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学参数的选择对光动力疗法制备小鼠抗肝癌肿瘤疫苗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红雨;马文江;潘振华;郭晋纲;邹朝晖;阴慧娟;顾汉卿;李迎新

    光功率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耗氧量的多少,在光动力疗法(PDT)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光功率密度对PDT制备肿瘤疫苗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两种功率密度(5 mW/cm2 和25 mW/cm2 )的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2 J/cm2和10J /cm2.实验表明:在5 mW/cm2 ×2 J/cm2条件下制备的疫苗抑瘤率可以达到70%~80%,而25 mW/cm2 ×2 J/cm2制备的疫苗抑瘤率只有40%~50%;5 mW/cm2 ×10 J/cm2制备的肿瘤疫苗抑瘤率为25%~30%,25 mW/cm2 ×10 J/cm2制备的疫苗抑瘤率为20%~25%.结果表明:与高功率密度激光相比,低功率密度制备的肿瘤疫苗更能有效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使得CD4+、CD8+、CD19+ 的细胞数增加.在功率密度为5 mW时,能量密度达到2 J/cm2,制备的肿瘤疫苗能够较大程度地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抑制为有效.

  • 对ICU镇静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及护理

    作者:王华芬;兰美娟;景继勇

    ICU多数患者需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由于导管对咽喉部刺激,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由此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代谢及氧消耗增加,甚至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轻者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对这部分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目的是让患者舒适,减少患者与呼吸机对抗,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相关损伤.

  •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与氧消耗关系的变化

    作者:陈学云;单红卫;杨兴易;景炳文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时全身氧供给(DO2)与氧消耗(VO2)关系的变化.方法按4ml/kg、每隔0.5小时分次从静脉放血,观察大鼠休克过程中DO2、VO2、氧摄取率(ExtO2)等变化.结果失血2.0小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P<0.01).在休克早期,DO2随进行性下降,ExtO2出现代偿升高、VO2维持相对不变,呈非氧供依赖关系;当DO2降至27.64ml·min-1·kg-1后、VO2随DO2线性降低(r=0.788,P<0.01),即呈氧供依赖关系,并伴血乳酸浓度升高.结论失血性休克时DO2与VO2间呈双相变化关系,氧供依赖关系出现反映了全身组织缺氧的存在.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代谢变化及反比通气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蹇华盛;毕敏;蒋耀光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氧代谢变化和反比通气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油酸型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并将反比通气(IRV)与常规通气(VC)加PEEP比较,动态观察氧转运与氧消耗的变化.结果氧转运与氧消耗在2 h和4 h后均显著降低,氧转运与氧消耗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IRV组氧转运下降延迟,伤后6 h时相点氧转运和氧消耗显著高于VC组.结论氧转运和氧消耗降低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特征,IRV对氧代谢的改善优于常规通气组,可能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又一适当的通气模式.

  • 死腔负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赵立;鲁继斌;杨淑芹;朱丽华

    目的评价死腔负荷对肺通气功能和呼吸肌的影响,测试呼吸肌氧耗的检测方法,探讨呼吸肌氧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耐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 26例中度COPD患者和29名年龄相近健康对照者在300 ml呼吸管路死腔(长46 cm)负荷下,完成30 W或55 W功率恒定运动试验,并在死腔负荷下检测运动前、后肺功能和运动中分钟通气量((V·)E)和摄氧量((V·)O2).结果无论COPD或健康对照组,在静息状态或运动后,增加死腔对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无显著影响.COPD组静息死腔负荷下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3.03±0.15)L、(1.95±0.09)L和(64.9±2.5)%;55 W运动后上述指标分别为(3.03±0.18)L、(2.00±0.13)L和(66.3±3.2)%(P均>0.05).每例受试个体,无论静息或运动中,附加死腔均导致(V·)E和(V·)O2在原有基础上显著增加,卸除死腔后(V·)E和(V·)O2回落.死腔负荷下(V·)O2的增加量(Δ(V·)O2)在静息和30 W运动时,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55 W运动时,COPD组Δ(V·)O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2±24)ml/min与(194±19)ml/min,P<0.05].结论本组患者呼吸管路加长46 cm(300 ml死腔),伴随中等强度运动未导致COPD患者气流阻塞的进一步加重,也未出现明显呼吸肌疲劳征象.COPD患者呼吸肌具有氧耗优势,呼吸肌与肢体运动肌摄氧比例不平衡,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运动耐力下降的因素之一.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作者: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一、概述1.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重症医学是对住院患者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其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及部分代谢过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手段.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氧供依赖关系

