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末梢灌注指数监测全麻病人麻醉深度的准确性

    作者:罗宝蓉;陈新忠;王保国

    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作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可反映镇静深度,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较差[1].指端末梢动脉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集,其指容积波幅可反映麻醉深度,尤其是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较强[2,3],但它是非参数指标;末梢灌注指数(TPI)将指容积波转化成为0~100的指数,以数字大小反映指端末梢动脉收缩程度.本研究拟评价TPI监测全麻病人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依据.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作者:张志鹏;高菊芳;董赛晓;张瑞科;王彦莉;李换素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同型半胱氨酸、听觉诱发电位P300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12周,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300检测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潜伏期均降低,波幅均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荣

    麻醉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后,麻醉监测依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临床上,麻醉深浅不当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心理危害.麻醉过浅易致血液动力学波动和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过深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成为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问题.笔者现将当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方式包括其应用原理、各自的优缺点及新出现的监测技术综述如下.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莫兆冬;杨春晖;陈小兰;彭嘉恒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AB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 ABE 患儿,行 aEEG 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分析结果。结果aEEG 检查结果异常率为100.00%,其中25.00%表现为轻度异常、75.00%为重度异常;重度异常中34.67%为反复惊厥、2.67%为癫痫持续状态、16.00%为连续性或不连续背景活动、16.00%为持续低电压、17.33%为电静止、13.33%为爆发-抑制;BAEP 检查3.00%正常、6.00%轻度异常、27.00%中度异常、64.00%重度异常;aEEG 检查分级与 BAEP 检查分级间具有正相关性( P <0.05)。结论aEEG 用于 ABE 的早期诊断与 BAEP 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 ABE 诊断依据。

  • ABR对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估

    作者:李欣;杨长东;付志强

    目的:为了评估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的疗效.方法:选用VBTIV患者62例,年龄40-65岁.经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均正常.选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以短声刺激,刺激声为交替极性,扫描时间10ms,方波脉冲0.1ms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dBSL,大输出为120dBpeSPL.叠加1000次,增益至1200次.滤波带通为100-2500 Hz,分别给予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应用葛根素治疗1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复查ABR.结果:有51例患者参与了随访.以51次/s ABR与11次/s的ABR差值作为分析参数,治疗前后的组群对比,除了波I潜伏期两者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治疗前均明显长于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将自身的治疗相比,除波I外,治疗后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以作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的一种选择.

  • 小儿全麻苏醒期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恢复时间的影响

    作者:汪业铭;李树铁;袁明霞;赵继波;李媛莉;高艳

    目的 观察小儿全麻苏醒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腺切除术患儿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手术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随机分为NS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DL组(右美托咪定0.2 μg/kg);DM组(右美托咪定0.4 μg/kg);DH组(右美托咪定0.6 μg/kg),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DL、DM和DH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NS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均在10 min内泵注完毕.应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仪,记录各组AAI数值恢复至35的时间(T35)、45的时间(T45)、65的时间(T65)、85的时间(T85).结果 与NS组比较,DH组T35、T45、T65和T85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T35和T45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5和T8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组T35、T45、T65和T8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时,剂量选择0.2 μg/kg时,对各观察点的AAI值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剂量选择0.4 μg/kg时,明显延长AAI值恢复至35和45的时间,对AAI值恢复至65和85的时间无明显影响;剂量选择0.6 μg/kg时,各观察点的AAI值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

  • 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献;汪文娟;康娜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和正常人分别进行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BI组TCD和BA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检查异常率为75.6%,BAEP检查异常率67.4%,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TCD和BAEP检查有助于VBI的诊断,单独的TCD检查不足以作为VBI的诊断依据.

  • 麻醉深度监测在脊椎手术术中唤醒试验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泽宇

    目的:观察听觉诱发电位在骨科脊椎手术术中唤醒实验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行脊椎手术ASA Ⅰ-Ⅱ级患者,术前访视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唤醒试验的方法、意义.唤醒试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听觉诱发电位(AAI)监测组:麻醉诱导、手术开始后调整AAI值在20左右,在术者探查椎管后安装固定棒前逐渐调整麻醉给药速度使AAI值维持在30左右,安装固定棒后关闭、减慢麻醉给药速度,待AAI值升至40时开始呼唤患者名字.Ⅱ组麻醉方法同Ⅰ组,在术者探查椎管后安装固定棒前逐渐调整麻醉给药速度以临床经验和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患者意识唤醒患者.两组根据患者反应嘱其活动双下肢,判断神经、运动情况无异常后,立即加大镇静、镇痛药速度,并静注肌松药,使手术正常进行.记录两组安装固定棒后T1并唤醒成功,T2时间及两组的MAP、HR、AAI值.结果:安装固定棒后到开始唤醒患者成功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成功T2的MAR、HR、AA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定位在骨科脊椎手术术中唤醒实验可使唤醒时间缩短且生命体征平稳并减少神经损伤时间.

