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作者:刘全达;周宁新;张文智;王茂强

    目的总结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1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中,合并胰腺疾病12例,未发现明确胰腺疾病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脾肿大16例(100%)、腹痛10例(63%)、消化道出血7例(44%)、腹部肿块3例(19%).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方法主要为超声、CT和内镜.7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提示脾静脉主干栓塞(7/7).增强CT可明确脾门周围及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扩张、迂曲(16/16).胃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5).脾脏切除对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确切,发生门静脉栓塞1例.结论超声、CT和内镜检查联合特殊的临床特点,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并不困难.治疗上提倡个体化原则,但对有消化道出血者,应行脾脏切除术.

  •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章春来

    超声在诊断各种肝脏疾病、布一加综合征等肝源性及肝后性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和总结.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属支汇合形成,分别接受同名伴行动脉的血流.当各种原因引起脾静脉阻塞时,大量的脾血将取道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经胃壁静脉网从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

  • 自体脾静脉移植在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承宏;程东峰;沈柏用;陶宗元;韩宝三;陈泉宁;邓侠兴;陈皓;周光文;李宏为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 min、38 min和30 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 450 ml/min、1 200 ml/min和1 500 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陈石伟;乔德林;章佩钏

    1998年10月~2000年12月,我院对2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其术前1周及术后4周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的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的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 左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何天霖;周颖奇;曹贵松;胡先贵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属支汇合形成,分别接受同名伴行动脉的血流,故门静脉循环分为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血流区域:脾胃血流区域和肠系膜血流区域.当各种原因引起脾静脉阻塞时,大量的脾血将取道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经胃壁静脉网从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造成脾胃血流区域高压而门静脉压正常的情况,临床上称为左侧门脉高压症.因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的外科处理[1].本文总结了自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的12例左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并探讨其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对门脾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莉;陆建平;王飞;刘崎;田建明;金爱国;曾浩

    目的: 探讨门脾静脉血栓的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 DCE-MRA)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27例门脾静脉血栓患者行3D DCE-MRA检查及工作站三维重建,其中肝硬化继发门脾静脉血栓形成19例,非肝硬化继发门脾静脉血栓8例.结果: 门脾静脉血栓3D DCE-MRA主要表现为门脾静脉内栓子形成,正常门静脉变形、消失,局部出现扭曲的向肝性侧支血管,肝内可继发动静脉瘘,腹腔及腹壁可见离肝性侧支血管.结论: 3D DCE-MRA能清晰显示门脾静脉内栓子,同时完整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门脾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 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25例体会

    作者:戴雪明;徐传德

    脾肾静脉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的同时并纠正脾功能亢进,术后脑病发生率底,但因吻合口偏小、血管易扭曲及栓形成,降压效果差[1].我院自1974年开始进行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即将脾静脉中央段经胰腺背面与左肾静脉作端侧或侧侧吻合.本文作者通过对 1985~1996年间25例良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病例分析,对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的手术方法、术中注意点、优点及适应证等作了介绍.

  •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乙型肝炎硬化肝功能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常帅;曹新山;姜兴岳;秦东京;张林;赵明东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PC-MRI)技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在患者肝功能状况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接受PC-MRI检查的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93例为研究组,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27例、B组35例和C组31例,另选因其他疾病接受PC-MRI检查但无肝脏疾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四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门静脉血管截面积、每搏血流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两比较,门静脉每搏血流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依A、B、C组之序递降(P均<0.05),且除A组血流速度、B组每搏血流量和血流量外,肝硬化各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肠系膜上静脉参数四组间比较仅血管截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两两比较,A、B和C组血管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脾静脉血管截面积、每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B组血管截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C组每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加脾静脉的血流参数对比显示,仅C组的肠系膜上静脉加脾静脉总每搏血流量、总血流量显著高于门静脉(P<0.05,P<0.01).93例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9.76±6.1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每搏血流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与患者的MELD评分结果分别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采用PC-MRI技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能很好的反映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可为研究肝硬化患者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评估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 中西药联用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4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兰

    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笔者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化裁联合西药心得安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40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门脉高压出血危险的影响

    作者:唐荣国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阶段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量及其比值(Qsv/Qpv)对门脉高压出血危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43例、肝硬化代偿期67例与失代偿期58例)和59例正常人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流速,再计算出相关的血流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随着病情发展,各组Qsv/Qpv不断升高,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门静脉内径≥(1.56±0.22)cm,脾静脉内径≥(1.26±0.16)cm,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量比值≥0.816±0.157时,可作为有出血危险的参数.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系统及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血吸虫病肝损害超声分级与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易松涛;黄维恒;彭亿新;郭金枝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肝损害程度B超分级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对125例血吸虫病患者按WHO/TDR推荐的方法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级,并检测患者及对照组51例正常人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计算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结果 血吸虫病患者门静脉与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肝纤维化程度血吸虫病患者其门静脉与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有关;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血流量比例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升高.

