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的释药性能观察

    作者:杨宗强;吴龙云;施建党;何胤;牛宁奎;唐静;王自立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释药性能.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采用双乳、喷涂、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抗结核药物的复合缓释材料:A组,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15∶15∶30;B组,H∶R∶Z=20∶30∶50;C组,H∶R∶Z=30∶30∶120;D组,H∶R∶Z=80∶120∶250.药物总质量与PLGA之比为1∶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HRZ/PLGA复合缓释材料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H PLC)检测其在模拟体液中H、R、Z三种药物的释放浓度,计算药物累计释放量及释放率,分析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A组和B组缓释材料表面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分别为23.07±0.38μm和25.67±1.26μm;C组和D组缓释材料分散欠均匀,空隙不规则、分布欠均匀,直径分别为31.25±1.98μm和45.67±3.26μm.A组H、R、Z分别于42d、56d、42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的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57.43 ±057μg、129.29 ±0.14μg、196.43 ±0.28μg,浓度分别为28.486μg/ml、23.525μg/ml、39.265μg/ml.B组H、R、Z分别于35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9.89±0.96μg 、21.71±0.42μg 、51.12±0.87μg,浓度分别为1.789μg/ml、1.618μg/ml、10.242μg/ml.C组H、R、Z分别于21d、35d、42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6±0.49μg、8.43 ±0.31μg、81.14±0.58μg,浓度分别为0.352μg/ml、1.618μg/ml、10.242μg/ml.D组H、R、Z分别于28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1 ±0.21μg、14.01 ±0.42μg、65.57 ±0.26μg,浓度分别为0.312μg/ml、2.128μg/ml、13.516μg/ml.70d时A组三种药物浓度均大于各自的10倍低抑菌浓度(MIC),且A组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约为23.07±0.38μm,三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释放行为不相同,前14d药物缓释规律按Higuchi方程拟合好,即前14d三种药物按照扩散的形式进行缓释,14d后三种药物按照零级动力学缓释曲线释放,即等量缓释.其余3组均有药物未达到10倍MIC.结论:复合HRZ/PLGA缓释材料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药物缓释系统,其中H∶R∶Z=15∶15∶30的HRZ/PLGA缓释材料为较佳配方.

  • 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

    作者:张秀娟;柯丽明;杨菁;林礼务;薛恩生;俞丽云;陈志奎

    目的 制备一种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平均粒径及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小鼠半数致死量.结果 制备的载药PLGA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平均粒径30.8 μm,跨距0.9,包封率为85.5%、载药率4.28%,在体外28d累积释放药物81.4%.羟基喜树碱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8.4 mg/kg,肌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71.3 mg/kg,而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肌内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8.5 mg/kg.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载药率高,缓释效果好,毒性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以Ⅰ型胶原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新型多孔硫酸钙支架修复兔大段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伟;刘亮;孙海钰;王东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组织工程学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联用支架和成骨活性因子修复骨缺损时由于大多成骨活性因子在骨缺损局部被迅速降解或随体液扩散而不能持久均匀地分布在骨缺损部位,难以发挥理想的成骨作用,因而寻找一种成骨活性因子的缓释材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缓释系统的构建

    作者:王明;张赫;王璐;邓锋;杨生

    背景:相对于纯钛来说,二氧化钛纳米管除了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及提高骨整合速度的能力外,还可以作为纳米储存器负载药物。目的:制备负载地塞米松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载药系统,检测其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采用滴加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负载地塞米松。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制备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复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及接触角测试检测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后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二氧化钛纳米管结构完整,管径大小均匀,约为70 nm,排列整齐。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完全覆盖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成功封堵二氧化钛纳米管管口。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从第5层开始,接触角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变化的锯齿状。在开始的3 h出现轻微的暴释现象,约32.7%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之后出现药物缓慢释放现象;24 h后,约52.3%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7 d后,仅有极少量药物从纳米管中释放出来,二氧化钛纳米管内保存的地塞米松为8.0%-10.0%。

