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颗粒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刘如石;邱义兰;杨坤宇;张智洪;梁良;张军;夏宁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个高效异源蛋白表达工具,表达载体直接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上,可以产生遗传稳定的重组子,有类似于哺乳动物翻译后加工修饰的功能,可在成本低廉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进行高密度培养生产重组蛋白[1,2].为提高重组菌株表达的稳定性,本研究选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22 nm HBsAg颗粒,为在毕赤酵母中开发生产乙肝疫苗提供了资料.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

    作者:崔仑标;胡忠玉;葛以跃;翟祥军;史智扬;焦永军;戚宇华;梁争论;李凤祥;汪华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7、14、21、28 d取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于第7、28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单个核细胞(mouomlclear cells,MNC)分泌HBsAg特异性IFN-γ和IL-2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HBsAg-TT结合物,该结合物诱导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免疫HBsAg及乙肝疫苗组高,主要以IgG2a抗体为主,且分泌IFN-γ和IL-2的淋巴细胞数也显著增加.结论 用该方法 制备的HBsAg-TY结合疫苗,不仅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还可诱导以TH1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BALB/c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张弛;廖雪雁;冯仁田;梁争论;张华远;李河民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BALB/c小鼠的某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采用血源、CHO和酵母HBsAg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MNC),测定MNC对刀豆蛋白(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性;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致敏原,测定不同HBsAg免疫小鼠后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发生程度. 结果不同来源HBsAg对ConA或LPS 刺激的反应指数(SI)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曲线,一般于免疫20?d和25?d时显著升高,其中血源HBsAg较高,酵母较低.H.M.-HBsAg在免疫5?d时即显出较高的SI值.CHO-HBsAg对SRBC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 结论不同来源HBsA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CHO细胞来源的HBsAg对TH1细胞介导的DTH反应有抑制作用.

  • 人3型腺病毒衣壳六邻体嵌合乙肝病毒preS1双抗原表位重组体的构建及其抗原性的初步鉴定

    作者:周志超;梁焕喜;田新贵;招穗珊;周荣;李潇

    目的:通过构建在六邻体中嵌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上两个中和抗原表位的人3型重组腺病毒,鉴定应用此策略所展示表位的抗原性。方法利用overlap PCR技术扩增出在HVR1和HVR2中分别引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表位KR359和KR127的嵌合六邻体基因,酶切后连接入穿梭质粒pBR322-L/R,然后与骨架质粒pBRAdΔE3GFP共转化至BJ5183中重组,得到阳性克隆pBRAdΔE3GFP-preS1。将其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拯救病毒,再大量扩增并纯化。同时应用表达载体pGEX-4T3表达融合蛋白GST-KR359KR127,将重组病毒和GST融合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抗血清。 ELISA、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嵌合表位的抗原特性。结果人3型腺病毒载体成功的在衣壳六邻体表面展示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表位KR359和KR127,并且诱导产生的多抗血清能识别GST融合表达抗原以及天然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论衣壳融合策略置换高变区来展示外源中和表位的方法可行,并且可以通过同时置换多个高变区来达到加强免疫效果或者多价抗原免疫保护的作用,为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嵌合载体系统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新型乙肝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 不同感染时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状况研究

    作者:徐灵;张宇亮;吴成志;李仁杰;崔邦铨;董成林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时期慢性乙肝患者表面抗原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72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慢性乙肝分期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 IT)、e 抗原阳性的慢性肝炎期(EPH)、非活动性懈怠期(IC)、e 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期(ENH)。比较不同时期患者的表面抗原状况。结果 IT期和 EPH 期患者均为 HVs - Ag 阳性,而 IC 期患者和 ENH 期患者均为 HVs - Ag 阴性;IT 期和 EPH 期患者均为 HVs -Ag 水平明显高于 IC 期和 ENH 期患者;不同类型的慢性乙肝患者的 HVV - DNA 水平、ALT 水平差异显著。经比较,以上项目均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不同感染时期慢性乙肝患者的 HVs - Ag 水平各不相同,IT 期和 EPH 期患者HVs - Ag 水平明显高于 IC 期和 ENH 期患者,IT 期患者 HVs - Ag 水平高,IC 阶段低。

  • 溶血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作者:刘召汀

    目的 分析溶血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 采用金标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 溶血标本采用金标法检测HBsAg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论 溶血影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测定结果,溶血标本一般不宜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

  • 全血金标法检测 HBSAg 52 例漏检原因分析

    作者:罗俊;廖德君

    在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现实情况下[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全血金标试纸检测因具有快速、节约血液资源、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无偿献血人群的初筛中,但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相比较存在1%的不符合率[2].我们自 2003 年应用该方法初筛献血人群 HBSAg 以来,共出现 52 例 HBSAg 金标快速检测为阴性,后经两种 ELISA 试剂进行初、复检后确定为阳性血样,现分析报道如下.

