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输液器三通固定带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郝爱萍;多兰风;吴丽春

    输液器三通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固定方式通常用条状胶布将三通及输液器管一起粘贴固定在患者输液部位的皮肤上.这种固定方式要求患者的各种活动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会因输液器和三通之间的拉扯而使输液器与三通脱离连接造成药液流失,静脉回血或牵拉使输液针头移位、脱出,给患者带来输液的危害和伤害.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输液器三通的固定带,从根本解决了上述现象的发生,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5一Fu抑制后囊混浊及其角膜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岩秀;孙慧敏;袁佳琴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光后囊打孔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后囊混浊,但此法影响了眼前节的完整性.改善人工晶体本身的特性,改良人工晶体的固定方式,术中彻底清除残留的LEC,以及术后抑制LEC的增殖无疑是减少后囊混浊的主要措施.

  • 80例全关节置换翻新术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宏伟;扶世杰

    目的:探析影响全关节置换翻新术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全关节置换翻新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的资料汇总,探析影响全关节置换翻新术临床效果的因素。结果55例手术成功病例中,置换翻新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4±0.9)年,而失败病例则为(5.3±2.3)年,对比差异明显;55例手术成功病例中,21例(38.18%)患者存在原发性、继发性或者是风湿性关节炎等骨性疾病,34例(61.82%)患者采取骨水泥固定方式;25例失败病例中,存在骨性疾病的患者为17例(68.00%),仅11例(44.00%)患者采取骨水泥固定方式,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等骨性疾病方面、固定方式以及置换术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翻新术的治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为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以免患者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手术时应该重视以上问题,尽量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使用合适的翻修假体,并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

  • 对应用不同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俊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法进行治疗,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路径指标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比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法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各有优缺点,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为其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从而使其腕关节功能尽早地恢复正常。

  • 静脉留置针延长管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差异性观察比较

    作者:李晓华;李洁

    目的 比较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延长管固定方法的差异性,了解不同方式固定留置针延长管留置时间长短,为患者提供安全、经济、有效的输液治疗.方法 将我科近一年来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一组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将留置针延长管竖型固定,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U字型固定.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渗液、渗血、脱出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4-7天,平均6.3天,对照组留置时间1-7天,平均3.5天.结论 延长管采用U字型固定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竖型固定的留置针,更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护士工作强度.

  • 前牙外伤后不同固定方式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启德

    目的:比较金属丝结扎法(A)、牙弓夹板法(B)、钢丝釉质粘合剂法(C)、片段方丝弓技术松牙固定法(D)、Super-bond C&B邻间隙粘结法(E)在外伤后严重松动或脱位牙固定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因外伤导致牙齿Ⅱ~Ⅲ度松动或牙完全脱位的患者187例共计486颗患牙,其中根冠折拔除12颗(不计入统计),随机采用A、B、C、D、E法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A、B、C、D、E组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松牙固定6周后E组的GI和SBI均显著低于A、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间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A、B、C、D、E组的GI、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B、C、D组有效率均低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与去除固定装置时比较,各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bond C&B邻间隙粘结法(E)是一种无牙周刺激性,更清洁美观,更高效的松动牙或脱位牙固定方法。

  • 147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涛;傅强

    本研究收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48例,其中男108例,女40例,年龄16~71岁,平均38.6岁;Schatzker分型Ⅰ~Ⅵ型,关节面碎裂、缺损范围在3.5 cm×3.5 cm以内,平均面积5.1 cm;致伤原因包括坠落伤10例,重物压砸伤37例,车祸伤101例;按Schatzker分型包括Ⅰ型3例(1例是外侧平台裂隙骨折无移位,2例完全骨折有移位,不稳定),Ⅱ型20例(外侧平台劈裂加塌陷),Ⅲ型10例(外侧平台塌陷),Ⅳ型15例(内侧平台劈裂),Ⅴ型37例(内外侧平台骨折并关节面塌陷),Ⅵ型63例(内外侧平台骨折并涉及干骺端);涉及后平台骨折47例,髁间隆起碎裂3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9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3例,内、外侧副韧带损伤12例,内、外侧半月板损伤21例.

  • 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祥芩

    作者2005年3月~2005年7月对江苏省江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采用不同固定材料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不同固定方式对胸腰椎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文

    目的:分析不同固定方式对胸腰椎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椎内病灶清除、畸形矫正与神经减压术.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分组,其中15例行短节段、长节段内固定术为A组(非病椎内),16例行病变侵及的运动单元内固定术为B组(病椎内),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7.85个月,B组为38.0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数据、畸形矫正程度、结核病灶清除率、神经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显著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胸腰段Cobb角平均矫正度、平均丢失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Cobb角平均矫正度、平均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椎Cobb角平均矫正度显著大于B组,平均丢失角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灶清除率在术后6个月时A组与B组分别为86.67%(13/15)、87.50% (14/1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3.33%(14/15)、100.00% (16/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均显著恢复,但B组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椎内手术用于胸腰椎结核的治疗能够较好地保留与病椎相邻的正常运动单元,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腰椎Cobb角矫正,可作为胸腰椎结核患者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 应用CBCT图像引导研究NPC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仁江;金诚;蔡栩如

