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58
  • 国内刊号: 31-17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3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玉琦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反应停诱导骨髓瘤细胞株(KM3)凋亡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峰敏;王玉荣;徐建民

    目的:观察反应停对KM3骨髓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反应停作用于KM3细胞,光镜下计数细胞和胎盼蓝拒染法观察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细胞形态、细胞凋亡的荧光染色后的荧光显微镜检查、AnnexinV-FITC和PI双染后流氏细胞仪分析判定凋亡和早期的凋亡细胞.结果:反应停在一定的剂量和一定的作用时间下可以抑制KM3细胞增殖,诱导KM3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反应停诱导KM3细胞凋亡,抑制KM3细胞增殖可能是其直接抗骨髓瘤作用之一.

  • 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可行性分析

    作者:唐建国;薛张纲;诸杜明

    目的:比较和分析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60例成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气管导管拔除后分别予以BIPAP(B组)、CPAP+PSV(C组)、SIMV+CPAP(S组)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记录并比较3组予以面罩无创通气后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血气参数、呼吸参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耐受性.结果:(1)3组无创通气后15min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1),S组比B组、C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B组、C组在30min以后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至基础值,而S组在60分钟时才恢复至无创通气前水平;(2)分钟通气量相同时,B组、C组气道高压力及平均压低于S组(P<0.05)、且随无创通气逐渐降低,而S组变化不明显,B组自主呼吸恢复比S组明显(P<0 05);(3)3组无创通气后PaO2均显著增加(P<0.01),PaCO2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但S组有升高(P<0.05);(4)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气体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5)B组、C组比S组耐受性更好(P<0.01).结论:BIPAP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影响小、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应用于全身麻醉后短期呼吸支持具有可行性.

  • 刺激法在鼓膜修补术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汪渡华;周莲荣

    目的:评价刺激法治疗单纯性鼓膜成形术的效果,探讨刺激对鼓膜再生的影响.方法:对鼓膜穿孔直径大于2.5mm,而且时间超过2周以上,225耳(207例)使用刺激贴片修补,从愈合时间,刺激次数和再生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结果:刺激法修补,225例耳中96%愈合,纯音听力测试,显示语音频率气导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15db,无一例听力下降者.鼓室曲线为A型,且鼓室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刺激法在鼓膜成形术中通过机械性刺激,促进了鼓膜的再生愈合.

    关键词: 刺激法 鼓膜成形术
  •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振武;姜建元

    目的:讨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技术.方法:本组45例三踝骨折病人,按DanisWeber分类,A型5例,B型2l例,C型19例.采用AO技术,加压螺钉、钢板螺钉及张力带内固一.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个月~3年,优28例,良15例,差2例.结论:强调解剖复位、坚实内固定及功能锻炼并用.

  •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建;陈锁成;孙斌;王康荣;丁国文

    目的:分析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并糖尿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手术的2143例食管、贲门癌病人中67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7例糖尿病病人术后共19人,42例次发生各类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35%(19/67),其中感染性并发症15例次,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28例次,占66.67%(28/42),除死亡1例,自动出院l例外,其余皆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并糖尿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感染性及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较常见,除糖尿病本身因素外,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围术期监护管理不善也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 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定量评价Graves'病心肌病变

    作者:郭卫军;高鑫;唐怡;舒先红;沈学东

    目的:应用心肌组织超声背向散射定量新技术评价Graves'病患者心肌病变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诊断的Graves'病的患者26例.另设17位正常人为对照组.每个切面分成室间隔、前壁、侧壁及后壁4个节段,分别测量两组平均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及其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形态和幅度(characterlstics curve of IB,CvIB).结果:正常组心肌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周期性变化曲线为随心动周期呈周期性变化的正弦波,舒张末期为高值,收缩末期为低值,形态较规则.病例组心肌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周期性变化曲线也为随心动周期呈周期性变化的正弦波.病例组所有节段的CvIB均高于正常人(P<0.05),而所有节段的IB与正常人无差异(P>0 05).结论:Graves'病患者心肌所有节段心肌组织密度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而心肌组织密度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均高于正常人.

