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脑卫氏并殖吸虫病一例

    作者:敖国昆;何保明;由昆

    脑卫氏并殖吸虫病为颅内罕见的寄生虫病,现将笔者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3年入院.3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抽搐,以左上肢为主,当地医院以"脑炎”治疗,效果欠佳.1年前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收入我院.体检:左侧肢体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左侧肢体感觉减退.

  • 髌骨骨肿瘤四例

    作者:龚向阳;章伟敏

    髌骨骨肿瘤十分少见,国内多为个案报道,笔者报告4例并结合近20年来国内文献,对髌骨骨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例1 男,27岁.2年前出现左膝酸痛不适,近3个月来疼痛加重,上下坡尤甚.检查:左髌骨压痛,无功能障碍.X线平片示左髌骨上极囊样骨质破坏,边缘清楚.CT示髌骨上极囊样膨胀性改变,骨壁完整,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楚,边缘轻度硬化,囊内CT值39HU(图1).病理报告:成骨细胞瘤.

  • 睾丸血管球瘤一例

    作者:谢智峰;安宁豫;蔡幼铨;文载律

    血管球瘤是起源于血管球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指(趾)甲下区[1],发生于睾丸的血管球瘤非常罕见,仅Garg等[2]于1997年报道1例,笔者尚未见CT、MRI诊断此病的报道.笔者近遇到1例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血管球瘤,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5岁,1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睾丸内"花生米”大小肿块,触痛,未经治疗.2个月来肿块增大、触痛明显就诊.体检:右侧睾丸内可触及一约1.5 cm×1.0 cm大小肿块,质硬,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肺多发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肺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曾建华;王蜀燕;成官迅

    肺多发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肺动静脉瘘是1种极罕见的病变.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7岁,自幼经常感冒,7岁时因左足良性肿物切除行常规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影未行治疗.20岁时开始出现咳嗽、咯痰并痰中带血,伴有心悸气促,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右下肺肿块影与前片比较变化不大.1997年10月因症状加重来我院诊治.体检:右侧背部7~8肋间处可闻及血管杂音,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右下肺见3个类圆形阴影,直径为2.5~4.4 cm肿块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图1).

  • 乳腺叶状囊肉瘤一例

    作者:周智;王谦;周忠义

    患者女,43岁.右乳房肿块10年余,开始时约黄豆大小,无痛痒,近年来肿块增大明显,现约鸡蛋大小,偶有隐痛伴低热,无咳嗽、胸痛等.体检:双乳对称,未见桔皮样改变及乳头溢液,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鸡蛋大小肿块,质地硬,轻压痛,活动可,双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气管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王永梅;范占明;李兰;张兆琪

    患者男,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气促、紫绀,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咯白痰.胸片:气管内结节影,直径约2.3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与右侧气管壁呈锐角相接,几乎堵塞全部气道.CT横断面扫描:气管右侧壁见一肿块影,直径为4.1 cm,大部分位于气管外,并向气管内突入,阻塞约3/4气腔,病灶内缘规则,密度均匀,CT值42HU,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但能分清(图1).

  • CT诊断肾上腺外伤性血肿一例

    作者:高勇安;杨文德;刘英;李坤成

    患者男,68岁.高处摔伤后胸背部疼痛5 h.体检:腹平、右上腹压痛、右肾区叩痛、肠鸣音3~5次/min、体温36.5℃,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尿糖(+++),血白细胞(17~18)×109/L.X线片示右第6肋骨骨折,L2~3右侧横突骨折.CT平扫见右肾上腺卵圆形出血灶,约2.2 cm×3.1 cm×5.0cm大小,CT值62HU,病灶内有圆形低密度,右肾上腺结构显示不清,肾上腺周围表现出血浸润,脂肪呈线条影(图1).CT同时显示右侧胸腔出血,第2、3腰椎右侧横突骨折,腰大肌肿胀.

