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赵建更;周宁新;黄晓强

    目的了解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的影响.方法建立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通过该模型对肝脏的血流量、门静脉压和结构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为期1个月和6个月的观察.结果大鼠在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的肝脏血流量为(25.2±3.2) mV、术后1个月为(23.4±4.6) mV与术前(22.6±2.8) mV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半年的肝脏血流量(30.6±10.8) mV与术前(22.6±2.8) mV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门静脉压为(12.9±1.8) cm H2O、术后1个月为(12.3±1.4) cm H2O与术前(10.0±0.4) cm H2O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半年门静脉压(18.8±6.3) cm H2O与术前(10.0±0.4) cm H2O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1个月时肝脏结构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时4只大鼠(4/10)出现Disse间隙轻度扩张.结论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术后6个月可造成较明显的肝脏血流量增加和门静脉压增高,但对肝脏结构的损害尚不很明显.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2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澍;王茂春;朱继业;王福顺;彭吉润;冷希圣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治疗以及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治疗要点.方法对1990~2000年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中良性19例,恶性23例.19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5例,合并脏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复发后再手术完整切除.23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9例,合并脏器切除11例,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3例.复发后再次及多次手术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施行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PRT的关键.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不应放弃手术机会.

  • 超声引导下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癌胚抗原和雌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君;蒲永东;张华;范志忠;孙利群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检测在乳腺癌早期、晚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118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69例乳腺癌,49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CEA.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9例乳腺癌穿刺标本及相应组织切片的ER表达.结果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CEA活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前者明显升高.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和组织切片中ER表达有极显著的一致性(P<0.01),两者一致率为90%.结论细针穿刺取材检测其CEA水平和ER表达,有助于早、晚期乳腺癌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体外肝细胞极性的重建

    作者:张先杰;孙家邦;孙海晨;李非

    目的使培养肝细胞在体外重建细胞极性.方法利用三明治构型培养成鼠肝细胞并观察其形态、特异性膜区域蛋白分布并以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作对照.结果三明治构型肝细胞呈单层生长,形成肝板样结构,伴胆小管网络形成,免疫组织化学证明肝细胞膜区域蛋白呈特异性分布.而在对照组,肝细胞基本没有形成肝板样结构,肝细胞膜区域蛋白没有形成特异性分布.结论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在体外重建细胞极性,保留了体内肝细胞的特点.

  • 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伴甲状腺癌23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齐;张士淮

    目的探讨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5月至2000年12月治疗的23例多发甲状腺结节伴甲状腺癌病例.结果 23例患者中术前确诊仅6例,第2次手术患者13例,良性疾病与甲状腺癌并存20例.结论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中的甲状腺癌多与良性疾病并存,临床诊断困难,病理诊断是减少误诊率与再手术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 创伤性血管病变的腔内治疗

    作者:郭伟;刘小平;盖鲁粤;杨庭树;梁发启;张国华;李荣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创伤性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已进行腔内治疗的6例创伤性血管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创伤性血管病变包括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锁骨下动静脉瘘、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髂动静脉瘘、髂动脉假性动脉瘤、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所有病变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腔内移植物治疗后均立刻重建血流通道.6例均得到随访,2个月至4年内所有移植物均通畅.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创伤性血管病变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损伤小等优点,可望成为创伤性血管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

  • 合肥地区胆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朱丹木;陈怡;许晓红;周勇

    目的通过合肥地区 6 946位健康人群的体检探讨各种良性胆囊疾病的发生情况(包括已行胆道手术者)以及高脂血症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发现胆囊疾病.以血液生化检测对比胆囊结石组(1 051例)与无胆囊结石的(5 133例)对照组高血脂的发生率.结果6 946例被检人群中良性胆囊疾病发生率21.55%;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慢性胆囊炎、肝内胆管及总胆管结石发生率分别为15.13%、 3.39%、 1.35%、 0.96%、 0.70%;胆囊结石占良性胆囊疾病的70.2%;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的高血脂发生率分别为56.9%、32.3%,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本组工作提示,合肥地区工薪群体良性胆囊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且与高血脂关系密切,高血脂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另一高危因素.

