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种异体骨复合VEGF对兔桡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作者:杨海平;唐英杰;王文格;乔国勇;王丽荣

    目的 探讨以同种异体松质骨作为VEGF的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两侧桡骨干中段处造成1.0 cm的缺损,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VEGF复合物;对照组: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通过放射学组织学切片检查来观察缺损愈合情况,用万能实验机通过三点弯曲实验,测定骨缺损愈合处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实验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同种异体松质骨VEGF复合物可明显促进骨缺损愈合.

  • 随意髂骨皮瓣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姚树源;姜文学;马宝通

    前臂尺、桡骨缺损性骨不连常合并大面积瘢痕和潜在感染,治疗十分困难,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随意髂骨皮瓣治疗13例尺、桡骨缺损性骨不连,全部获得一期修复、一期治愈的满意结果.

  • 以Ⅰ型胶原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新型多孔硫酸钙支架修复兔大段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伟;刘亮;孙海钰;王东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组织工程学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联用支架和成骨活性因子修复骨缺损时由于大多成骨活性因子在骨缺损局部被迅速降解或随体液扩散而不能持久均匀地分布在骨缺损部位,难以发挥理想的成骨作用,因而寻找一种成骨活性因子的缓释材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自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骨修复材料诱导骨再生

    作者:汪炬;肖刚;陈阳;周智优;林永亮;吴昊;查振刚;周天鸿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一类惟一可独立诱导骨再生的细胞因子,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它们价格昂贵,限制了在中国的应用.目的:探讨自主生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诱导活性及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电泳及质谱的方法检测其复性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纯度,通过C2C12细胞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下向成骨细胞分化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以动物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复合,植入新西兰兔桡骨缺损实验模型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自主生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纯度≥95%,能明显诱导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化早期大量表达碱性磷酸酶,分化末期形成大量的矿化小节,诱骨活性良好.在兔桡骨修复试验中,X射线影像学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在2个月时形成大量骨痂,4-6个月时载体与自体骨融合,材料大量降解,修复效果良好;单纯骨填充材料组4-6个月时只有少量新生骨桥与自体骨连接,降解量极少;空白对照组损伤部位为纤维化组织所填充.结果提示自主生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修复作用明显,适合应用于临床.

  • 血管基质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桡骨缺损

    作者:邵擎东;汪铮;李宇飞;许天明;孙久一;江峰;吕峰霞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使用人工组织工程骨材料和脱细胞骨基质做为骨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组织基质血管基质性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取38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用于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的制备,3只用于脱细胞骨基质的制备,3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Brownlow法制备桡骨缺损型,实验组移植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对照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4个月分别进行一般情况和大体观察、X射线拍照、病理观察、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4个月2组无感染现象,但实验组的活动量和愈合程度显著性好于对照组;②术后2个月实验组骨缺损部位的X射线影像结果有显著灰白色的高密度影,术后4个月与正常的桡骨骨组织相同,对照组骨不连接;③术后2,4个月实验组病理显示骨组织生长情况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说明,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 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填充桡骨缺损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黄田;郑南生;张育专;吴永乐;王刚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与人体自身骨矿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能够填充因骨折造成的骨质塌陷,具有诱导成骨作用,但其降解速度较慢。目的:评估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修复桡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材料浸提液、苯酚溶液,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 RPMI1640培养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检测细胞毒性分级;②血液相容性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双蒸水,检测溶血率;③取4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与骨缺损处植入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对照组植入自体桡骨。术后4,8,16周,进行X射线、组织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细胞毒性: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材料浸提液的毒性为0至1级;②血液相容性: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材料的溶血率为3.15%;③体内修复实验:术后16周,X射线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完全消失,髓腔复通,塑性完全;组织学显示,对照组骨小梁重建较明显,板层骨较成熟,髓腔再通,实验组有大量新生编织骨成网格状长入材料中,材料降解明显,降解与骨长入同步;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大负荷、大应力和破坏能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结果表明: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修复骨缺损可促进骨组织再生,获得与自体骨移植基本相当的治疗效果。

  • 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前臂毁损离断伤桡骨长段缺损1例

    作者:戴醒明;赵东升

    病人,女,32岁.因车祸致左前臂中段毁损性离断,桡骨缺损14 cm,桡骨远端存在4 cm,前臂皮肤、伸屈肌群、血管、神经挫伤较重.手术分两期实施:第1期急诊在臂丛+局麻下行左前臂清创再植术,将尺骨缩短2 cm,两端分别修成阶梯形对合后以三棱针内固定,桡骨以外固定支架固定,中间骨缺损部以骨水泥塑形成桡骨状长约 12 cm 填充.