  • 狼疮肾炎的病理分型与血清TNF和sTNF-R水平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建生;郑祥雄;赵朝晖;林庆友;李频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患者的肾脏损伤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相关性.方法:B超引导下对23例狼疮肾炎行肾组织活检并做病理分型;同时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水平.结果:本组患者的肾脏活检病理分型为Ⅱ、Ⅲ、Ⅳ和Ⅴ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亦增高,4组问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狼疮肾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参与了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它们可作为一种间接判断肾脏损伤程度的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梗阻(附4例报告)

    作者:陈照彦;王海平;王景璐;孙世平;李哲勋;周力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梗阻的经验,以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梗阻的可行性.方法:用注射器,分别抽取2%利多卡因5ml、黄体酮20mg、维生素K38mg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m1,取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等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穿刺注射,得气后回抽无血将注射液注入穴位.结果:对输尿管下段急性梗阻的急诊处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排出结石,排尿正常.结论: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在严密监测肾功能和结石排出的可能性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输尿管梗阻的一种有效手段.

  • 霉酚酸酯等新三联在肾移植术后的近期疗效

    作者:谢微加;郑斌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及肺部感染的情况.方法:89例肾移植后应用皮质激素(Perd),环孢素(CsA),MMF(或)硫唑嘌呤(Aza)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分成MMF组52例,Aza组37例,MMF组中适当减少CsA用量.结果:临床观察3个月中,急性排斥(AR)发生率MMF组7.7%(4/52),Aza组16.2%(6/37),肺部感染率MMF组13.5%(7/52),Aza组21.6%(8/3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MF组方案对减少AR发生率与并发肺部感染率有一定作用.

  • 睾丸扭转(附48例报告)

    作者:霍韶军;张永康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48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32例(66.67%)被误诊为睾丸炎,3例(6.25%)被误诊为肠炎,仅11例(22.9%)首诊得以确诊.33例(68.75%)睾丸缺血性坏死被切除.12月~2月发病者占43.75%(21/48).结论:睾丸扭转的病因除本身解剖异常外,受凉、冷刺激可能是诱发因素.提高首诊诊断正确率将有助于扭转睾丸的获救.

    关键词: 睾丸扭转
  • 氨甲喋呤腹腔滴注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临床研究

    作者:顾建如;蒋斌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腹腔内滴注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对再孕的影响.方法:将100mg/m2氨甲喋呤加入l000nl生理盐水中作腹腔内滴注.结果:成功率90.1%,治疗后3个月作输卵管造影或通液试验,输卵管通畅率90%.结论:本方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可作为异位妊娠的一种新的保守治疗方法.

  • MMP-2和FA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周湘兰;罗金芳;桂律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黏着斑激酶(FA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观察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2和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59/70)和80.0%(56/70);70例相应癌旁正常滤泡上皮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25/70)和14.3%(10/70).两者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强度均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为高(P<0.05及P<0.01).MMP-2分别在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lcm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呈高表达,而FAK分别在40岁以上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呈高表达.MMP-2阳性表达强度与FAK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MP-2与FAK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预测的辅助指标.

  • 腹壁韧带样瘤切除Dacron补片修补11例

    作者:黄惠兴

    目的:总结腹壁韧带样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1例腹壁韧带样瘤的患者,采用肿瘤广泛切除,Dacron补片修补.结果:11例手术治愈,无手术死亡、严重并发症和术后肿瘤复发.结论:腹壁韧带样瘤需行广泛切除,用人造材料修补腹壁缺损.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肿瘤复发的机会.

  • 地氟醚预处理对中性粒细胞介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彪;陈伟;薛张纲;蒋豪

    目的:研究地氟醚预处理心肌细胞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Ⅰ组缺氧/复氧组、Ⅱ组中性粒细胞介导缺氧/复氧组、Ⅲ组地氟醚预处理组、Ⅳ组地氟醚预处理+中性粒细胞介导缺氧/复氧组四组,每组六复孔,各组实验开始时测定LDH、CK-MB、H2O2,实验结束测定LDH、CK-MB、H2O2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除地氟醚预处理组外,缺氧前和复氧后LDH、CK-MB均有显著差异(P<0.01),复氧后LDH、CK-MB组问有显著差异(P<0.01),缺氧/复氧组和地氟醚预处理组H2O2组问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率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氟醚减轻中性粒细胞介导心肌细胞凋亡,与LDH、CKM13酶的释放有相关性,而且与H2O2生成减少有关.

