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998-2014年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

    作者:韦所苏;韦挥德;黄晓红;谭毅;杨光和;刘京虹;吕文娟;韦颖;蓝斯琪;刘慧;吴腾燕

    目的:评价《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998年1月至2014年7月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1998年1月至2014年7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公开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由2名评价员分别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收集文献的基本信息,采用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量表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42篇。按AMSTAR的判定标准,纳入文献中方法学质量评分为6~9(中位数7)分,高质量者2篇(4.8%),中等质量者40篇(95.2%),低质量者0篇(0%)。其中符合率较低的条目为“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如灰色文献”、“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按照PRISMA的判定标准,42篇文献的报告质量评价得分为14~22(18.4±2.0)分,小于或者等于15分有3篇(7.1%),15.5~21.0分有35篇(83.3%),21.5~27.0分有4篇(9.6%),其中标题、方法部分中的效应指标、结果部分中的单个研究结果及合成结果、讨论部分中的证据总结符合率较高;结构式摘要、引言目的、方案和注册、纳入标准、研究选择、资料条目、研究间偏倚、补充分析、结论局限性及资金支持等报告不够全面。结论《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总体较高,可为胃肠外科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良好的证据支持,但仍需按照系统评价的写作要求不断提高文献质量。

  • 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双吻合术的改良及效果观察

    作者:陈少骥;吴云云;韩善亮;莫秦良;马远明;宋世铎;赵宏

    目的:探讨降低直肠低位双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时作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的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改良吻合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常规直肠低位双吻合的6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常规吻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改良吻合组进行直肠低位双吻合时,将直肠远侧端切割闭合由水平方向改成垂直方向,以“端-角”方式进行肠-肠吻合以去除直肠远侧端闭合线上角部,以血管夹夹闭的方法去除该闭合端下角部,用可吸收线加强缝合直肠双吻合后仅形成的一处钉合线“T”形交汇处(“危险三角”)。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吻合口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手术耗时较长[(211±91) min比(174±57) min,P<0.05]、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8%(1/56)比12.5%(8/64),P=0.030]、里急后重感发生率[3.6%(2/56)比14.1%(9/64),P<0.05]和再次手术造瘘率[改良吻合组0,常规吻合组9.4%(6/64),P<0.05]均低于常规吻合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的直肠低位双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快速康复外科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磊;王立凤;丁克;刘广余;张丹丹

    目的:比较快速康复外科(FTS)与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和炎性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入住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外科的诊断明确的6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快速康复组)与常规处理组(常规组)。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炎性反应指标和脏器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两组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144例,年龄(76.5±4.8)岁。快速康复组和常规组各72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CD4+和CD8+均较术前上升(P<0.05),但快速康复组术后CD4+较常规组上升幅度明显(P=0.003),CD8+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05);快速康复组CD4+/CD8+比值较术前增加,并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1);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但快速康复组变化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肌酐、钠尿肽和肌钙蛋白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快速康复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小(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粪时间均较常规组提前,围手术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能减轻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脏器功能损伤,提高术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 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皆乐;李佑;项明;赵任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间上海瑞金医院北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常规组(5孔)26例,减孔组(3孔或4孔)4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常规组与减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4.0±40.1) min比(115.8±30.8) min]、出血量[(72.9±50.2) ml比(45.5±52.4) ml]、淋巴结清扫[(10.2±8.4)枚比(12.0±5.6)枚]、术后排气时间[(3.2±0.7) d比(2.8±0.8) d]、开始饮水时间[(4.2±1.1) d比(3.8±0.9) d]、进食半流质时间[(8.6±2.1) d比(8.1±1.7) d]以及住院时间[(13.0±3.4) d比(12.8±7.2)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减孔组分别出现4例(15.4%)和3例(6.8%)术后并发症(P=0.233)。结论减孔腹腔镜下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对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明;陈青山;龚瑾;劳学军;唐家慧;王存川