  • 盆腔脂肪过多症伴椎体脂肪置换一例

    作者:陈向荣;许淑惠;张少平;曾秀凤

    患者女,9岁.出生后6个月发现骶尾部局部质软肿物,而后逐渐增大,同时伴有腹部膨隆,无任何症状,无家族史.体检:腹部饱满,腰骶部呈不对称增宽、增厚,皮肤颜色正常.腹部软,未触及肝脾,叩诊呈实音,腰骶部触诊肿物质软,无压痛.MR检查:腰骶部皮下大量短T1、长T2脂肪信号,信号均匀,厚约4cm(图1),腹腔及盆腔内充填大量与皮下脂肪信号相似的组织(图2),膀胱顶部受压变扁,肠管受压推移变窄.

  • 颅内胶质肉瘤的CT与MRI表现

    作者:张蕾莉;崔世民;徐惠芳;刘梅丽;靳松;闫世鑫;戴伟英;高满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影像资料.结果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颞顶区13例,枕叶1例,丘脑1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为3.0~9.0cm (平均4.6cm).CT扫描7例为低等混杂密度,4例为低密度,CT值18~22HU,4例为略高密度,CT值48~55HU.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边界清晰,周围有水肿.6例行MRI检查,T1WI呈不规则长T1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不均匀实质性增强.结论颅内胶质肉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CT、MRI表现结合临床可做出倾向性诊断.增强检查有利于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

  • 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评价

    作者:张戈军;戴汝平;刘延玲;蒋世良;曾筝;黄连军;谢若兰

    目的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共12例,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11例为单一二孔型ASD,1例为多发性ASD;ASD平均直径为(13.14±3.48)mm(8~20 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h、1个月、3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ECG)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1例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封堵器置入成功者术后即刻TEE,显示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TTE显示仅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存在二尖瓣少量返流,但未见左房、室增大.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除上述1例仍存在残余分流外,其余10例ASD完全闭合者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结论经导管置入CardioSEAL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可靠,尤其适合于某些特殊解剖类型ASD的介入治疗,其临床应用的中、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易玉海;张绪平;谢宗贵;金鹏;杨红梅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7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7例病人中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例经股动脉,1例经腋动脉),4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2例经股动脉,2例经腋动脉).治疗后5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2例口服降压药恢复正常.随访9~36个月,6例未见狭窄,仅1例支架置入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结论球囊扩张和(或)内支架置入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和处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郭彦君;史仲华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就其出现原因、处理措施及如何避免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作了130次介入治疗,每人1~6次.全部病例均采用Sedinger穿刺术,一侧股动脉插管(通常为右侧股动脉),一侧或两侧盆腔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或)栓塞的方法.结果本组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有6例(7.69%)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臀部、外阴部皮肤组织缺血坏死等.其中5例患者经换药、抗炎治疗2周至2个月后逐步痊愈.1例患者接受了局部清创术治疗,恢复时间长达5个月.结论盆腔动脉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有:短时间内灌注的化疗药物用量过大、过浓;靶动脉分出异常丰富的皮支或插管过深;栓塞剂颗粒太小;盆腔手术及放疗后髂内动脉侧支循环不够丰富等.介入术者应尽可能选择适当的置管位置,应用适量的化疗药物稀释后缓慢灌注,栓塞时好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

  • 纵隔解剖"三分区”在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滑炎卿;郑向鹏;张国桢

    目的探讨纵隔解剖"三分区”在占位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占位患者的CT图像,按照纵隔"三分区”,统计不同性质占位病变在纵隔各区内分布的情况.结果病变分布的情况如下:前上纵隔病变依次为淋巴结肿大、胸腺肿瘤、畸胎类肿瘤、胸内甲状腺肿和其他少见肿瘤;前下纵隔病变依次为心脏心包肿瘤、畸胎类肿瘤、脂肪肿瘤及其他少见病变;后纵隔病变依次为淋巴结肿大、神经源性肿瘤、食管肿瘤、动脉瘤(包括夹层动脉瘤)、膈疝及其他少见病.结论纵隔"三分区”不仅简便易记,可用于各种影像学手段,而且根据器官组织在不同纵隔内分布的规律,可对病变作出更精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 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附一家系六例报告)

    作者:李润根;焦新强;陈志烈;陆军;高鑫

    目的提高对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PHP)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发现PHP先证者后,对其家族进行了调查.该家族共4代6例患者,男4例(死亡2例),女2例.现存4例年龄大者55岁,小者8岁.6例均经临床生化证实,选择2例摄取手平片和头颅CT片.结果 6例均有典型的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体型、短指(趾)畸形.2例行X线检查者表现为掌、指骨粗短,颅骨增厚、基底节区呈对称性钙化.结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对PHP做出明确诊断.

