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透视下确定顺行股骨髓内钉大转子进钉点的解剖观察与运用

    作者:袁广斌;慕礼健;鲍立志

    目的 探究非透视下确定顺行股骨髓内钉大转子进钉点的运用效果.方法 对10具成人髋部湿标本展开分析,分析其股骨大转子解剖特征等情况,为非透视下确定进钉点提供理论依据.将我院200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03例骨折且需行顺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非透视下确定进钉点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标本解剖发现,大转子、股骨颈间呈凹陷似山嵴样状态,梨状窝与大转子嵴拐点凹陷有一定的关系.在非透视下确定进钉点后,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短于股骨干骨折患者(P<0.05),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种骨折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直型股骨髓内钉治疗患者的骨折复位不佳、骨折愈合迟缓、股骨头切出发生率高于PFNA髓内钉治疗患者(P<0.05).结论 非透视下确定进钉点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干骨折患者的PFNA髓内钉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排螺旋CT在腕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跃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交通工具的快速普及,意外伤害和交通事故的频发,使腕骨骨折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对腕骨骨折并伴有骨折移位的患者都主张施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这样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的恢复.但腕骨体积小、形态不规则,给临床医生选择怎样的进钉角度、固定螺钉的长短以及进钉点(固定螺钉进人骨头的位置)的确定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多排螺旋CT对腕骨湿标本行容积扫描后经三维重建(SSD和MPR),在三维片上确定进钉点并测量出进钉角度和螺钉行进路线的距离.从而确定螺钉及固定钢板的规格和打钉方向,对于骨科手术的术前讨论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赵钢生;陈红卫;陈洵其;楼舒畅;陈欣;吴英勇

    我科自1996年6月以来,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19~73岁,平均48.2岁.新鲜骨折27例,陈旧性骨折2例.骨折类型按部位分:头下型12例,头颈型14例,基底型3例.按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4例,Ⅳ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8 d.手术方法:闭合复位26例,开放复位3例.均以标准AO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方法,以3枚螺丝钉呈等腰三角形(侧位进钉点为等腰三角形)平行(正位片为平行)打入.

  • 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不同进钉点的选择

    作者:白有海;宋昌才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不同进钉点的选择对骨折复位效果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2诊治的23例简单胫骨远端骨折,根据胫骨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不同进钉位置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21例骨折获得满意复位,无胫骨成角畸形,骨折移位<3 mm;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7(4~8)周;患者均无疼痛,步态异常的17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2例骨折未获得满意复位,主要是术前评估不准确,术中进钉点选择在髌腱内侧入路,且术中未发现需要复位的畸形,终复位效果一般;1例随访至术后13周骨折愈合,行走无疼痛,步态正常;1例术后4个月因骨折愈合缓慢行髓内钉动力化,于术后8个月骨折愈合,行走无疼痛,仅轻度跛行.结论 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移位情况灵活确定交锁髓内钉进钉点,骨折复位效果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减少了阻挡钉的应用,也减少了因骨折愈合不良后的髓内钉动力化.

  • 下颈椎经椎弓根固定进钉点的定位研究

    作者:刘景堂;刘兴炎;唐天驷;葛宝丰

    目的定位中下段颈椎椎弓根进钉点.方法54具成人颈椎C3~C7标本,直视下标记椎弓根中轴线在侧块后表面的投影点E.以侧块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测量E点的坐标值x、y,观察各节段E点的分布特征.将侧块外上象限宽度等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观察各节段E点在三区的分布,以定位E点的内外位置.观察E点与侧块外侧凹平面的关系,以定位E点的上下位置.对C7,另以横突基底中线为解剖标志定位E点.结果在C3~C6节段,E点均位于侧块外上象限,C7少数E点位于外下象限上部.C3~C7的E点呈两对半特征分布,C3、C4分布相似,C5、C6分布相似,C7较特殊.C3~C7的E点呈从外向内的分布特征.在C3~C6,E点大多位于外侧凹平面;C3~C4多位于侧块外上象限中、外1/3区,C5~C6多位于侧块外上象限中1/3区;C7位于横突中线与外侧凹平面之间、侧块外侧半内1/3区.结论C3~C4的E点定位在外侧凹平面、侧块外侧半中外1/3界线的交点;C5~C6的E点定位在外侧凹平面、侧块外侧半中1/3中点;C7的E点定位在横突中线和外侧凹平面之间、侧块外侧半内1/3的中点.

