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超声对距腓前韧带撕裂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傅仲带;卢苇

    目的:通过分析距腓前韧带撕裂伤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评价此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日立二郎神5~13MHz线阵探头,对48例外踝损伤患者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距腓前韧带损伤高频超声图像发现,完全撕裂为Ⅲ类损伤;部分撕裂为Ⅱ类损伤;挫伤为I类损伤。在48例患者中,Ⅲ类损伤患者有13例,Ⅱ类损伤患者有18例, I类损伤患者有12例,无损伤患者有5例。再比较11例手术患者发现,手术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情况有10例,其中4例患者伴有跟腓韧带损伤,6例患者还伴有韧带止点处骨面撕脱性骨折,另外高频超声诊断的误诊情况为1例。结论:高频超声图像观察到患者发生距腓前韧带撕裂伤情况的准确性高,具有参考价值。

  • 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敏

    目的 探讨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在该院医学电诊科实习6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学生应用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思路进行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试理论成绩;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面的能力及基础操作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考试成绩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技术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 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制动非制动疗效比较

    作者:刘宪民;祖启明;龚旭生

    本文报告一组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制动与非制动疗效比较,供同道参考.

  • 电针治疗跗骨窦综合征43例疗效观察

    作者:贾道福;朱艳萍

    跗骨窦综合征为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合并症,1958年由O'Conner首次提出后,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踝内翻扭伤时,窦内韧带、血管、脂肪组织与距腓前韧带同时受损,致窦内充血、水肿,压力增高,出现踝部酸痛不适.笔者近2年来治疗本病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小9岁,大52岁,平均30.5岁;病程0~2周29例,2+周~半年14例.其中右侧31例,左侧12例,均有踝内翻扭伤史.

  • 应用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疗效观察

    作者:马骁;刘成;卡索;李丹;安志峰;田勇;刘守应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42例,并运用关节镜诊治关节内继发病损.结果 术后39例获随访13~27个月,平均(18.5±5.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方法合理而有效.

  •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守勃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0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的23例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采用AOFAS评分、Karlsson评分及Tegner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3例均获得24~57(36.7±9.6)个月随访.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不稳感、肿胀均消失,行走正常,关节活动度良好.查体前抽屉试验(-),内翻试验(-).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2.0±5.6)分,Karlsson评分为(89.4±6.6)分,Tegner评分为(4.7±1.1)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以较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取得良好疗效.

  •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杨克强;黄长明;谷孝将;李柱林;徐厚君;谢晓荣;杨牧;安琳;张鑫

    目的 对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2例,术后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略外翻位6周,第7周开始去石膏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对疼痛、功能、外形进行评价.结果 疼痛评分:术前0~30分,平均(20.83±7.93)分;术后30~40分,平均(32.50±4.52)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0,P<0.001).功能评分:术前14~39分,平均(28.08±9.19)分;术后40~50分,平均(48.17±3.41)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413,P<0.001).外形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评分均为10分.总分:术前26~79分,平均(58.08±16.76)分;术后80~100分,平均(90.67±6.4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5,P<0.001).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

  • 急性踝关节复合体损伤的诊治

    作者:姜保国

    踝关节复合体由踝关节的骨性结构及其韧带结构共同组成。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远端关节面穹窿部、内外踝与距骨组成。主要包括距骨体马鞍形顶与胫骨远端关节面所构成的关节和下胫腓间的关节,另外距骨体两侧的关节面还与相应的内、外踝构成关节。踝关节的韧带结构主要包括下胫腓复合体及内外侧副韧带系统三个部分。下胫腓复合体将胫腓骨远端紧密相连,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下胫腓前韧带,连接胫骨前结节与外踝;②下胫腓后韧带,连接胫骨后结节与外踝;③骨间韧带,连接腓骨和胫骨,向上与小腿骨间膜相延续。从坚强程度来说,骨间韧带为强韧,下胫腓后韧带次之,而下胫腓前韧带为薄弱。故下胫腓联合后方的损伤多表现为胫骨后结节的撕脱骨折,而前方的损伤通常为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组成。距腓前韧带起于外踝前缘,止于距骨颈。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由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组成,浅层跨越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两个关节,而深层只跨越踝关节一个关节,但是有时候也不是绝对的。浅层分成四束,分别为胫舟韧带(位于前方,发自内踝前丘前缘,进入舟骨背面内侧,可能也有部分止于距骨)、胫距后浅韧带(发自丘间沟,止于内侧距骨结节和载距突)、胫跟韧带(位于胫弹簧韧带的深层,起自内踝前丘内侧表面,止于载距突内缘)和胫弹簧韧带(位于浅层,起自内踝,垂直向下,止于弹簧韧带的浅层并形成为其主要部分,是三角韧带浅层中坚强的部分),其中胫弹簧韧带和胫舟韧带是恒定存在的。三角韧带深层由胫距后深韧带(发自内踝丘间沟,止于距骨关节面下方的内侧面)和胫距前深韧带(发自内踝前丘和丘间沟,止于距骨内侧关节面前部以远处)组成,前者是唯一恒定存在的。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九)踝关节创伤的MRI应用

    作者:郑卓肇

    MRI作为一种可全面评价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检查手段,目前在踝关节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韧带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以及踝周肌腱病变等方面.一、外侧副韧带损伤踝部易损伤的韧带为外侧副韧带,多发生在足跖屈、内翻内旋时,以距腓前韧带的损伤为常见,其次为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后韧带损伤则较为罕见.MRI横断面为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重要方位,常可在单层图像上完整显示距腓前韧带的全程;对于跟腓韧带损伤,则常需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共同评估,并常需评估连续的多层图像.