  • 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作者:陆才生;叶任高;李幼姬;曾丽霞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识别病人死亡的高危人群,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诊腹膜透析病人268例,采用Kaplan-Meirie法分析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多变量分析透析前各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8例病人中位数随访时间为26个月;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6%、67.1%、56.9%及44.4%:经时序检验,透析前病人年龄、体重、经济状况、残余尿量、原发病、合并疾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对生存率均有影响(P值均<0.05);经COX回归分析,透析前病人年龄、血清白蛋白及合并疾病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我国腹膜透析远期生存率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透析前年龄、血清白蛋白及有无合并疾病,可对腹透病人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 450例胃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刘辉

    目的:研究胃切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本院1992年以来450例胃切除手术资料,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果:胃切除手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包括渗血)、吻合口水肿或胃动力障碍、切口裂开、溃疡出血、错吻、吻合口漏、吻合口溃疡等.结论:提出胃切除手术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利于临床工作.

    关键词: 胃切除 术后并发症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王俊军;刘子刚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性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及比较其他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的SDNN,SDANN,LF,HF,LF/HF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心率变异性呈递减,并与LVEF,LVEDD及LVSF改变相关(P<0.05或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测定可作为了解心衰程度、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冠心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林瑾仪;朱文青;魏盟;蔡迺绳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远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PTcA和药物治疗干预的作用.方法:对入选冠心病患者进行信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主要临床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以上事件复合终点)进行多因素分析,治疗干预作为其中一个因素加以研究.结果:入选295例患者,药物组165例,介入组130例,平均随访2.9年.其中死亡11例,再发心梗18例,再次血运重建36例,复合终点出现共51例.PTCA和药物治疗对主要临床终点发生的影响统计意义检验P值大于0.05.心绞痛分级与心源性死亡相关(P=0.034);病变血管支数、侧支情况与再次心梗发生相关(P=0.03l和P=0007),也与复合终点发生相关(P=0.022和P=0.022);余变量P值均大干0.05.结论: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药物和PTCA治疗干预对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以上事件复合终点)发生影响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病变血管支数、侧支循环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 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作者:沈桂芳;佘为民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女性多见,好发于40~55岁年龄组,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较具特异.结论: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并需和其他疾病相鉴别,以防漏诊、误诊.

  • 脊髓损伤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与意义

    作者:杨星光;姜立本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时的自我保护修复机制,为脊髓有效治疗寻求可行性方案.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D大鼠T8段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期T8伤段及其远、近脊髓内的bFGF及GFAP蛋白表达分布与变化情况,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处理与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bFGF阳性表达细胞,在术后T8段及远、近段明显增多,图像分析表明,大鼠SCI后4d、7d、14d及21d时T8区bFGF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术后14d时阳性表达高;GFAP结果示,大量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出现于创伤后脊髓灰质中,相邻切片表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bFGF的主要阳性细胞.结论:脊髓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蛋白表达短暂增高,提示,神经营养因子bFGF可能参与SCI后的神经元营养及自我"保护"过程.

  •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按需治疗探讨

    作者:干育红;叶胜龙;汤钊猷;葛宁灵;任正刚;夏景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无手术指征者按需进行TAcE和PEI治疗的优越性.方法:按需行TACE和PEI.结果:按需治疗者有较好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小,术后5年生存率达65.2%,与本研究所小肝癌根治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64.8%)可比.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无手术指征者按需行TACE和PEI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卢学勉;吴锡新;叶成夫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危险因素.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超测定102例2型DM和46例健康对照者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的IMT,同时测定11项可能的危险因素,用多元趋步回归分析IMT与11项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DM组CCA IMT为0.864±0.358mm,ICA IMT为0.762±0.249mm;对照组CCA IMT为0.649±0.116mm,ICA IMT为0.644±0.119mm.两组间CCA IMT、ICA IMT均有显著差异(分别P<0.01,P<0.05).2型DM患者CCA IMT主要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血浆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相关;ICAIMT主要与BMI、病程、IAI、血浆胆固醇(TC)、TG有关.结论:2型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相对增厚.肥胖、胰岛素抵抗、高酯血症、FBG、病程可能是2型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残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78例报告

    作者:金国元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断方法及外科疗效.方法:对78例残胃癌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并作病理确诊,剖腹探查,根据病情分别作根治手术,部分切除或姑息手术,术后辅以综合治疗.结果:进展期残胃癌切除率82%,根治性切除率57.2%.结论:残胃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手术效果不亚于一般胃癌.

