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肺功能好寿命会更长

    作者:林子寒

    心肺功能是指在有一定负荷的身体活动中,人体摄取和利用氧做功的能力,表现出来就是人体运动的耐力能力,比如长时间跑步、爬楼梯、骑车、爬山的能力.一般我们说的有氧能力、心肺耐力、运动耐力等都是指相同的能力.心肺功能的高低就是健康的基石.心肺功能好可以“活得长”近年来,国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跟踪研究数万人十几年,并将成果发表在如《柳叶刀》、《循环》等权威的医学杂志上.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医学救援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敏;刘冠男;常震;高文静;郭兰

    目的 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医学救援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 对30名健康男性医学救援队员实施6周(2-3次/周)的HIIT训练,检测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后测试指标分别为安静脉搏(65.22±7.25);肺活量(4011.15±542.88)、VO2max(49.14±4.53)、俯卧挺身(65.68±11.27)、仰卧起坐(56.64±12.56)、3 000m 跑(730.15±45.16)各指标变化情况优于训练前(P<0.05或0.01).结论 训练后测试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趋于优化,HIIT训练对提高医学救援队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效果.

  • 规律的力量练习对中老年人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

    作者:谭思洁;杨风英

    目的:探讨规律的力量练习是否会对中老年人有氧工作能力产生有利影响,为研究中老年人适宜的健身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4名50-64岁中老年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12周规律的力量练习,并在练习前后进行Bruce递增负荷实验及VO2、VE、HR、RPE、RPP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对比分析.结果:12周力练习后受试者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同等负荷下VO2、HR、RPE、RPP均显著降低.结论:适宜规律的力量练习可以提高中年人的工作耐久力,对于有氧能力产生有利影响.同时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 人工虫草提取物Cs-4改善人体心肺功能及增强耐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刚;李京平

    目的:探究人工虫草提取物Cs-对健康老年志愿者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3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Cs-4组(n=16)或者安慰剂组(n=14),服用Cs-4(3g/d)或安慰剂共6周.实验前后,在第0周和第6周,通过测定症状限制性的增量功率运动试验期间的大氧摄取(VO2max)、大通气率(Vemax)、代谢当量(METs)和气体交换无氧阈值(VO2θ),以及试验前及试验终止后3min,从手臂静脉取静脉血测定血乳酸浓度,来评估有氧能力、运动能力以及体能.结果:6周治疗后,安慰剂组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Cs-4组的VO2max较服药前的基线水平平均提高了7.0%±3.5%(P=0.05),大METs明显提高了8.29%±3.33%(P<0.05),Vemax明显提高了10.4%±4.5%(P<0.05),无氧阈(VO2θ)较6周前明显提高了12.6%±4.3%(P<0.05);血清乳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工虫草提取物Cs-4能够增强老年健康人的有氧能力、运动能力和肺通气容量,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医关于冬虫夏草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和抗疲劳作用的理论.

