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58
  • 国内刊号: 31-17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玉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胃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马波;赵吉生;宋燕

    目的:分离胃癌蛋白质组,找出胃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点,为进一步鉴定胃癌的差异蛋白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胃癌组和正常胃粘膜对照组总蛋白质,并通过优化的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点检测共有蛋白质点1 147个,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点检测共有蛋白质点1 079个,发现两者间共有16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41个点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27个点仅在正常胃粘膜中表达,39个点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57个点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通过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胃癌蛋白质组进行研究,获得了胃癌蛋白质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为进一步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做差异蛋白质鉴定奠定了基础.

  • 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制作及免疫抑制剂应用

    作者:田磊;刘庆仪;周燕;林成新;覃钟;李斌;马韵;陆云飞

    目的:建立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并应用免疫抑制剂.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受体胰腺,制造1型糖尿病模型.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物的腹主动脉下段与受体腹主动脉下段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吻合,术中及术后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环磷酰胺(CTX)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用CsA、AZA、CTX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8头猪移植后效果满意,胰腺功能良好,移植胰腺后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8 d,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的另8头猪存活时间为7~15 d.结论:在胰腺移植的研究中,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采用CsA、AZA、CTX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基本可行,可延长动物模型移植物存活时间.

  •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作者:沈晓咏;吕帆真;李文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用谷氨酰胺强化治疗改善机体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方法:2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术后接受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普通肠外营养.分别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8,CD25水平.术后14 d测肺功能及生活质量KPS评分与术前对照.结果:谷氨酰胺强化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减少(P<0.05), 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CD3、CD4/CD8、CD25显著上升(P<0.05),肺活量下降幅度减少(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营养代谢及肺功能.

  • 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杨孝清;车嘉铭;邱维诚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对照组25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含和不含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1周.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血常规、血清蛋白、肝肾功能,记录恢复全量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7 g/L,37.2 g/L和226.2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61.1 g/L,34.3 g/L和214.6 mg/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1 g/L,38.6 g/L和259.4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58.4 g/L,32.3 g/L和165.8 mg/L,显著降低,且前白蛋白的下降幅度与试验组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试验组营养支持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营养支持后血糖明显升高(P<0.01).两组肝肾功能营养支持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试验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为6.5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 d(P<0.01).试验组体重平均下降2.7 kg,对照组为7.4 kg,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减少营养不良的反应,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有助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的稳定.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邹传胜;刘祥;何立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 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至2005年收治的13例AMVT患者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13例经彩色多普勒、CT、MRI、手术及病理证实,11例行坏死肠段切除,2例死亡.结论:AMVT是一种少见病,临床上多以急腹症就诊,并具有症状与体征不符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应用彩色多普勒、CT、MRI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围术期采取恰当的溶栓、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腹膜炎等肠坏死征象的病例.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抗兔VX2肝肿瘤毒副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李国平;王小林;龚高全;王建华;颜志平;陈颐;刘凌晓

    目的:观察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ADM-PNIPAM-Fe3O4)对兔VX2肝肿瘤行动脉化疗栓塞的毒副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为ADM-PNIPAM-Fe3O4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Fe3O4 2 mg/kg(相当于阿霉素1 mg/kg),同时在肿瘤表面加0.4 T磁场.2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4 d于兔耳缘静脉抽血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的改变.结果:血常规检查发现术后3 d 2组动物白细胞计数均值均明显升高,术后14 d均可恢复正常.而红细胞及血小板在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4 d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肝功能检查提示术后14 d A组肝功能变差;B组表现出可短期恢复的轻度肝功能损害.2组肾功能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ADM-PNIPAM-Fe3O4联合外加磁场治疗对兔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并且损伤可在短期内恢复.初步肯定ADM-PNIPAM-Fe3O4是一种安全的介入化疗栓塞制剂.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

    作者:廖柏明;罗光汉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周,皮下注射,共48周,并联合使用利巴韦林胶囊口服,450 mg,每日2次.停药观察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48周、72周,各检测HCV-RNA、抗HCV、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0例完成48周治疗,ALT复常率70%,HCVRNA转阴率60%,应答率为80%.10例完成24周随访,ALT复常率80%,HCVRNA转阴率50%,应答率为60%,复发率10%.结论:180 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UW保存液中不同缺血时间对肝移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艺伟;邱双健;樊嘉