  • 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与食管静脉曲张度对比分析

    作者:郑永平;林奕芬;郑晓璇;章旋燕;陈琪

    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多普勒血流量参数与门静脉高压出血危险性相关,但部分高血流量者随访期内并不出血,为探讨原因以提高预测效率,我们分析了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参数与内镜下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高门脉高压出血预测效率提供依据.

  • 术中测定脾、门静脉血中胰岛素、C肽和血糖浓度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价值初探(附1例报道)

    作者:杨勇;杨军;丁亮;李向农

    胰岛素瘤由Nicholis于1902年首先报道在尸检时发现。发病率为1~4/百万[1],女性略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40~50岁。大多为良性单发,恶性占10%左右。该瘤体积小,90%病灶直径小于2 cm,30%小于1cm[1]。因此,多数患者首次发生低血糖时无法得到确诊,平均误诊时间为3年[2];术前、术中的定位诊断也常感困难。我院2014年2月收治1例胰岛素瘤患者,我们尝试通过术中测定脾静脉、门静脉血中胰岛素、C肽和血糖的浓度梯度变化,以观察这一方法对术中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表现(附8例报告)

    作者:刘蓉;彭卫斌;王虹;严金岗;殷瑞根;赵亮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以男性多见(约为女性的2 倍),从婴儿到80 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发病,但以35 ~ 45 岁的青壮年多见.胰腺疾病为本病的首位病因,主要为胰腺炎和胰腺肿瘤(或囊肿).本文主要讨论胰腺疾病引起该病的CT表现.

  • 脾静脉25例解剖数据分析

    作者:章锡龄;王鹤鸣

    目的:通过睥静脉解剖情况的调查,探讨脾静脉在门静脉高压症时门-体静脉分流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性.方法:经过25具尸体调查脾静脉长度、宽度,以及脾静脉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5具尸体的脾静脉长度为(11.18±1.75)cm,脾门端宽径为(1.19±0.16)cm,门静脉端脾静脉宽径为(1.34±0.20)cm;脾静脉与左肾静脉大多平行,甚至重叠;脾静脉的属支注入部位变异极大.结论: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近,脾-肾静脉分流相当方便.脾静脉的门静脉端管径比较宽,管壁比较厚,有一定弹性,为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或选择性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手术提供了可能性,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多普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鹿皎;崔建华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非肝病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门静脉系统.结果肝硬化组的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量参数增大;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稍增快,血流量参数明显增大;QSV/QPV明显高于非肝病组.结论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对诊断肝硬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超声分析

    作者:赵天慧;魏强;杨立新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31例)和非出血组(38例),采用超声测量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Dsv)和血流速度、脾厚径和脾长径、胃左静脉内径(DLGv)和血流方向.将是否发生EV出血作为因变量,上述超声参数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DLGv>5.95 mm和Dsv>10.55 mm的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LGv和Dsv是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458,P<0.01、OR=1.425(P<0.05).出血组DLGv>5.95 mm者占83.9%,高于非出血组28.9%(P<0.01);出血组Dsv>10.55 mm者占74.2%,高于非出血组的28.9%(P<0.01).结论 DLGv和Dsv是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腹膜后血管肉瘤1例

    作者:吴渊文

    1病案摘要患者女,35岁,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于2001年7月30日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X线胸片及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左肾上腺肿瘤,68mm×40mm,脾静脉受压移位,肿块边缘有较多低回声灶,中央区域为欠均质的稍强回声,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较少.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谊;张启瑜;廖毅

    目的 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综合分析323例R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7例,国内文献报道316例.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45.7岁.胰源性疾病是主要病因,占87.3%.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占100%、不规则上腹部疼痛占66.9%、上消化道出血占53.6%、肝功能检查均正常.B超、CT、MR可提示脾静脉主干栓塞或狭窄,脾门周围及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扩张迂曲及原发疾病.86.8%(198/228)的患者内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271例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32例保守治疗,成功26例.结论 RPH通常伴有胰腺疾病、脾功能亢进,但肝功能正常,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RPH具特征性的表现.RPH是一种能够治愈的疾病,行病灶切除加脾切除疗效较好,伴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脾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家兔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模型

    作者:程水兵;张启瑜;杨文军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建立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家兔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对家兔脾静脉主干进行缩窄和脾静脉属支结扎引起淤血性脾肿大,观察家兔脾静脉主干缩窄后脾脏的动态变化.结果 脾静脉主干缩窄、脾静脉属支结扎1周后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即下降,脾脏肿大,并且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肿大可持续8周以上;术后第2周起,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脾脏慢性淤血改变;但脾静脉主干缩窄后白细胞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脾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家兔继发性脾亢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基础研究的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250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