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脾动脉瘤一例

    作者:高兴汉;嵇鸣;滑炎卿;万敏;金秀;祝淑芳

    患者男,70岁.体检发现脾门肿块5年,未作处置,定期随访.2004年2月定期复查时发现肿块明显增大,即收入院.

  • 盆腔异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一例

    作者:郑海军;周海军;徐宏刚;李晓杰;黄忠雄;陈华平

    患者女,37岁.月经不规则1年,月经量中等,白带正常,外院B超发现盆腔实性包块3 d于2002年8月入院.妇科检查: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3.5 μg/L,癌胚抗原(CEA)2.7 μg/L,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4000 IU/L.

  • 特殊影像学表现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树栋;李珺;马潞林;罗康平;赵磊

    患者女,77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肿物1个月于2005年7月入院,患者血压一直正常,各项内分泌及实验室检查只有尿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VMA)、血儿茶酚胺升高,其余均正常.

  • 腹茧症一例

    作者:马海峰;王嵩;王夕富

    患者男,45岁,因脐周痛伴恶心呕吐1 d,外院治疗未缓解于2004年7月转入我院.体检:急性面容,呼吸表浅,心率快,体温、血压正常;腹式呼吸消失,腹部包块呈肠管样,触痛、压痛区广泛,无肠鸣音.临床拟诊腹膜炎、肠梗阻、胰腺炎、肠穿孔.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6.2×109/L,中性粒细胞92.1%.

  • 右后腹膜盆腔多发异位恶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作者:俞连法;何平生;虞利民;陈尧康

    患者 男,41岁.患高血压、糖尿病2年,尿量减少3 d于2003年9月入院.体检:体重明显下降,血压高达215/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超声诊断:右后腹膜占位.

  • Joubert 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化;谢晟;肖江喜

    患者女,4岁.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步态不稳,不能说话,卧坐位不能自行站立,间断出现双眼发直及喘息样呼吸.出生时有吸入性肺炎史,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双足六趾畸形,四肢肌张力低,肌力Ⅴ-级,双膝反射亢进.

  • 肝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作者:徐秀芳;余日胜;孙继红;王也玲

    患者女,71岁. 右侧腹隐痛伴畏寒发热5个月,起初疼痛不剧烈,未经治疗.2个月前腹痛症状加重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黄疸等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白细胞升高,B超发现右肝巨大低回声团块.经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体温虽下降至38℃左右,但仍有间歇性腹痛,住院54 d后无好转,遂于2004年2月转入我院,门诊拟"肝脓肿" 收住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及胆管结石胆肠引流术史.体检:体温37.6℃,脉搏70次/min,呼吸18 次/分,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肝区压痛、叩痛明显,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6.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82.9%;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及核心抗体(HBcAb)均阴性,丙肝病毒抗体(HCV)阴性;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 )0.95(正常1.5~2.5),白蛋白(ALB)30 g/L(正常35~50 g /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5 U/L(正常5~35 U/L),碱性磷酸酶(ALP)381 U/L(正常40~150 U/L),余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检测:癌胚抗原(CEA)54.5 ng/ml(酶联免疫吸附法,正常0~5 ng/ml),甲胎蛋白(AFP)2.1 ng/ml(时间分辨法,正常0~20 ng/ml).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二例

    作者:肖文波;王照明;张敏鸣;周敏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是1种罕见的肺内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不多.现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的PEH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尿毒症并发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一例

    作者:刘啸峰;董江宁;钱彬

    尿毒症并发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罕见,由于股四头肌腱损伤是1种较少发生、容易漏诊的病变,不论临床医师还是影像科医师都易于注意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本身,而忽略肌腱断裂的真正原因,影响疗效及预后[1,2].现就笔者所见的尿毒症并发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的病例报告如下.

  • 螺旋CT导引下肺部肿瘤射频热消融治疗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荣林;齐立伟;贾晓蕊;杨渤彦;刘春玲;查振启;郭庆儒;郭志敏;闫丹;范伟卫

    目的通过对肺肿瘤射频热消融(RFA)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30例肺肿瘤患者共46个肿瘤接受了RFA治疗(其中肺部原发性肿瘤20例,转移瘤10例),在CT引导下将消融电极刺入到距肿瘤边缘组织1 cm处,根据病灶大小,将子针打开至合适直径,达到靶温度后,持续7~15 min.对患者进行1~9个月的随访,通过胸部X线片和增强螺旋CT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46个肿瘤,共做消融灶123个,治疗区域坏死率为100%.(1)随访1个月30例,46个肿瘤瘤体完全消融41个,占89.13%;部分消融5个,占10.87%.(2)随访3~9个月26例,40个肿瘤病灶完全缓解(CR)33个,部分缓解(PR)4个,无变化(NC)2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达92.5%(37/40).结论 RFA治疗肺部肿瘤疗效肯定、安全,是1种应用前景较好的方法.