    自1963年3月1日Thomas Starzl施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肝移植至今,肝移植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作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其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缺血时间即是其中之一.缺血时间包括冷缺血时间、温缺血时间和热缺血时间,缺血时间延长可以造成移植物的缺血性损伤,导致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增加血管并发症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探讨合适的缺血时间对改善移植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VEGF、CD44v6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逄旭光;葛棣;谢冬;侯英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剪接变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D44v6、MMP-9在45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68.9%和42.2%;VEGF、CD44v6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 ),MMP-9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VEGF、CD44v6、MMP-9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有助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 减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伴有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

    作者:陈漪;叶胜龙;夏景林;任正刚;干育红;张博恒;王艳红;葛宁灵;李立新;乐凡;杨毕伟

    目的:研究减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伴有门脉癌栓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行减量TACE治疗伴门脉主干(含一级分支)癌栓的37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Child A级34例,B级3例.37例共行TACE 75次.结果:3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67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为75.01%、41.03%和17.61%.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组14例,沉积不良组23例.碘油沉积良好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沉积不良组为(16.23个月与6.80个月,P<0.05).碘油沉积良好组的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沉积不良组(分别为100%、63.49%、31.75%和60.29%、13.03%、0%,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情况是唯一的预后因素.Cox回归系数1.67,RR 5.31.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症1例,(治疗后2周内死亡),2例治疗后肝功能Child 分级增加.结论:减量TACE治疗伴门脉主干癌栓的肝癌是安全有效的.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提示预后好.

  • 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报告

    作者:李笠;蓝宇;梁学亚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转氨酶异常;血浆总球蛋白,γ球蛋白,或IgG升高;血循环中有自身抗体;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疾病);肝穿活检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中-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无胆管损伤;免疫抑制剂治疗常有效[1].现报告1例经血清生化学(肝功、免疫球蛋白等、自身抗体)病理检查并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后,确诊为AIH.

  • 经皮微波凝固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少血供型肝癌

    作者:沈杰;马爱英;王海洁;王亚进;刘秋如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PMC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经组织学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少血供型的肝细胞肝癌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转移性肝癌28例,共113个目标病灶.分为两个治疗组:(1)联合组32例,先行TACE,再行超声引下PMCT,根据治疗后肿瘤的坏死和复发情况,决定是否重复PMCT或TACE;(2)对照组30例,仅行TACE.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受益率分别为90.6%和53.3%,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59.4%和40%、3.3%,血清肿瘤指标转阴率分别为76.7%和17.9%,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全部小肠疝入胸腔的先天性膈疝1例报告

    作者:蔡浩颖

    先天性膈疝是临床少见疾病,疝入胸腔内容物大多系大网膜及部分胃壁,全部小肠疝入胸腔者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复发出现急性乳酸酸中毒1例报告

    作者:叶伶;金美玲;朱蕾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2005年3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大B细胞型,IV期.经3个疗程化疗达到缓解,又行3个疗程巩固化疗.2005年11月6日出现发热伴气急,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毛玻璃状改变.当地医院考虑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并用甲强龙40 mg/d静滴3d.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发热.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2例分析

    作者:潘洪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06年9月对12例腹股沟疝进行腹腔镜疝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残留疝囊积液2例,随访3~20个月,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 KTP激光联合泪道冲洗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晓萍;袁非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泪道狭窄、阻塞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5月共治疗59例各种原因引起泪道阻塞,共109只眼.其中92只眼治愈,17只眼再次行激光治疗,治愈12眼,5眼未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果:激光治疗泪道狭窄和阻塞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的痛苦小、不影响美容,可重复多次治疗.术后泪道冲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结论:激光治疗泪道狭窄、阻塞及术后冲洗能有效的治疗各种泪道阻塞.

