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144例分析

    作者:杨利青;郭团魁;张永立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指在消化内镜下对消化道的某些病变进行全层的大块黏膜切除,初用于消化道难以确诊的病变进行大块活检〔1〕。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如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的病变可采用EMR切除。我院近年来应用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患者144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疗效与护理

    作者:刘娜;魏子白;孙旭芳;魏建平

    目的应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p53蛋白检测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序贯切除食管粘膜癌前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方法273例可疑食管癌病人经内镜下卢戈液染色,粘膜不染色区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对p53蛋白阳性病灶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结果在85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粘膜内,p53蛋白阳性34处(40.0%),9例病人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治愈1例(11.1%),好转5例(55.6%),总有效率为60.7%.对照组好转2例(8.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能有效切除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 早期大肠癌染色与放大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相关研究

    作者:孙亚新;韩秀文;徐岩;张秀芝;赵锦玉;贺杰;陈红玉;郭英慧;付秀清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的染色与放大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利用靛胭脂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判断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并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诊断.对侧向生长型(LST)及凹陷型早期大肠癌行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结果 32例早期大肠癌中粘膜内癌17例,粘膜下浸润癌15例,病变大为42mm×58mm.内镜下呈隆起型19例,凹陷型5例,颗粒均一型3例,结节混合型5例.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Ⅳ型1例,Ⅲs型2例,Ⅴ型29例.治疗采用内镜下单纯电切或电切+肠段切除术13例;EMR或EPMR19例,18例切除标本未见癌组织残留.内镜完全切除率93.7%(30/32).术中出血5例,经内镜止血,1例用钛夹缝合止血.1例EMR治疗6个月后复发.结论染色与放大内镜有助于早期大肠癌诊断,Ⅴ型腺管开口为其重要特征,EMR或EPMR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红艳

    目的 对比分析结肠息肉患者分别采用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结肠息肉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Ⅰ组(43例,58枚,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Ⅱ组(43例,70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Ⅲ组(42例,61枚,采用内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Ⅱ组(100.0%)、Ⅲ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愈率(97.1%)均显著高于Ⅰ组57.1%(χ2=10.879,χ2=12.343,P<0.05),Ⅱ组、Ⅲ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5).Ⅰ组(95.8%)、Ⅲ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治愈率(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5),Ⅰ组、Ⅲ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治愈率显著高于Ⅱ组85.7%(χ2=10.231,χ2=12.126,P<0.05).结论 高频电切术在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治疗中具有很大优势,氩离子凝固术在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疗中具有很大优势,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于各种息肉治疗中都可取得良好疗效.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黄金链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及粘膜剥离术( 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3例给予内镜黏膜剥离术( ESD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结肠镜下盲肠息肉切除体会

    作者:姜敏;王珊;赵海霞

    目的:探讨盲肠息肉的切除方法及切除中的细节。方法:对于直径小于1cm的息肉,采用氩离子束凝固术( APC)切除。对于直径大于1cm的息肉,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切除。结果:全部病例的盲肠息肉均完整切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其中1例行EMR后出现局限性腹膜炎表现,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盲肠壁薄,因此盲肠息肉的切除发生穿孔的风险大,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切除方法及注意切除中的细节。

  • EMR对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作者:徐敏;彭青;朱艺艺;张永;卢莉莉;陆明明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早癌、癌前期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手术操作和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方法:从我院内镜中心2010年01月至2014年11月行EMR术并经病理证实为早癌、癌前期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操作时间、标本大小、并发症、术后病理、追加手术情况、随访观察结果及相应处理,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分析其生存率,评估EMR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55处病变用EMR法一次性切除,操作时间12~25分钟,平均16.3分钟。标本直径6~20mm,平均12mm。术中出血16例,9例需钛夹止血,其余自行止血或氩气刀止血成功,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例,黏膜下癌3例,其余均为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全部标本基底均无癌残留,黏膜下癌追加手术,未见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根据内镜标本病理及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合计内镜完整切除率100%。50例纳入内镜随访,随访期2~24月,有3例病灶局部复发,分别给予APC或EMR术治疗。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和足够的随访时间来证实。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为35例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靠、彻底的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常规胃肠镜操作,找到息肉后在底部或亚蒂根部对称注射2~4ml 1∶9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使病灶隆起,退针后插入圈套器,套入息肉,收紧、电切。结果10例患者,8例均一次切除息肉,2例分次切除。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切除息肉安全、可靠,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 经内镜隧道式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

    作者:曹云;刘红云;唐娟;马志兰;周正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疗效肯定,且创伤小、费用低。然而如何降低穿孔、大出血及复发等风险是内镜治疗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经内镜隧道式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through tunnel, ESDTT)是在隧道内镜(tunnel endoscopy)技术[1,2]和ESD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我院利用该技术切除大面积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胃上皮内瘤变与早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后复发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连元;令狐恩强;王志强;卢忠生;孟江云;王向东;杜红;王红斌

    目的 调查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后的复发率,以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301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筛选出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11年间行EMR治疗早期胃癌的38例病人、54例次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其中男28人,女10人,年龄50 ~94岁,平均67.9岁,1例病例失访,失访率为2.6%.将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随访平均周期为28个月,进行复发率等分析.结果 切除病灶31个,病灶直径0.6~2.5 cm,随访后统计总术后复发率为22.2%,各类型复发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癌21.1%.结论 内经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如患者有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适应征且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治疗.