  • MR和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鲁晓燕;张挽时;徐家兴;王东;时惠平;熊明辉;宋云龙;喻敏;朴龙松;郭英;尉颖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11例22支颈动脉行MRA、CTA、CT仿真内窥镜(CTVE)、多普勒超声(DUS)检查.12支结果与DSA对照.3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内膜切除术.MRA采用二维、三维时间飞越法.CTA经大强度投影(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SSD)三维重建.应用导航功能行CTVE成像.结果颈动脉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3支,重度狭窄5支,闭塞1支,5支正常.12支颈动脉与DSA对照:CTA评估血管狭窄与DSA相符者11支,MRA与DSA相符者9支,DUS与DSA相符者7支.CTA、CTVE显示斑块、附壁血栓6支,3支手术证实.术后MRA示狭窄解除,CTA示斑块消失.结论MRA、DUS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及术后随访.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与DSA、手术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

  •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普成荣;阎东;姚发仙;王家平;李迎春;袁曙光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胸、腹主动脉、髂及四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25例患者进行40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的Mask Before程序,用控制手柄控制导管床的移动,获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DSA图像.结果 40例次造影中,35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87.5%,5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12.5%,经非减影处理后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对比剂追踪DSA能准确显示从胸至四肢的大范围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多段血管结构的新方法.

  • 眶颅沟通性病变的CT和MRI研究

    作者:王振常;蒋定尧;鲜军舫;安裕志;张天明;李彬;梁熙虹;杨本涛

    目的研究、探讨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CT和MRI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8岁,平均41岁,为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51例均行CT扫描,45例行MR扫描,CT和MR增强扫描各44例.结果通过眶上裂或视神经管沟通的颅眶沟通性病变31例,占60.8%.其中9例通过视神经管沟通,包括4例视神经和视交叉胶质瘤、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以及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通过眶上裂沟通者,包括5例脑膜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Tolosa-Hunt综合征、3例炎性假瘤、1例眼眶和海绵窦皮样囊肿,以及7例鼻咽癌同时侵犯海绵窦和眼眶.通过眶骨穿支血管间隙沟通的病变或骨质破坏缺损区沟通的眶颅沟通性病变20例,占39.2%,包括5例眶骨扁平性脑膜瘤、10例眶壁转移瘤、1例眶壁软骨肉瘤侵犯筛窦、额窦和额叶、3例泪腺囊腺癌侵犯颅内和1例额底脑膜瘤侵犯眼眶.结论 CT和MRI,尤其是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明确显示眶颅沟通性病变的沟通路径和病变特征,为制订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 鼻咽癌脑膜侵犯的MRI研究

    作者:龙晚生;黄鸿镳;汤积耀;罗学毛;宋彬;陈卫霞;徐隽

    目的探讨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途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搜集25例鼻咽癌脑膜侵犯病例的MRI检查资料,全部病例经平扫加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与MRI对比分析,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 (1)鼻咽癌侵犯脑膜主要有3条途径:①经颅底自然骨性通道侵犯11例;②经颅底骨侵犯10例;③经血行转移4例.(2)鼻咽癌脑膜侵犯表现为硬膜型24例,柔脑膜型1例.(3)MRI表现为大片状硬脑膜增厚,可呈"花边状”、结节状甚至肿块形成,增强后有明显的对比增强.脉络膜转移1例,表现为侧脑室增大,室管膜下结节及条片状增厚的转移灶.结论 MRI为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有重要意义.