  •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优化综合治疗

    作者:(亻契)利宇;赵卫;金银慧;庞瑞麟;向述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优化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将41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及生物治疗20例为观察组;只进行对症、支持治疗2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 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作χ2检验.结果观察组1年、2年的肝内复发率分别为10%(2/20)、 30%(6/20),较对照组43%(9/21)、62%(13/21)降低(χ2值分别为5.63、4.19,P<0.05);观察组1年、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5%(19/20)、70%(14/20),较对照组62%(13/21)、33%(7/21)提高(χ2值分别为6.55、5.51,P<0.05).结论对症、支持治疗联合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及生物治疗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优化综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肝细胞 综合疗法
  • 抑癌基因ING1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突变分析及其意义

    作者:王自强;蔡志民;余佩武

    目的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ING1基因表达及突变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人大肠癌组织标本及正常对照52例,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ING1mRNA的表达,用DNA单链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NG1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减弱,其低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ING1mRNA的表达水平与p5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ING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突变率极低.结论 ING1可能通过降低表达而不是通过突变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张玉宝;李栗;王宽;张殿忠;张岂凡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平滑肌肉瘤肿块较大,本组中大直径≥5 cm者占68%,≥10 cm者占50%;胃平滑肌肉瘤大多位于胃底体区,占94%;胃平滑肌肉瘤有三大临床表现:上腹痛、上腹包块、出血.胃镜、钡剂X线透视、CT有助于诊断.随访结果:本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是87%、52%及26%.结论对胃平滑肌肉瘤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肿块大小、部位和浸润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抑癌基因联合诱导人肝癌细胞系凋亡与生长抑制研究

    作者:张佑彬;冷希圣;彭吉润;吕建峰;翁山耕;王申五;杜如昱

    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癌基因p53,p16和p21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用携带人野生型p53,p16和p21的腺相关病毒分别或联合转导人肝癌细胞系HLE,HepG2,QGY-7701,QGY-7703,BEL-7402,SMMC-7721,通过体外及裸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癌的促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53,p16及p21对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体外凋亡率约30%左右,体内生长抑制率30%~44%;联合感染肝癌细胞效果更明显,体外凋亡率达56%,体内癌生长抑制率6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外源抑癌基因p53,p16和p21不仅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有诱导凋亡和抑制生长作用,联合应用治疗肝癌更具有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和纯度是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目标.

  • 光动力疗法对裸鼠实验性胰腺癌治疗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波;赵玉沛;张太平;刘卫平;廖泉;蔡力行;朱预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裸鼠胰腺移植癌的治疗效果及血管损伤在其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PDT治疗胰腺癌提供依据.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癌模型.以血卟啉衍生物作为光敏剂,研究PDT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并以第Ⅷ因子为标记,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肿瘤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PDT对肿瘤有杀伤作用,使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DT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管结构的破坏.结论 PDT对胰腺癌有治疗作用,血管损伤是其杀伤肿瘤的重要途径.

  •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董新舒;赵鹏;高登群;崔彬彬;王锡山;贾云鹤;于志伟;徐海涛;宋盛晗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0年1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 146例的疗效,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结果 146例手术后2例局部复发,发生吻合口漏 2例 (1.4%),吻合口狭窄 8例 (5.4%),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 4例 (2.7%).结论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但必须严格掌握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

  • RANK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杨焕星;黄鹤光;杨发端;李秀金

    目的探讨RANKL蛋白在胃癌诊断、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26例癌旁粘膜组织、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中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胃癌组织中RANKL蛋白表达阳性21例(47%).在直径≥5 cm肿瘤、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Ⅱ、Ⅲ、Ⅳ期胃癌中RANKL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6例癌旁粘膜中RANKL蛋白呈弱阳性表达5例,正常胃粘膜中RANKL蛋白呈阴性表达.RANK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检测RANKL蛋白表达有助于胃癌的诊断、浸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 双腔T管窦道造影预防拔管后胆漏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钦忠

    目的探讨T管引流术拔管后胆漏的预防.方法自1995年6月至2001年4月,对274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病人术后行双腔T管窦道造影,以造影剂无窦道外渗漏为窦道完全形成的标准,确定安全的拔管时间.结果 274例均经造影显示窦道完全形成后再拔管,拔管时间短9 d,长136 d,拔管后无1例发生胆漏.结论双腔T管窦道造影能显示窦道形成情况,以此为依据拔除T管,是预防拔管后胆漏的可靠方法.

  •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杰;李朝龙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胰腺癌69例,其中手术治疗51例,切除24例,切除率为47%.7%.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6例,扩大区域胰腺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2例,胰体尾肿瘤联合脏器切除6例.对27例肿瘤未能切除者均行内引流术.结果手术切除的24例中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行减张缝合;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扩大区域胰腺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术后有1例出现胰瘘,经药物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行内引流术27例均顺利恢复.结论胰腺癌病灶能切除时应尽量切除,必要时可行血管修补或移植.扩大区域胰腺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在外科技术上是可行的;对不能切除的病例,应选择术式简单的内引流术.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 先天性胆管囊肿再次手术53例分析

    作者:王悦华;刘永雄;黄志强;冯玉泉;周宁新;顾万清;张文智;黄晓强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外科处理要点.方法对15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120例进行分析,其中53例为再次手术者.按Todani分型法,Ⅰ、Ⅳa、Ⅳb、Ⅴ型各有33、14、2、4例.首次手术为单纯囊肿外引流术17例,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8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22例,行囊肿切除并胆道重建术2例,行不规则手术4例.结果首次手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慢性胆管炎、胆结石和胆系癌变者(10例).再次手术以拆除原囊肿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再行囊肿切除并胆道重建为主要术式(46/53),已切除囊肿者以解决胆肠吻合口狭窄为重点.结论胆管囊肿手术处理不当出现多种并发症是导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乃是再次手术需要遵循的原则.