  • 学龄期儿童有氧能力与人体成分的关系

    作者:阮慧娟;汤庆娅;赵雪林;蔡威

    目的 调查上海市学龄期儿童有氧运动能力现状,探讨人体成分与有氧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上海市杨浦区一所小学63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人体成分(生物电阻抗法)和有氧运动能力(固定功率运动试验,间接测定法),测定体脂比例(FAT%)、去脂体质量(FFM)、肥胖度、大氧摄取量(VO2 max)、大氧脉搏等指标,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比较超重肥胖儿童与非超重肥胖儿童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除1名未进行人体成分测试者外,余62名受试儿童中,超重肥胖组男生与非超重肥胖组相比,VO2 max绝对值更高而VO2 max相对值更低[(1 038.50±157.93) ml/min比(923.90±82.03) ml/min,F=4.812,P=0.005; (23.62±4.22) ml/ (kg· min)比(27.75 ±2.41) ml/ (kg·min),F=5.63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组的大氧脉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中,与非超重肥胖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的VO2 max绝对值有升高趋势[(966.70±131.22) ml/min比(892.55±108.71) ml/min],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VO2max相对值低于非超重肥胖组[(23.84±4.30) ml/ (kg· min)比(28.09±4.52) ml/ (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氧脉搏高于非超重肥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因素后,VO2 max相对值与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度、FAT%、脂肪量(FM)、FFM、脂肪含量指数(FMI)、去脂体质量(FFMI)均呈显著负相关(男:r=-0.675,P<0.000 1;r=-0.634,P<0.000 1;r=-0.667,P<0.000 1;r=-0.726,P<0.000 1;r=-0.594,P<0.000 1;r=-0.686,P<0.000;r=-0.456,P=0.010.女:r=-0.651,P<0.000 1;r=-0.552,P=0.002;r=-0.527,P=0.003;r=-0.633,P<0.000 1;r=-0.520,P=0.004; r=-0.579,P=0.001;r=-0.597,P=0.001).男生中,大氧脉搏与BMI、FFM、FFMI均显著正相关(r=0.358,P=0.048;r=0.543,P=0.002;r=0.554,P=0.001);女生中,大氧脉搏与FFM、FFMI呈正相关(r =0.378,P=0.043; r=0.449,P=0.014).结论 学龄期儿童的有氧运动能力与人体成分有关.肥胖程度越高,有氧运动能力越差.大氧脉搏与去脂体质量有一定相关性.

  • 单纯性肥胖儿童大有氧能力与Fg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何子红;马力宏;程林;张薇

    纤维蛋白原(FH)基因Taq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大有氧能力关联,Tl纯合子肥胖的健康风险较高,心肺机能有一定局限.依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测:儿童单纯性肥胖这一表型可能为基因依赖性.Fg基因可能对此表型有一定程度的调控,此外,该基因可能与调控人类有氧能力的基因连锁.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是:就Fg基因而言,不同基因型个体具有相异的健康风险阈值,某种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可能在心肺机能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劣势.这不仅有助于对肥胖儿童的早期监护,而且还为运动员的早期筛选提供依据.

  •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PPARGC1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何子红;胡扬;刘刚;席翼;文立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PARGC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以及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大摄氧量、跑节省化.用PCR-RFLP法分析PPARGC1基因的G482S、A2962G和T394T多态性.结果:(1)3个多态位点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且有显著的种族差异.(2)A2962G多态性与△VO2max(ml/min/wt)可能关联,GG基因型群体显著性高于AG和AA,但GG基因型频率仅为3%;未发现其他单点多态性和单体型与训练敏感性有较强的关联.结论:PPARGC1基因的G482S和T394T多态性不是预测个体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基因标记;对于A2962G,则有必要加大样本进一步确认.

  • 减体重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营养干预的效果

    作者:逄金柱;焦颖;张云龙;李海红;蒋永忠;王文莹;杨则宜

    目的:探讨在运动训练中的慢速减体重、赛前快速降体重和赛前体能恢复期间实施营养学干预对运动员减重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名女子举重运动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人.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进行统一的运动训练并采用等同能量的饮食.实验组减重期间服用减重棒、维生素和电解质等运动营养食品,在减重后的恢复期服用快速能量补充制剂和维生素电解质强化运动营养补充;对照组服用相应的安慰剂.分别在减重前后对两组对象进行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测试.运动员在减重实验前与实验期间填写饥饿度自评表.结果:实验组运动员体重从实验前的67.4±14.2 kg下降到快速减重后的64.6±14.1 kg,对照组从67.4±15.5 kg下降到64.3±15.4 kg.实验组在快速减重后的恢复阶段,6分钟乳酸稳态实验后即刻血乳酸浓度、心率以及主观疲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慢减期后、快减期后和恢复阶段,30秒Wingate测试单位体重的大功率、平均功率和小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在快速恢复第1天和第3天单位体重的大功率显著高于实验前.结论:科学地减少饮食热量摄入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减轻体重;快速能量补充制剂和维生素、电解质的复合补充制剂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员减体重后身体快速恢复,保持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以魔芋为主要成分的减重棒能明显减轻减体重期间的饥饿感.