  • 瑞芬太尼Minto药动学参数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应用中的评价

    作者:张卫;李治松;司文凤;张书胜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TCI-Ⅰ型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TCI系统性能.方法:15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65~75岁,体重50~71 kg.桡动脉穿刺进行BP监测和采集血样,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药品和液体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 ng·ml-1)靶控输注30 min.实验过程中维持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不变.TCI开始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采集桡动脉血,用HPLC-UV测定瑞芬太尼血浆药物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及摆动度来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靶浓度相比,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Minto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国人老年患者的靶控输注时,MDPE、MDAPE、Wobble分别是16.80%、23.85%和11.29%.结论:瑞芬太尼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在国人老年患者TCI系统中应用,系统稳定后,虽然其实测血浆浓度低于预测靶浓度,但系统的偏离度、精确度均在TCI系统性能要求范围内,适合老年患者靶控输注.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巨大血管瘤

    作者:李正伟;李书忠;康妙霞;陈云红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肝血管瘤患者,瘤体直径5~16.8 cm.全部病例经B超、CT、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6例行2次栓塞,12例行1次栓塞.栓塞材料采用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混合乳剂.结果:随访3个月~2年,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 ,栓塞后12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8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操作微创安全、简便,恢复快,可重复治疗.

  • 经电子支气管镜成功取出成人气管内罕见异物1例

    作者:王先训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6岁.因过敏性哮喘加重,于2005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留置气管套管,定期消毒套管,切口处覆盖湿盐水纱布,在用卫生纸擦拭气管切口处分泌物时,不慎将卫生纸团吸入气管腔内,患者即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极度缺氧,由家属陪同到急诊科就诊,经急诊科、内镜室医师会诊决定,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 盐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宋俊东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0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被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R组应用0.2%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1;B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1.观察其镇痛效果、剂量、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的VAS评分、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和可靠,其作用与布比卡因相比无差别.

  • 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角蛋白15表达及意义

    作者:邢书亮;亓发芝;徐剑炜;张勇;王研;冯自豪;杨震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男性与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中角蛋白15(K15)含量有无差别.方法:取正常成年男性及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头皮标本各10例,脱水,石蜡包埋,沿毛发纵轴方向切片,做K15免疫组化,每例标本随机选符合条件的1张免疫组化切片,在显微镜下计数K15阳性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两组K15表达有无差别.结果:两组共20例标本,选符合要求切片共20张.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毛囊中K15表达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正常成年男性与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K15表达有明显差别,且前者高于后者.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耐药株的监测方法

    作者:刘峰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后,乙型肝炎病毒(HBV)迅速形成的耐药性突变已严重地影响其治疗效果[1].此耐药突变的发生率高达16%~43%以上[2],而耐药突变相关点位主要集中在HBV DNA聚合酶YMDD结构区的Met539Val和Met539Ile,并伴随Met539Val上游24个氨基酸的Leu515Met突变[3].

  •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屋尘螨的免疫治疗

    作者:谢晓凤;王建中;罗雪梅

    目的:目的:探讨屋尘螨免疫治疗对上海地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患者自身用药前后对照设计.38例受试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采用屋尘螨提取液(阿罗格,默克公司,德国)进行53周疗程的皮下注射免疫治疗.观察患者血清IgE、IgG变化;皮肤点刺试验风团大小的变化;患者自我感觉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屋尘螨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IgE变化不明显, IgG有明显升高;皮肤试验反应降低,风团减小;患者自我评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 门诊抑郁症患者医药费用及生命质量研究

    作者:刘文娟;季建林;吴文源;史以珏;王崇顺;陈兴宝

    目的:分析门诊抑郁症患者用药情况,研究其因患抑郁症而导致的年经济负担,评价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的疗效以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合作研究,对652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进行用药情况和经济负担相关信息调查.其中180例用帕罗西汀治疗6个月,采用HAMD-17、HAMA和SF-3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与生命质量评价.结果:(1)抑郁症门诊患者用药SSRIs占主导地位(90.18%);(2)上海市门诊抑郁症患者的年经济负担高达1.33亿元,其中因门诊治疗抑郁症患者而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为0.67亿元;(3)抑郁症门诊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下降(QOL<50分),但治疗后QOL评分显著提高(>70分,P=0.00),并且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缓解率(HAMD或HAMA<8分)分别达70%和88%.结论:抑郁症会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如果及时给予治疗,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和提高其生命质量.