  • 内镜粘膜剥离术对食管动力和食管扩张度的影响

    作者:卜保国;令狐恩强;王向东;王红斌;杜红;郭荣斌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已广泛用于胃肠上内肿瘤的治疗[1-4].ESD治疗食管上皮内肿瘤与传统外科食管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能够整块地完全切除大的上皮内肿瘤[2].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及内镜器械的改进,ESD的一些手术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均明显减少,但由于切除范围的增加术后狭窄的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尽管ESD术后狭窄发生的确切概率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与管腔环周切除范围有关,一些研究报道食管环周3/4以上粘膜切除,尤其是食管全周ESD是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1,5].

  • 大肠息肉样病变消化内科治疗分析

    作者:饶山东;聂春红

    大肠息肉属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30~69岁的人群,突向肠腔的良性赘生物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尤其是巨大息肉并及时切除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1]。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MR)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其治疗效果显著。

  • 大肠腺瘤1083例临床分析

    作者:言红健;鲁素彩;田自力;郭雅卿

    目的总结大肠腺瘤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对大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5年来本院经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大肠腺瘤1083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内镜特征、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腺瘤大小以<1cm居多,主要分布在降乙结肠,67.6%为多发,1083例中发生癌变者23例,癌变率为2.1%.治疗手段主要有高频电切、EMR及手术.结论大肠腺瘤很常见,有恶变潜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势必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 埃索美拉唑治疗医源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志玺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医源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EMR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行EMR术后,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40mg/d,治疗2周,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静滴,1次/d,治疗8周,有如呕血或黑便,立即口服8%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1d溃疡面积为(21.1±3.5)mm,治疗2周溃疡面积为(4.5±1.6)mm,治疗4周溃疡面积为(0.8±0.7)mm,对照组治疗1d溃疡面积为(21.0±3.4)mm,治疗2周溃疡面积为(7.9±2.4)mm,治疗4周溃疡面积为(3.7±1.7)mm,观察组溃疡面积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医源性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作者:谷川徹也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临床研究在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以前,对于胃癌的发生就认为是由浅表性胃炎演进至慢性萎缩性胃炎,再经过肠上皮化生,并以此为基地发生分化型腺癌,即病理学上解释的胃癌多阶段致癌假说.尔后随着证实Hp长期持续感染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更加增大了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上的意义.在胃癌多发的日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Hp感染不仅对于分化型腺癌,对未分化型癌也是巨大的危险因子.Uemura(2001)报告,对胃病患者历时约8年的随访结果称,Hp阳性组胃癌发生率达2.9%,而阴性组却无胃癌发生.还有报告,对接受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其中行除Hp疗法组未见内镜复查有发癌者,但在未行除菌治疗组则有9%重新发现胃癌.这些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通过Hp除菌治疗是可以做到预防胃癌的.只是从流行病学研究来讲,还未提示Hp感染与胃癌之间确实具有相关性,而其让步比为2.5~6.0,此与肝细胞癌发病同HBV或HCV的相关性让步比相比较,便可轻易了解两者的不同.细菌与病毒的致癌作用差异甚大,而其致癌机制自当不一.

  • 超声内镜对胃癌TNM分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汉梅

    手术是胃癌主要、根本的治疗方法,故准确的胃癌分期十分重要,准确的分期可为手术提供佳方案,早期胃癌可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或粘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进展期胃癌可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准确的TNM分期可大限度的减少晚期胃癌患者不必要的开关腹手术[1].

  • 基于色素染色和窄带成像技术的放大内镜对早期结直肠肿瘤的诊治价值

    作者:王蔚莎

    目的 评价靛胭酯增强的放大内镜(AIM-ME)和窄带成像增强的放大内镜(NIB-ME)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WLE筛查疑有结直肠肿物或息肉性疾病的680例患者分别行NIB-ME和AIM-ME检查,金标准为活检病理学结果,对比NIB-ME和AIM-ME两种检查方法在早期结直肠肿瘤诊断的价值.结果 NBI-ME诊断癌性变病的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普通光镜诊断癌性变病的准确率65.8%,敏感性63.2%,特异性68.2%.色素内镜诊断癌性变病的准确性为88.9%,敏感性83.8%,特异性91.5%.经McNemar检验、符号检验方法等统计分析,NBI-ME对癌性变病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能够显著提高早期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可以准确地进行靶向活检或尽可能地避免无意义的活检.

  • EMR和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玮;吴云林

    考虑到外科手术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问题,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在日本已成为消化道早期粘膜癌的常规治疗方法,并逐渐被西方等国家认同.现就EMR、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早期胃癌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云林;曾晖

    早期胃癌指癌细胞侵犯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而不论其有无淋巴或远处转移.早期胃癌的预后主要和癌细胞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手术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粘膜层癌为100%、粘膜下层癌为90%、固有肌层癌为70%、浆膜层癌为7%~40%,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要求,无创或微创治疗渐成趋势,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局限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成为早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式选择的关键是明确癌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所以,对于早期胃癌浸润转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