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系统受侵一例

    作者:熊明辉;张挽时;王东;喻敏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好发于儿童,成人少见,笔者遇见1例成人多器官发病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作者:张宗军;卢光明;黄伟;吴波;刘新峰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nal encephalopathy,ME)是1组少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现报道1例线粒体肌病伴高乳酸血症、中风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探讨.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双侧乳腺浸润一例

    作者:马捷;徐坚民;窦永充;孙国平;杨忠;邙建波;孙雄飞

    患者女,26岁.3年前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曾行VPLD(长春新碱+泼尼松+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化疗.出院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缓解期.

  • 肝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致脑梗死一例

    作者:李小宝;徐国斌;王帆;周石;王学建

    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时致广泛脑动脉碘油栓塞,现报告如下.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脑部影像学研究

    作者:杨艳梅;刘怀军;李书玲;王永生;黄勃源;池琛;史振阳;崔彩霞;周立霞;刘润田

    目的总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脑MRI和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行影像学检查的有机磷中毒患者34例,均为口服中毒.毒物种类:甲胺磷12例,氧化乐果15例,敌敌畏(DDV)3例,甲基对硫磷等4例.按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患者分为2组:轻、中度中毒组24例,重度中毒组10例.分别分析2组患者脑CT和(或)MR图像资料,并研究其临床分级与CT或MR影像学表现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重度中毒组病例影像学资料:4例中毒后2~3 d脑CT或MRI表现为脑水肿(脑沟裂变浅,脑室狭小,脑灰白质分界不清);3例中毒后3 d至3个月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双侧额顶枕皮层低密度区,或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出现皮层和基底节的短T1信号;1例中毒后6个月表现为脑室增大,脑沟、裂增宽的脑萎缩表现.轻、中度中毒组病例脑CT或MR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脑MRI和CT能够反映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脑损害,为中毒后及时应用脱水剂或激素治疗脑水肿,应用营养脑细胞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和平;靳海英;张杰;贺祥;王长福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入利多卡因5~10 ml及平阳霉素碘油乳剂5~20 ml.栓塞前常规肌内注射杜冷丁50~100 mg;病变巨大、多支血供、病人年龄>60岁者,分次介入治疗.术后3~48个月CT、B超随访观察栓塞前后肿瘤直径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见平阳霉素碘油完全充填.病灶完全消失9例,缩小50%以上7例,病灶缩小25%~50%2例.其中6例血管造影复查见病灶血管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闭塞.临床症状好转率8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

    作者:孔伟东;李彦豪;何晓峰;陈勇;曾庆乐;赵剑波

    目的观察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动脉造影表现并采用新的介入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方法观察7例KTS患肢动脉DSA的影像表现.采用经导管患肢动脉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平阳霉素用量6~12 mg,超乳化碘油4~8ml)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动脉造影显示患肢少数动脉2、3级分支增粗,软组织内可见部分斑片状染色伴大小不等血窦显影(5例),引流静脉增粗(4例)和浅静脉迂曲扩张(5例).病变区碘油沉积良好者6例,1例碘油沉积欠佳.术后随访13~30个月,肢体肥大明显回缩者6例,大腿的周长接近正常肢体,1例病情无明显变化.1例于1年后局部轻度复发.主要术后反应:均有肢体中至重度肿胀和轻度发热,另外有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2例和肢端麻木1例.并发症为局限性皮肤坏死1例,经治疗痊愈;另1例出现患侧足拇指背屈无力,治疗无效.结论患肢动脉造影可以显示KTS部分畸形血管.PLE动脉内灌注治疗KTS引起的患肢肥大具有较好疗效.由于本疗法可能有较严重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应慎用.

  • 腰椎静脉丛三维增强MR静脉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鞠蓉晖;李松柏;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李春魁;徐娅莎;徐克

    目的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AIVV)的宽度范围.观察腰椎静脉系统在各种疾病情况下的表现.方法89例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MRV检查,其中62例为正常志愿者.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各个腰椎节段的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测量AIVV的宽度.观察各种疾病时椎管内、外静脉的表现.结果除L1和L2水平的左右吻合静脉外,其他各个节段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40岁以下组(P<0.05).AIVV平均宽度从L1~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VV全部显示的42例正常志愿者中,AIVV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范围在(3.9±0.6)mm~(7.9±1.2)mm;各种疾病时,AIVV可表现为正常、受压、移位或扩张.结论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AIVV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能够显示各种病变时椎静脉相应改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椎静脉的临床意义具有潜在价值.