    目的:评价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例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患者,分别进行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早期急性阑尾炎或非阑尾炎腹痛)进行对比,来计算两种试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其对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急性阑尾炎,另49例为非阑尾炎腹痛。按压疼痛加剧试验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72.1%,呼吸疼痛试验分别为53.8%和83.7%。按压疼痛加剧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693~0.878),略高于呼吸疼痛试验的0.688(95% CI:0.583~0.792)。结论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特异度不如呼吸疼痛试验。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Ⅲ期结肠癌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强;江川;顾伟青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Ⅲ期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100例Ⅲ期结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5月以后收治的患者54例行CME手术治疗(CME组),在此之前收治的46例行传统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标本质量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CME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6.7±2.6)枚和(4.3±1.4)枚,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2.9±3.7)枚和(2.8±1.2)枚(均P<0.01)。 CME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5例(83.3%)和29例(63.0%)手术标本达到C级以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3.0%(7/54和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应用于Ⅲ期结肠癌患者安全有效,在提高了手术标本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同时,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重视肛门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功能保护

    作者:丁曙晴

    肛门良性疾病临床常见,其中痔、肛瘘和肛裂占据结直肠外科手术前3位,术后排粪失禁或污粪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临床现状、功能评估流程和方法、功能保护策略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做了论述。重视肛门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功能保护,需要专科医生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治疗的核心目的不仅从疾病本身出发,更应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肛瘘的外科治疗

    作者:曾宪东;张勇

    肛瘘是常见的肛周疾病。肛瘘的治疗难点在于降低术后复发率与保护肛周括约肌。目前肛瘘外科治疗方法较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指征与价值仍无定论。本文将综述国内肛瘘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现状、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与万方数据裤中检索国内肛瘘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包括挂线治疗、肛瘘切开术与切除术、LIFT手术以及生物材料治疗和新技术应用的文献。肛瘘外科治疗方法较多但各有千秋,因此施行肛瘘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大限度的实现低复发率与大限度的括约肌保护。肛瘘外科治疗新技术的产生实现了对传统治疗的大限度的改良。临床医生仍需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发明与改良。其次,将肛瘘外科治疗的重心转移至干预肛周脓肿后肛瘘的形成是另一值得尝试的治疗理念。

  • 直肠阴道瘘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折占飞;吕毅

    直肠阴道瘘临床治疗棘手,术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尚无治疗各类直肠阴道瘘佳手术方式,仍需个体化选择。目前,对于直肠阴道瘘的治疗,缺乏基于高级别证据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治疗指南。本文旨在从直肠阴道瘘病因、分类、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微创技术应用以及围手术期管理几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全面认识直肠阴道瘘的治疗现状。

  • 藏毛窦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竺平;邵万金

    藏毛窦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我国肛肠外科医生对藏毛窦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尚缺乏足够的了解,误诊率和复发率高。本文结合2013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发布的藏毛窦临床诊疗指南,从藏毛窦的病因、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4个方面进行论述。

  • 可控性人工肛门装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羽;崔龙

    人工肛门是结直肠外科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重要术式,然而其导致的粪便失节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可控性人工肛门装置,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夹闭式和封堵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粪便的可控性。夹闭式人工肛门为植入性装置,使用较为自动化,但装置庞大复杂,患者发生感染、炎性反应和消化道不适等并发症的概率较大。相比之下,封堵式人工肛门自动化程度低,患者需每日清洗或更换装置,使用较为不便,但其舒适度、隐蔽性和安全性更好。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实现人工肛门装置的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微型化。

  • 骶神经电刺激在治疗肛门直肠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柳凯伦;王志民

    肛门直肠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治疗难度大,仍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骶神经电刺激,包括短期间断骶神经电刺激和长期持续骶神经电刺激,在肛门直肠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大量研究报道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突破肛门直肠疾病当前的治疗瓶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就骶神经刺激在排粪失禁、便秘和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等肛门直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排粪失禁的治疗现状

    作者:王晓锋;李华山

    排粪失禁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以治疗和减少并发症为目的的新疗法得到了一定发展。目前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手术疗法包括修补术(括约肌成形术)、神经刺激疗法(骶前神经刺激等)、人工肛门括约肌替代或者自体肌肉转移术,以及排粪转流造口术。尚属起步阶段,仍存有争议的治疗手段包括射频能量疗法和注射疗法,因其创伤更小,可作为某些轻症排粪失禁患者的非手术治疗选择。医生应综合考虑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及潜在并发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重症排粪失禁患者应谨慎选择创伤较大的手术疗法。本文重点就目前排粪失禁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策略及疗效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 自制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硬化性胃瘘

