-β1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毅;丁玲;周钢;邹胜智

    目的 探讨TGF-β1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12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组织、12例腺瘤性息肉组织标本以及16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在大肠不同病变中差异性表达的意义.结果 qRT-PCR结果提示,TGF-β1 mRNA在侧向发育型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织,但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GF-β1在正常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表达量明显升高.LST组织中的TGF-β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高,但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结论 TGF-β1在LST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组织,同时又与大肠癌组织中的显著高表达有所区别,提示其可能成为判断LST恶变倾向及指导随访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吕成余;张蕴春;时开网

    胃癌的发病率高居消化道肿瘤之首,严重危害着我国国民的健康.胃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由于内窥镜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有内窥镜下黏膜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等[1].

  • 浆肌层下阑尾黏膜切除在阑尾周围脓肿一期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雷鞭;孙权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较严重的病理类型,一般均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治疗,但存在住院时间长,愈后易复发,需再次手术治疗等缺点.我科自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共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2例,施行了一期浆肌层下阑尾黏膜切除,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