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表达

    作者:赵伟;刘伟;罗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死胎,常规尸检,取心脏组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回访孕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采用百分率行χ2检验.结果:HBc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心内膜及心脏血管中呈点状及灶状分布,心肌细胞核不着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皆为阳性的孕妇较HBV单项阳性或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皆为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HBV单项阳性与HBsAg、HBeAb、HBcAb皆为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静脉血HBsAg、HBeAg、HBcAb皆为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作者:梁惠卿;许诗霖;毛乾国;张嘉挺;杨嘉恩;吴春城;钟群燕;连开伟;蔡洋;罗晨;庄鸿莉;陈少东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及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等指标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机制.方法:选择CHB患者556例,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活检,测定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炎症、纤维化程度及ALT、AST、HBV DNA水平.结果:①556例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6组:瘀血阻络证44例、肝肾阴虚证42例、肝郁气滞证48例、肝郁脾虚证282例、湿热蕴结证140例、脾肾阳虚证0例;按HBcAg表达模式分HBcAg阴性组42例、胞浆型HBcAg组186例、胞浆优势型HBcAg组290例、浆核各半型HBcAg组38例.②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结论: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均有相关性;HBcAg阴性组、胞浆型HBcAg组及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多处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正气未伤,免疫功能较强,为抗病毒治疗的较佳时机.

  • 三种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肝组织HBsAg、HBcAg效果的比较

    作者:郭以河;张闽峰;孟家榕;林明珠;戴太监

    为了探讨更适合肝组织HBsAg、HBcAg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我们分别用SP、ABC、EliVision二步法对肝穿组织进行HBsAg、HBcAg标记,以进一步提高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 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的关联性

    作者:覃彦平;柯柳华;蒋义生;马兴璇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并确定佳的用于确定高HBV DNA水平的HBsAg定量值的诊断临界点。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柳州市中医院确诊为CHB的患者239例,检测受试者HBV DNA、HBsAg、HBeAg及ALT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CHB患者HBsAg定量和HBV DNA检测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CHB患者中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603,P<0.01)。HBeAg阳性组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555,P=0.000), HBeAg阴性组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076,P=0.426)。在抗病毒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中,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22,r=0.603,P均=0.000)。在ALT 高水平组与ALT 低水平组中,HBsAg 定量和 HBV DNA 水平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r=0.586,r=0.578,P均=0.000)。高DNA组(>2000 copies/L)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637,P=0.000),低DNA组(<2000 copies/L)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226,P=0.057)。当HBsAg定量以5.03×103 IU/mL为临界点时,判定HBV DNA高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为0.727。结论 CHB患者血清HBsAg定量值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BsAg定量值可以较好地预测高HBV DNA水平。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现状和思考

    作者:高春芳;吴孟超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可从非活动性携带者到进展性慢性肝炎( CHB)、肝硬化、肝癌。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男性的第二大肿瘤相关死因。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肝硬化及肝癌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成为社会有限医疗资源的沉重负担。本文重点从病毒抗原和核酸两方面阐述目前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进展,并提出作为检验医师应重视HBV标志物的合理应用和诠释,积极参与临床诊治,为提高我国乙肝的临床诊治水平做出检验人的贡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45-147)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BV复制及其癌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的研究

    作者:曲建慧;白文林;常秀娟;楼敏;刘泽;王春平;陈艳;杨永平

    目的 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为对照,观察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的变化,以及HCC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探讨HBV导致HCC的可能机制.方法 HCC组89例,CHB组1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留取肝脏穿刺组织标本(HCC组织均带有癌旁肝硬化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CHB组(P<0.05);在CHB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和HCC组织中HBsAg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51%和10%,HBcAg阳性率分别为78%、19%和3%,与CHB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相比,HCC组织中2种抗原表达均明显较低(P均<0.05).结论 在HBV慢性感染不同疾病阶段,血清HBV DNA水平和HBsAg/HBcAg在肝组织内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与CHB组相比,HCC组HBV DNA水平较低,HBsAg/HBcAg表达显著缺失,这可能与HCC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降低有关,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导致HBsAg/HBcAg表达抑制.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和活动状态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表达差异

    作者:吴家箴;黄仁刚;杨兴祥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和活动状态的临床和病理学差别.方法 选择102例CHB免疫耐受期患者组成免疫耐受组,215例CHB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动期患者组成免疫活动组,分析两组间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的表达、性别、谷丙转氨酶、血清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结果 免疫耐受组的HBsAg胞膜表达强度低于免疫活动组(P=0.037),而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HBcAg胞核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免疫活动组(P=0.00).仅在免疫活动组,肝组织内HBsAg表达强度与HBV DNA存在正相关性(P=0.019),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HBcAg胞浆和胞核表达强度与HBVDNA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肝组织内的HBcAg表达强度和HBcAg胞核表达强度与G、S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仅在免疫耐受组,肝组织内的HBsAg胞浆表达强度与G、S存在正相关性(P=0.016和P=0.003).结论 肝组织内的HBsAg胞膜表达强度与CHB免疫活动程度呈正相关.肝细胞胞浆内表达的HBsAg有可能系免疫耐受状态机体攻击的靶抗原.肝细胞核内表达的HBcAg即是CHB病毒复制,又是免疫耐受状态的打破进展至免疫活动状态的关键,也是肝组织炎症活跃和纤维化进展的关键.