  • 水通道蛋白1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吴晶涛;郭岩;赵永生;杨海山;王田蔚;王宝明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癌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AQP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术前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及肾正常组织12例,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QP1表达于正常肾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肾癌组织的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正常组织相比,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肾癌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量明显减少,RT-PCR法 AQP1与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中位数分别为0.935及0.855;免疫印迹法示AQP1阳性灰度值中位数分别为125.8及147.4;免疫组化示AQP1阳性指数分别为1.31及1.0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组织同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相比,AQP1的表达明显减少,RT-PCR示 AQP1与β-actin阳性灰度比值中位数为0.810;免疫印迹法示AQP1阳性灰度值为159.7;免疫组化示AQP1阳性指数为0.8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降低AQP1在肾癌中的表达,抑制肾癌的生长和转移.

  • 代谢性及内分泌性骨病椎体骨密度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蔡跃增;田小丽;李景学

    目的探讨代谢性及内分泌性骨病椎体骨密度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及夹心椎椎体骨小梁区域性分布的特征.方法选取在影像学上椎体骨密度异常者36例,其中具夹心椎者12例行腰椎CT扫描. 32例健康志愿者亦行腰椎CT扫描,对2组椎体不同部位骨量进行比较分析.22例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 DXA)检查,1例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结果骨密度异常包括骨密度减低和骨密度增高.骨密度增高分弥漫性及夹心椎2种.夹心椎组椎体上、中、下层的CT值分别为(259.94±18.08)、(182.96±34.85)、(270.34±19.40) HU,对照组椎体上、中、下层CT值分别为(191.08±30.35)、(190.50±20.53)、(201.12±30.72)HU,夹心椎组椎体上层和下层CT值均大于对照组.夹心椎组椎体上层和下层区组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457、0.462,P值均>0.05),中层区组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9,P<0.05).夹心椎患者骨矿密度(BMD)测值表现多样,骨量增多、正常和减少均可见. 结论 (1)夹心椎定量CT测量椎体上层和下层更有意义,夹心椎宜视为评估病情变化的影像学指标之一.(2) X线片显示骨软化变形者的骨密度增高并不一定代表骨量增多,其中尚含有正常骨量甚至是骨量减低者.以DXA测量椎体BMD值来区分真性骨硬化和硬化样骨软化是可取的.

  • 计算机处理MR图像股骨头坏死体积测定与初步力学测验

    作者:史振才;李子荣;孙伟;张雪哲;王武;黄振国;洪闻;卢清萍;林峰;赵万鹏

    目的依据MR图像数据在计算机上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部位和体积,探讨其准确性及临床意义,并获得初步有限元分析结果.方法 29例(38髋)晚期股骨头坏死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获得髋关节MR图像冠状面T1WI的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格式数据.利用Mimics等软件获得相应的股骨头三维重构模型,读取股骨头及其坏死病灶的体积.使用移水法测出大体股骨头及其坏死病灶的体积.模拟人体载荷计算机有限元分析.结果股骨头坏死病灶位于股骨头的前外上方,与大体股骨头坏死病灶位置相符.计算机上测得坏死病灶和整个股骨头的体积分别为(20.1±6.6)cm3、(49.0±4.6)cm3,与大体测量值(20.2±6.5)cm3、(49.3±4.5)cm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5,P=0.341; t=-1.592,P=0.120).有限元计算结果当坏死体积>30%时,可见片状塌陷区.结论股骨头坏死的计算机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理解病灶的形状和位置,准确地测出病灶体积.如股骨头坏死体积>30%,易发生股骨头塌陷.