  • 4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

    作者:刘芳;李红华;金斗;杜广清;于力

    目的:分析Castleman 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 例Castleman病因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男性2 例,女性2 例,年龄19~45 岁.临床分型:局灶型3 例,多中心型1 例.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4 例.局灶型经手术均治愈.多中心型经干扰素及联合化疗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手术、化疗可控制本病发展.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诊断 治疗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患者供皮区愈合的临床评价

    作者:黎明;李卫;许涛;陆平言;吴晓峰;高成金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供皮区愈合的作用.方法:第1部分将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rhGH组于切削痂手术后(供皮区为头皮)1 d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H 9μ,共7 d,对照组未用药.第2部分将 35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rhGH组于切削痂手术后(供皮区为大腿)1 d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H 9μ,共10~15 d,对照组未用药.观察供皮区愈合时间.结果:rhGH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病人早期应用rhGH,能加快供皮区愈合,利于反复多次供皮.

  • 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坤;尹望平

    目的:探讨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的治疗,重点为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4例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结果:全组34例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局部姑息性切除复发率63.6%, 广泛切除复发率20%, 根治切除无复发.结论: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复发率高,广泛或根治切除并保持切缘阴性,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内镜鼻窦术后术腔上皮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俊;陈左菊;白广平

    目的:探讨术腔应用牛重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b-bFGF)对内镜鼻窦手术(ESS)疗效的影响.方法:62例接受ESS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术腔清理.治疗组术腔加用贝复济湿敷及喷布,定时行内镜检查,观察术腔粘膜转归上皮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5 d术腔清洁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3月上皮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术腔应用贝复济能明显加快上皮化进程,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大鼠内层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源智;袁非;黎蕾

    目的:研究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层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物造模采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腹腔内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法.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3个月组(n=33)、糖尿病6个月组(n=33),其中糖尿病大鼠又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到期取各组大鼠及视网膜进行血管消化铺片和免疫组化,比较分析其ICAM表达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可见ICAM有所表达,但糖尿病大鼠ICAM表达增加,且随病程进展而增强(P=0.03).糖尿病3个月组,胰激肽原酶治疗组ICAM较同期糖尿病对照组表达下降(P=0.036),但糖尿病6个月组间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ICAM异常表达有关,早期应用胰激肽原酶可能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

  • 双腔起搏器安置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雯;高美芳

    双腔起搏器(DDD)是一种能模拟正常心脏传导的生理型起搏器,更符合正常心脏生理工作顺序,从而克服其所引起的起搏综合症,减少心律失常,中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1].

  • 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吴春晓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I-II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 ±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 ,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

  •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的再评价

    作者:杨叶虹;庄鹓;方京冲;朱禧星;胡仁明

    目的:研究切点调整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方法:62例健康志愿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16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26例,伴糖耐量异常的空腹血糖受损(CGT)组15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PPG)、胰岛素(PINS)、C肽(PCp).用HOMA指数计算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结果:与NGT组相比IFG与CGT组的HOMA-IR升高(P<0.05).各组间HOMA β无显著差异.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无论其是否伴有糖耐量异常,均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

  • 青春期输卵管扭转1例分析

    作者:刘劲松;李巨;于月新

    输卵管扭转是一种极少见的妇科急腹症,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多于手术探查时明确诊断.2005年11月7日我院收治1例青春期输卵管扭转病例,现报告如下.

  • 中长期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ESS嗜睡量表评分变化

    作者:黄建浩;李善群;吴晓丹;励雯静;钮善福;白春学

    目的:观察中长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及ESS嗜睡量表评分值变化.方法: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20例OSAHS,并用夜间多导睡眠图及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判断CPAP治疗OSAHS的效果.结果:CPAP治疗压力8~12 cmH2O,平均压力为(10.7±1.0)cmH2O.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各种临床不适基本缓解,睡眠时呼吸紊乱指数(AHI)由治疗前70.0±40.1降低至治疗后的11.0±5.1(P<0.001),夜间低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67.7±10.3)%升高至治疗后(88.6±3.5)%(P<0.001),氧减饱和指数(ODI4)由治疗前的73.3±34.8降低至治疗后的4.8±2.7(P<0.001),大血氧氧饱和降低数由治疗前的(28.9±9.4)%降低至治疗后的(9.5±4.1)%(P<0.001),ESS嗜睡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4.9±1.2降低至治疗后的7.0±0.6(P<0.001).结论:CPAP的应用明显改善夜间气道阻塞,纠正了患者夜间低氧及呼吸暂停,并能减少患者日间嗜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HLA-DPB1等位基因与四川汉族人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邬于川;刘春华;范冬梅;王栩;黄黎