  • 正常成人处于"气功态"和"催眠态"时的脑诱发电位实验

    作者:陶明毅;张明岛;陈兴时

    背景:自确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单元以来,有关练功过程是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状态,气功发功与催眠诱导对中枢系统产生效应有何异同,一直缺少实验观察的比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变化,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效应的异同.设计:以正常成人为观察对象的脑诱发电位实验.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象:2001-09/2002-12上海市精神病院职工、实习医生、志愿者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共52人.方法:①使用美国Nicolet Spirit诱发脑电生理仪,按国际10/20系统方法安置电极,置头皮Cz,C3,C4,Pz,Fz部位.言语性或凝视性诱导催眠.催眠过程持续约20~30 min,其中诱导10~15 min,确定被试者进入被催眠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②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和民间气功师合作,由他们向被观察对象发放"气功外气".认定"气功入静"的程度根据民间标准,由气功师确认进入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整个过程约持续20~30 min.③观察分别处于正常对照、气功入静和催眠状态下参与者脑电活动中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P300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将观察值进行2×2析因设计的单因素变量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结果:因催眠诱导效果欠佳和脑诱发电位记录不全等原因共脱落3例,终对49例进行统计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P300电位(靶刺激-P3)波幅比正常态降低[(4.18±2.23),(6.07±3.23)μV,P<0.01];关联性负变(M2)波幅与正常态和气功态相比降低[(5.93±3.36),(7.83±4.49),(7.76±4.42)μV,P<0.05].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P2)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波幅降低[(2.01±1.28),(2.71±1.83),(2.73±1.34)μV,P<0.05];催眠状态下视觉诱发电位(P2,P3)波幅与正常态以及气功态相比降低[(3.47±2.69),(4.76±2.78),(4.30±2.64)μV;(1.68±0.95),(1.18±1.08),(2.01±1.48)μV,P<0.05].结论:处于催眠状态时,感觉诱发电位出现低波幅,而气功入静态和正常态未出现此种改变,说明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在气功界被广泛认同的"气功态"即"催眠态"这一假说不能为上述实验结果所证实.

  • 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兰丽康;季乃军;何伟娟;黄岚;李殿菊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糖尿病患者脑干功能损害的评定价值.方法对 30例临床诊断为 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 BAEP检测,并与 2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 BAEP的异常率为 63.33%,并与其病程呈正相关,但与血糖浓度无相关性.其中Ⅲ、Ⅴ波潜伏期(PL),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IPL)较正常组延长,Ⅲ、Ⅴ波波幅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AEP对糖尿病脑干亚临床功能异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胜林;冯玲玲;李玉香;蒋德禹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和听力损害的诊断和随访中,可应用于各年龄期,又因检测客观准确,重复性好,不受镇静药和睡眠影响。本文为探讨 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 (CP)诊断中应用,检测 25例 CP患儿的 BAEP,分析其波形、潜伏期、波间期、波幅等异常和与 CP患儿的病因、影像学之间关系,探讨在小儿 CP诊断中的应用。

  • 脑性瘫痪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

    作者:张丽华;李海华;庞伟;王丽萍;吕洋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用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做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用0~3岁盖泽尔发育诊断表做智力测验.结果BAEP正常组46例,异常组36例,两组与DQ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差别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来对脑瘫患儿早期智能发育的检查,对BAEP正常儿及时给予智力康复治疗可减轻或防止出现智力不足.

  •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病人的长时程听觉诱发电位

    作者:

    目的:检测不同的偏离刺激对伴有意识严重受损的脑损伤病人的长时程听觉诱发电位 (LLAEPs)的作用,明确病人晚期功能的愈后价值。 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 环境:脑损伤康复中心。 病人: 11位自愿者和 21位严重脑损伤病人在住院病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此康复中心以大学为基础。 主要结果测量:利用不同的量表包括格拉斯哥结果量表 (GOS),残疾评定量表 (DRS), FIM商标仪器,和神经行为评定量表 (NBHRS)记录了 LLAEPs。 结果: N100- P150复合体显示可靠性非常高。康复良好的病人的 N100和 P150平均延迟期与健康人的相似,而比康复不良病人的短。当偏离刺激是病人的名字时, N100延迟期与 DRS(P<0.07),FM(P<0.01)和NBHRS(P<0.009)高度相关。P250和P300显示病人和对照组的被动模式的出现率很低。病人和健康对照人群的分数与格拉斯哥量表(P<0.03)和Innsbruck昏迷量表(P<0.03)密切相关,但与功能和行为结局无明显的关系。与脑损伤后一年GOS分数为4~5的病人相比,分数为1~2病人的N100和P150的时程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结论:利用被动模式可以记录间意识严重受损病人的LIAEPs。与病人相关的刺激可以增加测验的精确性及与测验意识相关的功能。(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1 Jan;82(1):57- 65)

  • 不同病程单发及多发脑梗死对病人认知障碍的影响

    作者:郭宗君;袁桂芬;刘学生;石秉霞

    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除对肢体功能的康复和治疗外,病人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应引起重视.复发多发脑卒中引起痴呆已多有报道,但急性脑梗死后不同病程的智能状况以及病灶多寡对智能的影响目前了解较少,临床上也常忽视此情况.我们应用听觉诱发电位P300和临床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查急性期病人,观察病人上述情况的变化.