  • 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相关性研究

    作者:顾小红;李奇芬;王宇明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连续切片技术和原位杂交,检测了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为81%,71%,乙型肝炎为94%,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其次是胞质表达,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两种抗原的表达程度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相关(P<0.01).HBcAg以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HDAg表达强度与HBV D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HDV感染会抑制HBV DNA复制或病毒抗原表达;在HDV致病机制中HDV的直接细胞毒性可能起主要作用,也有HBV的协同作用.

  • 脐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物诊断宫内感染的局限性

    作者:刘景丽;刘兰华;徐陈瑜;陈廷美;徐飚;陈洁;胡娅莉;周乙华

    目的 探讨脐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学标记物在诊断HBV宫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10月8日至201 3年5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和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中,纳入2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无丙型肝炎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孕妇(其中3例双胎).281例新生儿生后12h内均进行被动免疫及主动免疫.孕妇分娩后立即采集脐血,分娩后2d内采集外周血,婴儿7~12月龄随访时采集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下限为102 U/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抗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抗HBc),以及抗HBc IgM.分析7~12月龄时的婴儿随访率,母血、脐血及婴儿的HBV血清标记物水平,婴儿慢性HBV感染率,以及脐血HBVDNA、抗-HBc IgM水平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 结果 7~12月龄时婴儿随访率为76.2%(214/281).71例HBeAg阴性孕妇分娩新生儿71例,其中8例(11.3%,8/71)脐血 HBV DNA阳性;随访到56例,其中7例(12.5%,7/56)脐血HBV DNA阳性,但7~12月龄时,54例(96.4%,54/56)抗-HBs阳性,HBsAg和抗-HBc均为阴性,无一例HBV感染.207例HBe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210例,其中86例(41.0%,86/210)HBV DNA阳性;随访到1 58例,其中38例(24.1%,38/158)脐血HBV DNA和HBsAg同时阳性;但7~12月龄时仅6例(3.8%,6/158) HBsAg、HBeAg和抗-HBc同时阳性,HBV DNA为1.55×107~1.51×109 U/ml,诊断慢性HBV感染.脐血HBV DNA≥105 U/ml者中随访到7例,其中4例7~12月龄时未感染且有保护力;3例确诊HBV感染.另外3例HBV感染婴儿的脐血HBV DNA,1例为9.18×103 U/ml,2例低于检测下限.281例脐血标本的抗-HBc IgM均阴性. 结论 脐血HBV DNA阳性不能诊断HBV宫内感染,HBV DNA阴性不能排除HBV母婴传播;脐血抗-HBc IgM阳性率极低,阴性不能排除HBV宫内感染.

  • miR-155对HBV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蔡启茵;任广立;张卫云;冯宇鹏;马恒颢

    目的 观察miR-155对SOCS1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究miR-155对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HepG2.2.15细胞中提取基因组,经PCR扩增得到miR-155前体序列,纯化并连接入pmR-mCherry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iR-155,经去内毒素后转染至HepG2.2.15细胞.将细胞分为重组组(转染pmiR-155质粒)、空载组(转染pmR-mCherry质粒)、转染试剂组、空白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155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细胞SOCS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SOCS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HBsAg、HBeAg的表达.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以空白组细胞内miR-155的表达量为基准,重组组miR-155表达量(519.43±52.10)明显高于空载组(24.24±16.70)及转染试剂组(35.04±26.09,P<0.05);RT-PCR结果显示,重组组SOCS1 mRNA表达量(0.63±0.91)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组SOCS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组.以空白组的表达量为基准,重组组HBsAg和HBeAg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55.62%±3.77%和47.87%±2.46%(P<0.01).结论 过表达的miR-155可抑制细胞内SOCS1和HBV蛋白的表达.

  • 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作者:马红梅

    1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

  •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检测

    作者:孙波;周长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实验室检查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阿糖腺苷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

    作者:孙祁岩;赵伟;罗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3±4岁),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d(1次/d)×2M.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阿糖腺苷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2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 IL-12和IL-18基因免疫对HBcAg核酸疫苗诱导小鼠(H-2d)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吴欣;黄祖瑚;成军;邢益平;董菁