  •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晓峰;蒋赞利;吕兰欣;黄宁平;陈娟;王正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 自体腓骨移植修复桡骨骨缺损

    作者:周全胜;屠文华;周利均;庄稼丰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取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治疗长段骨缺损患者8例.3例为桡骨慢性骨髓炎扩创后骨缺损,5例为开放性外伤致桡骨骨缺损.骨缺损长度8~15cm,平均10cm. 结果 术后患肢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无炎性窦道形成,肢体活动良好,X片示移植腓骨与桡骨愈合良好. 结论 对长段骨缺损患者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该术式能有效缩短疗程及减少手术次数.对慢性骨髓炎合并长段死骨,死骨切除后将形成骨缺损与骨不连,骨缺损Ⅰ期植骨修复,需等局部感染控制后Ⅱ期植骨修复.

  •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

    作者:王德超;李奎;崔冰;宁宇;程峰

    目的 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骨缺损的骨材料,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扩增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将其与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培养.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分复合细胞组、单纯材料组、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12周时缺损区完全被新骨代替,骨髓腔完全通畅,优于单纯材料组的修复效果,单纯材料组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有可能成为理想的骨支架材料.

  • Ⅰ型胶原凝胶包埋脂肪干细胞复合PLGA-β-TCP支架修复兔自体桡骨缺损

    作者:郝伟;姜明;王新;刘洪智;周路纲;孙煜杰;胡蕴玉

    目的 采用Ⅰ型胶原凝胶悬浮包埋兔脂肪干细胞并复合PLGA-β-TCP支架修复自体桡骨缺损。方法 使用Ⅰ型胶原凝胶悬浮兔脂肪干细胞并与PLGA-β-TCP复合构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PLGA-β-TCP复合体(ASCs-COL/PLGA-β-TCP)(A组),同时设立单纯细胞/PLGA-β-TCP材料复合体(ASCs/PLGA-β-TCP)(B组)、单纯Ⅰ型胶原凝胶/PLGA-β-TCP复合体(COL/PLGA-β-TCP)(C组)、单纯PLGA-β-TCP支架材料(D组)以及空白缺损(E组)作为对照,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植入桡骨1.5cm缺损部位。30只兔(60侧)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只兔两侧骨缺损植入组别。分别于术后8、16、24周处死兔,取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8周,大体观察、放射学、组织学检测示A组桡骨断端连续性基本恢复。术后16周,A组骨断端连续性完全恢复,髓腔未通。术后24周,A组髓腔再通,改建塑形趋于完成,材料基本降解。自术后16~24周,A组残存材料比例低于其他3组(P<0.05,n=4);与A组比较,在整个观察周期内,B、C、D组均无明显成骨现象,E组保持骨缺损状态(P <0.05,n=4)。结论 通过应用Ⅰ型胶原凝胶悬浮包埋脂肪干细胞进而与PLGA-3-TCP多孔支架材料复合构建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可修复兔桡骨1.5 cm缺损。

  • 单侧双臂延长器治疗儿童尺桡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临床分析

    作者:张湘生;张冬;刘春风;闫飞;黎志宏;曾文;彭伟秋;孙材江

    目的探讨骨痴延长术治疗尺桡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器治疗感染后导致的尺桡骨大段病理性骨缺损,共21例.缺损长度3~10 cm,平均4.5 cm.结果全部治愈,原位延长率平均29%,延长段的愈合指数为30 d/cm,骨不连接处愈合时间平均134 d,无再发性化脓性骨髓炎及再发骨折,手腕前臂形态基本正常,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肘腕关节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的有效方法.

