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性粒子链近距离治疗输尿管癌一例

    作者:焦德超;韩新巍;张福君;张建好

    患者女,79岁,汉族。患者因间断性血尿2周,加重3d为主诉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血尿,伴乏力、纳差,体温波动于37.4~38.0℃之间。患者冠心病史5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体检:体重55.6 kg,右肾区叩击痛(+),活动后轻度胸闷。血生化:肌酐150μmol/L,尿素5.3 mmol/L。肾脏彩超提示:右肾重度扩张积水,左肾正常。心脏彩超提示:右心房增大,射血分数46%。术前增强CT提示: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下端实性占位病变。病变大直径约2.5 cm(图1,2)。患者曾行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活检,术中患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症状,经抢救脱离危险。活检组织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输尿管上皮癌。于2014年11月4日行DSA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链腔道内近距离治疗联合肾造瘘术。手术操作:患者俯卧于DSA检查台上,吸氧,心电监护。双肾区消毒铺巾,穿刺点2%利多卡因5 ml局部麻醉,在C型臂CT三维导航系统下穿刺扩张肾盂成功,建立9 F鞘管操作通道。使用碘佛醇(含碘300 mg/ml)10 ml稀释液造影(注射流量5 ml/s),示输尿管中下段明显截断(图3)。经鞘管引入2根0.035 in(1 in=2.54 cm)泥鳅导丝,建立双导丝途径,退出9 F鞘管。经1根导丝引入8.5 F外引流管,头端于肾盂内打襻,发挥肾造瘘引流功能。沿着另外一根导丝,引入5F椎动脉导管,打通输尿管狭窄段,进入膀胱内。造影明确狭窄长度约7.5 cm,交换置入泥鳅加硬导丝,经尿道引入鹅颈抓捕器至膀胱内,将泥鳅加硬导丝拉到体外,建立肾盂?输尿管?膀胱轨道,沿着泥鳅加硬导丝置入3F导管,导管经肾盂输尿管膀胱送至体外,撤走泥鳅加硬导丝,3 F导管远端用10号手术缝合线封闭。透视下回拉导管至狭窄区远端停止。使用粒子植入枪将粒子逐一推入3F引流管,使粒子在3F导管内排成一列形成粒子链。粒子链跨越狭窄区上下各2 cm[粒子活度29.6 MBq,大小0.08×0.45 cm]。使用粒子数目约26粒[(7.50 cm+2.00 cm+2.00 cm)/0.45 cm],3 F导管内未填充粒子的区域由截断的软导丝填充,近心端口肝素帽封管,外固定造瘘管及粒子链(图4)。手术操作顺利,粒子链置入时间12 min。术后将患者X线资料输入近距离放疗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 TPS),进行剂量验证。粒子链置入2个月后,距离粒子链旁开0.5、1.0、1.5 cm的吸收剂量分别为90.5、43.0、22.0 Gy (图5)。患者术后第15天血尿停止,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术后2个月为80分。右侧腰部疼痛由术前7分降低为术后3分,体重增加3 kg,血检尿素、肌酐正常。无输尿管瘘、感染、出血、放疗毒性反应。随访至术后1个月造影显示对比剂可部分通过(图6),CT示软组织体积缩小80%以上(图7,8)。术后2个月造影显示对比剂可顺利通过(图9),CT示软组织体积缩小95%以上(图10,11)。

  • 125I粒子链管内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的计算研究

    作者:王耀明;王莉;胡楠;丛云峰;孙士恒;原龙

    目的 研究125I粒子链管内近距离治疗恶性管腔狭窄的粒子链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6711型125I种子源,假设种子源初始活度均为1mCi,粒子链是由沿着粒子长轴方向无间隔紧密直线排列的粒子构成的.依据美国医学物理家协会工作组43号报告(AAPM TG No.43)及其更新报告中的剂量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参数和实验数据,以单枚剂量计算模型为基础,利用"标量叠加"的方法,从理论上推导并得到多枚粒子剂量计算的数学模型.结果 依据多枚粒子剂量计算模型和参数,通过计算分别得到:距离由10枚和20枚粒子所组成的粒子链中心点垂直距离为0.5cm和1 cm以及端点垂直距离为0 5cm和1 cm处的剂量率(单位:cGy/h)和经过1周、2周和4周以后的吸收剂量(单位:Gy).结论 上述计算结果为应用125I粒子链管内近距离治疗恶性管腔狭窄提供了理论上的剂量学依据.

  • 125I辐照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石峰;柴文文;曾理;李军;王铖锴

    背景:研究表明聚醚醚酮很有潜质,能携带具治疗作用的短射程辐射物参与临床治疗。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任何有关碘粒子辐照后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125I密封籽源辐照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参考GBT-16886制作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进行小鼠、兔急性毒性实验、兔热原实验及兔皮内刺激性实验。实验分3组,实验组、材料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辐照后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未辐照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和浸提液进行对比观察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兔及小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聚醚醚酮粒子链辐照后浸提液对全部动物的呼吸、活动、毛发、分泌物、体质量等一般情况以及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等均无影响;②热原实验:有3只兔的体温升高大值为0.4℃(<0.6℃),总和为0.7℃(<1.3℃);③皮内注射实验:兔红斑和水肿反应评分均为0;④结果说明:聚醚醚酮粒子链辐照后浸提液无急性全身毒性、无热原反应,无皮内注射刺激性反应,说明经125I粒子辐照后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生物安全性良好。

  • 转移性肝癌的微创治疗策略

    作者:牛洪欣;徐忠法

    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病况来选择适宜的治疗,多学科综合诊治肿瘤模式为患者实施规范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诊疗优势,使得患者在相应的治疗时间窗内获得及时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更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成果,从微创外科角度,包括各种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PTCD联合125I简易可移动粒子链共轴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现状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并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PTCD联合125I简易可移动粒子链共轴技术等新研究成果.

  • 3D-TPS计算125I放射性粒子链径向剂量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焦德超;钟智辉;牛荣仿;韩新巍;马波;任建庄;孙占国;刘娟芳;石谨

    目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计算不同长度、不同距离、不同活度下125I放射性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方法:将预制的单、双、三粒子链置入人体等效体膜内后进行CT扫描,将扫描图像传入治疗计划系统,制作验证计划,计算粒子链的表面径向剂量分布.结果: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形,剂量距离中心1 cm以上,剂量跌落快,径向累积剂量(dose,Gy)与放射性粒子活度(activity,mCi)和测量点距离中心的距离(distance,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单链:ln dose=43.3 activity-24.2 distance+48.4;双链:ln dose=95.4 activity-55.8 distance+112.0;三链ln dose=138.0 activity-79.8 distance+160.5.结论:125I粒子链的剂量场为圆柱型,粒子链剂量主要受粒子活度和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变化影响,粒子链的长度影响微弱.本测量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参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