  • 肝内胆管脓肿的CT特征探讨

    作者:闵鹏秋;李鹏;何之彦;陈卫霞;刘燕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脓肿(intrahepatic bile duct abscess,IBDA)的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0月至1999年2月经手术及临床抗炎治疗后复查证实的IBDA连续性病例31例的CT资料.病因包括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道逆行感染.所有病例分别从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及反映两者间相关性的征象进行观察.结果 31例中均可见肝脓肿CT表现特征(31/31,100%).胆源性CT表现包括各种梗阻病因的特征性CT表现和其他胆道异常表现,包括胆管扩张(29/31,93.5%)、扩张的胆管与脓肿相通(5/31,16.1%)或相紧邻(8/31,25.8%)及胆道积气(10/31,32.2%)等.前两者间相关的CT表现,包括肝脓肿与梗阻点及其近侧扩张胆管相一致(15/31,48.4%),肝脓肿发生于无(7/31,22.6%)或有(4/31,12.9%)肝内胆管积气的肝叶、肝段等.结论 IBDA的CT表现包括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并能反映两者间相关的具有一定特征的CT征象.

  • 肝结核的CT与MRI表现

    作者:余日胜;孙继红;李蓉芬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肝结核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12例CT表现:肝浆膜型1例,为肝包膜下多发结节性病灶.肝实质型10例,其中多发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2例,单发略低密度大结节伴斑点状钙化及聚集多个结节样病灶形成"成簇征”或融合成蜂窝状改变各3例,多发囊样病变及多发粟粒状钙化伴单发大结节低密度灶各1例.肝内胆管型1例,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及肝门部多发斑点状钙化灶.(2)4例MRI表现:T1WI、T2WI低信号灶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灶3例,增强后为轻度边缘强化或呈多环状强化.结论各种类型肝结核均有其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的CT、MRI表现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郑祥武;吴恩福;程建敏;陈笑雷;朱启建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11例均行CT平扫,8例加做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 mm.结果 11例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常见,占10例.肠壁环形增厚型7例,其中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4例,3例继发肠套叠.该2型同时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7例,其中1例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显著较长或呈多发节段性分布4例.CT初诊肿瘤检出9例,定性诊断准确7例.结论肠壁增厚型和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2种主要CT表现类型.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内分叶状肿块、"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较长及呈多发节段性分布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主要特征性CT表现,具有较可靠的定性诊断价值.

  • 试论介入放射学伦理学

    作者:李麟荪;顾建平

    我国古代医学家把医学称为"仁术”,把"济世救人”作为医业宗旨,认为医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救人疾苦.世界医学会等组织于1949年签署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同年在伦敦通过"国际医德守则”等道德与伦理宣言.介入放射学作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自然应有它的伦理学.介入放射伦理学既是伦理学的分支,也是介入放射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介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在介入医学领域内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除一般医学道德的基本范畴外,介入放射的伦理方面更有它独特的内涵.

  • 支气管结石一例

    作者:向兴利;侯勇

    患者女,68岁;因咳嗽1周就诊.胸片示右中叶支气管不张,同侧肺门有钙化影.CT扫描见:右中叶支气管腔为高密度钙化影所阻塞,CT值为124~225 HU,右中叶肺体积明显缩小,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且境界清楚,内无含气支气管影(图1).CT诊断:右中叶支气管结石.手术见:右中叶支气管内有钙化的淋巴结.病理诊断为碳酸钙结石.

  • 小儿恶性胸膜间皮瘤一例

    作者:刘秀建;李顺宗

    患儿男,12岁.因左胸痛伴咳嗽、胸闷4个月入院.体检未见异常.胸片:正位见左上纵隔肿物突向肺野,气管向右侧移位,左侧膈肌抬高,肋膈角消失,肋间隙无明显变化(图1).侧位见后上纵隔肿物密度增高,膈肌上方密度增高,后肋膈角消失,胸椎及肋骨无骨质破坏.诊断:(1)恶性胸膜间皮瘤.(2)纵隔肿瘤?外院CT片示右后纵隔软组织肿物,密度不均,CT值19.9~42.4 HU,边缘不规则,左下胸腔积液伴胸膜肥厚(图2),诊断为纵隔肿瘤.开胸手术中发现胸腔有淡黄色液体,约500ml,胸腔脏壁层胸膜均可见大小不等肿物,质脆,易出血,左肺下叶不张,左肺上、下叶与肿物粘连,肿物大部分位于后纵隔及后下纵隔,且与纵隔固定,病变广泛,手术切除困难,取组织送病理检验.