    目的:探讨HLA-DPB1等位基因与哮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法,检测四川汉族人HLA-DPB1基因多态性.用PCR技术对HLA-DPB1基因第2外显子(exon 2)进行体外扩增;然后用Ban Ⅱ、Fok Ⅰ、Dde Ⅰ、Rsa Ⅰ、EcoN Ⅰ、BstU Ⅰ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电泳分离酶切片段,根据片段格局确定相应基因型别.结果:PCR扩增在327 bp有HLA-DPB1 exon 2目的基因产生.限制性内切酶酶切HLA-DPB1后,共检测到12种等位基因.HLA-DPB1*0201在哮喘患者组的出现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R=0.115<1).结论:HLA-DPB1*0201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抗性基因.

  • 肺段隔离症的CT表现

    作者:张雪梅;蒋亚平

    目的:了解肺段隔离症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肺段隔离症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肺段隔离症均位于肺下叶后内基底段,4例位于左下肺,1例位于右下肺;其中2例为增多增粗的异常血管结构,1例为实质性肿块,1例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囊性肿块;其中4例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5例均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肺段隔离症具有典型的CT表现,特别是异常供血动脉的显示在诊断上有重要的定性作用.

  • 肺通气功能降低对胸肺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金远林;薛庆亮;肖永久

    目的:探讨术前大通气量(MVV)<50%预计值对胸部术后安全性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MVV<50% 预计值患者肺手术术后安全性的经验.结果: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7~68岁,平均(39.5±14.9)岁,<50岁18例;MVV占预计值28%~49%,其中≤35% 8例.手术方式有全肺及肺叶切除,肺大疱切除,胸壁纤维剥脱术等.6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4例伴有二氧化碳潴溜,均经治疗后缓解,2例有氧依赖,术后无一例死亡.结论:MVV<50%预计值患者能耐受胸部手术的原因是:本组多数为中青年患者,肺功能代偿能力强;需切除的肺部病变在手术后对余肺肺功能降低影响小;部分患者FEV1≥50%.

  • 早期抗栓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段南生

    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P(s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及早期抗栓治疗对它的影响.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作6 h内入院患者18例,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发作6、12、24、48、72 h的sP选择素,并同时测定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浓度.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阿司匹林加噻氯吡啶联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另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例及非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1)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sP选择素的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患者组(167.4±18.1 ng/ml vs 75.4±6.8 ng/ml vs 67.9±7.7 ng/ml,P<0.001);症状发作12 h、24 h sP选择素浓度仍维持在高水平(180.2±16.6 ng/ml,160.4±14.5 ng/ml);发病48 h、72 h,sP选择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C反应蛋白即升高,24 h达高峰,72 h后仍高于正常.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6 h 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早期抗栓治疗使P选择素在24 h后下降,第48小时达基线水平,但不能完全抑制炎症反应.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向树突样细胞形态分化

    作者:沈玲红;王彬尧;何奔;曾锦章;周磊;胡刘华;卜军;王力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能否诱导成熟的巨噬细胞转化为树突状细胞.方法: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oxLDL干预后,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oxLDL诱导48h后RAW264.7细胞发生树突样细胞形态改变,并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CD83、MHC Class Ⅱ和CD1d分别上调约70%、90%、88%、76%和67%.oxLDL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10 μg/ml浓度下诱导48 h佳.结论:oxLDL能够诱导成熟的巨噬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可能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免疫反应.

