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중국실험진단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4287
  • 国内刊号: 22-125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17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孙荣武;赵吉生;王鸿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杨再兴;梁艳;朱烨;李畅;张玲珍;仲人前

    目的 探讨血清IL-12p70含量在强直性脊柱炎(AS)和健康个体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IL-12p70水平;应用ESR自动化分析仪和特定蛋白分析仪分别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及与ESR、CRP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HLA-B27阳性和阴性AS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LA-B27阳性AS患者中,血清IL-12p70水平与ESR及CRP均呈明显的相关性,但在HLA-B27阴性AS患者中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明显上调,且这种上调与HLA-B27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性.但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与ESR及CRP是否呈显著相关性却明显受到HLA-B27阳性与否的影响,进一步提示血清IL-12p70水平的改变可能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 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作者:檀玉芬;闫惠平;赵艳;张海萍;刘妍;冯霞;马冬梅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33例丙型肝炎(HCV)患者和4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中相关的自身抗体.结果 233例HCV患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抗核抗体(ANA)44.6%(104/233)、抗平滑肌抗体(SMA)18.0%(42/233)、抗线粒体抗体(AMA)14.2%(33/233)、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1.7%(4/233)、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10.7%(25/233)、抗细胞骨架抗体(CS)7.7%(18/233)、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6.0%(14/233)、抗心肌抗体(AHRA)6.9%(16/233).HCV组和AIH组ANA和SMA检测结果比较,HCV组ANA、SMA抗体 1:1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69.2%、27.9%,ANA及SMA抗体以低滴度为主,AIH组ANA及SMA抗体则以高滴度为主(62.2%、28.9%).ANA抗体高滴度(1∶1000)的HCV患者ALT、AST、Tbil、GGT、IgM的水平明显高于低滴度(1∶100)患者(P<0.05),而IgA和Ig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H组抗LKM-1检测阳性率高于HCV组.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滴度较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滴度较高,HC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是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加重丙肝病毒血症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

  • 血小板糖蛋白与高血压、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莲女;林慧君;万志平;周永列

    目的 通过测定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CD63,PAC-1)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旨在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85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42例正常血压脑梗死患者、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PAC-1进行检测.利用Acl-Advance血凝仪测定了FIB.结果 高血压脑梗死组、正常血压脑梗死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 PAC-1及FI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且高血压脑梗死组、正常血压脑梗死组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 PAC-1及FIB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01).高血压脑梗死组与正常血压脑梗死组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 PAC-1及FIB均无明显差异.血小板糖蛋白及FIB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均<0.01).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PAC-1与FIB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的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分析和脑梗死的预防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轻型地中海贫血和静止型基因携带者平均红细胞体积截断值及应用

    作者:周天红;张新华;刘志昂;罗瑞贵;李平萍;黄蒙莎;兰小英;王丽;黄慧婷;韦炅;张天朗;李静

    目的 探讨轻型地中海贫血(地贫)和静止型基因携带者(轻型和静止型地贫)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截断值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在南宁农村育龄夫妇地贫筛查中以血清铁蛋白正常的经基因分析确认的153例健康成人、55例β地贫杂合子、76例α地贫1、59例α地贫2和18例不贫血或只有轻度贫血的αβ复合型地贫MCV(美国雅培Cell Dyn 1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MCV的地贫筛查截断值,并以确定的截断值分析其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诊断轻型和静止型地贫MCV截断值为≤78.25 fl,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5.6%和94.8%,按此截断值153例健康成人假阳性8例、59例α地贫2假阴性28例,55例β地贫杂合子、76例α地贫1和18例αβ复合型地贫无一例假阴性.结论 以MCV截断值为≤78.25 fl进行β地贫杂合子和α地贫1筛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肾移植术后受者人巨细胞病毒巢式PCR检测

    作者:周文强;石炳毅;蔡明;钱叶勇;肖漓

    目的 探讨巢式PCR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 DNA的方法,并与ELISA法进行比较.方法 针对HCMV AD169株IEA基因设计两对巢式PCR引物,对50例肾移植术后受体血、尿标本进行HCMV DNA 检测.分离血清作ELISA 检测IgG、IgM.结果 血液巢式PCR 阳性率56%,尿液阳性率46%;ELISA 法阳性率:IgG 82%,IgM 28%,IgG+IgM 2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巢式PCR是一种敏感、快速诊断HCMV感染的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传统ELISA法,并能弥补ELISA 的假阴性.不仅为临床HCMV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同时也为选择普遍性预防抑或症状发生前的预先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冬霞;徐传和;李琳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1抗原(Pre-S1 antigen,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606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HBV"两对半"、Pre-S1Ag检测,其中对100例乙肝患者还检测了HBV-DNA.结果 606例HBsAg(+)中,Pre-S1Ag阳性率为64.0%;168例HBsAg(+)、HBeAg(+)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87.5%;438例HBsAg(+)、HBeAg(-)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55.0%;在同时检测HBV-DNA与Pre-S1Ag的100例的各种感染模式中,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率也是比较吻合的.结论 Pre-S1Ag可以反映HBV病毒感染与复制,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的可靠指标.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R/IgH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建华;魏文宁;邹萍