  • 电子束CT在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有优;戴汝平;荆宝莲;何沙;白桦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VSD)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EBCT检查,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不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的右室双出口病例14例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4例.年龄1~29岁,平均9.7岁.EBCT均采用单层无间隔增强扫描,层厚3 mm.重点观察和测量以下内容:VSD上缘与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下缘及三尖瓣环上缘的位置关系与距离;肌性流出道的位置,大动脉有无骑跨.距离以所在层面床位差计.结果 (1)主动脉瓣下VSD 7例,缺损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距离均数分别为5.6和15mm,有极显著性差异(t=4.69,P<0.005).所有主动脉瓣所在层面均低于肺动脉瓣,且靠近VSD,3例主动脉瓣骑跨于VSD.(2)肺动脉瓣下VSD 4例,缺损与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的距离均数为3和9mm,有显著性差异(t=4.91,P<0.05).所有肺动脉瓣所在层面均低于主动脉瓣,且更接近VSD,2例肺动脉瓣骑跨于VSD.(3)主、肺动脉瓣下VSD 2例,缺损位于主、肺动脉瓣正下方,与两者距离为0~1.5mm.前述3型VSD,除1例上缘与三尖瓣环上缘相平外,均高于三尖瓣环.(4)远离大动脉型1例,VSD与主、肺动脉瓣距离分别为30和45mm,VSD上缘低于三尖瓣环30mm.结论 EBCT可精确显示右室双出口VSD位置.利用EBCT主、肺动脉瓣及三尖瓣与VSD所在层面的高低及邻近关系可简捷判断右室双出口VSD分型.

  • 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诊断

    作者:蔡丰;王立;张涛;孙强;黄汉源

    目的评价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平片,对其中2例活检的病人进行了短期随访.结果主要X线征象:(1)油脂性囊肿5例,其中2例伴囊壁钙化.(2)不对称性密度增加6例.(3)不规则肿块3例.14例中8例伴有病灶周围结构紊乱.2例随访病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反应强度有关,在多种多样的X线表现中油脂性囊肿是特异性的X线表现.

  • 子宫肌瘤的MRI诊断

    作者:郑蔚巍;王述静;周康荣;陈祖望;沈继章;陈财忠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及其表现特征.方法对26例疑子宫肌瘤的患者分别行B超和盆腔MR T1WI、T2WI多方位扫描,其中11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内膜息肉和卵巢炎性假瘤外,余MRI诊断均与术后病理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2%.B超确诊22例,准确率85%.以手术病理为标准,MRI病灶检出率为89%(55/62),B超检出率为69%(43/62),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86,P<0.05).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或轮廓改变,宫腔变形.肌瘤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动态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 MRI在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

    作者:杨诚;周银宝;杨兴惠;杨光钊

    目的评价骨骼X线片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片,分析其表现.结果 28例中26例有骨骼异常改变.先期钙化带增宽23例,先期钙化带呈锯齿状边缘19例,先期钙化带下透亮带26例,骨膜反应6例,骨髓炎5例.骨骼改变呈多发、对称、广泛性,多侵犯长骨,也累及不规则骨.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骨损害出现率高,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诊断手段.摄片还应包括骨盆等不规则骨.

  • 小儿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的CT观察

    作者:王晓曼;徐赛英;何乐健;孙国强;彭芸;宁可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能够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ES)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6例患儿行腹部平扫,5例并行增强扫描.结果平扫显示病灶边界清楚,3例病变为单囊,3例为多房囊腔,内有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区内可见少许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位于囊腔边缘或分隔周围.1例于病灶边缘见针尖样钙化.增强后,可见肿瘤有一致密的周边,即病理上的纤维假包膜.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囊性区不强化.4例超声图像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6例均经病理证实.结论 CT多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病灶,边界清楚,内有不同程度的实性部分,可见强化边.而超声图像则多表现为实性为主,其不一致性亦为本病的重要特点.