  • 两种速度型间歇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作者:马国强;李之俊;蔡怀敬;梁效忠;倪大海

    目的:比较单节训练课采用功率自行车骑行次数不变和骑行次数递减两种方案的阶段速度型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SIT)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配对设计法将14名男性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入骑行次数不变组(CG组)和骑行次数递减组(DG组),每组7名.两实验组完成6周相同内容的常规训练(NT)后开始6周SIT(共12节课),将NT中的场地速度耐力训练替换为SIT,其它训练不变.单节SIT课方案为20次20 s高强度骑行分4组完成,次间10 s低强度放松骑行,组间完全休息30 min,CG组4组骑行次数为5-5-5-5次,DG组为8-6-4-2次,强度设定为SIT前个人VO2eak强度的150%.两阶段训练前后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实验,breath by breath法测试气体代谢参数.每级负荷结束前10 s、测试终止后即刻和3 min测试血乳酸(BLa).阶段训练前后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实验组各参数的两阶段训练前后差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α=0.05.结果:与NT前相比,6周SIT后DG组02pulsepeak增加了15.5% (P<0.05),且SIT后DG组增幅较CG组高41.4% (P<0.05);6周SIT后CG和DG组R-VO2peak较NT前分别提高了8.1%和7.9%(P<0.05),组间并无显著差异;6周SIT后两实验组VT1和VT2均出现了显著性的提高,其中DG组VT2值较CG组高3.7%(P<0.05),增加趋势更加显著;6周SIT后DG组的BLaEND和BLa-R3min与训练前相比分别降低和提高了10.3%和20.5%(P<O.05),且与CG组相比差异显著.两实验组6周SIT后GXT中第2~7级的乳酸-负荷曲线明显右移,DG组较CG组右移程度更大;两实验组在GXT测试中的Pm-GXT和Tmax仅在SIT训练后出现了显著性提高(P<0.05),但两实验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节大负荷功率车速度型间歇训练可有效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和功率车递增负荷骑行能力,骑行次数递减速度型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强度和量更高,可能导致有氧代谢能力更加显著的适应性交化.

  • 中国北方汉族男性SHBG基因启动子(TAAAA)n多态分布及其与有氧能力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王海燕;胡扬;许春艳;刘刚;席翼;文立

    ,但与耐力训练敏感性无关联.

  • 运动与肌氧含量研究现状

    作者:李伟;兰师文;葛雪珍;徐国栋

    运动离不开氧,骨骼肌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是有氧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能了解运动时骨骼肌内氧供给与氧消耗的状况,对评定人体机能状况、评价训练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有关运动与骨骼肌氧含量变化的研究非常活跃.

  • 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量和锻炼效果研究进展

    作者:张戈

    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是指练习者在极量的运动强度下全力持续运动数十秒,然后短暂休息,再重复短时间全力运动的训练方法.诸多报道表明,HIT在有氧运动能力和骨骼肌代谢等方面能产生与传统的耐力训练相当的锻炼效果,又能显著增强无氧运动能力;研究显示,HIT能够通过激活PGC-1α信号通路引起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的增殖,并使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HIT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量的大幅度减少,使其在量-效关系上具有高度的经济性,有利于锻炼坚持.未来应进一步观察其长期锻炼效应,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安全应用,对其适应机制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 我国优秀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特征

    作者:封文平;尚文元;宗丕芳;张卫英

    目的:了解我国男子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特征.方法:测试对象为中国国家男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10名,测试大摄氧量(VO2max),判定运动员的无氧阈(AT).测试仪器采用德国产Jaeger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测试,大摄氧量(VO2max)测试程序是以10km/h、0.5%坡度起始,每分钟递增0.8km/h,速度达到18.0km/h时每分钟递增1%坡度.运动至力竭.结果: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的VO2max测值为4.86±0.43L/min和62.9±4.58ml·kg-1·min-1,VEmax为153.8±15.25L/min,HRmax为195.8±12.69b/min,O2/HR为24.67±2.83ml.VT-VO2为3.72±0.43L/min和48.12±3.35 ml·kg-1·min-1,VT%VO2max为76.50±4.03,VT-HR为176.5±10.16b/min,VT-V为15.44±0.21km/h.结果表明:我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低于其他相关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应加强有氧能力的训练,提高有氧能力.我国男子现代五项重点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应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安排.