  •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血液动力学的MR实验研究

    作者:管生;赵卫东;周康荣;彭卫军;毛健;唐峰;陈忠伟;曹光;孙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前病变血液动力学的特征.方法用MR灌注扫描(MR perfusion, MRP)的方法对实验诱发大鼠肝脏的HCC癌前病变阶段到癌变阶段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在MR T2WI检出并与病理对应良好的46个结节中有9个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 RN)、22个HCC癌前病变即发育不良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10个早期HCC和5个HCC.RN、DN、早期HCC和HCC结节及邻近肝实质的平均阳性强化积分值(positive enhancement integral, PEI)分别为205.67±31.17、161.94±20.74、226.09±34.83、491.86±44.61、204.84±70.19.将结节PEI值和结节旁肝组织PEI值对比,发现9个RN与邻近肝实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30, P=0.06), MRP图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RN均呈等信号;DN较邻近肝实质低,并有统计学意义(t=-3.64, P=0.02),DN的血流灌注曲线于动脉后期较邻近肝实质下降,MRP图像动脉期呈等信号,门脉期为低信号.10个早期HCC中4个结节表现为低灌注,PEI值低于邻近肝实质,动脉期呈稍低信号,门脉期为等信号;6个早期HCC显示为稍高灌注,PEI值稍高于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为稍高信号,门脉期呈稍低信号.5个HCC呈典型的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信号,结节灌注曲线动脉段较邻近肝实质有明显抬高,结节较邻近肝实质的PEI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2).结论 MRP能反映HCC癌前病变结节演变过程中血流的改变,HCC的血流灌注量较邻近肝实质明显增多;DN的血流灌注量较邻近肝实质减少.

  • 电子束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的应用

    作者:郝晓东;李康印;张成龙;强海霞;李继军;高崎炜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EB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分析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影像学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34例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EBCT长轴或短轴多层电影和血流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左室心肌色彩编码参量图像及相关参数.34例中,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31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报告34例61个节段心肌缺血.结果 EBCT检查报告34例54个节段心肌缺血,前壁18个节段、前间壁4个节段、侧壁15个节段、下后壁9个节段、心尖8个节段.EBCT报告心肌梗死的6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均得到同样的诊断.结论心肌灌注色彩编码参量图可客观反映心肌的缺血性改变,与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有良好的一致相关性,且直观效果强;同时,能为EB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提供佐证信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人禽流行性感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赵殿江;马大庆

    人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人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株的某些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 (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并不感染人类,但现已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一些亚型可感染人类[1].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emagglutinin, 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早发生于1996年,在英格兰从患有结膜炎的养鸭妇女眼中分离到H7N7.1997年,香港爆发H5N1型禽流感,导致18例发病,6例死亡[2],这是禽流感病毒首次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案例.以后相继发生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提示某些禽流感病毒亚型可直接感染人类[3, 4].禽流感病毒在禽类流行中可直接发生基因变异,或通过其他动物的混合流感病毒感染,进行杂交和重组产生新的亚型强毒株,这种新的亚型毒株对人类易感,可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5].

  •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

    作者:于德新;王滨

    1999年,Maniotis等[1]首次提出了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概念,认为视网膜黑色素瘤内部可形成无内皮细胞参与的营养性管道,目前这种营养性管道对于肿瘤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2, 3].

  • 肝细胞癌影像学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王化;王伟;唐光健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的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占第3位[1].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为11万人,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1].肝癌的诊断起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并通过经皮肝穿刺活检证实;20世纪70年代甲胎蛋白(AFP)、血管造影及早期CT应用于临床,肝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过去的20多年里,在医学影像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数辈放射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及其病理基础得以建立起来,其中,林贵[2]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门静脉参与肝癌血供,并证实癌结节的周围有许多门脉小分支,说明门静脉对肿瘤直接供血的存在,为肝癌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CT、MR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目前医学影像诊断已成为肝癌的关键诊断方法之一.

  •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李佩玲;冷仁利;黎庶;谢秀丽;徐克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搜集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2例,应用Aquilion 1.42软件工作站对CT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12例病变均为单发.CT平扫病变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CT值39~48 HU,边缘清晰;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且较均匀,CT值高达200 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其中3例包绕颈总动脉和颈内、颈外动脉,9例骑跨于颈动脉分叉处,压迫颈内动脉向后外推移、颈外动脉向前或前内推移.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可以对颈动脉体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郭健;鲜军舫;王振常;牛延涛;赵波;燕飞;刘中林;杨本涛