  • 凝胶敷料用于骨外露创面的修复:创新与发展

    作者:李文甜;涂计;高飞;刘国辉;邵增务;石磊;张祥林;熊蠡茗

    背景:骨外露创面是骨科临床常需要处理的问题,涉及到开放性骨折、骨肿瘤、骨髓炎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其中尤其以开放性骨折所致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处理为困难.常规的清创换药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很难使骨外露创面获得愈合,且过程繁琐,给患者造成痛苦.目的:评价各种类型的敷料的优缺点,并从新型水凝胶敷料所具有的使创面环境保持水分湿润、恢复皮肤的物理屏障、有利于日常敷料更换等优点对其在骨外露创面中的在骨组织应用进行综述.方法:以英文检索词为"hydrogel dressing,bone exposure wound,traditional wound dressing,antibiotic"及中文检索词为"骨外露创面,水凝胶敷料,传统创面敷料,生长因子",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6年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数据库,查阅近年相关文献,终保留53篇文献,从中对传统敷料与新型敷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外露创面的治疗由于其涉及到开放性骨折、骨肿瘤、骨髓炎等诸多疾病的治疗,仍然是是骨科临床亟需处理的问题.目前,新型水凝胶敷料所具有的各项独特的优点,能够为骨外露创面的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解决了骨外露创面的再生修复,抗菌感染等相关的问题,另外,凝胶敷料所具有的稳定的药物缓释的特性,使得载药水凝胶敷料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 胰岛素缓释载体材料应用研究与问题

    作者:陈国昌;高红

    背景:采用不同生物材料制备成微球形态作为胰岛素载体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总结胰岛素缓释微球的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7至2015年检索有关胰岛素缓释载体材料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胰岛素,缓释载体,生物材料,Insulin,Control ed-release Carrier,Biomaterials”。结果与结论:天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海藻酸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是胰岛素缓释微球载体的首选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成膜性或成球性好。人工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作为载体材料,具有提高药物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实现药物靶向输送功能。根据不同材料的理化性质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喷雾干燥法、溶剂挥发法等技术可制备符合不同要求的胰岛素缓释载体,为开发安全的药物载体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结核性骨缺损

    作者:孙效虎;袁景;张宇;乔永杰;曹雪飞;孟磊;高展望;甄平

    背景:随着抗结核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深入,结核性骨缺损修复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评价抗结核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药物缓释性能和成骨性能。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相关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结核性骨缺损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结核,骨缺损”,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Tuberculosis,Bone defect”。
      结果与结论:抗结核功能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组织相容性、成骨性能及抗结核杆菌性能,能长时间稳定释放药物,增强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的效果,解决临床上结核性骨缺损修复困难易复发的难题。目前,研制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还未达到临床需求。首先,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药物联合治疗常需3或4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使用,而目前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只能达到联合2种药物;其次,抗结核治疗疗程常需6-12个月,现有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释放时还不能满足该需求;制备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文献居多,但应用此种材料在结核动物模型进行的验证实验缺失。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载体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姜恒丽;崔元璐;齐学洁;齐云;丁舒

    背景:用壳聚糖包裹海藻酸钠制备微囊,可以改善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如何获得理想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及该微囊体系的应用前景是这一研究的关键。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载体的制备方法、成型机制,分析影响微胶囊膜强度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及探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固定化细胞技术、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库、万方数据库1987至2013年有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制备方法、反应机制及应用前景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海藻酸盐水凝胶在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凝胶溶蚀现象和力学性能缺陷限制了它的应用,壳聚糖与海藻酸钠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聚电解质络合物,弥补了海藻酸钠凝胶的不足。通过控制壳聚糖溶液的性质-壳聚糖的分子质量、壳聚糖溶液的pH值和浓度制备膜强度高的微囊,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在固定化技术、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领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缓释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艾合买提江;于永福;黄相增

    背景:各种制备缓释制剂的缓释材料很多,目前可用于生产的缓释材料有40多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几种重要的缓释药物载体材料及临床上常用的缓释药物进行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2关于缓释药物研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缓释,药物,生物材料"或"sustained release,drug,bio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缓释药物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终纳入23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受到普遍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壳聚糖以其良好的性能备受青睐,成为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载体,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纤维蛋白胶生物相容性高,能有效延缓药物释放,在临床很多领域广泛应用.

  •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邬瑾

    背景: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仅需服用1次,具有平坦的血浆-浓度曲线,且起效平稳、口服吸收度好,生物利用度高,患者的依从性好。目的:介绍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国内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状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文献时间限定为2005-01-01/2016-07-01。在题名中检索包含“非洛地平缓释片,高血压”的文献,得到174篇;检索主题包含“非洛地平缓释片,材料”的文献,得到22篇,均为中文。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国内高血压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良好,其疗效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及贝那普利片等降压药相似。非洛地平缓释片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面部潮红、心悸、踝部水肿等,但一般都很轻微。对于非洛地平缓释片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可随机联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不同类型降压药,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目前也已经在临床上应用,数个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了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的降压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也是一个可选的治疗方案。

  • 缓释药用材料的发展与缓释型氟尿嘧啶的应用特点

    作者:陈强

    深入研究药物新剂型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适应于临床药学研究的迫切需要,而且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经济效益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有了更好的前景.一般情况下,缓释制剂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缓释材料,采用制剂技术来达到延缓释药目的.缓释材料应首先考虑生理因素对缓释剂型性能的影响,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药物作用的缓释时间等.各种制备缓释制剂的缓释材料很多,目前可用于生产的缓释材料有40多种.文章重点介绍了缓释药用材料的发展及缓释型氟尿嘧啶的缓释效果.