  • 原发性胸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动态增强MRI表现

    作者:陈宇;徐坚民;李莹;张景忠;朱进

    目的初步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动态增强MRI表现,以及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动态增强MRI方法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胸椎PNET行3次MR检查并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在信号强度-时间和对比增强率-时间曲线上,2例PNET 3次检查均表现为快升慢降型,即肿瘤早期就开始迅速增强,上升峰极陡,60~120 s即达到高峰水平,然后保持平坦,3.5 min内未见明显下降曲线.结论动态增强MRI扫描能帮助对PNET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MR灌注成像评价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能变化

    作者:刘挨师;谢敬霞

    目的结合病理对照研究MR灌注成像评价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雄性家犬1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结扎左侧肾动脉30、60、90和120 min,开放后再灌注损伤1 h.MR检查选择5个时间段,即动脉结扎前、动脉结扎后即刻、动脉开放前、动脉开放后即刻和再灌注损伤后,分别进行常规T2WI和(或)重T2WI(T2*WI)[包括: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快速自旋回波(TSE),平面回波成像(EPI)]和T1WI,后进行灌注加权成像(PWI)[采用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发(IR-turbo-FLASH)序列]检查.测量肾皮层(C)、外髓层(OM)和内髓层(IM)的信号强度值(SI),比较不同时间段肾脏各层之间的信号变化,并绘制信号强度与时间关系曲线(SI-T曲线).选择曲线峰值(P)、达峰时间(Tp)和曲线下面积(A)作半定量分析.结果动脉结扎后,在T2WI、T2*WI上左肾各层信号明显下降;动脉开放后,EPI各组中左肾OM和IM信号仍明显低于右肾.右肾各层SI-T曲线清晰显示三期增强方式,而左肾OM和IM均表现为"单期增强",无明显的增强峰出现,且曲线下面积较右肾明显减低.结论PWI能较准确地评价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的变化.

  • 肺动脉栓塞症及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R血管成像诊断初探

    作者:蒋涛;邱传亚;姜铧

    目的通过综合应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二维(2D)增强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检查技术,对肺动脉、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在1次检查中同时完成不同部位血栓的检出,探讨这种综合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15例患者进行自动进床团注追踪法的周围血管3D CE-MRA和增强后的2D FSPGR序列扫描.扫描部位包括4部分,即肺、盆腔、大腿、小腿.当肺血管采集完成后,依次进行盆腔、大腿、小腿的采集;尔后再反向按部位进行第2回采集.2D FSPGR序列扫描盆腔、大腿、小腿.15例同时例行肺CT血管造影术(CTA)和(或)DSA检查,12例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5例3D CE-MRA肺扫描中12例获得满意的肺血管成像,15例髂内外静脉、下肢深静脉较动脉的信号强度低,但在后处理时可清楚地分辨静脉结构.15例用增强FSPGR序列扫描的动脉和深静脉均被清楚显示.(1)3D CE-MRA发现14例肺动脉栓塞病变,9例盆腔和下肢静脉血栓病变.表现为多处血栓.(2)2D增强FSPGR序列可作为3D CE-MRA序列的补充,它有更大的扫描范围,即发现髂内静脉属支的血栓.(3)在上述的扫描序列上血栓为低信号,呈偏侧性或腔内充盈缺损;(4)6例静脉血栓局部的管径明显增宽.结论1次性3D CE-MRA和2D增强FSPGR序列增强扫描可以成为肺动脉栓塞症和盆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全面检查方法.