    作者:熊卫萍;杨小慧;吴若彬;朱卫中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氧供依赖关系及临床意义,探求氧输送临界值.方法观察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毕进监护病房(ICU)后1、4、12、24、48 h氧输送、氧消耗、氧摄取值,组间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段氧输送和氧消耗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h氧输送低,为363.88 ml*min-1*m-2,4、12 h分别为396.02 ml*min-1*m-2、412.92ml*min-1*m-2,低于术后24 h的468.78 ml*min-1*m-2,24 h后维持稳定.12 h时氧消耗高,为143.02ml*min-1*m-2,接近正常值(140 ml*min-1*m-2).1 h时氧摄取率高,为35.6%,12 h后氧摄取为32.6%,略低于1 h时,与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差别.24 h后氧摄取为30.2%,明显降低并维持稳定.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毕进ICU后1~4 h时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应维持相对较高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脏指数,提高氧输送值.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现象,进ICU后48 h机体仍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保证供氧和降低氧消耗仍非常重要.因此,ICU辅助呼吸好能维持24 h左右并注意肺部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氧输送临界值为363.88~396.02 ml*min-1*m-2.

  • 静吸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与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作者:贾宝森;吴东宇;张宏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INVOS 5100)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下患者rSO2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界定静吸复合麻醉下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rSO2界值.方法 60例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岁,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前均不用术前药,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末CO2正常范围.根据文化程度分为3组(n=20),麻醉维持采用吸入麻醉,以吸入麻醉药平均呼末浓度为1 MAC,随机分为2个亚组:异氟醚亚组和七氧醚亚组(n=10),术中定时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入室后、吸氧后、麻醉诱导后、术中、术毕时的rSO2界值,术中监测在吸入麻醉药平衡15min后,平均呼气末浓度为1.0 MAC时开始记录rSO2.应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测试方法调查患者入室后和术后1、4、8、12、24h的认知功能变化,常规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rSO2在6个亚组术中、术毕与入室后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各组及各亚组诱导后、术中、术毕、苏醒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h的MMSE评分与入室后相比显著性下降 (P<0.05).术后1~4h患者均发生短暂的认知功能下降,4h后85%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发生短暂认知功能下降的rSO2界值在异氟醚亚组中文盲患者为45、小学组患者为47、中学及以上组患者为49;在七氧醚亚组中文盲患者为47、小学组患者为48、中学及以上组患者为50.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围术期患者的脑氧饱和度数值应高于50以确保术后患者不发生一过性的认知功能不全.

  • 运动与肌氧含量研究现状

    作者:李伟;兰师文;葛雪珍;徐国栋

    运动离不开氧,骨骼肌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是有氧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能了解运动时骨骼肌内氧供给与氧消耗的状况,对评定人体机能状况、评价训练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有关运动与骨骼肌氧含量变化的研究非常活跃.