    目的 探讨T细胞受体γ(T cell receptor γ,TCRγ)、T细胞受体δ(T cell receptor δ,TCRδ)、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H,IgH)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其在监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CR/SSP的方法对10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83例儿童、21例成人)进行TCRγ、TCRδ、IgH三种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并通过动态监测来了解它们与临床MRD的关系.结果 三种基因重排联合检测在ALL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儿童前B-ALL为89.2%,T-ALL为94.4%;成人PreB-ALL为84.6%,T-ALL为87.5%),远高于单一基因重排的检出率;联合检测持续阳性患者的复发率远高与阴性患者(χ2=9.07,P<0.01).结论 TCRγ、TCRδ、IgH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方法简便、敏感性高,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以及MRD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白细胞介素-6在卵巢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作用

    作者:李元成;崔志丹;陈映缄;王莹

    目的 探讨IL-6在卵巢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卵巢癌患者54例为研究组,其中Ⅰ-Ⅱ期15例,Ⅲ期39例,选择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2例和体检健康妇女18例为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ELISA 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 ①研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中Ⅲ期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③化疗后血清中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IL-6在卵巢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并可应用于临床分期的判定;IL-6不能作为判断化疗停药和复发的肿瘤标志物.

  •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早期预测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丁巍;王均;韩刚

    目的 探讨以VEGF作为早期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指标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且需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于手术前采外周静脉血,手术中采集们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水平,同时选择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空腹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有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脏转移者;而且所有肝转移的病人门静脉血VEGF均大于250 μg/L,其灵敏度达到100%,VEGF大于250μg/L者肝转移者占67.6%,其特异性也较高,VEGF>300 μg/L的病人中有肝转移者占81.5%.结论 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检测是早期判断有无肝脏转移的较灵敏的指标,特异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结直肠癌 VEGF 肝转移
  • 常规试剂中加入磷酸吡哆醛(PPA)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齐志宏;郑可;宋耀虹

    目的 探讨在常规试剂中加入PPA测定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用加与不加PPA两种常规方法分别比较肝脏病人、心脏病人、透析病人及其表观健康人群血清AST活性.同时对两种常规方法在参考范围、线性范围、干扰物、精密度、试剂稳定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无论加与不加PPA,健康男性组和女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加入PPA使健康人AST升高4.0%,与不加PPA相比没有显著差别.加入PPA,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 AST分别升高18.1%、23.2%、18.2%和28.3%,与不加PPA有显著差别.加入PPA,透析后病人AST升高27.6%,与不加PPA相比无显著差异.加入PPA,心绞痛病人AST升高5.6%,与不加PPA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加入PPA,AMI病人AST升高37.2%,与不加PPA相比有显著差异.AST加与不加PPA的常规方法在参考范围、线性范围、干扰物、精密度、试剂稳定性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加入PPA其AST参考范围仍然在40U/L以内,与目前常规方法的参考范围无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推广加PPA的常规方法.

  • 红细胞压积参考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作者:彭黎明;杨佳;白丽霞

    目的 建立红细胞压积(PCV)检测参考方法-微量压积法.方法 按照NCCLS指南建立PCV检测的微量压积法,同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系统评价,并且将SE 9500和1800i与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压积法佳离心时间为4.5分钟,毛细管间的容积无差异(P>0.05),PCV读数误差≤0.002,测定PCV高、中、低值标本的批内、批间及总重复性的变异系数(CV)均《1%,溶血、脂血、黄疸及血小板对PCV检测基本无干扰(P>0.05);将血细胞分析仪SE9500、1800i检测结果与其比较发现,其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P<0.001).结论 微量压积法检测PCV简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ct的校准.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保军;司磊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区,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9.7%.过去对HBV的血清型研究较多,曾认为血清型是基因型表达的表现型.