  • 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及植入后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巢迎妍;张辉

    背景:由于氟尿嘧啶具有半衰期短、代谢快、能直接与肿瘤细胞作用的特点,被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氟尿嘧啶缓释剂药效作用时间长,能在靶点病灶区药物浓度达到大,减轻不良反应,不通过胃肠道吸收,减少药物损失,有效利用药效.目的:利用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并探讨植入后的安全性问题.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万方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缓释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抗肿瘤药(antineoplastic);生物材料(biomaterial)",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②与氟尿嘧啶缓释剂抗肿瘤治疗相关的论文.③与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后安全性相关的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章.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⑥护理内容的文献.主要数据判定指标:文献研究趋势、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基金资助情况、主题词检索词、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和关联文献的相关分析.并对万方数据库中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重要会议论文进行分析,以及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植入后安全性分析.主题词和检索词主要有氟尿嘧啶、壳聚糖和纳米粒,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的研究较多,重点为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释放;氟尿嘧啶缓释剂在食管癌、贲基金项目为主;研究相关的结果:在万方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49篇与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相关的文献.10年来文献发表数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发表多的时间在2008年共8篇;以药剂学科分类研究为主;<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发表文献量较多;基金资助项目共32项,以国家自然科学门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万方数据库关于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及对植入后安全性的总结,可为中国从事抗肿瘤药物缓释剂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高分子药用控释及缓释载体材料特点及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瑶

    背景:高分子载体材料是药物缓释及控释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了解适合不同药物的药物载体材料,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效果.目的:阐述药用高分子载体材料的特点,分析缓释及控释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方法:①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高分子;缓释材料;控释材料;壳聚糖;环糊精;丝素蛋白;聚酸酐;聚乳酸”英文检索词为“Polymers;sustained-release material;controlled-release material;chitosan;cyclodextrin;Silk fibroin;Poly acid anhydride;Polylactic acid”,纳入文献时间限定为2006至2015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献进行分析;②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分析国内2010至2015年缓释及控释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趋势.结果与结论:①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高分子材料,应当具备无毒或低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基本条件,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载体材料(如多糖类、蛋白质类材料)和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如聚乳酸、聚酸酐、多肽与氨基酸类聚合物等材料),近年出现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拓宽了缓释载体的范围,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尽管目前针对缓、控释药物的研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未能完全达到高效、速控甚至智能化的要求;②万方数据库收录缓释及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文献数量从2010至2015年逐年上升,说明临床上高血压治疗中缓释及控释片的应用逐年普及,报道较多的有硝苯地平缓释或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

  • 高分子药用控释及缓释载体材料特点及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瑶

    背景:高分子载体材料是药物缓释及控释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了解适合不同药物的药物载体材料,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效果.目的:阐述药用高分子载体材料的特点,分析缓释及控释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方法:①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高分子;缓释材料;控释材料;壳聚糖;环糊精;丝素蛋白;聚酸酐;聚乳酸”英文检索词为“Polymers;sustained-release material;controlled-release material;chitosan;cyclodextrin;Silk fibroin;Poly acid anhydride;Polylactic acid”,纳入文献时间限定为2006至2015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献进行分析;②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分析国内2010至2015年缓释及控释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趋势.结果与结论:①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高分子材料,应当具备无毒或低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基本条件,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载体材料(如多糖类、蛋白质类材料)和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如聚乳酸、聚酸酐、多肽与氨基酸类聚合物等材料),近年出现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拓宽了缓释载体的范围,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尽管目前针对缓、控释药物的研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未能完全达到高效、速控甚至智能化的要求;②万方数据库收录缓释及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文献数量从2010至2015年逐年上升,说明临床上高血压治疗中缓释及控释片的应用逐年普及,报道较多的有硝苯地平缓释或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

  • 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的安全性

    作者:朱德淼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 mg,每点处小于100 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 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 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治疗长骨开放性骨折带菌性伤口感染模型研究

