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良性直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三例分析

    作者:郝俊莲

    类癌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纵隔、肝、肾、内分泌腺、乳腺等.消化道是类癌发病率高的部位,占87%,其次为呼吸道,约占10%,其他部位的类癌罕见.收集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的类癌3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直肠类癌误诊为山田-Ⅰ型直肠息肉2例分析

    作者:张铁威

    病历资料1例为男性,65岁,以腹泻来诊;另1例为女性,58岁,以腹胀、腹痛为主诉来诊,检查病变部位距肛门约10cm以内,肿物大小10.0mm、6.0mm,表面光滑,被覆正常黏膜组织,触之硬,边缘规整,可移动,极易误诊为直肠息肉.2例均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行常规活检,结果为肠黏膜组织,未见明显恶性改变,择日行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切下标本送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对1例病理提示肿物基底切除不彻底者行追加治疗,即先在其基底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液1~2ml,使其略隆起,然后用圈套电灼息肉的办法切除残余类癌组织.

  • 微探头超声内镜诊断直肠类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卫国;童强;王强;李胜保;金曙;郜元军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诊断直肠类癌的价值.方法 21直肠隆起的患者行MPS检查,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例为直肠类癌,MPS表现为低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18例为直肠息肉,MPS表现为强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层.结论 MPS下直肠类癌与常见的直肠息肉表现明显不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直肠类癌误为肛乳头瘤1例\新生儿低钙性喉痉挛致呼吸暂停1例\乳酸左氧氟沙星致出血性肠炎1例

    作者:

  •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46例

    作者:周环;汪旭;孙明军;刘晓东;王轶淳;赵延辉;张慧晶

    目的:探讨内镜下直肠类癌的诊断率及其内镜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内镜下表现,对瘤体直径小于2.0 cm的16例直肠类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共诊断直肠类癌46例,内镜下治疗16例,术中或术后即刻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无患者死亡.1例肿瘤切除不完全,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1例术后3 mo随访时见复发,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直肠类癌可通过内镜下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或全瘤切除后活检而确诊,内镜治疗对于直径小于1.0 cm的直肠类癌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 直肠类癌的诊治现状

    作者:王大全;傅传刚

    直肠类癌属潜在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直肠类癌罕见,近年来发现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并不少见,可能与结肠镜技术的进步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关.由于直肠类癌具有恶变倾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必须重视对它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随访.直肠类癌的诊断有较高的误诊率,良恶性的判断有时较难把握.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总结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近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直肠类癌 诊断 治疗
  • 26例直肠类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苏鲲宇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归纳26例直肠类癌的诊治.结果:除其中2例转外科行经肛门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外,其余24例行肠镜下EMR切除,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直肠类癌,术后26例全部存活,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无肝脏等远处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直肠类癌是安全、微创、痛苦小、费用少的好方法,可作为治疗首选,如不能内镜切除,可外科手术.

    关键词: 直肠类癌 诊断 治疗
  • 经肛门入路腔镜下高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附6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克军;赵作伟;董擂;程雷;王洪江;王忠裕;张溪钢

    目的探讨微创保肛切除高位直肠类癌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1月,我院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直肠肛门镜与腹腔镜器械配合应用,经肛门切除距肛缘9~12 cm的直肠类癌6例,均为癌周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0.5~1.0 cm. 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住院时间3~6 d,术后未应用镇痛药物.随访3~28个月,平均15个月,无复发或转移,无直肠狭窄,无手术引起的近远期并发症. 结论经肛门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廉.

  • 内镜超声和内镜黏膜下剥离诊治直肠类癌31例

    作者:阮荣蔚;王实;刘永军;陶亚利;俞江平;朱舒文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31例直肠类癌行EUS检查,对其中直径<1.5 cm的19例行ESD治疗.在瘤体边缘做环周标记,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和美蓝混合液,使瘤体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瘤体周围黏膜,剥离瘤体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瘤体. 结果 通过EUS检查及深挖活检,诊断直肠类癌31例,EUS特征为位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的低回声占位影.对19例直径<1.5 cm直肠类癌行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瘤体.术中穿孔 1例,术后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肿瘤组织残留.19例随访1~4年,平均1.8年,除1例因创面经久不愈转外科治疗外,其余均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EUS可明确直肠类癌的来源层次、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有无肌层及周围血管浸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ESD治疗直径<1.0 cm的直肠类癌安全可靠,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直肠类癌合并同时性结直肠癌三例

    作者:曹雪源;金美善;佟伟华;所剑;王权;姜晶

    直肠类癌同时合并结直肠癌的病例少见,我院自2004至2011年共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2011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类癌患者43例,发现同时合并结直肠癌3例,其中结肠癌2例,直肠癌l例.3例占同期直肠类癌患者总数的6.98%,占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0.13% (3/2,279).3例中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63(39 ~71)岁.

  • 直肠小细胞癌一例

    作者:乔岐禄;尹洪芳;叶京明;高嵩;赵建勋;王加其

    患者男性,57岁.主诉为腹痛、排便困难、便血2个月.发病后体重下降10 kg.外院曾行乙状结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类癌".