  •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枢椎椎弓骨折一例

    作者:曾述强;张功林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颈椎外伤后伴眩晕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一次翻车事故中致枢椎椎弓骨折,行牵引、石膏固定,下地行走后自感头晕,经对症治疗无好转收入我科.查体:第二颈椎棘突有压痛,活动受限,四肢感觉正常,肌力Ⅴ级,未引出病理反射.颈部X线片示枢椎椎弓骨折,CT片示枢椎椎弓峡部断裂,间隙4mm.在局麻下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手术显露分三个步骤,首先显露C2~C6,再显露枕骨区,后显露C1~C2.剥离环椎后弓要轻巧,并将枢椎椎弓后半部显露清楚,自动牵开器牵开切口.确定C2进钉点,一般在枢椎椎板外上缘向外5mm,再向下5mm,此处为进钉点.进钉向中线倾斜25°,向头端倾斜15°,用神经剥离子显露C2椎弓内侧缘,以此为标志进钉较为安全.进钉深度根据术前CT片测量为28mm.置钉顺序为:先用直径3.0mm的高速电钻在关节突进钉点骨皮质上钻一孔,然后用直径3.5mm的丝锥攻入,后取直径3.5mm,长28mm的螺钉拧入(见图1).切口置负压引流,后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半年后复查骨折初步愈合,眩晕消失.

  • 三角定位法确定颈7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定位研究

    作者:栾军伟;刘静;高玉盛

    目的:探讨第7颈椎椎弓根进钉点的解剖定位研究。方法:选取30具成人第7颈椎干燥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测量成人第7颈椎椎弓根的高度、宽度,以侧块上缘、外侧缘及侧块内上角与外下角连线围成的三角形中点作为进钉点,测量此进钉点植入椎弓骨螺钉所需角度。结果:第7颈椎椎弓根可容纳直径3.5mm,长度24mm椎弓根螺钉。侧块上缘、外侧缘及侧块内上角与外下角所构成三角形近似等边三角形,解剖学结构清晰,以此进钉点植入椎弓根螺钉所需外展角约35度。结论:以侧块上缘、外侧缘及侧块内上角与外下角连线围成的三角形中点作为进钉点,解剖学特征恒定,标志清晰,易于定位,可以此作为临床定位第7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解剖学依据。

  • 三维CT重建模拟三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于海龙;雷伟;朱锦宇;吴子祥;刘绪利

    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CT重建,测量三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的置钉参数,探讨其安全适用节段.方法:在40例腰椎CT三维重建图像上应用人字嵴顶点法、Magerl法及Roy-Camille法模拟置钉,测量进钉点至椎弓根轴线的距离及置钉水平面角的安全范围,比较三种方法在腰椎各节段安全性的差异.结果:在L1~L4,"人字嵴顶点法"的进钉点到椎弓根轴线距离小于它其两种方法(P<0.05);在L5,Magerl法的距离短(P<0.05).在L1、L2,三种方法置钉水平面角(TSA)的安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L3、L4,"人字嵴顶点法"与Magerl法的置钉TSA的安全范围大于Roy-Camille法(P<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L5,Magerl法的安全范围大(P<0.05).结论:在L1~L4,"人字嵴顶点法"是理想置钉方法;在L5,Magerl法是理想置钉方法;Roy-Camille法仅适合于L1、L2,不推荐在L3~L5应用.

  •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军;李学林

    目前寰枢椎后路固定常用的技术有G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i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方法固定.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Brook+Magerl 术)方法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减压,但经关节螺钉固定有并发椎动脉损伤的可能,而且不管采用哪种置钉技术,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自从谭明生创造性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Tan等[2]在对50具亚洲裔人寰椎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后提出,螺钉的进钉点应位于后弓的背侧,而不是从后弓的下方进入寰椎侧块,螺钉经寰椎后弓、峡部至侧块内,Resnick等[3]称之为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显示出其他固定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国内外关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报道屡见不鲜,现综述如下.

  • L1~S1上终板与棘突夹角的测量

    作者:王东;孙彤;魏建军

    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内固定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前仔细地测量正侧位X线片和椎弓根的横断面CT片,以及在术中依靠"C"形臂透视机等辅助设施,才能正确地植入腰椎椎弓根螺钉.对于螺钉植入的进钉点沣以及螺钉在横断面上应该偏离矢状面的角度,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对于开路椎或导向克氏针如何在进入椎弓根时与椎体上终板保持平行(导引椎弓根螺钉与上终板保持平行),以及进入角度的参照标准,文献上未见报道.作者通过对96例成人腰椎侧位片上L1~S1上终板棘突角的测定,旨在帮助术者植入椎弓根螺钉前获得一个参考数据.

  • 人字嵴顶点法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林瀚;彭吾训

    人字嵴顶点法是徒手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从进钉点定位﹑人字嵴出现率﹑毗邻结构﹑进钉点与椎弓根轴线的关系﹑轴向大拔出力﹑置钉角度﹑进钉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腰椎人字嵴变异少,其顶点与椎弓根轴线吻合较好.人字嵴顶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十字定位法的不足,手术显露范围较小,易于显露,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置钉准确率高,椎弓根螺钉固定牢靠.

