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王麦换;焦娇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例作为护理组,均给予有针对性的全面责任制护理,包括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同时,选择2012年5月前同一医院接受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给予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针对性的全面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宏斌

    目的 分析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LN、Ⅳ-C、PC-Ⅲ、HA、HBV-DNA、AST、ALT及TBIL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钱有芹

    目的:探究跟踪护理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72例的患者资料,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在其基础上行出院后跟踪护理,对比两组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总分为(25.15±1.76)分,对照组为(20.65±1.20)分,由此可知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了解复查项目率95.24%比对照组76.67%高,且漏服药率7.14%比对照组30.0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跟踪护理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

    作者:董堃博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活动性出血停止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18个月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次数及再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出血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再出血发生次数减少,值得推广.

  • 软肝健脾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40例临床研究

    作者:蔡丽威;李景华;付莉莉;李想;杨明权

    目的:分析应用软肝健脾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门诊患者为主,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服软肝健脾胶囊,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0%.结论:软肝健脾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

  • 拉米夫定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肝后早期肝硬化效果观察

    作者:田翻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后早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保肝利尿支持等综合治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疗程1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效果明显,二者联合能明显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 跟踪护理应用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对其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艳娟

    目的 探讨应用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对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应用双盲法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跟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与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后肝硬化并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跟踪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应用效果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作者:孙刚

    目的: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30例,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保肝、利尿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方调肝利水汤加减,疗程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B超.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效果较好.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翀蔚

    目的 观察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有无关联,并讨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对肝硬化病情的预估及对治疗的指导.方法 搜集我院住院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根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肝硬化部分,将肝硬化分为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瘀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三级.观察其有无相关性.结果 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127例病例中child-pugh A级13例,B级29例,C级85例.肝郁脾虚型患者child-pugh分级以A级为主,占76.9%,与其他4证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肝肾阳虚、瘀热内蕴以child-pugh分级C级为主,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中肝郁脾虚型患者child-pugh分级以A级为主,病程多在早期,多属于肝硬化早期,肝脏储备能力较好,正气尚存,预后较好.湿热内蕴在child-pugh分级中A、B、C级均有分布,以B、C级为主,属邪气盛的实证,但病机寒热错杂,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治疗上比较困难.肝肾阴虚、肝肾阳虚、瘀热内蕴三型中肝脏的child-pugh分级较差,说明此三证型肝脏储备较差,容易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

  • 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中医证型转化规律初探

    作者:潘淼;孙百军;袁红霞

    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虚实夹杂,转归复杂.本文将35例临床资料,按照术后近期总胆红素的变化特点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依据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归纳为肝胆热盛型、脾胃湿热型、肝肾阴虚型3个主要证型.肝郁气滞型、脾虚血瘀型则贯穿术后三个阶段.初步提出了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证型转化规律.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及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寅;王新月;江宇泳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Child-Turcotte-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乙肝后肝硬化标准的135例患者进行规范中医辨证、实验室检查,并对其肝功能CTP分级、MELD评分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CTP分级、MELD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伴随病情进展,证型分布呈动态变化,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是乙肝后肝硬化病情轻、中度阶段的主要证型,肝功能CTP分级以A级为主,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型是病情严重阶段的主要证型,肝功能CTP分级多为B、C级,MELD评分多在10分以上.结论 与中医关于肝硬化病机演变气滞、湿热-水停、血瘀-阳虚、阴虚的传统认识相符合.

  • 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的尿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郭孜;王文玉;戴建业;范自全;曹慧娟;孙淑军;张永煜;徐列明;胡义扬;苏式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证候间尿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代谢模式.方法:采用GC/MS的尿液衍生化方法,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同证候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并进行单维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对照确认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在健康者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患者间,均获得了差异性尿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与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其中在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之间存在支链氨基酸的差异.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同证候间存在着尿代谢物的差异,证候间可能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

  •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证候的生物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刘亚敏;石玉琳;陈健;汤琛琛;苏式兵;陈启龙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临床治疗一直收效甚微.中医辨证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辨证及对证治疗慢性病已经有了大量的探索,但复杂的“病”、“证”关系依然制约了中医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发展.本文从乙肝后肝硬化病证机制出发,分别从基因、蛋白、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水平阐述了乙肝后肝硬化“病”的分子机制及“证”的生物物质基础.并展望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精准医疗在乙肝后肝硬化个性化治疗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精确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 基于信息熵的乙肝后肝硬化证素提取及病机分析