  • 抗结核药物导致患者肝损害88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金辉;刘凤娥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患者肝损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88例初治患者,观察抗结核治疗后其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88例患者平均年龄(49.08±17.49)岁;肝损害集中分布在40~69岁,多发生在服药3个月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32例,肝损害程度与抗原阴性者相比较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因素、乙肝病毒感染和药物因素是抗结核药引起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 三种方法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比较

    作者:王玉辉

    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三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方法:用三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74.3%,其中,ELI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9%;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9%.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各项诊断指标都不甚理想.结论:①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5%和81.5%,较ELISA和ME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②ELISA较MEIA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的OD值在cutoff附近,即检测灰区时,建议用MEIA复检.

  • 影响ELISA测定结果的因素

    作者:涂伟仁

    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LISA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抗原抗体的测定,能够排除大部分具有血液传播疾病的献血者,但仍有部分具有传染性的献血者不能排除[1].一些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携带者或试剂盒的差异(如不同厂家的试剂所包被抗原片断不同),或实验室检测的误差(如判断结果的方法和检测板中空白设置等)因素,均可影响ELISA检测结果,为防止假阳性结果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以溶血是否影响ELISA检测结果,对361份样本进行HBsAg、抗HCV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 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作者:马玲玲;孙阳;李学旺

    1乙型肝炎感染概况Australia抗原(澳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此后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认知有了飞跃的发展.1965年该抗原被Blumberg等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后很多人为消除HBV感染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乙型肝炎依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据估计全球大约20亿人曾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4.0亿人,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HBV感染[1].

  • 血液透析治疗海洛因成瘾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玫

    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海洛因成瘾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选择性的治疗了9例患者,经过了2~5次透析后,患者基本上毒瘾消失,且无戒断症状.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 9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0~32岁,平均使用海洛因达22个月,采用吸入与注射两种方式,患者均身体消瘦、面色蜡黄、四肢浅静脉硬化,无其它器质性疾病,血压基本正常.查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2例阴性,其余均为阳性,HIV均阴性.

  • 41298例住院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冲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血液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为预防和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41 298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以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结果 在41 298例患者中ELISA法检出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样本3 862例(9.35%),各年度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HBsAg、抗-HCV、抗-TP、抗-HIV各单项指标阳性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3组年龄段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呈增加趋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多项感染患者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多.结论 住院患者治疗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率,HBsAg阳性率高,抗-HCV、抗-HIV及抗-TP较低,男性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患者感染指标阳性率较高.

  • 核酸检测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旱灰区及弱反应性标本复检的必要性探讨

    作者:周军杰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NAT)的复检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及弱反应性的标本7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复检,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双试剂灰区标本HBV-DNA、HCV-RNA阳性率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HBsAg和抗-HCV单试剂、双试剂弱反应性标本NAT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BV-DNA、HCV-RNA阳性漏检和误诊,NAT检测对于HBV和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miRNA 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邢同京;徐洪涛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占全国人口的7.18%.HBV 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应用重组干扰素α和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 糖尿病肾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一例