  • 正常人下颌骨、舌骨结构和舌后腔截面积的CT测量

    作者:陈长亮;张佳;葛平江;张思毅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即因颈部其他疾患而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就诊来作CT的受检者的下颌骨和舌骨在CT图像上各径线长度及两骨骨体夹角角度,及其与颈椎的关系和舌水平后上气腔的截面积,确定其国人CT正常值并推荐其临床应用.方法在68例正常人颌面、喉颈部CT检查个例的轴面图像上,对下颌骨设定A、B、C 3条径线及α1角:A为下颌骨两游离端内缘间的距离;B为下颌骨体内缘至A线的距离;C为A线至颈椎椎体前缘的距离;α1角为下颌骨体夹角.对舌骨设定a、b、c 3条径线及α2角:a为舌骨大角两游离端内缘之间的距离;b为舌骨体内缘至a线的距离;c为a线至颈椎椎体前缘的距离;α2角为舌骨体夹角.在舌水平后找出1个大的上气腔平面,设定其截面积为S.由作者在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工作站上操作,分别测量各径线长度及各夹角度数和舌水平后上气腔截面积的数值,并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线值范围为:A70.8~103.1 mm,中位数为88.70 mm,均数及标准差为(89.28±5.90)mm;B线值范围为:B 51.8~76.7 mm,中位数为62.50 mm,均数及标准差为(62.61±5.78)mm;C线值范围为:C-3.5~17.2 mm,中位数为4.20 mm,均数及标准差为(9.29±3.29)mm;α1角测定值范围为:α150.0°~105.3°,中位数为71.05°,均数及标准差为(71.25±6.77)°;a线值范围为:a 20.7~51.1 mm,中位数为39.90 mm,均数及标准差为(38.69±6.07)mm;b线值范围为:b 13.0~35.5 mm,中位数为28.50 mm,均数及标准差为(28.79±4.37)mm;c线值范围为:c-6.7~14.0 mm,中位数为1.75 mm,均数及标准差为(1.91±3.03)mm;α2角测定值范围为:α237.0~161.5°,中位数为66.95°,均数及标准差为(68.47±15.71)°;S截面测量值范围为46.1~795.2 mm2,中位数为431.75mm2,均数与标准差为(436.14±160.37)mm2.结论下颌骨和舌骨各3条径线及体部夹角及其与颈椎间的距离和舌水平后上气腔截面积的轴面CT测量值简单、廉价、易行,是对目前诸多颅面骨性结构影像学研究、测量的重要补充.对OSAS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疗效的评估提供了量化依据,有重要参考意义.

  • 肾脏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许玉峰;唐光健

    肾脏功能的评价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敏感性较差,而且无法提供单侧肾脏功能情况;核医学检查不能提供肾脏的精细解剖信息,而且需要特殊的仪器.近几年随着功能成像的发展,CT、MR对于肾功能的评估有了越来越突出的价值.

  • MR涎管造影临床研究及应用

    作者:史瑞华;漆剑频;冯定义;邹明丽;胡军武;朱文珍;夏黎明;王承缘

    目的评价MR涎管造影的各种序列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依次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T2WI 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 FSE),厚层扫描,快速采集,于服用维生素C(Vit C)前后分别扫描.检查了30例,其中13例为志愿者,17例为可疑涎管异常者.结果3种序列均能显示正常腮腺和颌下腺主导管.13例志愿者STIR序列均能清晰显示涎管1级和2级分支,2例能显示管径约为0.8 mm的末梢分支;重T2WI FSE序列可清晰显示13例志愿者1级分支、10例2级分支;SS FSE序列可显示10例涎管1级分支、6例2级分支.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患者主导管和涎管1、2级分支;重T2WI FSE序列清晰显示患者12例涎管1级、8例2级分支;SS FSE序列清晰显示患者10例1级分支、4例2级分支.17例可疑异常者,腺体炎症7例,急性炎症主导管稍增粗,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颌下腺癌1例,导管受压移位,呈截断状改变;良性肿瘤7例,涎管受压移位,无中断;干燥综合征及涎腺病各1例,涎管未见明显异常.16例患者含服Vit C 0.2 g后5 min重复扫描,涎管显示较前增粗.结论MR涎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腮腺和颌下腺导管系统,其中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导管2级分支,是1种显示涎管的非侵袭性方法,含服Vit C后可使唾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涎管显示率增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腭裂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谭光喜;孙连芬;张晓磷;余成新;鲁际;王晓鹏;李丽亚;杨成;王俊;谭一清