  • 纳米珍珠层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

    目的 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NNA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 将NNAB植入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同时与微米珍珠层人工骨(MNAB)作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当天及4,8,16,24周作X线、骨密度测量,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然后动物取材作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NNAB植入动物体内后显示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NNAB的骨化及降解能力均优于MNAB.NNAB植入区愈合较好,MNAB植入区次之,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结论 NNAB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可在体内生物降解.

  • 基于兔尺桡骨解剖学测量的新型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刘寒江;郭营;梅伟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兔尺桡骨解剖学测量的骨缺损模型建立方法,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标准化模型参考.方法 取健康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5只,对其尺桡骨进行解剖及micro-CT测量分析.另取健康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3组均通过手术造成双侧桡骨缺损,A组选择桡侧腕伸肌与指伸肌间隙入路,用线锯造模,完全切除骨膜和骨间膜;B、C组基于兔尺桡骨解剖学测量分析结果,选择桡侧腕伸肌与指深屈肌间隙入路,用电锯造模,B组完全切除骨膜和骨间膜,C组切除骨膜、保留骨间膜.分别于术后即刻及15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micro-CT及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定量分析;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缺损区成骨情况.结果 A组实验动物发生术中血管损伤1只、肌腱损伤2只,术后血肿及感染各1只;C组发生术后感染1只;B组无并发症发生;A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高于B(0%)、C组(10%)(P<0.05).影像学检查示A、B组骨缺损在15周时仍未完全修复,C组已有连续性骨痂形成.骨组织定量分析显示,术后15周A、B、C组BMC和BM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周HE染色和Masson染色示,A组有新生骨形成,但结构紊乱,骨质硬化;B、C组可见有新生骨形成,骨细胞中间仍有成软骨细胞存在.结论 选择桡侧腕伸肌与指深屈肌间隙入路制备兔桡骨缺损模型,显露明显,出血量少,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为大段骨缺损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骨间膜在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复合血管生成素1基因及富血小板血浆的组织工程骨修复桡骨骨缺损

    作者:刘旭东;曹乐;蒋垚;曾炳芳;张长青

    目的 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 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为支架,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转染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I,Ang-1)基因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 取兔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将Ang-1基因通过慢病毒转染至第2代BMSCs,转染后48 h接种于β-TCP上培养,然后复合0.5 mL PRP,制备复合PRP的组织工程骨.取20只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采用自身对照,分别于每只动物左侧和右侧骨缺损处植入未转染Ang-1基因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及转染Ang-1基因的组织工程骨(实验组).术后行大体观察,于2、4、8、12周行X线片观察,取材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 细胞转染48 h后转染效率>90%,通过RT-PCR检测到转染细胞内Ang-1基因表达显著增高.术后所有动物患肢活动良好.X线片观察示实验组术后4周骨缺损处已有骨痂形成,8周有部分骨性愈合,12周骨缺损处完全骨性愈合;对照组至术后12周时无骨性愈合.HE染色示实验组术后8周有毛细血管出现,12周大量毛细血管生长于新生骨中;对照组8周未见新生毛细血管,12周见少量毛细血管.术后8、12周实验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0.1±7.8)个/mm2和(66.1±3.5)个/mm2,对照组分别为0和(30.3±7.2)个/mm2;术后12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7,P=0.0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术后8周实验组仍有Ang-1分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三点弯曲试验和压缩试验的大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复合PRP和转染Ang-I基因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后,组织工程骨内可形成新生血管,促进骨愈合.