  • 距腓前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夹角对诊断慢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作用

    作者:于立志;李宏云;李宏;华英汇;陈世益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以提供一种诊断慢性ATFL损伤的新的间接诊断方法.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因其他疾病至我院就诊、非踝关节不稳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均在MRI横断面上测量ATFL与PTFL的夹角,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组患者较对照人群ATFL和PTFL的夹角明显增大(82.1°±8.0° vs 74.4°±5.9°,P<0.01).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784,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表明ATFL与PTFL的夹角对于慢性ATFL损伤的诊断有意义.利用其曲线坐标计算出当ATFL与PTFL之间的夹角为79°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4.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TFL与PTFL的夹角明显增大.当ATFL与PTFL夹角大于79°时,慢性ATFL损伤的可能性升高.

  •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作者:刘建永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双重锚定法)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4.7月(2~5年),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末次随访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A、B两组在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上无差异,在踝关节内翻(P=0.025)、距骨倾斜(P=0.025)与前移(P=0.020)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重建相较于修复显示出更佳的稳定性.AOFAS评分A组由术前46.90±9.10改善至术后2年87.15±4.22(P=0.000),B组由术前46.50±9.95改善至术后2年93.70±5.00 (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3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在地面步行(P=0.045)、大步行距离(P=0.042)、稳定性评分(P=-0.045)上组间有差异.VAS视觉疼痛评分A组由术前7.10±5.30改善至术后2年2.05±1.95 (P=-0.000),B组由术前6.95±4.40改善至术后2年2.12±1.88 (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无差异(P=0.450).主观评级术后2年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01);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观评级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结论:依托关节镜技术,借鉴尸体解剖数据,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后足僵硬等常见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功能期望值较高的青壮年患者及韧带残端质量较差的翻修手术.手术切口的改进及保残技术有助于降低术区神经损伤几率,恢复本体感觉,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第三腓骨肌重建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

    作者:王翔宇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方法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5例单侧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并踝关节不稳并应用第三腓骨肌行重建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3~59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均有内翻位踝关节扭伤病史,并踝关节外侧慢性疼痛症状,MRI检查提示距腓前韧带损伤,病史4.9 ~ 239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后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量表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关节评分标准(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3~39个月随访,平均26.7个月,VAS评分由术前(4.5±1.3)分降为术后1年(1.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6.8 ±6.9)分改善为术后1年(89.7±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能够恢复踝关节稳定性,改善踝关节功能及缓解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 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

    作者:夏永法;沈海良;项杰;钱涛;刘武斌

    目的 探讨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进行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优27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7.06%(33/34).结论 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是急性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 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呈双条状排列的报导

    作者:王玉玺;阳红林;岳学强;梁利波;王颍源;李坤林;陈雅文;孟庆依;成秋宸;马建军

    对踝关节调查见踝关节距腓前韧带与教科书描述有异[1].31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呈双条状分布出现14例,发生率为45.16%,且界限清晰.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给临床预防、治疗运动损伤和应用MRI等断层影像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17例:锚钉与同种异体肌腱修补重建

    作者:王培;闫洪伟;李哲;杨冬蕊;李志怀

    背景:陈旧的踩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常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但该术式需要牺牲部分自体腓骨短肌腱,使腓骨短肌腱外翻足的功能受到影响.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观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修复重建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7例,病程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锚钉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术中应用4.5 mm直径的钻头在外踝处打孔,在距腓韧带的距骨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在跟骨跟腓韧带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然后将异体肌腱在外踝骨孔处穿过,维持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中度外翻位,将肌腱的两端分别用锚钉的尾线缝合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轻度外翻位.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AOFAS评分及应力X射线平片结果.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6,12,24个月复查,患者AOFAS评分显示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踝关节不稳,应力位置的距骨倾斜角度平均值及距骨的移动距离平均值明显减小,踝关节功能较好,外形满意.可见,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手术剥离软组织范围小,不损伤正常自身结构,可维持踝关节正常形态,恢复踝关节功能.

  • 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

    作者:沙勇;唐辉;丁晶;徐永清;李福兵;阮默;李春晓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
      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或松弛18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或松弛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及Good评级评估踝关节功能,并进行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同时修复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48.4±3.7)分,治疗后(88.2±3.8)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8分;单独修复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50.0±6.4)分,治疗后(89.5±3.4)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5分。Good评级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增大了腱骨接触面积,增加了骨腱愈合的概率,增强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其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评估。

  • 高频超声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征;李建国;田辉;车东东;朱家安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的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其与前抽屉试验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的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性不稳定的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 距腓前韧带损伤的高频超声表现

    作者:蔡叶华;杨永明;秦茜淼;王怡

    目的 分析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5~17 MHz线阵探头,对90例外踝损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对31例手术治疗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中,距腓前韧带Ⅰ类损伤(挫伤)32例,超声图像表现为韧带增粗,回声减低;Ⅱ类损伤(部分撕裂)15例,表现为部分韧带纹理连续性中断或变薄;Ⅲ类损伤(完全撕裂)34例,表现为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回缩.3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8例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距腓前韧带损伤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作者:马苟平;张晓文;俞华军;钟甫华;郭峭峰;沈立峰;黄凯;张春

    踝关节急性外伤或反复扭伤常常会导致韧带损伤,继发踝关节不稳定.本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应用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

    作者:姜远才

    目的 讨论距腓前韧带损伤临床机理及MRI 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病人20 例,所有患者均行MRI 常规TSE 序列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矢状位SPIR序列扫描并经临床及切开手术证实.结果 全部病例均显示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 表现,其中12 例早期完全恢复,6 例不同程度恢复延迟,2例遗留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 踝关节内翻损伤中,距腓前韧带是常损伤的韧带,MRI 检查具有高度敏感性及良好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