    目的 研究鼻咽癌(NPC)患者应用CBCT图像引导下放疗过程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的比较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行放射治疗的NPC患者112例,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在CBCT图像引导下行放射治疗,IMRT体位均采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在此基础上A组联合真空气垫固定,B组联合传统头枕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三个维度摆位的摆位误差、摆位外扩边界值(MPTV)以及并发症.结果 A组(真空气垫+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患者在X、Y、Z三个维度上摆位误差显著小于B组(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旋转误差明显大于B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X维度上摆位误差在第1~2周均有显著差异(P<0.05),3~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图可见观察组摆位误差逐渐增大,对照组逐渐减小.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B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真空气垫+头颈肩热塑膜固定能有效降低NPC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其X轴摆位误差随时间进展逐渐上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两种不同类型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尉林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又称Colle's 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关节面3cm 以内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好发于中年人,女性较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关键是进行正确的复位,而良好的复位必须要通过稳妥的固定方式来保证[1,2].因此,选择恰当的夹板进行固定是治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关键.现对本院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采用竹塑夹板固定与采用普通夹板外固定效果作一对照比较.报告如下.

  • 自体腓骨移植修复桡骨骨缺损

    作者:周全胜;屠文华;周利均;庄稼丰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取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治疗长段骨缺损患者8例.3例为桡骨慢性骨髓炎扩创后骨缺损,5例为开放性外伤致桡骨骨缺损.骨缺损长度8~15cm,平均10cm. 结果 术后患肢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无炎性窦道形成,肢体活动良好,X片示移植腓骨与桡骨愈合良好. 结论 对长段骨缺损患者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该术式能有效缩短疗程及减少手术次数.对慢性骨髓炎合并长段死骨,死骨切除后将形成骨缺损与骨不连,骨缺损Ⅰ期植骨修复,需等局部感染控制后Ⅱ期植骨修复.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杨维章;徐步国;丁振贝;林全艺;陈加强;陈定崇

    带锁髓内钉的固定方式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具有对骨折端血供损伤小、固定稳定可靠、能传导生理应力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在胫骨骨折的治疗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院自2004年7月至2008年3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3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伴血管神经损伤的治疗

    作者:叶长青

    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为肘部比较严重的创伤之一,容易产生血管、神经损伤,造成肘内翻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1].本院在1995~2005年间,共手术治疗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1例,对其中有比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就急诊手术时机、术中对血管、神经的处理和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探讨.

  • 骨质疏松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愈合的影响研究

    作者:钭大雄;兰伟荣;和煦;陶涛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治疗常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或髓内钉系统[1]。目前研究多关注不同固定方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2,3],而骨质疏松对转子间骨折愈合影响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骨量患者术后3月转子间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试探究骨量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报道如下。

  • 髓内外复合固定技术选择性治疗胫骨骨折

    作者:吕杨训;陈伟凯;崔伟;周贤挺;贺行文;柳维;杨雷

    胫骨干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骨折粉碎程度高,而且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固定非常困难,感染率也较高,使得目前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居高不下[1]。随着对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念的认识,临床上出现了“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桥梁结构,不仅维系了骨干的力线,而且可随时撑开或加压[2];弹性髓内钉(TENs)作为目前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够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剪切力及扭转力,保持成角、轴向、侧方及旋转的稳定性,维持复位状态[3]。结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势,本文将外固定支架和TENs结合用于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本院从2011-08-2013-01采用此系统治疗胫骨骨折2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后踝骨折的术式选择

    作者:傅俊良;许汉荣;吴力军

    后踝骨折即胫骨后唇骨折,常伴随内、外踝骨折,合称三踝骨折(Cotton骨折),较其他类型的踝部骨折更需切开复位[1].由于后踝骨折位置较深,显露和同定难度均较大,是造成手术时间延长、骨折复位固定欠佳、踝关节发生粘连和骨关节炎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进行探讨.

  • 动力髋部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陈建松;郑强;李杭;冯刚;李建兵;黄宗坚;潘志军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对于高龄患者,目前主张手术治疗治疗者越来越多,但采用何种固定方式仍有不同意见[1-2].

  • 跟骨骨折Paley与Sanders分型指导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

    作者:范小良;李民;陆凯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其手术治疗经过了否定与肯定的反复,现已基本达成了手术治疗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的共识[1].由于跟骨骨折的分型与复位、固定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影响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因此,有必要从跟骨骨折分型出发来探讨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收集了1999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经同一医疗组进行手术并获随访的跟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共58例65足),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跟骨骨折Paley与Sanders分型的临床意义.

  • 骶骨螺钉固定方式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郑良孝;聂林

    腰骶椎短器械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柱创伤、腰椎滑脱等退行性腰骶椎病变等疾病中,用于复位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由于骶骨具有独特的三维解剖结构,腰骶部承受较大的载荷和腰骶角的存在引起局部剪切应力,故骶骨螺钉植入的牢固度相对较差,再加上腰、骶椎前面重要的血管、神经走行及变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致使骶骨螺钉的植入很难取得牢固有效的固定.因此,骶骨螺钉的固定方式成为国内外骨科医师研究的热点.该文就骶骨螺钉固定方式的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85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