  •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上段骨折28例

    作者:孙世伟

    胫骨上段髓腔宽,不易固定,容易发生骨折缩短、成角等移位.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上段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椎弓根脊柱固定置钉的椎间孔方案

    作者:刘晓明;李强;王亦武

    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手术关键是螺钉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的合适部位,进钉点、入钉角度的准确判断是椎弓根螺钉技术核心.笔者2005年2月~2007年1月使用自拟的椎间孔个性化方案定位,对20例椎体椎弓根进行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 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椎弓根定位的穿刺位置及角度

    作者:袁翠华;王旭;刘寿坤;王春

    背景: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穿刺成败的关键是穿刺针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因此在X射线透视下经皮确定穿刺针正确的进针点及方向极为重要。目前文献报道的许多穿刺方法中穿刺点及穿刺角度不固定,对穿刺针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这一并发症报道较少。目的:从解剖学和影像学角度寻找安全、有效的经皮椎弓根定位穿刺点及穿刺角度。方法: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佳进针点:在胸、腰椎骨格标本(T6-L5)上进行解剖研究寻找椎弓根中轴线通往椎体后方的解剖位置,该位置就是行经皮椎体成形穿刺针的佳进针点,用微型螺钉固定予以X射线透视,分析佳进针点在X射线透视下与椎弓根显影的位置关系,从而寻找X射线透视下的佳进针点。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佳进针角度:对成人胸、腰椎骨格标本(T 6-L 5)用尸体解剖和CT扫描两种方法测得椎弓根中轴线和椎体矢状线夹角的平均值。寻找经皮椎体成形时的佳进针角度。结果与结论: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佳进针点为左侧椎弓根投影9点区域及右侧椎弓根投影3点区域。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佳进针角度:腰椎L 1-L 4为5°-10°;L 5一般为20°,多不超过25°;胸椎 T 6-T 12为5°左右。

  • 以上关节突确定正常成人胸椎椎弓根置钉参数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卢政好;李吉鹏;周菁华;王卫国

    背景:现有的胸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技术均以上关节突或联合横突为参考标志确定进钉点,以假想的横断面和矢状面为参考标志确定进钉角度,诸位学者描述不一.由于患者术中体位的影响和术者主观判断的偏差,易出现螺钉误置,产生严重并发症,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目前,临床上选择一个单一的不受患者体位影响且容易判断的骨性标志作为胸椎椎弓根置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的参考,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三维重建 CT 图像的测量探讨正常成人胸椎以上关节突作为单一解剖标志确定椎弓根置钉参数的可行性及其具体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30例正常成人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后的T1-T12特定CT图像上直接测量以下参数:①基础参数:包括进钉点至中线距离、上关节突外缘至中线距离和上关节突基底宽度.通过基础参数间接计算进钉点参数,包括横向点突距、进钉点比率和纵向点突距,即进钉点至上关节突外缘的水平距离及其与上关节突基底宽度的比率和进钉点至上关节突基底的垂直距离;②进钉角度参数:横向轴突角和纵向轴突角,即横断面和矢状面上椎弓根轴线与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夹角;③进钉深度参数:螺钉安全长度,即椎弓根轴线上进钉点至椎体前缘骨皮质的距离.统计每组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比较各节段统计数据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利用三维重建CT技术,可以成功获取T1-T12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经上关节突基底且平行于双侧椎弓根轴线的横断面和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的图像;②基础参数:T1-T12左右两侧进钉点至中线距离分别为(14.6±2.6) mm 和(14.5±2.5) mm,上关节突外缘至中线距离分别为(15.7±1.9) mm 和(15.7±2.0) mm,上关节突基底宽度分别为(8.8±1.3) mm和(8.8±1.1) mm.每一参数左右两侧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43,0.214,0.467);③置钉参数:T1-T12左右两侧横向点突距分别为(1.2±1.3) mm和(1.3±1.4) mm,进钉点比率分别为(14.3±17.0) %和(13.6±16.1) %,纵向点突距分别为(3.4±0.8) mm和(3.3±0.9) mm,横向轴突角分别为(92.4±4.7)°和(92.6±5.0)°,纵向轴突角分别为(91.8±4.1)°和(91.7±3.6)°,螺钉安全长度分别为(40.7±4.8) mm和(40.4±4.6) mm.以上每一参数左右两侧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3,0.084,0.310, 0.265,0.241,0.175);④以上结果提示,正常成人胸椎以上关节突作为单一解剖标志确定椎弓根置钉参数简单可行,前者与后两者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可作为一种新的临床上选择置钉参数的方法.