  • 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秦南;张峰;钱菊英;樊冰;王齐兵;葛雷;刘学波;葛均波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直接介入治疗时采用血栓抽吸术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结果:30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有23例抽吸出块状红色血栓,7例仅抽吸出结晶样白色血栓,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流TIM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0.1±0.4 vs.2.4±0.8, P<0.001).30例患者均取得直接介入治疗成功,术终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分级为2.7±0.8级,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术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有效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改善血流TIMI分级.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志英;刘福明;唐蜀华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通过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和平衡的失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CHF的细胞因子有多种,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心肌破坏性细胞因子及与之相对应的心肌保护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现就近年来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周京敏;周俊;潘文志;郝颖;金雪娟;刘少稳;蔡乃绳;葛均波

    目的: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6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50%)患者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调查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情况、合并症、用药情况、血生化学检查.除外既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或肿瘤病史患者.结果:持续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的中位值显著升高(1 018.0 ng/L比 137.9 ng/L,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类型(P<0.0001)、年龄(P=0.0004)、LAD(P<0.0001)是影响NT-pro-BNP的因素,而性别、体重指数、LVEF,房颤的病程和伴随疾病与NT-pro-BNP水平无关.结论:房颤类型,患者年龄和左房内径是房颤患者NT-pro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 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振宇;顾敏威;孙琦;张卫民;辛定一

    目的:分析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救治及其二次开胸的早期指征.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2月心内直视术(共1 096例)后21例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发生率1.92%)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经二次剖胸解除心包填塞后17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二次剖胸手术死亡率为19.05%.二次剖胸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大血管手术1例,心脏移植1例.结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二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 变异型心绞痛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颜彦;王翔飞;朱文青;钱菊英;葛均波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床旁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至基线,有12例患者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分别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冠心病危险因素、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好发于男性(占91.7%),发病时平均年龄为56岁,除吸烟外,多无其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凌晨静息时发作,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有效,5例(占41.6%)发病时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8例(占83%)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 硝酸酯类药物与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防止复发,支架植入有效.结论:静息状态下特别是清晨时发生胸痛的患者,胸痛时应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诊断或排除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需及时诊断治疗,硝酸酯类药物多可缓解症状,硝酸酯类药物与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防止复发,较高比例的患者有冠状动脉严重的固定性狭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应行冠脉造影术检查,对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以有效地治疗心绞痛.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致肱、桡动脉持久痉挛1例报告

    作者:王翔飞;王齐兵;葛均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常采取经股动脉途径的方法,但其常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因此,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TRI)的方法正显示出其减少上述并发症的优越性[1],并逐渐得到开展.但TRI也有其常见并发症-动脉痉挛,而发生桡动脉和肱动脉持久性痉挛者则少见,本文报告1例.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蔡俊锋;赵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7.5岁,均有急性心肌梗死史,4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6例合并室壁瘤.心功能NYHA Ⅲ级6例,Ⅳ级2例.术前射血分数(EF)值33%~71%,平均54.5%.患者心肌梗死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5.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牛心包补片旷置室间隔穿孔,7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2.7支/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25%.其中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32 d死亡,另1例因肾功能不全于术后6 d死亡.存活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2个月,无晚期死亡,无心血管事件.心功能NYHAⅠ级5例,Ⅱ级1例.术后EF值50%~66%,平均58.3%.结论: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准确的手术操作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与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宽;王齐兵;秦胜梅;李敏;李高平;陈瑞珍;杨英珍;葛均波;陈灏珠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81例DCM患者(其中8例为家族性DCM先证者)进行MYH-7基因突变扫描,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MYH-7基因功能区的15个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在所有DCM患者中未检出MYH-7的致病突变,仅在1例散发性DCM患者的7号外显子检出同义突变.结论:MYH-7可能不是中国DCM患者的主要致病侯选基因.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浙勇;葛均波

    近10年来,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研究如火如荼.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 C2非骨水泥股骨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朱力波;马金忠;王建东;俞银贤;朱宗昊

    目的:探讨C2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并随访观察随时间变化假体固定情况和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对2002年-2005年87例应用C2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测量股骨近端的骨量.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平均1年93分,3年90分,股骨近端没有发生松动和下沉.结论:C2非骨水泥柄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作用和骨长入,短期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臧洪敏;张峰;徐东潭;李荣文;李涛;薛鹏;李庆涛;陈君长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7例老年患者的21个椎体,在C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对止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7例患者中有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一例术后再发生椎体压缩.有4例发生骨水泥外溢.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PV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