  • 健脾理气中药抗肿瘤肝转移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作者:陈震;于尔辛;宋明志;黄雯霞;程琳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中药对肿瘤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该方抗转移机制.方法:采用w256癌肉瘤细胞株脾下极接种造模.造模当天中药组动物每鼠灌喂蒸馏水溶解的健脾理气冲剂0.3ml(健脾理气中药浓度相当于生药剂量2g/m1),每日一次;对照组灌喂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d后处死动物,剥离脾脏瘤结节称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肝脏转移结节数,分离瘤组织,以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中MMP-1mRNA的表达.结果:健脾理气中药明显抑制脾脏移植瘤生长,中药组平均瘤重l44±0.33g,抑瘤率达40.25%(p<0.001).中药组肝转移灶数平均7.3±2.26个,转移抑制率为41.6%;肝转移灶瘤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MMP-1阳性表达率30%且无一样本呈强阳性,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理气中药能有效地抑制瘤细胞在肝脏的生长,防止肝转移的形成,该方抑制肝转移的作用与抑制瘤细胞MMP-1表达有关.

  • 慢性肺心病糖尿病伴有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探讨

    作者:朱瑞;赵治河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糖尿病伴有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植入术有关问题.方法:分析6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措施.结果:6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糖尿病伴有白内障患者只要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手术也是比较安全的.

  • 支气管哮喘胸导管引流液中IL-10、IL-12和T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

    作者:冯学斌;王福猛;齐春生;贾云义;刘凤;王云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淋巴液和外周血IL-10、IL-12、T细胞亚群水平,及胸导管引流(TDD)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l例中、重度哮喘病人TDD治疗0d、5d淋巴液和外周血的IL-10、IL-12及T细胞亚群.结果:哮喘淋巴液中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水平,而IL-12则明显降低;TDD治疗5天,哮喘淋巴液和血浆中IL-l0)均明显下降,IL-12则显著升高达正常血浆水平.哮喘淋巴液中CD3、CD8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水平,而CD4/CD8比值、B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增高;哮喘淋巴液中CD3百分率、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其自身外周血水平;TDD治疗5天,哮喘淋巴液中CD4/CD8比值下降,同时外周血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B细胞百分率下降.结论:哮喘淋巴液中存在IL-l0和lL-12产生或释放失调,以及T细胞亚群失衡.TDD可能通过引流部分细胞因子和T细胞,调整和促进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 胆囊癌的超声漏误诊分析

    作者:何婉媛;袁锦芳;毛枫;王文平

    目的:分析不典型胆囊癌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癌的准确性.方法:对34例术前超声未明确诊断,而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误诊13例:肝癌3例,肝脓疡2例,胰头癌2例,胆道肿瘤3例,胆囊息肉2例,消化道肿瘤l例,21例漏诊,其中包括9例隐匿性胆囊癌.结论:胆囊癌有多种声像图表现,不能仅满足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诊断,应仔细观察胆囊的界限,尤其是胆囊颈部和底部,对可疑病例应同时结合其他检查,以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癌的准确性.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胆囊癌
  • 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10例报告

    作者:施伟春

    目的:提高临床对上与颌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10例,均行cT扫描.lo例行caldwell-Lucs's术,均未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其骨化缺损呈溶骨性破坏,与良性肿瘤引起的膨胀性骨质缺损不同,而与恶性肿瘤相似,随访6个月~2年无l例复发.结论:CT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尽早手术探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 比较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的不同阻滞作用