    作者:马景胜;肖焘;曾广正;吴伟伟;范琳锋;饶本强

    硬化性胃瘘(sclerosis gastric fistula)一般指胃瘘达半年以上,已形成瘘管,瘘口有肉芽形成,消化液外渗较少,造影可见明显的瘘管直通消化道,病情迁延不愈。其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发热、伤口破溃流脓及愈合为特征;病程长,以慢性消耗为主,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引起生命危险。2013年9月9日,南昌市第一医院胃肠肛门外科采用自制的全封闭负压装置治疗1例病程近5年的胃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胃瘘 负压吸引 治疗
  •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联合肛门环缩术治疗老年直肠脱垂16例

    作者:于杰;龚治林;周启昌;叶辉;郗昌磊;曹龙磊;李超;杨章玲;张国飞;曾涛;王军;艾旭;黎海龙

    长期的直肠脱垂会导致会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甚至狭窄和坏死的危险,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手术方式,但疗效不佳[1]。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条件,传统的经腹手术患者很难耐受。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术)为经会阴切除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再经肛手工缝合或用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由Mikulicz在1889年首次报道[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6家医院的16例行Altmeier术联合肛门环缩术的60岁以上老年直肠脱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在老年直肠脱垂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 Musset术治疗直肠阴道瘘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申震;张海山;刘铜军

    直肠阴道瘘是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一种非正常的连接,瘘管表面以上皮覆盖。临床表现以经阴道溢气、溢粪、性生活受限为主。主要原因为产伤,亦可继发于感染、创伤及肿瘤等,或医源性因素造成[1]。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对收治的20例直肠阴道瘘患者行Musset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疗效分析侯孝涛陈玉根孙桂东周正旋曲丁好邵万金

    作者:侯孝涛;陈玉根;孙桂东;周正旋;曲丁好;邵万金

    肛瘘是外科中的难治性疾病,治疗肛瘘的原则是既要治愈瘘管,又要能保护肛门功能。传统治疗方法如肛瘘切开和切割挂线等,会导致肛门失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7年,Rojanasakul等[2]介绍了一种新的保留括约肌手术来治疗经括约肌肛瘘,即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hp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具有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33例行LIFT治疗的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LIFT的开展提供参考。

  • 《肛肠外科手术技巧》和《肛肠病学》征订启事

    作者:

  • 第八届中国外科医师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外科医师 年会
  • 2015中国便秘高峰论坛会讯暨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便秘 高峰论坛
  • 基于解剖边界划分的三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式

    作者:叶颖江;申占龙;王杉

    对于肿瘤位置过低、肿瘤明显外侵和骨盆过于狭小的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依然是主要术式。APE腹部操作已明确应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 )原则,但会阴操作原则尚未达成共识,其重要原因在于会阴部操作缺乏明确的解剖边界,以至于难以实现标准化。2014年,瑞典外科学家Holm教授基于会阴区筋膜、神经和血管组成的解剖边界,提出了直肠癌APE的术式分类新概念,将APE分为3类,即括约肌间APE、肛提肌外APE和坐骨肛管间APE。此新概念的提出,使APE术式分类更明确,解剖界标更清晰,更利于推广和标准化。本文结合文献和笔者的诊治经验,对这3种术式分别加以介绍和讨论。

  • 过氧化氢增强腔内超声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赵日升(译);汪挺(审校)