  • 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海敏;梁承伟;范永前;朱越峰;曹旭海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5月,分别采用DHS(DHS组,56例)、Gamma钉(Gamma钉组,20例)和PFN(PFN组,51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7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DHS组长,PFN组短.Gamma钉组和PF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DHS组发生术后髋内翻、肢体短缩及并发症总数多于Gamma钉组和PFN组(P<0.01).DHS组、Gamma钉组和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2.14%、85.00%和90.20%,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amma钉和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 Marfan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作者:沈奕;刘祖德;李新锋

    目的:探讨Marfan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5月-2004年1月收治的9例严重脊柱侧弯行脊柱矫形术的Marfan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的脊柱侧弯得到了有效矫治,经过长期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D矫正法在矫正侧弯的同时可有效矫正合并的旋转畸形,而且撑开力大,为多节段框架式固定,撑开张力平均分布,不易发生脱钩、折棒等并发征.采用了选择性的多节段固定和去旋转力,三维纠正效果好,可满意重建躯干平衡、防止术后失偿,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纠正丢失少,术后不需外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肩锁关节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作者:瞿钢;曹国平;章英良;方伟利

    目的:研究肩锁关节钢板内固定在Tossy 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肩锁关节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Tossy 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87例,观察患者的疗效、软组织修复及术后反应.结果:肩锁关节钢板能够牢靠固定错位的肩锁关节,使脱位关节保持复位状态,同时促进损伤结构的重建及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结论:肩锁关节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显著,易于操作,能够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结构的生理功能,适宜于治疗中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椎弓根植骨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景续;杨冬;郭勇;单军;邬波

    目的:总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齡19~59岁.损伤节段:T11 1例,T12 5例,L1 9例,L2 6例,L3 2例,L4 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6 d,均为爆裂骨折.术前椎管占位率35%~80%.脊柱后突程度(Cobb角):18°~40°.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20%~58%.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9例.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1~4年,未发现继发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0%~100%,椎管占位率10%~25%.脊柱后突程度(Cobb角)平均3°,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5例,E级15例.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在早期稳定的基础上为前柱提供长期稳定,避免因复位后"蛋壳"椎体的形成,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肩关节运动时肌肉力臂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鸣镝;汤锦波;凌树才;曹毅;王友华

    目的:通过分析肩关节运动时各种肌肉的运动力臂大小及其变化,以揭示该类肌肉对肩关节不同方向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10侧尸体肩关节标本,分别测量三角肌的三个部分、肩袖诸肌在肩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及外旋过程中的肌腱位移,并根据位移和关节运动角度计算力臂值.结果:在上臂外展过程中,外展0°~30°时,冈上肌力臂变化大;外展30°~120°时,力臂变化大的为中部三角肌.在臂后伸或前屈过程中,力臂变化大的分别为后部三角肌或前部三角肌.在臂内旋时,肩胛下肌的力臂值大,而臂外旋时冈下肌/小圆肌的力臂值大.结论:在上臂外展的起始阶段冈上肌腱功效较大,其次为中部三角肌;前部三角肌和中部三角肌分别在臂的前屈和后伸过程中有较大功效;在臂内外旋过程中,肩胛下肌和冈下肌/小圆肌功效较大.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诊断及手术的探讨

    作者:刘剀;郭朝红;史红梅;刘植华

    目的:探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诊断及患侧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9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诊治术43例为研究组,剖腹手术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腹腔镜诊、治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发生率显著低于剖腹手术组(P<0.01);腹腔内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剖腹手术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剖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剖腹手术病例.结论:腹腔镜术用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并同时在镜下进行患侧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术,可显著减少子宫破裂、腹腔内大量出血发生率.只要手术方法得当,在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是可行、安全的.