  • 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手术179例

    作者:李海民;窦科峰;孙凯;高志清;李开宗;付由池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对近20年来179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病病死率10.1%,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复发性胆管炎发生率: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及桥式内引流术组(15.1%及10.0%)显著低于PTCD(或ERBD)内引流术组及开腹(或PTCD)外引流术组(35.7%及38.1%)(P<0.01);术后生存期: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9.2±1.7个月)与PTCD(或ERBD)内引流术组(8.8±2.1个月)无显著差异,与桥式内引流术组(6.5±1.8个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开腹(或PTCD)外引流术组(4.4±2.1个月)和单纯开腹探查术组(3.2±1.4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手术应首选胆肠Roux-en-Y术式,同时应用U型管做内支撑引流管并行内照射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化疗后大肠癌细胞凋亡、增殖和Fas/FasL表达的改变

    作者:彭志海;邢同海;裘国强;刘道永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解释术前化疗的机理,为临床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人工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何天霖;周颖奇;曹贵松;胡先贵

    应用现代合成补片进行疝修补术现已被认为是一种简单、快速、无痛并且不扰乱正常解剖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核心是人工补片的选择\.我们以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e-PTFE)、以及3层结构的三明治复合补片(sandwich patch)应用于巨大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并对其进行对比性研究.

  • 胰腺钩突角在CT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梅志军;刘瑞;邵成伟;唐岩

    CT对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但仍然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特别是假阴性影响了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为探讨更加客观、简便、灵敏的指标,我们复习了20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但术前CT诊断未发现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 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胰腺钩突角"的概念,并测量了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的大小.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十例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

    作者:杨德华;段志泉;张强;杨栋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表现为三联症:(1)浅静脉曲张;(2)多发性皮肤葡萄酒色斑块状血管痣(瘤);(3)肢体过度生长、增粗、增长.我院于1998~2000年共手术治疗KTS 10例,现报告如下.

  • 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和实施

    作者:朱建平;陈浩辉;张同琳

    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第1次手术时没有做肠内营养的病人25例.其中长期胃肠外营养(TPN)支持(2个月以上)而仍然无法脱离呼吸机支持6例;长期TPN出现和TPN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胆汁淤积等)9例;术后胆瘘4例(其中肝切除3例);吻合口瘘1例;十二指肠瘘2例(外伤性1例,术后十二指肠瘘1例);术后胃排空障碍3例.年龄:23~74岁,平均54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住院时间2~11个月.病人接受治疗初期均先使用TPN治疗,消化道功能恢复后,均逐渐过度和使用肠内营养(TEN)治疗.实行肠内营养的时间为术后10 d~2个月,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

  • 胰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元;钱家勤

    为了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在胰腺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对31例胰腺癌和1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及bax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 脾对脂质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春亮;季兵;付海波;易仁元;孙建广

    脾脏除了发挥其免疫功能外,可能对体内的脂质代谢也有重要调节作用\.我们在前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因脾外伤行脾切除术的病人,初步观察研究了其术后血脂变化,现报告如下.

  • 粪石性肠梗阻12例

    作者:郝春生;赵英敏;张小伦;马汝柏

    我院自1992年3月至2000年4月共收治12例粪石性肠梗阻患儿,男女各6例,年龄3~14岁之间,从起病到入院2~30 d不等.12例中有3例食黑枣、1例进食大量生食品史.均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在院外按其他疾病治疗无效转入我院.腹立位片均表现为中上腹肠管扩张,有阶梯状液平面,下腹部充气减少或无气.7例做了肛查,其中仅有1例于直肠右侧壁触及肿物,疑诊为"阑尾脓肿".

  • 袖珍型吻合口支架治疗空肠代胃术后吻合口狭窄

    作者:仇学明;黄伟;颜萍;曾晓雨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41~73岁.均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术后6~24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直径为0.2~0.4 cm.4例均经沙氏扩张器扩张治疗2~4次,每次扩张疗效仅维持2~3周.其中1例第1次扩张吻合口直径至1.5 cm,无特殊不适,16 d后行第2次扩张,仍扩张至1.5 cm,4 h后出现上腹剧痛.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泛影葡胺造影示吻合口瘘.行急诊放置支架.