    目的将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于腭裂术前诊断,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对20例腭裂病人在手术前后都进行薄层(1.25 mm/4i)轴面扫描,并进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和在轴面上对腭裂的裂隙进行测量.结果20例腭裂中10例软硬腭裂(Ⅱ度腭裂),软腭处的裂隙在1.5~2.2 cm之间,软硬腭处的裂隙在1.2~2.0 cm之间;3例右侧完全腭裂软腭处的裂隙在2.0~2.5 cm之间,软硬腭处的裂隙则为2.0~2.4 cm,硬腭处的裂隙为1.8~2.2 cm;5例左侧完全腭裂(Ⅲ度腭裂),软腭处裂隙在1.2~1.8 cm,软硬腭处的裂隙在0.9~2.0 cm,硬腭处的裂隙则为0.9~1.8 cm;2例双侧完全腭裂,软腭处的裂隙分别为2.1 cm和2.3 cm,软硬腭处为1.8 cm和2.0 cm,硬腭处为1.9 cm和2.3 cm.结论多层螺旋CT在腭裂术前能很好地显示腭裂各部位的形态,特别是在轴面上能显示硬腭裂开的程度.能对各部位的裂隙进行精确的测量.CTVE能很好地、直观地显示腭裂的内表面形态,并能进行手术前后对比.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王士信;刘莎;高爱英;张征宇;鲜军舫;刘中林;兰宝森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均经过CT检查.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奶酪状黏涕、鼻阻塞感及鼻区痛.鼻内镜检查:12例受累侧鼻腔内均可见息肉、黏膜水肿,鼻窦腔内均见真菌分泌物.结果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半组鼻窦3例,累及全组鼻窦9例.CT平扫12例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内充满软组织影,伴有不规则条状、匍行性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软组织窗),边界清楚,也可伴有云雾状高密度影(骨窗),边界模糊;CT值80~110 HU,平均92.5 HU.11例鼻窦膨胀,窦壁骨质变形、变薄10例,8例窦壁骨质侵蚀.8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其中4例累及眼眶,2例累及颅内,2例同时累及眼眶和颅内.结论半组或全组鼻窦充满软组织影,伴有多发典型的高密度影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CT征象,根据此征象可能首先提出本病的诊断.CT不但可以准确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也能够帮助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 关注泌尿系统影像学研究的进展

    作者:李松年;唐光健;蒋学祥

    泌尿系统影像学是历史长的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先应用水溶性对比剂进行X线造影检查的即是静脉尿路造影(IVP).随着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与设备的不断创新,近几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泌尿系统影像学都出现了可喜的进展.其中有2个方向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泌尿系统的功能影像学研究,二是更精细的形态学研究.许多作者的研究工作也开始由临床经验总结转为探讨性与实验性研讨.

  • Chiari Ⅲ型畸形一例

    作者:张晓;程军;姜魁新;吴立德

    患者女,1岁9个月.生后即发现枕后核桃大肿物,呈进行性增大.1 d前不慎擦破,有澄清液体溢出,伴发热39℃来我院就诊.体检:智力精神差,不能站立,被动侧卧位.头围大,前囟门增宽未闭.枕下颈部有一10 cm×5 cm×5 cm大小肿物,质软,有波动感,透光试验(+),局部破溃.

  • 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李成洲;肖湘生;刘会敏;刘士远;李惠民;董伟华;丁飚;张庆华