  • 足细胞表达的蛋白分子与肾小球损伤

    作者:孙绍军;魏金凤;曹银光

    足细胞是肾小球主要的固有细胞之一,随着近年来对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发现足细胞中表达的一些特异性蛋白分子之后,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足细胞是肾小球易受到损伤的细胞成分,在许多肾小球疾病中,足细胞损伤和剥脱导致了肾小球硬化,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而足细胞特殊结构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以肌动蛋白为主的细胞骨架系统和足细胞中表达的特异性蛋白分子,足细胞不仅参与滤过屏障的形成,现在的研究证实其某些蛋白分子还参与信号的传递.

  • 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及玻璃膜疣1例

    作者:马灵军;李勤;郝继龙

    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 Ⅱ),又称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 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异常疾病,特点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眼底Bruch's 膜和其它肾外部位的含补体的致密物沉积.

  • 结肠重复癌1例报告

    作者:熊文激;王英凯;张文雷;孙东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进食后腹胀6个月,左下腹部疼痛3个月,暗红色便10余天,近3个月体重减轻约5 Kg.查体:腹软,左下腹部可触及4 cm×6 cm长形包块,质地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尚好.

  • 全髓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曲灿华;周丽艳;黄朴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同时伴有发热与食欲欠佳一个月.来我院就诊,以重度贫血入院,住院号0352784.查体:全身未见出血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重度贫血外观,口唇苍白,齿龈无出血,胸骨中下段压痛阳性,腹软,肝脾未触及.

  • 斑点杂交技术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齐莹;王常武

    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肾实质病变,肾结核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为了寻找简便,快速,准确诊断肾结核的方法,我们建立了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斑点杂交技术)从分子水平检测结核杆菌.

  • 一般住院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分析

    作者:姜薇;刘阳;佟青

    乙肝的病原学诊断常用的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检测.通过检测可间接的多角度了解患者HBV感染、复制以及病情恢复情况.本组资料分析旨在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组合的分布情况,正确地理解检测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的影响

    作者:王金果;林向阳;吴永根;周武

    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其对甲亢患者治疗疗效以及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判断复发与否有一定的价值[1].但由于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干扰,使甲状腺球蛋白抗原定量一直是临床上有待于解决的一个争论性问题,也影响了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2].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毛慧丽;刘咏梅;周晓琦;殷鹏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临床上不多见,且在声像图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极易误诊为乳腺癌等其它多种乳腺疾病.本文将2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进行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 术中输血对外伤病人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影响

    作者:严建新;陈敏霞

    输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也可引起机体多种不良反应、免疫功能下调和感染增加等.本实验通过对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总结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效率提供实验依据.

  • 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作者:陈静;翁义锐;王文华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肾病是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升高[1].本文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疾病预测及预后中的意义.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岳猛;赵晓萌

    革兰阴性杆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感染又往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因此,掌握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正确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和治疗感染十分重要.

  • 儿童早期感染性疾病中血浆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的诊断价值

    作者:梅丽萍;孙星达;袁远;阮奕;谢瑜

    如何快速简便地对来医院就诊的小儿患者是细菌性感染还是非细菌性感染加以诊断,对临床医生来说迫切需要,本实验室就血浆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这两个实验项目加以研究,以探讨其在细菌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医院环境中细菌及真菌的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于军;贺丹;张贯石;石博;左文静;王丽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药物的使用、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原因,造成患者免疫下降和细菌感染,特别是环境中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对五所医院近二十个科室进行细菌及真菌检测,调查其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医院内感染与医院内环境中细菌分布的关系,为临床预防细菌感染提供依据.

  • 肝炎患者血清ADA与肝功酶谱的关系分析

    作者:覃运荣;周琴;张连

    腺苷脱氨酶(ADA)是一种与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作用的核酸代谢酶,以同工酶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参与细胞内核酸分解代谢.50年代末被引入临床酶学,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ADA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亦有报道[1].

  • HLA-B27平均荧光强度与强直性脊柱炎其它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莉;张育;汪中强;顾健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病程,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为类风湿因子阴性的脊柱关节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年.HLA-B27表达在机体所有有核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表面.HLA 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资料表明,AS与HLA-B27强相关.

  • 1993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变化趋势

    作者:梁英杰

    细菌性感染以及致病菌耐药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因为前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而后者则增加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复杂性,使得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医生在选用抗生素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临床医生有必要了解我院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趋势,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 钼靶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方法的建立与临床价值

    作者:郑洪民;毕春宇;李桂雪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和准确性明显提高.更随着公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乳腺疾病得到广大女性群体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虽然乳腺平片及CT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发展很迅速,但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检出仅凭上述手段仍然无能为力.

