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怎样处理韧带损伤

    作者:周方

    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扭伤是运动中容易发生的关节部损伤,它是指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和胫腓韧带联合的损伤.通常,胫腓韧带联合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受伤;内侧副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较细密而坚韧,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也较少见;外侧副韧带为容易受伤的踝关节韧带,外踝扭伤占踝关节扭伤的80%.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体会

    作者:崔小平;胡伟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特指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的肘关节后脱位,属于肘关节内复杂骨折脱位的一种类型.这类损伤均同时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的撕裂,是肘部严重的高能量创伤,高处坠落和车祸是常见原因,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我科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收治了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其中18例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经3个月至2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 双源CT与高频超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袁涛;林久灶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与高频超声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踝关节急性扭伤所致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CT与高频超声征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或手术证实。结果36例踝关节急性扭伤病例中,双源CT发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形态正常但周围软组织肿胀6例,外侧副韧带形态肿胀并密度不均匀21例,外侧副韧带正常形态消失并局部软组织明显肿胀9例。高频超声发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肿胀增厚12例,外侧副韧带形态肿胀增厚并可见韧带纤维连续性部分中断18例,外侧副韧带完全连续性中断6例。结论运用双源螺旋CT扫描与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将两者结合进行诊断效果更佳。

  •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保守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高景华;程灏;赵卫国;卢泽明;闻程炜;高春雨;丁洪磊

    踝关节侧方韧带的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美国每天有27 000个临床病例被报道[1].在踝关节扭伤的患者中,近85%的扭伤都涉及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其中约65%是单纯距腓前韧带的损伤,约20%同时涉及到了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2],而距腓后韧带的损伤非常少见,往往只有在严重的骨折脱位中才会出现.虽然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伤科疾患,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且许多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患者急性期症状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与缓解,但有许多患者会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受到残留症状的影响.严重者,会有约20%~40%的患者因反复扭伤而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 微型刀韧带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50例

    作者:韩建海;王炎阳;林青海;王树民

    笔者自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对50例(68膝)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在C型臂影像监视下,行微型刀韧带松解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8~72岁。病程长者20年,短1年,平均3年。双膝关节骨质增生18例,单膝关节32例。双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者15例,一侧障碍者26例。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尤以启动时或下坡时明显。全部膝关节均拍正侧位X线片,可见不同程度的髁间隆起、髌骨上下缘和内外髁骨质增生。2 治疗方法2.1 手术体位患者仰卧屈膝位,无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者以屈膝60°为宜,有功能障碍者可根据关节功能障碍程度选择一接近角度,然后在足跟、臀部之间放一枕垫,确保手术所需体位。2.2 微型刀进刀点选择根据X线平片所示增生的部位、程度、外形等,分析力学原理决定进刀点,一般可选择膝眼、内外侧副韧带附着点、半膜肌止点、髌骨上下缘6个进刀点,也可根据情况选择膝关节周围压痛点为进刀点,并以龙胆紫标记。

  • 中药外敷加改良"U"形石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作者:张帆;张益;吴惠明;王庆来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改良"U"形石膏制动配合如意金黄膏外敷治疗9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外侧副韧带蠕变特性研究

    作者:高峰;孙红辉;马洪顺

    目的 比较正常和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蠕变特性,确定骨性关节炎对外侧副韧带蠕变特性的影响.方法 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组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的应力增加速度为0.01MPa/s,实验时间为7200s,采集100个数,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正常和病态组外侧副韧带蠕变初600s变化较快,之后应变缓慢上升,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正常组7200s蠕变量1.489%,病态组7200s蠕变量1.175%.结论 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蠕变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与外侧副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关系

    作者:董伊隆;钱约男;钟熙强;刘良乐;蔡春元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单束解剖重建股骨隧道与外侧副韧带(LCL)重建股骨隧道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中ACL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数据,便于临床实际操作中避免2个股骨隧道相互干扰,为ACL和LCL一期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保留膝关节上下至少20c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关节损伤.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3~ 66岁,平均年龄38.7岁.屈膝120°经前内辅助入路(AMP)钻取股骨隧道.在股骨外髁外侧面寻找后外侧角(PLC)结构,钝性分离LCL,并钻取LCL隧道.标本进行CT扫描,在CT片上观察隧道碰撞数,并计算两个隧道的短距离.结果 在LCL股骨隧道深度为25mm时,其与ACL股骨隧道短距离为(3.9±2.4)mm;在LCL股骨隧道深度为30mm时,其与ACL股骨隧道短距离为(2.7±1.9)mm.在ACL股骨隧道深度为25mm时,其与LCL股骨隧道的短距离为(4.4 ±2.6)mm;在ACL股骨隧道深度为30mm时,其与LCL股骨隧道的短距离为(3.2±2.1)mm.在30例标本中,共发现6例隧道碰撞,碰撞的几率高达20%.结论 我们发现两者隧道发生碰撞的几率高,临床一期解剖重建时,术前应做个体化准备,规划好LCL重建所需股骨隧道的长度和隧道直径,从而规避与ACL股骨隧道的碰撞.