    作者:王勇;万永鲜;张喜海;叶俊武;卓乃强

    背景:胫骨作为人体开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髓内固定已成为治疗的首选,但其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且处理较为棘手,从而限制了内固定的使用.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钛髓内钉对兔股骨开放性骨折带菌伤口模型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仿生溶液生长法,制备3种不同抗生素质量浓度的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并在体外进行抑菌实验.取健康雄性新西南大白兔40只,制作股骨中段开放性骨折细菌污染模型,根据植入髓内钉不同分为普通髓内钉组(n=10)以及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组(n=10).动态观察动物伤口外观,监测实验动物的体质量、肛温、静脉血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含量,定期对骨折周围软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伤肢X射线片检查.结果与结论:①实验制备的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②在造模后第3天普通髓内钉组肛温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组(P<0.05);③低、中、高浓度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组兔造模后第3,7,14,28天静脉血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普通髓内钉组(P<0.05);④造模后骨折周围组织病理学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组在各时间点其炎症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普通髓内钉组;⑤伤肢X射线显示普通髓内钉组骨痂生长缓慢伴死骨形成,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组骨痂生长明显好于同期普通髓内钉组;⑥结果表明,载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涂层髓内钉在治疗动物开放性股骨骨折细菌污染模型时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3D生物打印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臧晓龙;孙健;李亚莉;陈立强;杨学财;梁立卿;杜国庆

    背景: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的工程骨支架,其形态、结构可控性好,但对组织工程骨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的构建及缓释细胞因子的时效、量效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复合体,检测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生物学性能和负载细胞因子缓释复合体的性能,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复合体的可行性。
      方法:用壳聚糖和β-甘油磷酸钠制备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球形成缓释复合载体,3D生物打印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磷灰石壳聚糖纳米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因子缓释复合体,体外实验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及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时效、量效特点。
      结果与结论:3D 生物打印技术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平均孔径(431.31±18.40)μm,孔隙率为(73.64±1.82)%。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48 h内和第30天内蛋白累计释放率均符合生理状态缓释要求,有效控制了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缓释复合体的突释效应,缓释效果符合生物学要求。说明3D 生物打印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磷灰石壳聚糖纳米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因子缓释复合体其孔隙率、孔径、缓释性能、降解速率、机械强度等指标,均符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生物学要求。

  • 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微球结合富血小板凝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卢晓郎;郑亦静;程涛;叶超;洪建军

    背景:在骨组织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协同参与,目前组织工程中对生长因子的递送大多局限于单一种类和单一浓度,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新一代的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2种或者多种生长因子的仿生程序式释放,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目的:观察包埋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结合富血小板凝胶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①复乳法制作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测定微球包封率、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体外释放率及微球形态和体积,将制作满意的微球与激活的富血小板凝胶结合,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三维支架上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②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6组:乏血小板血浆组、血小板凝胶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乏血小板血浆组、骨形态发生蛋白+血小板凝胶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乏血小板血浆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血小板凝胶组。各组加入经预处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观察各组细胞增殖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成骨细胞成熟分化的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乏血小板血浆组;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4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乏血小板血浆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血小板凝胶组中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微球结合富血小板凝胶有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 125I辐照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石峰;柴文文;曾理;李军;王铖锴

    背景:研究表明聚醚醚酮很有潜质,能携带具治疗作用的短射程辐射物参与临床治疗。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任何有关碘粒子辐照后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125I密封籽源辐照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参考GBT-16886制作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进行小鼠、兔急性毒性实验、兔热原实验及兔皮内刺激性实验。实验分3组,实验组、材料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辐照后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未辐照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和浸提液进行对比观察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兔及小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聚醚醚酮粒子链辐照后浸提液对全部动物的呼吸、活动、毛发、分泌物、体质量等一般情况以及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等均无影响;②热原实验:有3只兔的体温升高大值为0.4℃(<0.6℃),总和为0.7℃(<1.3℃);③皮内注射实验:兔红斑和水肿反应评分均为0;④结果说明:聚醚醚酮粒子链辐照后浸提液无急性全身毒性、无热原反应,无皮内注射刺激性反应,说明经125I粒子辐照后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生物安全性良好。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修复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作者:李超;李守聚;李永涛;付子扬;任长印

    背景:将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应用于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报道不多,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的烧伤及瘢痕增生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供皮区为大腿部位,根据供皮区创面深度分为0.40 mm组和0.55 mm组,每组各30例,采用自身对照,选择两处面积相等、深度一致,部位对称的创面,或同一深度创面一分为二,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敷料。术后3,7,10,14 d换药,观察创面外观、愈合时间、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术后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相对光滑,色素沉着轻;治疗组不同时间点换药时创面疼痛刺激轻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10,14 d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 <0.05);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过敏现象,也未见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表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能缩短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