  • 阴道加德纳菌的分离与三种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李三验;李旭英;吕旭军;陈建江;尹茹枝;许德顺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感染,由于非乳酸杆菌属细菌过度生长所致阴道微生态的非正常改变,从而导致的多类微生物病[1].由正常菌群减少,阴道加德纳菌和类杆菌属、普氏杆菌属等细菌增加所致,感染率比较高,对妇女及妊娠都有危害,在妇科、产科进行BV检查意义重大,但由于BV是混合性细菌感染,致病机理特殊,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 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84例的诊断分析

    作者:李志杰;王婷;张媛

    临床上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时不易,我疗区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共收治84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分析结果如下.

  •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关亮;郑朝晖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的原因,平常多在ABO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异常、新生儿溶血、溶血性贫血时经血型血清学试验被发现.对以往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本地区人群中的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为今后的血型血清学和输血工作提供帮助与参考.

  •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28、CD152与血清HBV-DNA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骆华;孔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表现出的严重的炎症坏死性肝脏疾病,主要是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应答的质量和数量所决定的[1].

  • 两种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的方法比较

    作者:宋文琪;甄景慧;周为;蔡艳英;林其燧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毒病原.血清学证据显示,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儿童均感染过RSV[1].RSV是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可引起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较高的死亡率.随着抗RSV特异性药物研究的迅速发展,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的RSV早期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三种试验方法鉴定肺炎链球菌的比较和评价

    作者:董燕;史煜波;朱敏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同时也可引起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正确的实验室鉴定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三种鉴定肺炎链球菌的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以期更准确地鉴定此菌.

  • 脉冲电磁场对骨延长过程中骨痂成熟的影响

    作者:林枫松;尹维田;周连兴;张建国;魏伟;于顺录

    骨延长是治疗大段骨缺损和肢体不等长的主要方法之一.肢体延长术后截骨间隙处骨痂生长的数量与质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许多学者试图采用不通的方法来促使骨再生成熟.

  • 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检测

    作者:梁华兵;卢兴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介导的纤溶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血管新生和组织重塑等众多病理生理的过程,与肿瘤生物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与炎症过程关系也在引起人们的重视[1].

  • 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HOXA1-A4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田宇;杜超;李东源;董震;王欣

    目的 观察苯乙酸(PA)诱导分化胶质瘤细胞C6过程中,同源盒基因HoxA1,A2,A3和HoxA4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RT-PCR)及图像分析法,分组检测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应用PA前后胶质瘤细胞C6中HoxA,A2,A3和HoxA4基因mRNA水平表达.结果 HoxA1和A4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弱表达,在胶质瘤C6细胞中存在明显表达;HoxA2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胶质瘤C6细胞中存在明显表达;HoxA3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和应用PA前后的胶质瘤C6细胞中,均存在明显表达.应用PA处理后,胶质瘤C6细胞中HoxA1、A2基因未见表达,与未用药的C6细胞比较,图象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应用PA处理后,HoxA3、A4基因明显表达,与未用药的C6细胞比较,图象分析显示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苯乙酸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胶质瘤细胞HoxA1和HoxA2基因mRNA水平表达有关.

  • 海藻糖封闭液在ELISA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郑健;叶青;朱平;富宁

    目的 探索海藻糖(trehalose)作为封闭液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在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体系采用不同浓度的海藻糖作为封闭液,对直接、间接及双抗体夹心ELISA敏感性与检测本底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的封闭时间里,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封闭液均可以在不影响ELISA反应体系敏感性的前提下增强对于非特异性吸附的抑制,封闭效果明显优于或等同于其他传统封闭液以及二糖类封闭液;结论海藻糖能够作为封闭液用于ELISA,并有望替代部分ELISA体系中的传统封闭液.

    关键词: 海藻糖 封闭液 ELISA
  • pSiRNA-Shh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作用的离体实验研究

    作者:尹昌林;吕胜青;黄轶;李光辉;唐莉;杨辉

    目的 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Shh基因RNA干扰体外表达体系并观察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人Shh基因RNA干扰双链转录DNA片段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质粒Psilencer 5.1-H1 Retro中,构建成携带人Shh基因RNA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NA-Shh,经PT67细胞包装后,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CHG-5细胞,用WST-8、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对转染细胞活性、人Shh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重组pSiRNA-Shh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可达210×104 CFU/ml,感染U251和CHG-5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株后3 d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Shh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未干扰组.结论 携带人Shh基因RNA干扰双链转录DNA片段的逆转录病毒体现出明显的抑制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生长作用,为下一步开展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奠定了基础.