    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的MR扫描方法、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7例Tolosa-Hunt综合征经临床随访确诊,分别行头颅扫描及海绵窦薄层扫描与增强扫描,并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病变显示的情况.结果 17例海绵窦薄层扫描与增强扫描显示患侧海绵窦增宽,外缘光滑,T1WI和T2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信号明显均匀强化;3例同时累及眶上裂,1例同时累及眶尖,3例同时累及眶尖及眶上裂;6例病变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其中4例还表现颈内动脉局部变细.而采用头颅扫描方法,17例中仅11例显示海绵窦增宽及异常信号,其余6例未见异常;2例眶上裂及2例眶尖受累;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变细.海绵窦薄层扫描对Tolosa-Hunt综合征的显示明显优于头颅扫描(χ2=4.17,P<0.05).结论与头颅MR扫描相比,海绵窦MR薄层扫描与增强扫描可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信号表现和范围,有助于Tolosa-Hunt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观察.

  • 经肝动脉途径行肝癌化疗栓塞后胆汁瘤形成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作者:王翔;程红岩;乐园;韩志刚;寿毅;徐雯

    目的探讨肝癌经动脉穿刺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后肝内胆汁瘤形成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至2004年经CT检查系列随访的肝癌TACE后患者共3948例.观察TACE术后有无胆管阻塞和扩张等表现.结果共发现35例(0.9%,35/3948)胆汁瘤,其中沿Glisson鞘呈分支样分布的低密度区4例,残癌病灶周围柱状改变7例,囊状改变33例.结论胆汁瘤是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之一,随病情进展可以有不同CT表现.治疗上可采取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的多种方法.

  • 胃癌侵犯胃裸区的CT 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作者:伍兵;闵鹏秋;杨开清;李鹏;廖正银;刘再毅;陈楠;金航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胃裸区(GBA)的CT表现和解剖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近侧胃癌(PGC)连续性病例的CT资料,其中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GBA受到肿瘤侵犯46例.观察胃癌侵犯GBA的CT表现特征,分析CT征象的解剖病理基础.结果 46例中有38例表现为GBA内软组织肿块,8例表现为结节状淋巴结.胃癌侵犯GBA病例的CT征象有:(1)GBA增宽,胃壁与膈肌之间的薄层脂肪间隙中断或消失(36例).(2)GBA内可见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密度肿块(38例)或类圆形淋巴结(8例).(3)左膈脚及胃膈韧带不规则增厚并与肿瘤分界不清(25例).(4)膈下腹膜后间隙其他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胃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解剖位置和淋巴引流是PGC侵犯GBA的重要原因,并且可能与PGC的预后较差有关.

  • 肝小静脉闭塞病的CT表现(附14例分析)

    作者:张国华;孔阿照;方军伟;陈岳进;郑伟良;董旦君;章士正

    目的研究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搜集14例外伤后服用"土三七"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肝小静脉闭塞病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41~73岁,中位年龄56岁.均经CT 3期增强扫描、延迟扫描及彩色B超(BUS)检查,其中2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4例经CT导引下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 14例CT平扫均显示肝肿胀、腹水、肝实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等急性期表现,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全肝弥漫的密度不均匀改变;门静脉期表现具特征性的"地图状"、斑片状强化和低灌注区.所有病例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下腔静脉肝段受压变细、变扁、变窄;但14例BUS和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的2例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无梗阻.4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结论 CT增强扫描检查对肝小静脉闭塞病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有服用中药"土三七"史者CT发现肝脏淤血表现高度提示肝小静脉闭塞病.

  • 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伟中;曾蒙苏;严福华;饶圣祥;沈继章;陈财忠;施伟斌;张澍杰

    目的通过比较MR平扫、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及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验证铁羧葡胺在病灶检出方面的优势.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选择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例59例,根据相对金标准判定共13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梯度回波(GRE)T1WI、去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动态梯度回波Gd-DTPA增强MRI,48 h后行铁羧葡胺动态GRE增强扫描及去脂FSE T2WI与GRE T2W延迟扫描.统计各序列对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序列、动态GRE增强扫描、GRE T2W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数分别为130、115、127个;平扫GRE T1WI序列、去脂FSE T2WI检出病灶分别为84和106个;Gd-DTPA动态GRE增强检出123个病灶.对于其中44个的微小病灶(<1 cm),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检出率达到93.2%(41/44),铁羧葡胺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2.7%(32/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GRE T2WI检出率为88.6%(39/44),Gd-DTPA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9.5%(35/44),平扫去脂FSE T2WI检出率为54.5%(24/44), 平扫GRE T1WI检出率为34.1%(15/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显著提高了对于微小病灶(<1 cm)的检出率,与平扫MR(包括去脂FSE T2WI和GRE T1WI)及Gd-DTPA动态增强M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序列优势主要为提高肝微小病灶(<1.0 cm)的检出率.