  • 高危早期妊娠两种中止妊娠方式比较

    作者:陈升平;幺宏彦

    目的:观察高危早期妊娠的两种中止妊娠方式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239例高危早期妊娠的患者分成两组:人工流产组120例,药物流产组119例.结果:人工流产组成功119例,失败1例,阴道出血35±15 ml,不良反应少.药物流产组成功110例,失败9例,改成人工流产后成功,阴道出血70±30 ml,不良反应较多.两种中止妊娠方式阴道出血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危早期妊娠的两种中止妊娠方式的效果无差异,但是药物流产阴道出血和不良反应较多.

  • 巨大子宫肌瘤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黄卫红;屠蕊沁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阴道流血10 d,检查发现盆腔肿块7 d,于2006年2月2日入院.绝经2年,未婚,否认有性生活史,未定期行妇科检查.1个月前因头晕、恶心、呕吐外院拟诊脑梗死住院予对症治疗.2003年有脑出血史.入院时神志清楚,行动稍迟缓,表达欠佳,面颊赤红,双巩膜稍黄染.腹部可触及如孕8个月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差,无压痛.

  • 腹腔镜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26例分析

    作者:杨东华;杨来春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2月间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44.8±12.4 min,无一例中转开腹,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休克型异位妊娠,在理想的麻醉、心血管监护及积极治疗休克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儿童肝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天娇;王晓红;朱启镕

    目的:分析儿童期肝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2例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就诊时年龄5个月~17.5岁,男性33例,女性9例,均有肝脏肿大,40例(95.2%)为中重度肿大;30例(71.4%)存在空腹低血糖,2例发生低血糖惊厥;14例(33.3%)生长发育落后;36例肝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明显糖原累积,23例(63.9%)肝组织存在纤维化.结论:肝糖原累积病是小儿常见代谢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及早诊断、随访治疗及合理饮食指导可改善患儿预后.

  • C-反应蛋白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查芳芳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状态、贫血及感染的关系.方法:6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TF)、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CRP,记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观察C-反应蛋白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RP增高组rHuEPO用量、Epo/Hct比值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1);Hb、Hct、Alb均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及Kt/V指标未见显著差异.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CRP水平(P<0.01).感染组Hb、Alb及TF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PA也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等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CRP水平与Hb、Alb、PA、TF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CRP升高是预测rHuEPO疗效的理想指标,监测CRP水平可能对于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贫血、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 尿脱落细胞中生存素基因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关系

    作者:卢志贤;曹利民;程华莉;陈江

    目的: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中的生存素(survivin)表达水平,为膀胱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术后复发监测提供方便、快捷的方法.方法:收集尿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内皮组织,提取其总RNA,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生存素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分级.结果:56例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96.4%,20例其他泌尿系疾病阳性率为5.0%,10名健康志愿者阴性.膀胱癌组织中生存素基因表达量在1、2、3级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RT-PCR法检测生存素 mRNA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术后复发监测的指标.

  • 尿动力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膀胱功能评定中的意义

    作者:何峰;满立波;刘宁;王建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膀胱功能评定的意义.方法:把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2组,组Ⅰ(有下尿路症状组)29例和组Ⅱ(无下尿路症状组)13例,大逼尿肌压力(maximal detrusor pressure, MDP)、残余尿(residual urine, RU)和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 BC),比较其结果.结果:组Ⅰ均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组Ⅱ中有8例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组Ⅰ和组Ⅱ的MDP、RU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BC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下尿路症状患者的膀胱功能及神经病学特征,对于无下尿路症状的患者能早期发现膀胱神经源性损害,指导该类患者的治疗.

  • 不同剂量泼尼松龙和甲泼尼龙的效应机制及其合理应用

    作者:方一卿;王文荣;王永钧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GCS)广泛应用于免疫介导肾脏疾病,其中泼尼松龙和甲基泼尼松龙(简称甲泼尼龙,MP)为常选用,并根据不同疾病、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及病情缓急轻重给予不同剂量,如有大、中、小剂量和冲击剂量.本文就不同剂量泼尼松龙和甲泼尼龙的药动学、药效学、分子机制和临床合理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治疗

    作者:沈建忠;王继斌;谭立宇

    目的:分析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颅脑CT复查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 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作者:丁颖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脑梗死(CI)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和对照组各20例,于21 d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期降低CI患者的血脂、CRP水平,但对Fg、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CI患者早期还是要考虑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中国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