  • 人IL-15成熟肽的原核表达

    作者:董学东;朱元祺;姜岩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 15,IL-15)原核表达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从经脂多糖刺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出mRNA,RT-PCR扩增出IL-15成熟肽前体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克隆(PGEX-4T-2/ IL-15).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图谱.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pGEX-4T-2/ IL-15原核表达克隆;经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42×103 Daltons的融合蛋白,且该蛋白能与抗IL-15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 人白介素-15原核表达克隆的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15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初步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心肺复苏后脑组织中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刘晓亮;孙明莉;李小彬

    目的 初步探讨心肺复苏术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缺氧窒息方法造成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来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组织中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黏附因子-1在脑组织表达明显升高.24 h 黏附因子阳性细胞的数量多(P<0.01).48 h 和72 h 阳性细胞数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黏附因子在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中可能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及组织中阿霉素含量

    作者:闫继东;辛华;郑雅娟;刘威;高楠;黄海波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及组织中阿霉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及组织中阿霉素含量及回收率.结果 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测定血清及组织中阿霉素含量,血清中阿霉素的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0.19%,相对标准偏差5.96%;心、肝、肾、肺组织中阿霉素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61%、95.76%、96.01%、99.1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3%、4.85%、5.87%、5.49%.结论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及组织中阿霉素含量具有简单、方便、灵敏度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实验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大鼠大脑皮层瘦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聂莹雪;吴晓黎;崔丽颖

    目的 动态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酒精中毒性脑病发生中的变化及表达.方法 用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动物模型;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受体在酒精中毒性脑病大鼠大脑皮层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酒精中毒性脑病组瘦素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酒精浓度及酒精含量的增加即饮酒时间的延长、饮酒总量的增加,瘦素受体的表达也呈上调趋势.结论 此次实验结果提示瘦素受体参与了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理过程.

  • VEGF在小鼠活体移植脑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张亮;张英丽;张德恒

    目的 通过连续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Lewis肺癌活体移植脑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探讨这些规律和特性与肿瘤生长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肿瘤组织悬液,经直接穿破颅骨注入法建立小鼠脑移植瘤模型.荷瘤鼠分别选取实施肿瘤移植手术后第6,7,8,9,10,1l,12,13日时处死,取脑.对各日龄组标本进行以下测定:(1)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2)逆转录一聚合酶链方法(RT-PCR)与定量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3)测定VEGF的蛋白含量.结果 10日龄前区间VEGF的表达符合肿瘤血管形成期的生长特点,10日龄后区间VEGF的表达符合肿瘤血管生长期的生长特点.10日龄可以作为肿瘤血管形成期和生长期的分界点.10日龄前区间内VEGF的表达呈缓慢上升趋势.自10日龄始,VEGF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伴随肿瘤的生长呈爆发性指数增长趋势.结论 VEGF的表达强度和蛋白含量作为肿瘤新生血管多少的判定指标与肿瘤生长的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和规律性.其表达伴随肿瘤的生长逐渐增强,且存在一个显著上调的分界点.此分界点对肿瘤生长阶段的诊断判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 抑肽酶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常淑芳;张馨木;张赢予;顾国贞

    目的 研究抑肽酶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以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水平,同步观察抑肽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抑肽酶可明显升高小鼠血清SOD、GSH 水平,降低MDA 水平,肝脏病理学检查亦表明抑肽酶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结论 提示抑肽酶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发挥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采用PCR-CTPP检测白细胞介素2基因多态性

    作者:杨丽红;陈必成;潘晓东;李澄棣;昌盛

    目的 采用PCR-CTPP技术,检测中国浙南地区白细胞介素-2 (IL-2 )基因-330位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应用.方法 针对IL-2基因-330(T/G)多态性设计两条序列特异性引物,结合两侧引物,在同一反应管中进行PCR.对PCR条件进行优化,并与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在此优化条件对101名体检个体的DNA进行IL-2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通过条件优化,PCR-CTP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confronting two-pair primers ) 可以区分IL-2-330 位T或G的单核苷酸的多态性,并与测序结果相符合.101位体检个体中TT纯合子为43例(42.6%),GG纯合子为11例(10.9%),T/G杂合子为47例(46.5%),结果按Hardy Weinberg分布(P>0.05).结论 PCR-CTPP可区分IL-2-330(T/G)多态性,且简单、方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IL-2 多态性 PCR-CTPP
  • 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演变研究