  • 清华大学跳水队优秀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测试分析

    作者:张冰;于芬;张舒;刘俊玲

    目的:测试分析有潜力的学生跳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方法:清华大学跳水队优秀跳水运动员9名,年龄13~15岁,采用递增负荷试验,运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运动员有氧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过程中监测心率和心电图.结果:男运动员VO2max和VO2max/kg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1),男运动员无氧阈时的VO2和VO2/kg、%VO2max、HR、氧脉搏也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1).结果提示: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显著优于女运动员,男子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与潜能大于女子,表明在13~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优秀学生跳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整体水平还较弱,故训练中应给予重视,以保证长时间、大强度高难度动作的重复训练和比赛中技术水平的稳定发挥.

  • 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常芸;何子红

    早年研究表明,杰出的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在人类存有对运动训练敏感的高反应群体(high responder,HR)和对训练不敏感的低反应群体(low responder,LR),其遗传特征可能存有母系遗传.近年,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及其对运动医学领域的渗透,国内外学者尝试着探讨与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目前发现,有氧能力有关基因有ACE、CKMM、ADRA2A及mtDNA的D-loop和MTND5等;家系研究还提示,1p、2p、4q、6p、8q、11p、14q染色体区域可能有运动能力相关基因;与肌肉力量有关的基因主要涉及GDF8、CNTF等,人们试图探明这些表型的基因标记或定位,以解决优秀运动员的早期选材问题,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人类运动能力的遗传生物学机制.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诸学者已展开相当规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有关文献的综述,展示杰出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和有关方法,以促进我国在该研究领域工作的广泛开展.

  • 心率阈值研究进展

    作者:肖国强

    1.前言目前在竞赛运动项目中,将大吸氧量(VO2max)[10.24]、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LT)[28]和通气阈(VentilatoryThreshold,VT)16作为推测有氧能力的指标广泛应用.LT、血乳酸堆积(Onset of Blood Lactate Accumulation,OBLA)[26,27]是通过测定运动中静脉血或末梢血中血乳酸值而得到的,是一种损伤性方法.从静脉中采取大量的血液,在运动中难以操作,即使采用微量取血法,也较难得到运动员的配合.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这些指标,则需要特殊的实验仪器及测定技术,难以应用于运动现场.因此,是否可采用非损伤性方法测定LT,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1982年Conconi[8]发现,在田径跑道上,在逐渐增加跑速(RV)时,受试者(田径运动员)的心率与跑速呈线性增加,当跑速增加到一定的速度后,随速度的增加,心率的增加率却下降,呈现平台(leveling off)趋势.他将跑速与心率开始呈非线性的点(RV-HR)称为心率阈值(heart rate threshold,HRT),而此点的跑速称为偏离速率(deflection velovity,Vd).研究认为Vd与5000米跑、1小时跑及马拉松跑中平均速度呈高度相关(分别为r=0.93,r=0.99,r=0.95),其值接近于LT.因此,认为Vd是反映LT的一种非损伤性测定方法.如果在运动中HR的平台(leveling off)能够出现,利用心率的拐点测定运动强度、指导训练,要比测定血乳酸、通气功能简便,并会受到教练员、运动员的欢迎.Droghetli等人[11]的研究结果,支持通过心率可以间接测定LT的观点.但也有研究表明心率的拐点与LT是不一致的,或不出现拐点[7,19.2a].目前心率与其它非损伤性的方法一样值得研究和讨论.