  • 肝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疗效的MR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研究

    作者:尚全良;肖恩华;贺忠;谭利华;司徒卫军;白末了;袁术文;杜万平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动态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在1.5 T GE Signa Twin speed MR机上,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800 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首次行TACE治疗的25例肝癌肿块分别于术前24~48 h、术后36~48 h、术后7~10 d、术后30~38 d内各进行1次DWI,对每次的图像进行后处理,计算出每例肝癌每个时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各个时点的ADC值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第1次TACE术后与第2次TACE术前肿瘤的血管造影染色及碘油沉积的改变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前24~48 h、术后36~48 h、术后7~10 d、术后30~38 d组的ADC值分别为(1.376±0.012)×10-3mm2/s、(1.598±0.012)×10-3mm2/s、(1.723±0.012)×10-3mm2/s、(1.684±0.012)×10-3mm2/s.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10 d、术后30~38 d组的ADC值较术后36~48 h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30~38 d的ADC值较术后7~10 d组明显降低(P<0.05).将第1次TACE术后与第2次TACE术前的造影片及碘油沉积片对比见术后30~38 d ADC值下降的肝癌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ADC值下降明显的复发也为明显.结论利用MR DWI技术对肝癌组织的ADC值进行动态观察,可以评价肝癌TACE术后癌组织的坏死、复发情况.

  • 发挥影像检查在人禽流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马大庆

    近日卫生部通报了我国内地诊断的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患者.人禽流感在我国是新发生的疾病,防治人禽流感是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及科研上面临的新任务.在人禽流感诊治中放射科医师要充分发挥影像检查的作用.

  • 继续重视早期肝癌影像诊断的研究

    作者:唐光健;王继琛

    原发性肝癌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的统计,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占第1位,而在恶性肿瘤中,因肝癌死亡的人口比例占城市人口的第2位、农村人口的第1位.我国又是1个肝癌大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为11万人,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 儿童H5N1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附确诊及疑似病例各一例)

    作者:金科;陈桦;谭利华;袁友红;肖恩华;罗如平;李望明;徐和平

    目的描述儿童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及1例疑似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2例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为:两肺大致对称、广泛分布的团絮状及大片状渗出病变,密度较高,边缘模糊;动态观察短期内病灶形态变化快,呈游走性;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结论儿童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动态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部X线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终确诊须依靠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

  • 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苗延巍;周勇;李明武;张竞文;伍建林;雷振;石力夫

    目的探讨胆固醇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性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胆固醇性肺炎X线片及CT均表现为肿块样病灶,其中2例伴有空洞和液平面,1例CT增强出现多环状强化.临床病程非常长,抗炎效果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富含胆固醇结晶的泡沫细胞.结论胆固醇性肺炎是1种罕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及起搏器置入患者的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

    作者:董智;朱杰敏;刘喆;刘军波;李又洁;祁吉

    目的总结不宜或不能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心率过快、心律不齐、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新一代电子束CT (EBCT)行无创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方法患者36例,其中心率过快(≥90 次/min)20例、心律不齐11例、起搏器置入术后16层MSCT不能触发扫描4例、扫描中心率骤升16层MSCT检查失败1例.以EBCT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静脉法增强扫描、前置心电门控数据采集、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电影方式(cine)重组,以MIP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以VR图像5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获得冠状动脉影像.冠状动脉各主支总显示率 80.0%,其中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显示率100%,回旋支94.3%.结论新一代EBCT能够完成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和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无创冠状动脉检查,并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右冠状动脉起始变异的评价

    作者:史河水;韩萍;孔祥泉;冯敢生;Hans-Juergen Brambs;Martin H.K. Hoffmann

    目的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在鉴别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和异常行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RCA变异患者的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表现,其中7例有CAG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在显示RCA异位开口和异常行程方面的差异.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邻近正常冠状动脉开口的关系.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重组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异常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CAG所显示的RCA,至少有2个不同的视角用于评价其起源和行程.结果 8例患者变异的RCA全部为MSCTA所显示.其中6例患者的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1例起源于左主冠状动脉的末端,另1例则起源于扩大前移的后冠窦.所有异常开口均未见狭窄.8支异常冠状动脉均穿过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的间隙.7例CAG则仅5例显示异常.结论 MSCTA显示先天性变异的RCA明显优于CAG,凡疑为冠状动脉变异的患者,可首选非创伤性的16层MSCTA检查.