    作者:张燕影;邵民德;蒋豪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48例AsA Ⅰ-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经L3-4由旁正中进针.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入布比卡因7.5mg(0.19%4n11);组Ⅱ罗哌卡因7.5mg(0.19%4ml);组Ⅲ罗哌卡因10mg(0.25%4ml);组Ⅳ罗哌卡因12.5mg(0.3l%4ml).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同时观察感觉与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并于手术后随访有否不良反应及局部周围神经症状.结果: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间隙用药,可产生完善的麻醉,与布比卡因7.5mg相比,罗哌卡因7 5mg感觉阻滞消退至S1-2的时间、运动阻滞不完全程度发生率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或轻于7.5mg的布比卡因.而蛛网膜下间隙用罗哌卡因10mg,除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7.5mg(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用罗哌卡因12.5mg组,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高于7 5mg组.罗哌卡因7.5mg组术后均可早期排尿,4组病人均无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结论:(1)蛛网膜下间隙注入罗哌卡因7.5mg可达到完全麻醉,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2)罗哌卡因10mg作用与布比卡因7.5mg相仿,用于蛛网膜下间隙并无优势.

  • 术中改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式的原因探讨

    作者:白振祥;赵强;万峰;王怀军;张力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被迫改变为体外循环下施术的原因和处理、预防措施.方法:1999年3月~2001年3月不完全统计OPCAB手术143例,术中23例出现严重影响手术继续进行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其中6例(3%)术中被迫转变为体外循环下施术,其直接原因是:①不能转复的严重心律失常(房颤并室上速l例,室速、室颤3例).②不能耐受显露靶血管搬动心脏而出现持续性血压下降(2例).结果:紧急转变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和术中对意外情况处理欠妥与发生术中被迫改变术式的直接原因有关.

  • 手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其评价

    作者:金中强;赵根明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在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准确性.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年龄等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建立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在15个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中,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导致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用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6%和71%;在前瞻性观察的159例腹部手术病例中,此模型理论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84%和84%;结论: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32例分析

    作者:赵进委;李惠萍;蒋国民;陈亚贤;方怀安;周秋萍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一侧或双侧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肌瘤供血情况,用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至主干栓塞.结果:子宫肌瘤供血丰富,双侧供血者29例,其中一侧优势型20例(64.7%),左右供血均衡型9例(25.9%),单侧供血者3例占9.4%.治疗后随访1~12个月,结果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经量减少至原来的1/3~2/3,贫血及下腹坠胀症状明显改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临床有效率约96 8%.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 老年人应用心脏起搏器原因探讨

    作者:何梅先;宿燕岗;梁伟

    目的:了解老年人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病因.方法:将1987~1998年间270例首次入院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70例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占71.5%,是老年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首要病因;②无论合并或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而需植入起搏器的SDHVD患者中,传导阻滞的发生均多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论:老年患者已成为心脏起搏治疗的主要人群且以SDHVD引起的心脏传导系统障碍为常见.

  • 老年人骨折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测定探讨

    作者:朱继珩;杨蕊敏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折时骨骼的状态.方法: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178例,其中有骨折史者32人,平均年龄69.97±6.25岁,无骨折史者146人,平均年龄71.33±5.60岁.询问病史及进行骨密度,骨生化代谢指标测定.结果:(1)骨密度下降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骨折发生的机会依次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丢失组>骨量正常组(P<0 05).(2)骨折部位与此部位骨密度下降有关,腰椎骨密度在腰椎骨折组中降低多(P<0.01),而髋部之股骨颈及粗隆问骨密度的下降对髋骨折的发生意义较大(P均<0.01).(3)骨生化测定仅骨钙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骨密度下降提示骨折可能性增高,要防止老年人骨折必须减少骨量丢失.骨钙素测定可一定程度反映骨密度的量值,对骨质疏松的存在可做一初步的预测.

  • 剧烈呕吐导致急性脓胸2例延误诊治分析

    作者:王训松;赵霞

    本文报道2例由于剧烈恶心、呕吐分别引起食管破裂和膈肌破裂并发胃壁疝入胸腔、缺血坏死、穿孔,均引起急性脓胸.该病临床罕见,一般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死亡率甚高.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则愈后良好.