  • 61例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方美;孙朋;吴建林;向睿;徐慧玲;黄坤明

    目的 评估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治疗的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直肠类癌患者病理检测均达到治愈切除术标准,术后出血6例,无穿孔病例,均经药物治疗痊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于直径﹤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直肠类癌内镜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安全及有效性Meta分析

    作者:王君辅;谢勇;胡林;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目的 系统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Central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关于EMR与ESD治疗直肠类癌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4-1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4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共851例患者.其中EMR组576例,包括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组350例,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mEMR组)226例;ESD组2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SD组完整切除率高于cEMR组,RR=0.79,95%CI为0.71~0.88,P<0.001;但手术时间长于cEMR组,SMD=-1.50,95%CI为 2.05~ 0.95,P<0.001.ESD组与mEMR组完整切除率及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组的手术时间较mEMR组长,SMD=-1.42,95%CI为-2.50~-0.35,P=0.010.mEMR组完整切除率(RR=0.77,95% CI为0.69~0.85,P<0.001)及整块切除率(RR=0.90,95%CI为0.83~0.97,P=0.004)高于cEMR组,但手术时间与cEM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研究指标如术后肿瘤复发率、肿瘤大小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出血率和穿孔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ESD与EMR均是治疗直肠类癌安全有效的方式;mEMR具有手术时间更短的优势.

  • 内窥镜超声探头在直肠类癌诊疗中的价值

    作者:张全卯;甄文婷;张铭;张勇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在电子结肠镜及内窥镜超声小探头扫描下的特征,以指导直肠类癌诊治方案的选择。方法对34例电子结肠镜下怀疑直肠类癌的患者进行内窥镜超声小探头检查,了解肿物的来源、层次、大小、密度、边界、浸润深度及黏膜下层完整性,结合经肛门彩色超声及 CT 或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指导直肠类癌的治疗(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切除)。结果本组34例直肠类癌的患者超声小探头示,肿物直径小于0.5 cm 者6例,0.5~1.0 cm 者21例,1.1~1.5 cm 者4例,1.6~2.0 cm 者2例,2.0 cm 以上者1例;来源于黏膜肌层但黏膜下层完整连续者31例,黏膜下层受侵粘连者3例。适合内窥镜下切除者31例,适合外科经肛门局部切除者3例,其中大于2 cm 者1例。本组34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证实为直肠类癌,未发现远处转移的患者,随访1~3年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肛门指诊、电子结肠镜结合超声小探头对直肠类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内窥镜超声小探头可指导直肠类癌术式选择,也对术后疗效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直肠类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聂洁伟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 本文分析了22例直肠类癌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22例病人中,1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68.2%,5年生存率77.2%.直肠类癌以便血、便秘或排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cm者占45.4%,1~2cm者占22.7%,大于2cm者占31.8%.结论 直肠类癌症状无特殊性,诊断不易.>40岁有直肠肛管症状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有怀疑者应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直肠类癌 诊断 治疗
  • 15例直肠类癌诊治体会

    作者:姚鹏

    目的 讨论直肠类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内镜下局部肿物切除术5例,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8例,Miles手术1例,Dixon手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 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

    关键词: 直肠类癌 手术
  • 直肠类癌68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作者:张波;李荣先;李相臣

    目的 就直肠类癌68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68例直肠类癌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率、大出血、吻合口瘘等.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EMR和TEM术后无并发出血、穿孔、盆腔感染和肛门失禁.结论 TEM手术方法集显微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三种为一体,具有可获得高质量的肿瘤标本、切除较高部位的直肠病变、切除精确、微创、显露良好等优点,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类癌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术式选择,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 直肠类癌1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王青忖;张澍田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80%)直肠类癌位于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对多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反应阳性.内镜治疗4例,均无复发及转移;单纯局部切除4例,1例失访,3例随访4~6年无复发;手术治疗7例,2例失访,5例死于原发病.结论 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类癌有重要作用,较小的直肠类癌适宜内镜治疗.

    关键词: 直肠类癌 诊断 治疗
  •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张东伟

    类癌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1914年Gossett揭示这种肿瘤的细胞核具有嗜银性,并指出类癌来自肠黏膜上皮的Kultschitzsky细胞.它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但常见的是胃肠道.Modlin等[1]报道胃肠道类癌占所有类癌患者的66.9%,其中直肠占13.7%,仅次于小肠,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直肠类癌多属非嗜银性,不产生生物活性胺类,无类癌综合征表现,多呈局限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非常困难.现总结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 直肠类癌68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作者:吴国举;肖刚;周新平

    目的 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笔者医院1999年3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1例,结肠镜下肿瘤电切术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16例,直肠前切除术(LAR术)4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术)4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7.5%、95.5%、89.7%.直肠类癌大径<2cm组与≥2cm组的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浸润肌层组与未浸润肌层组的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TEM为适合局部切除的直肠类癌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术式选择.

15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