  • MR氢质子波谱在乳腺肿块应用中的价值及技术干扰因素分析

    作者:赵斌;蔡世峰;于台飞;彭洪娟;李慧华

    目的探讨MR氢质子波谱(1H-MRS)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干扰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47个乳腺肿块的1H-MRS特征.其中恶性肿瘤24个,良性肿瘤23个,均于增强扫描前行1H-MRS 检测.结果 24个恶性病灶中11个于3.24 ppm(×10-6)处出现胆碱(Cho)共振峰.23个良性病变中4个于3.24 ppm处出现Cho共振峰.以1H-MRS Cho峰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敏感性为45.8%,特异性为82.6%.结论 1H-MRS检测到Cho并非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异表现.不论良性或恶性病变,只要在短期内迅速生长,1H-MRS即可测得Cho.检出率较低的原因主要为技术因素.

  •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杜铁桥;董杰;许全英;安海琴;桑春玉

    目的总结分析女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腹盆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显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多见脓肿壁呈厚壁分层强化及内部强化分隔.其他伴随的CT表现:子宫骶骨韧带增厚9例,直肠周围、骶前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例,显示输卵管扩张积脓或积液的管状结构影6例,宫腔积液4例.CT观察到脓肿与盆腔结构粘连包括:肿块与子宫粘连者9例,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者4例,与盆腔小肠肠管及盆壁结构广泛粘连3例;显示腹膜增厚伴腹水及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伴阑尾炎各2例.结论 CT除了能观察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还能显示相邻盆腔器官的受累粘连及盆底软组织或筋膜层的炎性浸润,能对附件脓肿做定性和定位诊断,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 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组对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评价

    作者:彭芸;张宁宁;张学军;孙国强;曾津津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进行评估,探讨此技术的优势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搜集2004年4至10月间27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男13例,女14例,中位年龄3岁.27例均进行了X 线片、16层螺旋CT 容积3D、标准和曲面多平面重组技术.结果 10例患者有分节异常, 6例患者有形成异常,11例患者有复杂的、无法分类的畸形.15例肋骨畸形中,肋骨畸形的主要部分和脊柱旋转在同一水平的有7例.8例合并脊髓纵裂,其中6例有完全或不完全的骨性隔.27例中的19例患者,多平面重组和3D图像显示出在常规X线片和常规轴面图像中未发现和认知的畸形并且全面评估了脊柱侧弯的程度,包括11例复杂畸形中7例归类为无法分类的脊柱畸形,4例为单侧未分节的骨桥合并同侧半椎体畸形;4例清晰显示出单侧未分节的骨桥(3例)和双侧骨桥融合(1例);2例发现了掩蔽的半椎体畸形;2例重新评估了半椎体的类型和数目;27例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更好的显示了椎管形态和脊髓弯曲情况,6例清晰显示椎管内骨性隔的生长方式和形态;4例患者标准多平面重组更好的显示了颅底-C1-C2的解剖和畸形,尤其是颅颈联合部畸形.结论 16层螺旋CT 3D和标准或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是诊断先天性脊柱侧弯、分析复杂多发或隐蔽脊柱和肋骨畸形的首选方法,在评价儿童脊柱侧弯的进展、修订手术方案较常规平片和(或)常规CT更具优势和指导意义.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诊断

    作者:刘影;李传福;张杨;孟祥水;侯金文;张凯;郑金勇;丛培新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 PSIS)是指垂体柄缺如并垂体后叶异位,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输送至正常垂体后叶所致的临床系列症候群.该病自MRI应用以来才逐步被认识,下丘脑垂体区MRI表现较为特异.现将4例经临床确诊PSIS的MRI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 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作者:刘玉清

    多层螺旋CT发展迅速,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近年,由于硬、软件以及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已有效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检查,尤其冠状动脉成像的开发和应用备受瞩目.上海华东医院近5年来在多层螺旋CT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尤其近3年来完成了1500余例16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该院放射科毛定飚、张国桢、滑炎卿3名医师主编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一书,已于2005年9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