  • 起搏信号指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作者:李旭东;石国洪;钱中良;黄勇先;浦国娟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诊治,本文在通过应用普通起搏导管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探讨在心电监护下起搏信号指导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321例65岁以上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黄奇胜;顾志刚;王培勋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15%~30%,提高对高龄患者的认识,探讨术前术后合并症的处理,手术时机,术式等问题日益迫切[1].我科从1996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65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3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治疗肱骨骨不连

    作者:陈旭;曹志军;魏爱淳

    肱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骨不连的发生率亦较高,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11月共收治肱骨骨不连患者27例,采用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unilateral axial dynamicflxator,UADF)固定加植骨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微波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作者:顾晓宇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药物虽能有效地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我科自1996年4月起采取双侧鼻丘及鼻中隔前上方黏膜下微波热凝,治疗8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年人脑梗死41例临床分析

    作者:单梅芳;汪昕;钟春玖;毛悦时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但近年来在青年人中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其发病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现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1例住院患者情况作一分析.

  • 特殊形态的甲状腺手术处理

    作者:孙明举;蒋冬平;唐建军;许克;李垂启;李伟;王立清;陈宁

    1985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甲状腺病人3196例,其中特殊形态甲状腺289例,占9.04%,术中经我们用改进的方法进行处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9例,男13例,女276例,年龄21~71岁,平均43.2岁.发病时间4个月~30年,平均3.5年.

  • 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腹膜炎10例报告

    作者:龚家顺;马映飞;张海涛

    我院1987年5月~2000年5月收治上尿路结石733例,其中梗阻感染并发腹膜炎10例(1.36%),采用经腹入路手术取石解除梗阻,冲洗腹腔放置引流.9例治愈,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焱;韩清玉;孙唯民;王卫峰

    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抢救中要迅速、判断准确,这样才能保证抢救成功率,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和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我院自1998年9月~2001年6月共收治APACHEⅡ≥15分的患者150例,其中脑外伤或脑出血术后3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老鼠药中毒42例,急性胰腺炎10例,酒精中毒9例,溺水9例,多发伤28例,外科术后合并器官功能损伤20例.22例需要机械通气.

  •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32例诊治体会

    作者:吴宁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因素有急性胆道感染(含胆石症)、高脂饮食、酒精中毒、外伤等,在国内以胆道疾患和酒精中毒为多见[1],虽然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它与胆道疾病特别是与胆石的关系已确立.我院自1995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胆石性胰腺炎32例,报告如下.

  • 细胞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马昱;陈婕;朱文炳

    近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血管病的致死、致残率很高.对于脑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提出了损伤级联反应理论--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程序性死亡(即细胞调亡)[1].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参与,其中细胞因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黄力文;马曾辰

    约50%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患者术后发生转移,其中以肝转移为常见[1].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25%~30%,部分病人甚至可能治愈[2].

  • 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进展

    作者:李天舒;徐建民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SCT)与自体骨髓移植相比,有以下优点:(1)被残留肿瘤细胞污染机会小.(2)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恢复快.(3)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输入量少,从而使病人住院时间缩短,费用减少.

  • 1例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报告

    作者:曹正南

    1临床资料患儿,男,生后1天,于1986年12月4日入院,住院号445789.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腹产(因胎心40~50次/min).出生后Apgar评分8分,羊水清、体重3500g,娩出后面色红、反应好、哭声响、心率50~60次/min、律齐、无杂音.

  • 8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引发躁动原因的分析和处理

    作者:陈力宇;谢瑞满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常出现躁动不安,易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本文分析总结2000~2001年乐清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并总结处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 普通外科若干新进展

    作者:张勇;倪旭东;秦贤举;陈问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普外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普外科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专业,现综述如下.1 外科基本问题1.1 休克、SIRS/MODS目前认为休克是因任何急重症打击而出现机体真毛细血管网内广泛而深刻的灌注衰竭,组织中的氧和营养底物的供应降低到细胞可以耐受的临界水平以下,并发生代谢产物积聚.

  • 1.6-二磷酸果糖对组织缺血与缺氧的保护作用

    作者:卢卫新;戴瑞鸿

    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 1.6—diphosphate,FDP)是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对许多代谢通路是起调节作用,它通过刺激糖酵解同时抑制糖异生而促进糖的利用,并能抑制糖原的分解,促进糖原合成.FDP还能抑制甘油利用而促进脂肪酸、甘油三酯及磷脂的合成.

中国临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