  • 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关节突间侧凹的三维定位关系

    作者:卢政好;周菁华;王卫国

    背景:现有的下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均以关节突和侧块为参考标志,由于术者主观判断的差异,加之关节突增生的影响,进钉点的选择常有一定误差,易发生椎动脉或颈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限制了该技术临床推广.目前临床上选择一个恒定的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标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明确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关节突间侧凹"的定位关系.方法:对排除颈椎畸形的30例患者颈椎行三维重建CT扫描,观察"关节突间侧凹"的出现率和形态特征.在重建后的C3-C7特定CT图像上测定以下参数:①进钉点至侧块外缘的距离: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图像上椎弓根轴线在后柱表面投影点与侧块外缘的距离;②进钉点至"关节突间侧凹"的距离: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图像上椎弓根轴线在后柱表面投影点与"关节突间侧凹"的距离.统计每组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比较各节段统计数据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下颈椎"关节突间侧凹"明显,出现率为100%,解剖标志恒定且少有增生;②利用三维重建CT技术,可以成功获取C3-C7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和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的图像;③在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图像上,C3-C7左右两侧进钉点至侧块外缘的距离分别为(4.1±0.9)mm和(4.3±0.9)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09).除了C3与C7、C4与C7,各节段同侧测量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在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的图像上,C3-C7左右两侧进钉点至"关节突间侧凹"的距离距离分别为(-0.3±1.7)mm和(-0.3±1.6)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16).除了C3与C4,各节段同侧测量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以上结果提示,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关节突间侧凹"在横断面上存在相对恒定的定位关系,而在矢状面上变异较大.

  • 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卢政好;周菁华;王卫国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参数探讨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PSEP)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排除了畸形的30例成人中上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的解剖特征.在重建后的T1~T10特定CT图像上测定以下参数:(1)基础参数,即PSEP至中线的距离(PMD)、横突椎板凹至中线距离(CMD)和半椎板宽度(HLW);(2)目标参数,即点凹距离(PCD)、进钉点定位比(EPLR)和点嵴距离(PRD).比较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的差异和基础参数间测量值的差异,总结从T1到T1o目标参数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中上胸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具有解剖标志明显、恒定且少有增生的特征.T1~T10左右两侧PMD分别为(14.14±2.63) mm和(14.59土2.58) mm,CMD分别为(10.45±2.12) mm和(10.51±2.02) mm,HLW分别为(16.30±1.48) mm和(16.39±1.61) mm,PCD分别为(4.56土1.03) mm和(4.47±0.94) mm,EPLR分别为0.35±0.26和0.33±0.30,PRD分别为(-1.62±1.90)mm和(-1.63±1.44) mm.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2中PMD和HL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基础参数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1到T10,PCD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T1、T2、T9、T10处PCD均高于T3~T8处(P<o.05);EPLR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EPLR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T1o处均低于T7~T9处(P<0.01);PRD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PRD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处均低于T7~T10处(P<0.01).结论 中上胸椎PSEP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存在相对恒定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作为一种新的临床上选择进钉点的方法.

  • 术前CT测量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植人中的应用

    作者:张西金;王琦;陈文翰;朱曙;倪飞龙;赵磊淼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选择是关键.因为椎弓根内侧壁距脊髓或马尾只有2~3mm,下缘有神经根通过.螺钉穿破椎弓根的内侧壁或下壁,可造成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同时在同一椎体因进钉点错误再重新调整较困难,使短节段固定无法进行[1].

  •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

    作者:李超雄;郑忠;陈国龄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髋部损伤,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残废率[1].周建伟等发现应用Richard、Jewett、Ender钉治疗股骨粗隆问不稳定性骨折,其对抗折端旋转、短缩能力较弱,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Gamma钉对骨折端既能纵向加压又能横向交锁,弥补了力学上的不足[2].我院于2000年1月至10月应用Gamma钉治疗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确定佳进钉点,分析原因.

  • 改良CT测量法用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植入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文;陈安民;郭风劲

    [目的]探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植入的可行性.[方法]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收集成人脊柱标本30例,在CT横断面扫描图像上测量如下数据:椎弓根宽度a,进钉点到椎体前缘的距离b,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c,椎弓根纵轴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A,在侧位片上测量椎弓根纵轴与操作台垂直线的夹角B,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图像上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进钉点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对照组采用Ebraheim法定位进钉点,置钉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有无穿破椎弓根内侧或外侧壁及穿破程度,按照穿破程度进行分级:A=完全位于椎弓根内;B:穿破程度<2 mm;C=穿破程度2~4 mm;D=穿破程度>4 m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T3-10水平螺钉穿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T2,T 11,12:两组的穿破率相当.在T 3-18水平,螺钉的穿破程度(C,D级)明显高于其他节段,与椎弓根在这些节段横径变小有关;T 1-12,实验组中C,D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定位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水平方向上的植入准确性.尤其在L 3-10节段,而且特别适合由于解剖变异,外伤,肿瘤破坏等原因使关节突关节,横突等解剖标志发生改变时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亦可以在正常解剖情况下作为传统定位方法的有效补充.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