  • 腹膜原发乳头状癌一例

    作者:张静;杨冬野;常迎彬;韩杰

    患者女性,44岁,因腹部胀痛15 d,CT发现盆腔占位性病变2 d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可疑;阴道双合诊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及结节,右附件可触及一约5 cm×5 cm×3 cm大小肿物,质硬,压痛明显,活动可,左附件未见异常.

  • 成人胃重复畸形五例

    作者:夏有恒;姜涛;陈学忠;韩兴华

    例1男,55岁.腹痛、发热,并可触及腹部囊性肿物.钡剂造影见胃小弯侧有一2 cm×2 cm龛影.以"溃疡病出血合并急性胆囊炎"手术.术中见胃窦部小弯侧有一个2.5 cm×3 cm溃疡灶,角切迹下方有2 cm×6 cm管状物与胆囊底部粘连.行囊性肿物并溃疡切除术.病理诊断:胃溃疡.囊性肿物含黄色液体,与胃腔不通.光镜下见胃粘膜上皮与平滑肌组织.

  • 卵巢睾丸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武光;吴俊梅;沈晓莲;郎玉马

    患者女性,7岁,于入院前5 d出现脐周疼痛并伴腹泻,而后疼痛加重,无脓血便;以"胃肠炎"在家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3 g/次,每日1次,共3 d,病情无好转,精神渐差,乏力,不思饮食而入院.

  • 胃恶性间质瘤腔外破溃致失血性休克一例

    作者:花明学;王馥琴;阴建兵

    患者男,44岁.饮酒后左上腹持续性疼痛8 h,呕吐胃内容物2次,于2000年5月19日急诊入院.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已半年,消瘦、乏力月余.无呕血、黑便及高血压史.查体:腹平坦,全腹轻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左上腹为主.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腹腔穿刺液有新鲜不凝血.

  • 甲状腺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葛芙蓉;李青

    患者女,76岁,因右颈部发现肿块1个月,门诊以"右甲状腺肿瘤"于2000年8月10日收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好,矮胖体型.右甲状腺下极可触及5.0 cm×4.0 cm肿块,质韧,边界清楚,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左侧甲状腺正常.实验室检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正常,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阴性.

  • 婴幼儿胆道穿孔五例

    作者:王涛;陈雪玲;乐盛林

    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1.2岁.病程2~20 d不等,均以腹胀、呕吐等就诊.查体:全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30)×109/L.腹腔穿刺:腹水胆红素阳性.腹部B超:5例提示有腹水,其中1例提示肝肿大,胆囊炎,1例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

  • 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作者:李炜;刘茁

    患者男,32岁.因饮酒后突然呕血伴黑便1 d入院.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6年.入院后行内镜检查:胃内有少量陈旧凝血块及咖啡样液,幽门窦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给予硬化剂注射.6 h后再次大呕血并发生休克,故行急诊手术,切开胃前壁,取出凝血块约500 g.近贲门约5 cm处胃底后壁近小弯侧有一充盈之小动脉裸露呈喷射状出血,确诊为Dieulafoy病,给予缝扎止血.但患者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 雌激素β受体与乳腺癌

    作者:张敬杰;欧阳涛;徐光炜

    一、历史背景早在1个世纪以前,乳腺癌激素依赖性现象已引起某些学者的注意.1896年Beaston首次报道2例晚期乳腺癌在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肿块明显缩小,并据此提出卵巢分泌的"某些物质"对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文光;王征;王嘉桔;曹忠文

    自1908年LeoBuerger确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为独立性疾病以来,对这一病因不清且被认为是男性青年特有的疾病,国内外有1个共识的诊断标准\,但近年来此病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在发生变化.Stvrtinora等[2]总结为:女性和40岁以上患者在增多;上肢常受累;诊断更确切;治疗更有效,截肢率减少.而病因仍不清楚,戒烟为首要防治措施.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误诊分析

    作者:邹卫

    我院近10年来收治十二指肠损伤20例(无医源性损伤),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131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探讨

    作者:吴诚义

    1997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对131例乳癌患者试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brachial never,ICBN),现报告如下.

  •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刘骅;陈治平;吴志勇;丁小龙

    本研究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血管成像,以评价MRA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 不切断括约肌肛直肠腔内外缝合治疗肛瘘的探讨

    作者:朱明才;张才全;罗崇德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3~2000年我院对72例肛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6例,女16例,年龄19~48岁,平均35岁.将7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性别、年龄及肛瘘部位分为不切断肛管括约肌、切除瘘管,行肛直肠腔内外缝合和切除瘘管的缝合组36例,用凡士林油纱填塞的传统组36例.有关肛瘘分布部位,分类及术后并发症详见表1,2.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