  • WO-1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永信;杨志明;解慧琪;秦廷武;李秀群

    目的 制作兔桡骨缺损模型,通过局部和全身用药了解WO-1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1.6~2.0kg;手术制作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A组:局部用药组,骨缺损处一次注射WO-1 50 mg/ml,0.1 ml;B组:口服给药组,每天WO-1 5 mg灌胃至处死;C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20、30和60 d每组随机处死动物4只,行血清学、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A、B组碱性磷酸酶在20 d分别为159.0±4.7 U和174.3±13.2 U,30 d分别为130.0±8.0 U和113.5±9.0 U,均显著高于C组20 d为95.8士23.1 U,30 d为88.3±21.1 U;60 d A组为65.3±6.2 U、B组为42.0±7.0 U,均显著低于C组116.0±3.9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20 d分别为11.4±3.8、14.3±2.7 ng/ml和30 d分别为7.3±0.3、10.4±3.2 ng/ml均明显高于C组20 d为6.1±0.8 ng/ml,30 d为5.8±0.2 ng/ml;60 d A组为4.2±1.2 ng/ml,B组为4.4±0.9 ng/ml,均显著低于C组13.9±1.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0和60 dX线片和组织学均显示,A、B组骨性愈合早于C组,而A组骨痂塑形早于B组.结论 WO-1可促进兔桡骨缺损的修复,其量效关系和给药时间、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长段血管移植的游离腓骨神经皮瓣应用

    作者:梅锦荣;张丽银;李伟

    游离腓骨皮瓣是修复长骨缺损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由于受区创伤严重,血管及神经也同时有广泛损伤而限制其使用.我们用长段血管移植的游离腓骨神经皮瓣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自1989年以来我们治疗4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0~43岁.重物砸伤2例,车祸伤1例,高空坠落伤1例.小腿损伤3例,右前臂损伤1例.同时伴有严重骨、软组织缺损和血管、神经损伤及缺损.胫骨缺损3例,长15 cm,短8 cm.桡骨缺损1例,缺损长度6 cm.软组织缺损大23 cm×8 cm,小8 cm×5 cm.腓总神经损伤 3例 ,正中神经损伤1例,神经损伤长18 cm,短7 cm.移植腓骨长25 cm,短8 cm .皮瓣大25 cm×10 cm,小10 cm×6 cm.移植神经长26 cm,短12 cm,动脉移植长22 cm,短15 cm.静脉移植长28 cm,短9 cm.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

  • 富血小板血浆/藻酸盐缓释载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思敏;郭良微;周晋;高云飞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藻酸盐微囊和PRP/藻酸盐微珠2种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42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14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5 cm的骨质造成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PRP/藻酸盐微珠复合物、PRP/藻酸盐微囊复合物、PRP凝胶于骨缺损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并于8、12周每组分别处死7只实验动物,取材行X线片检查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成骨效果.结果 术后8周和1 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评估,各组的成骨能力依次为:PRP/藻酸盐微珠>PRP/藻酸盐微囊>PRP/凝胶,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RP/藻酸盐微珠的成骨能力强.结论 PRP/藻酸盐微珠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学中一种替代骨组织的生物活性材料.

  • 血管化对聚酯/钙磷盐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及支架降解的影响

    作者:孙梁;胡蕴玉;熊卓;王万明;潘玙

    目的:探索应用生长因子促进骨移植材料血管化的方法,检验血管化对新骨形成及移植物降解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复合bBMP+bFGF及单纯复合bBMP的聚酯/钙磷盐载体材料(PLGA/TCP)修复兔桡骨15mm缺损,通过量化评价、影像学、组织学、材料降解及骨密度评价血管化对聚酯/钙磷盐载体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12W时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但复合bBMP+bFGF组与单纯复合bBMP组相比较,各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加入血管化因素bFGF可明显提高骨缺损部位的血管化程度,加快骨缺损修复速度及材料降解速度.结论:加入bFGF作为血管化影响因素后,用PLGA/TCP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骨缺损处的血管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相应的加速了骨修复速度及材料降解速度.

  • 明胶、京尼平作为赋形剂黏合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金勋杰;闫景龙;迟志永;王新涛;徐公平;杨显生

    目的 探究京尼平(C11H 14O5)交联明胶的特性及其复合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从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体外降解率等方面,观察交联时间和京尼平浓度对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的影响.以兔桡骨缺损为模型,分为空白组、颗粒骨组、黏合颗粒骨组,通过X线、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随着交联时间和京尼平浓度增加,交联度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降低;各组材料细胞毒性均很低;京尼平交联明胶可有效黏合颗粒骨并修复兔桡骨缺损.结论 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细胞毒性很低,其特性可随交联时间和京尼平浓度调节;适宜比例的明胶、京尼平可黏合颗粒骨并修复兔桡骨缺损.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