    作者:周艳花;闫顺章;刘洁

    患者女,68岁,因食欲不振2个月,水肿10 d,胸闷、憋气2 d于2012年9月14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食欲不振,伴全身无力,近10 d水肿,有时发热,体温38℃左右,2 d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憋气,无咳嗽。既往有糖尿病14年,应用胰岛素治疗6年,平时血糖控制尚可。4个月前确诊为白内障,当时查尿蛋白+,肾功能未查。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13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9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不振,结膜苍白,眼睑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3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好。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82.6%,淋巴细胞7.6%,红细胞2.9×1012/L,血红蛋白78.1 g/L,血小板506×109/L。红细胞沉降率83 mm/1 h。尿常规:蛋白+++,隐血+++。糖化血红蛋白4.9%。血生化:血糖3.8 mmol/L,谷丙转氨酶16 U/L,谷草转氨酶21 U/L,总蛋白71.6 g/L,白蛋白36.9 g/L,球蛋白34.7 g/L,尿素30.9 mmol/L,肌酐511μmol/L,尿酸409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2 mmol/L,胆固醇3.8 mmol/L,甘油三酯1.26 mmol/L,钾5.2 mmol/L,钠139 mmol/L,氯106 mmol/L,钙2.36 mmol/L,磷1.28 mmol/L。ANA(-),E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艾滋病抗体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片:双肺散在斑片状模糊阴影,心影增大。胸部CT(图1):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右侧胸腔及心包积液,考虑间质性肺炎、肺水肿。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肺炎,高血压,贫血,系统性血管炎?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利尿、降压、胰岛素等治疗,患者反复胸闷、憋气,严重时端坐呼吸。因患者肾功能损害明显,血小板明显增高,血沉快,尿蛋白及隐血均阳性,考虑合并继发性肾病,系统性血管炎可能性大,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检查,结果示:免疫荧光法:p-ANCA(+),c-ANC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髓过氧化酶(MPO)(+),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入院第3天开始给予激素治疗,甲泼尼龙4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1周后患者胸闷、憋气症状逐渐减轻,食欲好转,双肺斑片状阴影逐渐消退(图2),血肌酐呈下降趋势。10月16日血肌酐降至337μmol/L。病情稳定后行肾活检,结果示(图3,4):肾穿刺可见11个肾小球,6个纤维性新月体形成,2个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弥漫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基底膜裸露、增厚,小血管管壁增厚、分层、断裂,入球小动脉坏死、内膜水肿,管腔狭窄。免疫荧光:IgG(-),IgA(-)、IgM(-)、C3(-)、C1q(-)。根据各项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应用环磷酰胺1 g,每月1次冲击治疗,已连续治疗3个周期,同时应用胰岛素、降压、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血肌酐维持在300μmol/L左右,血红蛋白上升到105 g/L,尿蛋白++,隐血++,红细胞沉降率26 mm/1 h,一般情况好转。目前已随访5个月,患者病情稳定。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宝敏;刘军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这得益于我国自从199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的广泛推广和2002年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政策的出台.近期国家对母婴传播的各种传染病管理又加大了力度,2012年2月卫生部颁发的《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出:实施四大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其中包括继续实施并逐步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公布从2012年3月份开始将母婴阻断措施用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 高敏发光技术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

    作者:饶郴丽;丰姝;魏彬;安静娜;陈其霞;王婷婷;陶传敏;王兰兰

    目的:评价高敏发光底物结合脱磁清洗技术及滤镜转换技术的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性能。方法实验性能验证。验证该检测技术定量检测HBsAg的基本性能,包括重复性、功能灵敏度、线性、准确性,以及HBsAg血清转换检测的敏感性。从2014年10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常规标本中纳入1007例阴性标本和82例潜在干扰标本,对其特异性进行评估,同时进行阴性“灰区”标本比率的分析;采用高敏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HISCL )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ECLIA)两种方法检测HBsAg 0.03~2500 IU/ml范围内的阳性标本259例及弱阳性标本27例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程、Spearman 检验、Bland-Altman 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SCL定量分析两个浓度的日间精密度( CV值)分别为1.55%和2.02%,日内精密度( CV值)分别为0.34%和1.34%;功能灵敏度达0.007 IU/ml;在0~2300 IU/ml范围内线性良好(低浓度:y=3.262x+0.082,r=0.994;高浓度:y=2303.608x-33.006,r=0.999)。 HISCL HBsAg检测系统能准确判断CAP质控品的结果,符合率为100%。 HISCL在检测HBsAg血清转换时呈高敏感性。其分析特异性达99.91%;“灰区”样本比率为1.66%。 HISCL和Elecsys HBsAg定量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为r=0.995,一致性为LOA:-0.3~0.19 log10 IU/ml。结论 HISCL HBsAg检测系统具有HBsAg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性能、阴性“灰区”样本比率较低,能满足临床检测线性范围宽和快速检测的要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37-542)

  • 抗病毒治疗时代的肝炎病毒实验室诊断

    作者:鲁凤民;夏宁邵

    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使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现有治疗措施虽然难以清除病毒实现临床治愈,但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临床治疗的飞速发展对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面的进展做一介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48-150)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现状和思考

    作者:高春芳;吴孟超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可从非活动性携带者到进展性慢性肝炎( CHB)、肝硬化、肝癌。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男性的第二大肿瘤相关死因。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肝硬化及肝癌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成为社会有限医疗资源的沉重负担。本文重点从病毒抗原和核酸两方面阐述目前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进展,并提出作为检验医师应重视HBV标志物的合理应用和诠释,积极参与临床诊治,为提高我国乙肝的临床诊治水平做出检验人的贡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45-147)

1040 条记录 6/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