    目的用多因素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直径<3 cm的孤立性结节(ETM-SPN)定性诊断的可能性,并评价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证实的直径<3 cm的ETM-SPN病例83例,通过对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内外病灶的平均时间间隔、肺内结节的CT形态学特征,以及肺外肿瘤病理类型与肺结节性质的关系等行多因素分析,探讨ETM-SPN定性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83例肺部结节中孤立性转移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良性病灶分别为43、33和7例.平均年龄为(57.43±15.33)岁,男女之比为1.59: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平均年龄和男女之比分别为(62.48±11.96)岁、1.20:1和(54.10±16.49)岁(t=3.34,P<0.05)、2.31:1(x2=0.0209,P>0.05).各组吸烟率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39.3%,11/17)与孤立性转移瘤组(35.9%,14/39)和非原发性肺癌组(33.3%,15/45)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χ2=0.640,P>0.05;χ2=0.931,P>0.05).原发性肺癌组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肺内外肿瘤确诊的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65.62±13.45)个月和(22.83±4.19)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U=2.796,P<0.01).肺外肿瘤为鳞癌(10例)和腺癌(58例)者,其肺内病灶原发性肺癌、孤立性转移瘤比例分别为7:3和24:3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781,P>0.05).CT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原发性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两组间"毛刺"和"光整"的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562,P<0.01;χ2=15.220,P<0.001);而"分叶"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054,P>0.05).原发性肺癌组和孤立性转移瘤组肺结节平均大径分别为(2.86±1.18)cm和(2.62±1.31)cm,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29,P>0.05).CT和手术病理对照分析37例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结果原发性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淋巴结癌细胞浸润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801,P>0.05).结论直径<3 cm的ETM-SPN的定性诊断,主要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两瘤时间间隔和肺内病灶的CT形态学特征,而与性别、吸烟史、是否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肺外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

  •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

    作者:邵江;史景云;尤正千;李天女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2月收治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21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其中有基础疾患史者9例.结果CT表现:(1)孤立病变11例,多发单叶病变5例,双侧病变5例.(2)结节团块型16例,共32个病灶,直径小1 cm,大10 cm.空洞型1例;大叶实变型2例;弥漫混合病变2例.(3)21例中伴少量胸水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各异,形态多样,影像诊断困难,及时行病原菌、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 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对比研究

    作者:雷益;朱嘉英;李顶夫;党勇;王蕾;宋海岩;冯伟;孟庆国;李涛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钼靶与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X线钼靶采用常规方法摄片.结果MRI 53例诊断正确,与病理结果相符,MRI诊断的准确率为88.3%,X线钼靶38例诊断正确,与病理结果相符,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为6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0.23,P<0.01.结论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钼靶,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肾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金红;陈卫霞;张秀辉;闵鹏秋;刘荣波;杨恒选;赵小虎;毛新清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螺旋CT靶平面同层动态扫描,计算动态CT各指标,包括曲线升段斜率(S)、曲线下面积(AR)、增强后CT增加值(△HU)、组织血管比(TBR).时间-密度曲线(T-DC)类型按升段斜率由小到大分为A、B、C型.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及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图像分析仪计数"热点"(hot spot)MVD、VEGF蛋白表达量,并观察肾细胞癌微血管分布.结果(1)癌组织MVD与动态CT指标S、△HU、AR、肿瘤曲线分型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r=0.51、0.56、0.50、0.57,P<0.01),与TBR呈显著相关性(r=0.51,P<0.05).VEGF蛋白表达量与MVD及动态CT各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30、0.03、0.12、0.08、0.10、0.01,P>0.05).(2)据T-DC升段斜率不同,所分A、B、C型RCC间增强CT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84、12.17、24.00,P<0.05).结论动态螺旋CT扫描可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 原发输尿管癌的MRI诊断并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

    作者:安宁豫;江波;蔡幼铨;梁燕

    目的探讨原发输尿管癌的MR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比较,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搜集近8年来手术治疗的原发输尿管癌87例,其中35例行MR检查.使用GE1.5 T MR机,所有病例先行冠状面重T2WI水成像以显示输尿管积水,如有梗阻则在梗阻水平行T2WI和T1WI扫描,其中11例进一步做了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诊断为参照,对术前各种影像诊断的原始报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例中MRI显示33例患侧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积水,1例无异常发现,1例仅显示肾移植术后原肾萎缩改变.横轴面扫描33例有输尿管积水者中的32例在梗阻水平显示有异常软组织占位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逐渐、均匀的轻度或中等异常对比强化.同时期输尿管癌患者术前影像检查使用率依次为:B超(94.3%)、静脉肾盂造影(IVU,59.8%),CT(52.9%),MRI(40.2%)和逆行输尿管造影(RUP,35.6%).诊断准确率依次为:MRI(91.4%),RUP(80.6%),CT(63.0%),B超(47.6%)和IVU(11.5%).结论MR水成像与传统序列结合使用能清晰显示绝大多数有输尿管梗阻的原发输尿管癌病变,在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中诊断准确率高,在B超筛查的基础上应作为首选.