  • 高住高练低训对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红细胞膜及有氧能力的影响

    作者:朱荣;高颀;田野;胡扬;赵杰修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运动员红细胞膜和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13名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分为实验组(8名)和对照组(5名),进行4周实验.实验组每晚在低氧房(氧浓度14.7%,模拟海拔2800m高原环境)居住10小时,每周在低氧房进行3次72%大摄氧量蹬功率自行车练习,每次30分钟;对照组平原居住,每周在平原环境进行3次80%大摄氧量蹬功率自行车练习,每次30分钟.两组平时的专项训练由同一教练、按同一训练计划、于同一道馆进行.分别于实验前、入住10小时、实验1周、2周、3周、4周测试两组受试者血液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膜流动性、膜band-3蛋白含量以及个体无氧阈(ILT).结果:实验组在实验3周时band-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4周时,实验组band-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4周时的ILT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HiHiLo可提高红细胞膜band-3蛋白含量,有利于红细胞发挥正常生理功能;HiHiLo可提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

  • 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分析

    作者:尚文元;常芸;刘爱杰;张漓;缪素堃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大有氧能力,为制定专项有氧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试对象为参加2003年世锦赛的国家皮划艇队11名男运动员和9名女运动员,用Breath by Breath法和跑台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大摄氧量(VO2max)、通气无氧阈(VT),并采集运动后第2、4、6、10min耳血测血乳酸.结果:(1)中国优秀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运动员的绝对VO2max分别为3.75±0.35L/min、5.30±0.37L/min、5.15±0.11L/min;相对VO2max分别为54.8±3.38ml/kg·min、60.8±1.43ml/kg·min、61.2±4.00ml/kg·min,略低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2)中国优秀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值分别为3.03±0.30L/min、44.2±3.00ml/kg·min;4.14±0.31L/min、47.5±1.37ml/kg·min和4.06±0.19L/min、48.2±2.27ml/kg·min.(3)多数受试者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乳酸测值较高,女子皮艇、男子皮艇、男子划艇运动员血乳酸峰值分别为10.13±1.68mmol/L(运动后第6min出现)、11.59±1.61mmol/L(运动后第4min出现)和12.99±2.75mmol/L(运动后第4min出现),而女子皮艇、男子皮艇、男子划艇运动员力竭运动后恢复10min的血乳酸分别为9.46±1.81、11.08±1.28和12.16±3.095mmol/L,总的来看恢复比较缓慢.结果表明,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VT%VO2max达到78~80%,接近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水平;大摄氧量值略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血乳酸代谢清除能力不够强,提示在训练中应加强有氧训练.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作者:冯凯琳;王凌;张敏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HIIT)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对30名男性特战队员实施8周(3~5次/周)HIIT训练,检测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后测试指标分别为:安静脉搏(65.22±5.25)次/min、肺活量(4553.3±524.33)ml、VO2max(50.75±4.53) ml·(kg· min)-1、引体向上(16.55±5.27)次、俯卧撑(70.62±10.56)次/min、5000m跑(1230.16±77.21)s,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训练后测试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趋于优化,HIIT训练对提高特战队员的有氧能力有显著效果.

  • 发展性间歇训练对海拔3000 m战士有氧能力的影响

    作者:林威;张龙生;杨斌;范淼;李广华;吴涛

    [目的]探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对位于海拔3 000 m战士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训练组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训练,6周后比较安静心率、肺活量、大摄氧量以及3 000 m跑成绩.[结果]训练组在安静心率、肺活量、大摄氧量分别为(69.83±6.67)次/min、(4 138.58±488.96) ml、(49.78±4.76) ml· (kg·min)-1,与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常规体能训练法仅改善了战士的肺活量(P<0.05);训练组战士3 000m跑成绩为(762.15±53.37)s,与本组训练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对高原战士的有氧能力有提高作用,可用于指导海拔3 000 m高原地区部队的体能训练.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