    目的:观察IL-12和IL-18基因免疫对HBcAg核酸疫苗诱导小鼠(H-2d)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肌肉注射法将HBV核心区DNA疫苗、IL-12质粒和IL-18 质粒接种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c(IgG)及IgG亚类(IgG1、IgG2a);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HBcAg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免疫6周后,HBcAg DNA疫苗联合IL-12质粒、IL-18质粒和IL-12+IL-18质粒组小鼠的血清抗HBc终点滴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HBcAg DNA疫苗组小鼠(P<0.05),抗HBc IgG亚类以IgG2a占优.DNA疫苗免疫的各组小鼠,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P组),其中C+IL-18组和C+IL-12+IL-18组中CTL值明显高于C组,尤以C+IL-12+IL-18组中的CTL杀伤率高.结论:IL-12和IL-18基因与HBcAg DNA疫苗联合免疫,不仅能增强HBcAg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能增强HBcAg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 qd×60d.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8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 HBV感染者134例的HBsAg·Re研究

    作者:夏德发

    近年采用RIA夹心法测定134例HBV感染者及36例非患者的血清HBsAg·Re,并以同期测得的血清HBcAg等作对照.结果在110例HBsAg阳性者中,检出69例HBsAg·Re阳性(62.7%);33例HBeAg阳性者中,检出26例HBsAg·Re阳性(78.8%).该项研究进一步证实,血清中检出HBsAg·Re,提示HBV复制活跃,有高度传染性.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HBcAg 与HBV-DNA、HBsAg的关系

    作者:张玲;潘虹;吴昊鹤;罗殿中;缪勇建;陈霜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V-DNA、HBsAg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C患者癌旁肝组织HBcAg的表达;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ELIsA一步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和HBsAg含量,以此作为试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无乙肝病毒感染的肝血管瘤或肝囊肿切除术后所取的肝组织HBcAg的表达,以此作为对照组。分析肝组织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HBV-DNA含量、HBsAg含量的关系。结果:对照组20例的肝组织HBcAg均为阴性。试验组50例癌旁肝组织HBcAg阳性30例,阴性20例;HBV-DNA阳性率为64%,阴性率为36%,联合检测癌旁肝组织HBcAg和HBV-DNA阳性率为80%;试验组中肝组织HBcAg阳性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阴性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C患者癌旁肝组织HBcAg联合检测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血清HBV-DNA;与血清HB-sAg含量无明显的关系。

  • 906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分析

    作者:孙慧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除HBcAg不易检出外,其他五项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出来.

  •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李计来;徐静;王娟;吴刚;赵莉;许丽锋

    目的 探讨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及其对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HBcAg、HBsAg及HBcAg+ HBsAg混合抗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形态.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S)、HBcAg组(C)、HBsAg组(S)、HBsAg+铝佐剂组(S+Al)、HBsAg+ HBcAg混合组(S+C)及HBsAg+ HBcAg+铝佐剂组(S+C+Al),用相应抗原免疫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14天经小鼠双侧大腿肌肉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1次,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c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HBsAg特异性抗体亚类,ELISP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HBsAg特异性IFNγ、HBcAg特异性IFNγ及HBsAg特异性IL-4水平.结果 电镜观察可见HBsAg和HBcAg均呈大小均一的VLP结构,二者混合后有聚集现象.初次免疫后,S+C组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加强免疫后,S+C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02),C组和S+C组均可产生高水平HBcAg特异性抗体.S组HBsAg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S+C组以IgG2a为主.S+C组HBs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明显高于S组、S+Al组和S+C+Al组(P<0.05),C组与S+C组HBc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均较高,与S+C+Al组比较,S+Al组HBsAg特异性IL-4斑点数明显升高(P=0.026).结论 HBcAg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增强HBsAg的免疫反应,使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HBV不同抗原负载下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谢丽平;林涛发;朱玲玲;王少扬

    目的 观察在不同HBV抗原负载下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变化及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DC的功能变化.方法 分离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在不同抗原负载下(HBsAg、HBcAg、HBsAg联合HBcAg)诱导DC分化成熟,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1a及HLA-Ⅱ类分子HLA-DR表达水平,同时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评估DC功能.结果 与负载HBsAg诱导相比,HBcAg、HBsAg联合HBcAg诱导下DC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增强(HLA-DR:85.12±1.55比98.37±1.27比99.21±1.33;CD1a:15.69±2.46比16.25±2.33比42.20±1.10;CD80:71.88±6.38比80.74±3.23比94.70±2.77;CD83:32.64±2.77比42.55±2.88比44.16±1.89).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提示DC功能改善更显著,尤其HBsAg联合HBcAg诱导DC功能改善更加明显(HBV DNA阳性:7.29±0.17比7.99±0.43比8.56±0.31;HBV DNA阴性:7.48±0.30比8.22±0.41比8.78±0.31).将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前后DC功能进行比较,经抗病毒治疗在充分抑制HBV DNA复制的情况下,DC功能的恢复更趋于完善(HLA-DR:99.21±1.33比99.82±2.67;CD1a:42.20±1.10比71.33±5.89;CD80:94.70±2.77比96.42±3.56;CD83:44.16±1.89比68.34±2.11).结论 HBsAg联合HBcAg诱导DC细胞功能明显得到恢复和增强,HBV DNA阴性时诱导自体DC功能恢复更趋完善.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