  • Rett 综合征1例

    作者:马真芳;李国梁;孟庆祝

    患儿女,2岁8个月,因言语减少14个月,伴手部刻板动作10个月入院.14个月前,患儿走路摔倒后出现言语减少,渐加重.近10个月,又出现手部刻板动作,由单纯拧手到拧手、绞手、拍手,原有的手部功能渐丧失.同时,智力逐渐倒退,常有眨眼、吸气、咬牙.发病前,患儿能说常用词组,懂得吃、玩、大小便、找小伙伴,能配合穿衣服,会抓物,会自己吃饭喝水等.现患儿不会说话,对外界事物几乎无反应,手不会抓物,不会做有意识的动作.既往史:产前无异常,1岁6个月前生长发育正常,1岁10个月有"高热惊厥"1次.家族史无异常记载.体检:身高91cm,体重13kg.头围47cm,身体比例适中.五官端正无表情,眼神茫然无目的,常有眨眼、吸气、咬牙,对呼唤、引逗等外界刺激无反应.把食物放在其口内则会吞咽,但把食物放在面前却不懂得吃.会走,步态尚协调,双手不停地拍打、拧绞.颈无抵抗,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脊柱无弯曲,四肢肌力约Ⅴ级,肌张力正常,跟膝腱反射正常,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颅CT示"额叶皮质较薄",脑电图基本正常,血生化,视、听觉诱发电位,脑脊液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诊断:Rett综合征.

  • 迁延性黄疸小儿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分析

    作者:曹春兰;曲凤媛;刘剑芳;董爱秋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黄疸对脑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的关系问题.方法:对281例迁延性黄疸的高危儿及无黄疸的高危儿对照组通过反应黄疸对脑神经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迁延性黄疸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传导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无黄疸组,且随黄染波及的范围增大而增高;另外黄疸组男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传导延长的比例高于女孩,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无明显的神经症状,增高的胆红素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对脑神经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重视小儿迁延性黄疸并给予积极干预,防止小儿脑损伤的发生.

  • 听觉诱发电位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认知功能受损的评估

    作者:张媚;张细六;陈志伟;熊涛;朱灿敏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选择原发性PD患者3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选择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7例为PD-T组,不同意服用13例为PD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5人为对照组;研究项目包括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听觉诱发电位N200、P300潜伏期(PL)、P300波幅(Amp).结果 治疗前PD-T组及PD组MMSE总评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N200、PL,Am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D-T组N200、P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M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与PD组MMSE、N200、PL、A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觉诱发电位能较客观反映早期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早期PD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并不加重认知功能受损.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用于急腹症全麻诱导插管期间麻醉监测的比较

    作者:孙宏伟;龚秀萍;丛玉萍;李萍

    目的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急腹症全麻诱导期间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监测麻醉深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急腹症手术且听力正常的病人40例(ASAⅠ~Ⅱ),分别采用Mid-Fen-Ro(Ⅰ组)和Mid-Fen-Pro-Ro(Ⅱ组)顺序诱导.监测记录诱导前两组的基础值(T0)、静注Mid后1 min(T1)、静注Fen后1 min(T2),Ⅱ组静注Pro后1 min(T3)、静注Ro后1 minⅠ组(T3)和Ⅱ组(T4),插管后1 min Ⅰ组(T4)和Ⅱ组(T5);上述各点的AAI、BIS、MAP和HR.结果两组病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但Ⅰ组气管插管后(T4)MAP和HR均较T0和插管前(T3)明显升高(P<0.001),插管前后比较AAI和BIS亦升高,以AAI变化尤为明显,较T3值有显著差异(P<0.001),病人处于有意识状态.Ⅱ组气管插管后(T5)MAP和HR与T0比较无差异,较插管前(T4)升高,但不如Ⅰ组明显;AAI和BIS较T4升高,以AAI升高明显,但仍处于临床麻醉状态.结论麻醉诱导期间AAI和BIS均能准确地反映临床麻醉镇静深度;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使用能平稳地诱导麻醉且用药量小.

  • 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士财;王云霞;李宪海;吕新华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的意义.方法 对129例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PS-VEP)、听觉诱发电位(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同性别正常人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z点AEP P3、P300 P3波潜伏期均延迟,女性PS-VEP P3波亦延迟;男性患者组AEP P2、N2波潜伏期延迟,与时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患者有2项诱发电位P3波潜伏期延迟,女性3项诱发电位P3波潜伏期均延迟,结合临床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麻醉诱导插管期间脑电监测的护理

    作者:朱鑫玲

    脑电图(EEG)作为一种无创、可连续反映大脑皮层生理功能的重要工具,不断被用于麻醉研究.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且不同麻醉药对其影响各不相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微机应用和脑电分析技术的发展,经计算机分析处理的脑电图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AEP)等用临床监测麻醉深度受到重视,这些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麻醉效果.我科进行了诱导插管期间观察患者AEP、BIS、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功率谱低频段与高频段比LF/HF等指标的变化,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防护手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及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229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