    作者:叶其伟;吕天羽;王康;李德萍;黄云辉;朱正;戴勇

    目的 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物病理学改变,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LEW(RT11)大鼠为受体,LEW(RT11)和F344(RT11v1)大鼠为供体,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移植后3、7、14天获取大鼠移植肾,利用HE染色观察同种同体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早期病理演变情况.结果 肾移植急性排斥早期,同种异体移植物中就出现了排斥反应病理的早期改变,其中以14天时更为明显,并且以细胞性排斥反应改变为主.结论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就出现了病理学改变,并且呈渐进性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发现亚临床的排斥反应及临界改变,为临床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冻干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与不同细胞受体结合竞争试验

    作者:张国利;何畅;吴广谋;岳玉环;朱平

    目的 为了验证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LHRH-PE40)对癌细胞的靶向性,对LHRH-PE40进行125I标记,并进行了与多种细胞受体结合试验和竞争试验.为该药物的导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人T细胞淋巴瘤Hut102,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狗肾细胞系DK 5种细胞系,分别大量培养至单层,收获细胞,破碎,制备细胞膜.同时制备鼠肺组织的细胞膜进行试验.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不同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以及与LHRH竞争结合分析.确定这些细胞表面有无LHRH受体,并用Scatchard作图方法计算出其亲和常数及大结合量.结果 小鼠肺组织细胞膜、人T细胞淋巴瘤Hut102、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狗肾细胞系DK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及竞争结果;而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与LHRH-PE40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特性.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Kd=10.6±2.33 nmol/L,Bmax=345±7.59 pmol/mg ;与BGC-823细胞的Kd=37.82±1.42 nmol/L,Bmax=475±17.86 pmol/mg.结论 受试的6种细胞膜蛋白中正常细胞(鼠肺、狗肾)和两种肿瘤细胞(Jurket、Hut102)表面无LHRH受体表达.而结肠癌和胃癌肿瘤细胞表面存在LHRH受体的表达.另外本试验还证实了重组毒素LHRH-PE40保留了天然LHRH与其受体结合的高亲和力.

  • 两种培养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严岩;李彤;刘树林

    目的 探讨营养成分不同的两种培养基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形成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方法 使用电击转化将pSMC21转入临床分离的3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株大肠埃希菌体内,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菌株.在Luria-Bertani (LB)和M9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中以盖玻片为支持表面,进行细菌生物被膜的连续培养.经过12天的培养周期,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盖玻片上生物被膜的厚度.使用方差分析检验每个样本5个测量值的重复性,并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同一株细菌在两种培养基中生物被膜的厚度变化.结果 pSMC21可以在6株临床分离株中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每个样本5个测量值重复性好,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大肠埃希菌在LB和M9培养基中形成生物被膜平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7),而铜绿假单胞菌在LB培养基中形成的生物被膜更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2).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所形成生物被膜的平均厚度因培养基成分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而大肠埃希菌所形成生物被膜的平均厚度则不受培养基成分不同的影响.

  • 产新型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筛选和耐药性研究

    作者:李从荣;黄俊;吕霞

    目的 研究我院产新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KP)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614株临床分离的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株,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KB纸片法检测产酶株对11种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抗生素对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单产ESBLs的检出率为31.8%,单产AmpC酶的检出率为2.6%,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检出率为1.1%,未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非产酶株显著升高;产AmpC酶菌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比产ESBLs菌高;同时产ESBLs和AmpC酶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三种酶型均未见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 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但产新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高度重视产酶株的监测与控制.

  • UVB对角朊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云;范东艳;凌翎;陈强;李鹏;程若城

    目的 通过UVB照射导致的角朊细胞中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水平的改变和清除这些物质酶类含量和活性的改变,探讨B段紫外线对角朊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组的角朊细胞用UVB进行照射,对照组细胞用普通日光灯照射.分别测定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产生MDA、OH·和O-2的水平以及两组之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改变,探讨UVB导致角朊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结果 实验组角朊细胞产生的MDA、OH·和O-2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VB照射能够导致角朊细胞的氧化损伤,使角朊细胞的的自由基产生增加,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降低.

  • 多发性损伤32例急诊误诊分析

    作者:栗敏

    在骨科急诊病人中,有许多高能量多发伤.由于病情危急复杂,易发生误诊漏诊.笔者收集1995年10月-2006年10月间,有误诊漏诊现象发生的病人32例,其中发生于本院者8例,外院者24例.

中国实验诊断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