  • 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丁建国;周建军;周康荣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的多房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8例多房囊性肾瘤均为单侧,直径从2.5~7.5 cm不等.CT或MR扫描显示有完整囊壁,内由多个小囊腔和分隔构成,其中2例囊内分隔显示清晰,4例显示尚清晰,另2例显示不清,边缘模糊.所有囊腔间无交通,囊壁和囊内分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但均未见实质性结节.4例MR扫描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延迟增强扫描囊壁和囊内分隔显示较同步的CT扫描清晰.组织病理学显示所有病例的包膜和分隔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结论多房囊性肾瘤是肾脏的少见病变,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并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但在和多房囊性肾癌等病变鉴别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 CT测量肾脏皮质厚度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玉峰;唐光健

    目的研究肾脏皮质厚度与年龄的关系,确定不同年龄段正常肾脏皮质厚度CT测量的参考范围,筛选出与年龄相关性好、易于临床应用的测量方法.方法(1)确定CT测量肾皮质厚度的准确性:选取因肾脏肿瘤而做全肾切除的18例病人的肾脏标本,测量肾脏正常部分的皮质厚度,将测量结果与术前CT影像肾皮质厚度测量的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2)连续选取120例无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无高血压史病人的腹部CT资料,分为20~40岁、41~60岁、61~80岁3个年龄组,测量每侧肾脏3个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统计学分析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增强螺旋CT图像测量的肾脏皮质厚度与肾标本测量的皮质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8,P=0.43).3个年龄组肾脏皮质厚度均数分别为0.73 cm、0.65 cm、0.53 cm,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93.403,P<0.01).肾脏皮质、实质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好的指标是皮质厚度(r=-0.78~-0.79);60岁以前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比与年龄无相关性.体型对肾脏皮质厚度的影响不明显.男女性别间皮质厚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强螺旋CT能够准确地测量肾脏皮质的厚度,是研究肾脏形态变化的一种敏感的手段.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减小,但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随年龄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自从1995年法国人首次报道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TUAE)治疗子宫肌瘤以来,全世界每年有关TUAE的文献不断增加,尤其是近3年来的文献每年均成倍增长,可见人们对TUAE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TUAE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认为,TUAE并非是绝对安全的方法[1],其并发症与后遗症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外,已有引起死亡的报道[2],而各种并发症与后遗症更有大量报道.国内相应的报道较国外少,但并不代表国内所发生的问题比国外少,笔者通过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中了解到,已有子宫肌瘤行TUAE后发生直肠坏死、膀胱坏死的事实,亦有因感染引起整个子宫坏死的事实,但均未通过文献反映出来.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这项技术,其安全性不容忽视,以下就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一总结.

  • 本刊全面实行Email投稿

    作者:

    关键词:
  • 推荐一部新译著--《体部成像的正常变异与误判》

    作者:吴恩惠

    有关CT、MRI和超声诊断的专著在国内已出版多部,但还未见到专门阐述需要同病变进行鉴别的正常解剖变异和成像伪影,以避免误判、误诊的影像学专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程敬亮教授和李树新教授主译了<体部成像的正常变异与误判>一书(审校:李果珍、祁吉;出版发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3月),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是非常有意义的.

  • 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雪哲

    骨坏死为骨质和骨髓坏死,发生于骨骺或软骨下骨者称为骨缺血性坏死,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者称为骨梗死.当骨骼血液供应受阻或中断时,引起骨坏死.骨坏死的病因有外伤、镰状细胞贫血、醇中毒、高雪(Gaucher)病、氮麻醉、较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胶原病、胰腺炎、减压病(潜水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炎、激素治疗和特发性等[1,2].据日本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酗酒是2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约90%的患者与之有关[3,4].

  • 关于携手共建CT博物馆致医学影像界同仁的信

    作者: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