  • 欣美佳与国产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的比较

    作者:滕占庆

    近年来门冬氨酸钾镁广泛用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包括心率失常、心绞痛充血性心衰、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等方面.它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病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稳态,保障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尤其是能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减低氧消耗,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挥重要作用[1,2].本文主要探讨由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商品名:欣美佳)因制备工艺与国产门冬氨酸钾镁的不同而体现出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以此论证在治疗冠心病比国产门冬氨酸钾镁有较好的疗效.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危重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媛媛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是简便且可靠的辅助措施,它能够迅速地反映机体氧供需平衡的瞬间变化,优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组织缺氧、指导目标导向治疗、评估危重病患者病死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vO2的降低是氧输送不能满足组织需氧而引起的,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心排血量改变的重要诊断指标.通过监测ScvO2、及早纠正氧输送与氧消耗的失衡、降低组织缺氧程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 氧动力学监测与危重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素征

    近年来,随着危重症急救医学的发展,氧动力学监测与危重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 正确评价上腔静脉氧饱和度在休克复苏中的意义

    作者:周翔;刘大为

    上腔静脉氧饱和度(ScvO2)是在所有ICU都可方便获得的,用于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临床指标.在休克复苏早期,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复苏早期,ScvO2的降低是组织灌注不足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心输出量降低的重要诊断指标[1].在传统的观念中,ScvO2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一样,能够反映机体全身氧输送与氧消耗之间的平衡,多数人认为ScvO2的降低是氧输送的不足引起的.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于休克中ScvO2高于正常值的意义.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处理

    作者:穆娅玲;张宏;高长青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方法、围术期处理以及对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113例OPCABG患者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氯胺酮0.5 mg/kg、万可松0.13~0.15 mg/kg、芬太尼5~10 μg/kg诱导麻醉,按需给予万可松、芬太尼,吸人异氟醚,泵人丙泊酚维持.于心包吊线,悬吊心脏,安放前降支、后降支、左旋支心表固定器,上主动脉侧壁钳操作前及操作中,观察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及利多卡因对心包吊线时心律的影响.结果 在各项操作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虽较操作前有所下降,但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并能很快恢复;心肌耗氧指标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显示,减少心肌耗氧效果较好;心电图ST段在各操作前与操作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包吊线前给予1 mg/kg的利多卡因可以明显降低心包吊线时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程度.结论 本组麻醉方法对OPCABG患者是安全的,围术期处理对术中维持循环平稳,保持氧供及氧耗平衡是有效和令人满意的.

  •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脑氧代谢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荷红;只达石;张赛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HI)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氧代谢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SHI患者(GCS≤8分)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采用Neurotrend-7TM多参数监测系统持续监测脑组织氧分压(R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Q2)、pH值(pHbt)及脑温(BT),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3例患者伤后平均PbtCO2 9.69 mmHg,PbtCO2 58.08 mmHg,pH bt6.825,在亚低温治疗中PbtCO2与pH bt逐渐升高,PbtCO2逐渐降低,达到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2)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未见与监测有关的并发症.(3)SHI后脑氧代谢指标与GCS、GOS均无明显相关,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与GOS呈正相关.结论:脑氧代谢持续监测安全、有效,有利于早期发现SHI后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缓解 SHI 后的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治疗中脑氧代谢的相对变化与其绝对数值相比,在进行伤情、预后评估及治疗评价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作者:王义军;卿恩明;王学勇

    目前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于晚期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已逐渐开展,但对TMLR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对TMLR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进行监测,以了解TMLR围术期对机体氧供给和氧消耗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对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陆益斌;彭章龙;于布为

    目的评价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PCIA组和肌注镇痛组(IM组),每组20例.PCIA组镇痛药配方为吗啡100 mg、咪唑安定0.03~0.06 mg/kg和胃复安2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后开始镇痛,背景剂量1 ml/h,PCA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IM组病人诉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次,间隔时间不少于6 h.术后进行VAS评分,保留Swan-Ganz导管,以Baxter CCO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O2),并计算全身氧代谢指标.结果 (1) 术后16、24和40 h ,PCIA组VAS明显低于IM组(P<0.05).(2) 术后随时间延长,CO和CI均渐增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和40 h ,PCIA组HR、MAP和SVR均明显低于IM组(P<0.05).(3) 两组间DO2无差异.而PCIA组的VO2和O2 ER明显低于IM组(P<0.01),SO2明显高于IM组(P<0.05).结论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能为冠脉搭桥术后病人提供有效镇痛,减少血液动力学波动,同时改善全身氧供需平衡.