  • 小儿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CT表现

    作者:李东辉;徐赛英;祁大文;孙国强;任甄华;宁可

    目的描述26例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男18例,女8例.经手术、病理(24例)及临床骨穿(2例)证实.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分别为14、10、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1岁3个月、3岁6个月、6岁,其中神经节瘤2例分别合并白血病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于术前作腹部CT平扫,其中14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术前作B超检查20例.结果 (1)肿瘤约2.0cm×2.5cm×2.5cm~16cm×10cm×8cm大小,26例均位于腹膜后,位于一侧22例,位于中线上3例,2处多发1例.(2)肿物外形不规则20例,类圆形6例;边缘清楚14例,模糊12例.(3)25例肿瘤与肾脏对比呈等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1例为均匀低密度;23例肿瘤有不同形态钙化;增强扫描者12例肿瘤有不均匀增强,2例增强不明显.(4)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9例,肝转移3例,肿瘤包埋血管18例,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肿瘤侵入椎管3例.结论 CT平扫可以提示腹膜后神经节源性肿瘤的诊断,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明确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异常.

  • 島津系列X线机故障检修技巧

    作者:董曙光;陈新;王锦玲;唐莉;胡连源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X线机控制电路已经不再是完全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全面监控.因此放射线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笔者先后维修过島津系列X线机110A-150D等多种机型,总结了一些规律供参考.一、单片机控制的X线机基本工作原理现代X线机由3部分组成:外部设备(包括控制台和执行部件)、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I/O).

  • 島津3000 TX型CT机复合故障一例

    作者:冯永章;何平;张加强;魏茂隆

    故障现象:机器起动正常,按下扫描开始键,当操作台上X-ready指示灯一亮,在扫描室可听到一声巨响,随之X-ready指示灯熄灭,机器停止工作.故障分析检修:检查X线控制器,发现控制驱动电路板上指示灯均不亮,电源继电器(MSW1)掉闸.选择X线控制器方式(local),闭合电源开关,控制驱动电路板上指示灯正常.按下ready开关,进行X线准备,X-ready指示灯一亮,又是一声巨响,再次发生电源中断.马上利用充电电压指示表(CH.kV)检查阴阳两极高压充电电容电压,阴极侧为145 kV,正常;阳极侧为45kV,异常.初步判定阳极侧高压充电电容击穿,高压放电.把高压发生器吊出油面,用摇表对阳极侧高压充电电容检查,见该电容击穿.更换同规格电容,按ready开关,X-ready指示灯亮,无异常声音,按X-ray开关,进行X线曝光,有X线产生.

  • 東芝TCT-300EZ型CT机故障一例

    作者:何进

    故障现象:开机后,能通过自检进入到扫描菜单,但在曝光时,扫描中断,并提示ERR74、ERR86的故障代码.同时扫描床上的caution(故障指示)红灯亮.分析与检修:故障代码ERR74、ERR86提示数据采集被非正常中断,数据采集期间检测到FRU I/O口(傅立叶变换输入/输出口)有故障.该故障与控制台、机架的通讯接口有关,为了确定故障部位,利用CT机上的维修开关,使高压控制柜处于维修状态,与控制台脱离联系.打开高压控制柜,将维护板上的local开关置于ON位置,同时将rdady开关、X-ray开关扳于ON的位置曝光,故障依旧.说明故障点在机架方面,与控制台无关.

  • 纵隔影像学解剖与纵隔肿块诊断

    作者:严洪珍

    当代影像学新技术(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内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也促进了纵隔影像解剖研究的更加深入和细致.因而,对纵隔肿块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一、纵隔分区在X线诊断中的应用在X线诊断中,国内外的放射学家对纵隔的X线分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4].基于临床应用的实践提出了许多的分区方法:如传统的五区分法和九区分法等.Felson[1]提出的三区分法,受到许多学者的欢迎,此法比较简单实用,即在侧位胸片上以纵向走行分成前、中、后3个区域.

  • 鼠标式医用X线机遥控床遥控器的应用

    作者:石晓华;田军;武乐斌;秦潍昌

    目前,各级医院应用的遥控X线机均采用机械式结构控制遥控床的移动.这种方式操作面板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同时因机械部件对抗造成磨损,易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为此笔者采用了具有光电技术的鼠标替代机械式遥控操作装置控制遥控床的移动.经临床应用,证明该项技术的性能优于机械式遥控操作装置,介绍如下.鼠标式医用X线机遥控器配置硬件:单片机、鼠标、输出-输入接口、电源.软件:鼠标灵敏度、X-Y轴识别、组合键识别及保护程序.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