    作者:郭志忠;魏滨;孙继佳;王文海;苏式兵

    目的:提取乙肝后肝硬化证候要素(证素)并分析其组成及分布规律,探讨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294例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划分方法(信息熵法)提取证候要素(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并通过诊断阈值,分析乙肝后肝硬化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脾虚、肾气虚、肝阴虚、痰湿、气滞、肝郁、湿热7个主要证素,并有1个至多个证素存在,其中脾虚、气滞、湿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信息熵法可以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证候要素的提取.乙肝后肝硬化的病机复杂,其中脾虚、气滞、湿热可能是其主要的病机因素.

  • 基于悬液微珠抗体芯片技术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证候研究

    作者:陆奕宇;苏式兵

    目的:探讨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的特征性差异表达细胞因子.方法:运用悬液微珠抗体芯片技术,定量检测分析证候间48种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谱;ELISA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健康者相比,乙肝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各自具有不同的差异表达细胞因子谱.通过统计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能够区分两证,但临床肝功能指标无法区分两证.在27例肝胆湿热证和33例肝郁脾虚证之间,IP-10具有差异表达(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P-10和IL-18结合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AUC=0.761).生物学通路分析发现NOD样受体通路,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和RIG-I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肝胆湿热证相关;造血细胞谱系和肿瘤相关通路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结论:IP-10和IL-18可能为临床辨别乙肝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提供参考.

  • 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的乙肝后肝硬化典型证候生物学基础观察

    作者:呼雪庆;苏式兵

    目的: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角度阐释乙肝后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证候分类的意义.方法:纳入1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包括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各5例及6名健康人.采取血液样本,提取DNA做Human Methylation 450K芯片检测及分析.结果:4组之间共有37 957个甲基化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3个证候各有57,68和94个差异甲基化位点,主要集中在基因启动子区.其中,HLA-DRB1和ADAMTS9,NUDT1和YES 1,APOA5和PRKCZ等基因的差异甲基化可能分别与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证候形成有关.结论:DNA甲基化可能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生物学依据之一.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冀爱英;赵英红;潘来峰;杜明瑞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乙肝5项、HBV-DNA.结果:HBV-DNA在湿热内蕴型中复制为活跃,肝肾阴虚型次之,在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两型中低.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均以血瘀为基础证型.HBV复制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 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辨治探析

    作者:徒康宛;汤勤;朱银芳;严志涵

    中医认为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热毒内蕴、瘀血内阻、气阴两伤,其基本病理特点是毒、瘀、虚.祛邪扶正为本病的基本大法,祛邪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泄热、利水祛湿等为主,扶正以健脾益气、养阴增液等为主.因此,我们以清营泻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为总的治疗大法,结合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运用清营汤加减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亦可防止其他肝硬化并发症的出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脾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寅;王新月;江宇泳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发现对其中医辨证有价值的超声检查参考指标.方法 对符合乙肝后肝硬化标准的135 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肝脾超声检查.对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门静脉淤血指数、脾静脉淤血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相比较,门静脉淤血程度更重,具体表现为主干内径更宽、主干血流量更大、血流流速更缓、淤血指数更高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甚明显.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伴随病情进展呈动态演变的规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可以作为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的判断参考依据.

  • 微量元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中的表达

    作者:李永伟;王拥泽;邹霞;肖阁敏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CHB)、乙肝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中铁、镁、铜、锌(Fe3+、Mg2+、Cu2+、Zn2+)的含量变化.方法:用比色法检测88例CHB、LC和HCC患者血清Fe3+、Mg2+、Cu2+、Zn2+水平.结果:LC和CHB患者的Fe3+分别较HCC患者明显升高(P<0.01),HCC组Cu2+分别高于前两者(P<0.01或=0.069).Logistic回归显示在CHB和LC血清铁和铜升高可能有致肝癌的风险.结论:检测血清Fe3+和Cu2+有助于预测肝癌的发病风险,应对CHB和LC阶段异常的铁和铜进行早期干预.

214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