  • 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余微萍;徐旭仲;楼文文;金胜威;连庆泉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骨折椎板减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二组: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单纯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每组15例.联合组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20 ml/kg和乳酸林格氏液20 ml/kg,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术中微量泵输注硝普钠0.5~6μg·kg-1·min-1实施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55~65mumHg;对照组术中控制性降压同联合组.观察联合组插管后稀释前即刻(T0)、稀释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 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时,对照组插管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时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氧供(DO2)氧耗(VO2)以及动脉血乳酸(LA)的变化.结果HR:联合组T1低于T0,对照组T2、T3高于T1,T3低于T2;联合组T2、T3低于对照组.MAP:与T0比较,联合组T1、T3升高、T2降低;T2低于T1,T3高于T2;与T1比较,对照组T2降低、T3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T3降低.CVP:联合组T1高于T0,T2低于T1;对照组T2、T3低于T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T1、T2升高.CO:联合组T1、T2高于T0,T3低于T2;联合组T1、T2高于对照组.DO2:联合组T1、T3低于T0.LA:联合组T2、T3均低于T0和T1,T3低于T2;对照组T2、T3高于T1,T3高于T2;联合组T3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术中实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有助于腰椎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提高节约用血效果,且不影响氧代谢.

  • 颅脑手术中过度通气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及乳酸差的影响

    作者:刘贵明;丁学琴;王多友;张秉钧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中异氟醚或异氟醚/N2O麻醉时过度通气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氧及乳酸差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幕上肿瘤病人行择期开颅手术20例,随机分为MAC(1.3MAC)相同的两组,异氟醚组(n=10,Ⅰ组):吸入1.5%异氟醚、空气、氧气;异氟醚/N2O组(n=10,N组):吸入0.8%异氟醚、60%~65%N2O、氧气.手术切开硬膜后,于正常通气(PaCO24.7~6.0 kPa)、轻度(<4.7kPa)、中度(<4.0kPa)、重度(2.8~3.4kPa)过度通气时分别抽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SjvO2,计算Ca-vDO2及静动脉血乳酸差(VADL).结果全部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随着PaCO2的降低,两组的SjvO2下降,Ca-vDO2值增加,且PaCO2与SjvO2和Ca-vDO2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VADL有上升趋势,但仍在正常范围,在重度过度通气时,这种改变在N组较Ⅰ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颅脑手术麻醉期间过度通气可影响脑氧平衡;两组在重度过度通气,尤其是异氟醚/N2O麻醉时出现脑氧供需失衡,故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避免重度过度通气.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陈卫;赵砚丽;杨宾侠

    目的观察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CH)时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全麻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组Ⅰ AHH联合硝普钠CH;组ⅡAHH联合尼卡地平CH.手术开始后在30 min内输入15 ml·kg-1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同时,以MAP基础值的70%为目标,行CH.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AHH联合CH前(基础值,T0)、AHH联合CH后30 min(T1)、60min(T2)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采集中心静脉血、股动脉血测定血气及动脉血乳酸浓度(LAC),计算氧供(DO2)、氧耗(VO2)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与T0比较:两组Hb、Hct、MAP、SVR下降,HR增快(P<0.01),VO2、LAC无明显变化(P>0.05);组Ⅰ CO、CI、CV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Ⅱ上升(P<O.01);组ⅠScvO2、DO2显著性降低(P<O.01),组Ⅱ无明显变化(P>0.05);组Ⅰ ERO2增加(P<0.01),组Ⅱ无明显变化(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T0时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T1、T2时CO、CI、CVP、ScvO2、DO2升高,而HR、SVR、ERO2降低(P<0.01).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CH,能维持机体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相对稳定,硝普钠减低容量负荷作用强于尼卡地平,而尼卡地平对机体氧代谢影响更小.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