  • 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76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盛为;赵文志;方旭;杜广宇;张路;米立东;孙传秀

    目的 观察砸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患者在确诊后立即或7~8 d后完成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U型石膏固定踝关节于90°背伸轻度外翻位4~5周,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在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71例患者中,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率达97.18%;完全负重时间8~12周,平均9.3周;完全恢复至伤前活动度和活动量的时间为4~8个月,平均4.6个月;2例发生二次扭伤;2例诉活动后外踝周围疼痛和肿胀.结论 手术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满意.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武京国;王德峰;张延明;范克伟;张喜善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之一,高能量所致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属双髁骨折,双侧剪切应力造成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塌陷,可能同时合并半月板或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概率较高[1-3]。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作者采用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或内侧倒“L”型切口,结合双钢板固定,治疗了27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 带线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齐新文;王兆杰;陈军平;袁小洪;叶小聪;安荣泽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带线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新鲜撕脱骨折18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24个月随访后未见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及伸屈膝关节受限,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缝合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具有不破坏周围韧带肌腱,可大程度恢复解剖结构及提供生物力学支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0'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彬;姜海英;李冀;刘振腾;杨艳东

    目的 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10--2014-12诊治的45例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20例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非手术组20例均获得8~2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7.55±11.21)分,其中优8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0.0%.手术组25例均获得8~1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103.45±12.15)分:优13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0%.手术组HSS评分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后肘关节稳定性差,手术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修复前关节囊、内外侧韧带结构,相比非手术治疗更有利于肘关节的结构稳定及功能恢复.

  • 军事训练伤后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赵志芳;杨永宏;楼肃亮;王炤;张冬生;钱金黔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伤后踝关节外侧中重度不稳定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1例中重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行解剖学重建+Myerson术式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年,术后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中重度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行解剖学重建+Myerson术治疗短期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及有限切开重建外侧副韧带

    作者:康一凡;王谦;汪滋民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同时损伤后,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同时有限切开重建外侧副韧带的手术方法.方法 8例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LARS人工韧带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随访6~29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委员会韧带标准评价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 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15~125°.术后随访时IKDC评分:8例均为A类,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60分以下,终末随访时为平均91.5分.结论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同时损伤,较为少见,采用自体或异体移植物等方法重建创伤大,移植物来源有限,术后并发症多,膝关节术后不能达到即时稳定,易导致术后再次发生膝关节不稳.而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外侧副韧带,术后膝关节可获得即时稳定,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 半腱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雷;陆伟;吴冰;柳海峰;李皓

    目的 比较自体半腱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12在踝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68例.半腱肌腱组35例,异体肌腱组3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结果 68例均获得13~38(22.7±5.2)个月随访.半腱肌腱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异体肌腱组,但在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方面优于异体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肢膝关节健康状况、运动期望值及经济承受能力综合分析,个体化选择移植物.

  • 陈旧性膝前外侧不稳治疗方法的改进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陈霞;竺筠雯

    晚期前十字韧带、外侧副韧带损伤,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产生创伤性关节炎是必然趋势.我们应用Chmley关节夹使半脱位的胫股关节解剖复位、固定,并重建前十字韧带、外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的生理解剖及生物力学,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有关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诊治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孙康

    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常见的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其次是后交叉韧带(PCL)合并MCL损伤;ACL合并外侧副韧带(LCL)和ACL合并PCL及MCL损伤.随着目前交通事故的增多和竞技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亦日趋常见.

  • 利用锚钉治疗踝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

    作者:王弢;冯世庆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患者20例,采用带线锚钉骨膜与腓骨长短肌腱鞘进行缝合加固手术,术后石膏托固定固定踝关节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同时利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根据AOFAS评分显示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踝关节不稳发生。结论:利用锚钉进行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的修复,具有手术创伤小,同时可以大限度保证腓骨短肌的功能,从而达到恢复踝关节正常功能的作用。

  • 急性踝关节复合体损伤的诊治

    作者:姜保国

    踝关节复合体由踝关节的骨性结构及其韧带结构共同组成。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远端关节面穹窿部、内外踝与距骨组成。主要包括距骨体马鞍形顶与胫骨远端关节面所构成的关节和下胫腓间的关节,另外距骨体两侧的关节面还与相应的内、外踝构成关节。踝关节的韧带结构主要包括下胫腓复合体及内外侧副韧带系统三个部分。下胫腓复合体将胫腓骨远端紧密相连,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下胫腓前韧带,连接胫骨前结节与外踝;②下胫腓后韧带,连接胫骨后结节与外踝;③骨间韧带,连接腓骨和胫骨,向上与小腿骨间膜相延续。从坚强程度来说,骨间韧带为强韧,下胫腓后韧带次之,而下胫腓前韧带为薄弱。故下胫腓联合后方的损伤多表现为胫骨后结节的撕脱骨折,而前方的损伤通常为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组成。距腓前韧带起于外踝前缘,止于距骨颈。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由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组成,浅层跨越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两个关节,而深层只跨越踝关节一个关节,但是有时候也不是绝对的。浅层分成四束,分别为胫舟韧带(位于前方,发自内踝前丘前缘,进入舟骨背面内侧,可能也有部分止于距骨)、胫距后浅韧带(发自丘间沟,止于内侧距骨结节和载距突)、胫跟韧带(位于胫弹簧韧带的深层,起自内踝前丘内侧表面,止于载距突内缘)和胫弹簧韧带(位于浅层,起自内踝,垂直向下,止于弹簧韧带的浅层并形成为其主要部分,是三角韧带浅层中坚强的部分),其中胫弹簧韧带和胫舟韧带是恒定存在的。三角韧带深层由胫距后深韧带(发自内踝丘间沟,止于距骨关节面下方的内侧面)和胫距前深韧带(发自内踝前丘和丘间沟,止于距骨内侧关节面前部以远处)组成,前者是唯一恒定存在的。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九)踝关节创伤的MRI应用

    作者:郑卓肇

    MRI作为一种可全面评价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检查手段,目前在踝关节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韧带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以及踝周肌腱病变等方面.一、外侧副韧带损伤踝部易损伤的韧带为外侧副韧带,多发生在足跖屈、内翻内旋时,以距腓前韧带的损伤为常见,其次为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后韧带损伤则较为罕见.MRI横断面为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重要方位,常可在单层图像上完整显示距腓前韧带的全程;对于跟腓韧带损伤,则常需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共同评估,并常需评估连续的多层图像.

9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