    在复杂性肛瘘手术前,影像学检查常有助于发现术中可能会被忽略但易导致术后复发的二级瘘管或脓肿。本研究旨在评价过氧化氢增强腔内超声(PEEUS)诊断肛瘘的准确性。前瞻性纳入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间印度全球医院结直肠中心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PEEUS和术前临床评估,并与术中探查结果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法进行比较。在135例接受PEEUS评估的肛瘘患者中,有68例符合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而终纳入本研究。本组患者年龄(42.5±10.9)岁,弯曲瘘管16例(16/68,23.5%)、高位肛瘘8例(8/68,11.8%),经括约肌间肛瘘42例(42/68,61.8%)。28例(28/68,33.8%)存在二级瘘管,35例(35/68,51.5%)有脓腔形成。 PEEUS检查诊断高位瘘管(92.7%比79.4%,P<0.01)、二级瘘管(91.2%比77.9%,P<0.01)及脓肿(89.7%比80.9%,P<0.05)的准确率均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在按照Park分型进行瘘管分型诊断时,PEEUS虽有优于临床检查的趋势(88.2%比7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EUS和临床检查在评价主要瘘管(kappa:0.86比0.78,P=0.22)和内口部位(kappa:0.97比0.89,P=0.22)时,一致性相当。PEEUS检查结果改变了13例(13/68,19.12%)患者的手术策略。

  • 激光瘘管消融术:一种保留肛门括约肌的肛瘘治疗方法

    作者:赵日升(译);汪挺(审校)

    激光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肛瘘。既往用于治疗的激光多借助放射线性能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新型放射圆周性能量激光消融术治疗肛瘘患者的短期结局。研究通过了土耳其Uludag医学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50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41(23~83)岁。其中括约肌内肛瘘10例,低位经括约肌肛瘘34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6例。采用15瓦探头,发射1470 nm波长激光,产生100~120 J/cm的能量,于全身麻醉下治疗50例肛瘘患者。评价的短期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疼痛评分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时间;以患者无任何主诉作为治疗成功的标准。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加用外周镇痛药;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的中位数为7(5~17) d。中位随访时间为12(2~18)个月,9例激光治疗失败,改用传统手术治疗。

  • 在本刊发表的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写名词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英文缩写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作者:

  • 本刊特辟“特别推荐论著”栏目

    作者:

    关键词: 论著
  • 本刊对文稿中统计学符号撰写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文稿
  • 本刊对申请“快速通道”文章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 2014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文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胃肠外科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作者:

    关键词: 医学会 杂志社 论文
  • 本刊对文稿中关键词撰写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文稿
  • 重视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任东林;胡邦

    近年来,中国肛门直肠外科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患者及医务人员对肛门直肠良性疾病重视程度不够高,专科化发展滞后以及对肛门直肠良性疾病诊治欠规范等。本文探讨当前国内肛门直肠良性疾病诊治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 肛门直肠良性疾病不容忽视

    作者:

    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痔、肛瘘、肛裂、便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肛门直肠的畸形及外伤等。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肛门直肠良性疾病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无论在病因病理学等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期专门组织了一批相关的研究文章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经验体会。

  • 腹部无切口经阴道拉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中位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汤庆超;陈瑛罡;王锡山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高度发展,肿瘤外科患者对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与美容效果的需求日益增强。在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的带动下,外科医师的专业化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认识到当前在追求根治肿瘤的同时,应该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微创手术的高境界[1-3]。笔者于2010年实施了腹部无瘢痕经阴道入路的直肠肿瘤切除术2例[4]。由于技术水平和器械设备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NOTES应归为“类NOTES (like-NOTES)”。类NOTES是使用腹腔镜器械、经肛内镜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阴道或直肠)取标本的腹壁无切口手术。在现阶段,类NOTES虽然还达不到软镜NOTES的无瘢痕效果,但作为微创技术的一种方式,是微创技术向NOTES过渡的桥梁[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于2014年9月3日成功实施了1例腹部无切口经阴道拉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中位直肠癌根治术(类NOTES的一种术式),报告如下。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一种更加微创的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

    作者:林宏城;李娟;谢尚奎;彭慧;任东林

    目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于其良好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和恢复快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1-2]。然而,随着PPH的广泛使用,关于PPH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吻合口狭窄、排粪障碍以及直肠阴道瘘等。据统计,PPH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达22%[3]。进一步研究发现,PPH术后部分出现排粪困难的患者并没有出现吻合口狭窄,其发生可能与直肠顺应性降低相关[4]。因此,PPH可能由于环状切除的特性导致一些传统痔切除术所没有的一些并发症。此外,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脱垂性痔病并不是环状脱垂,而更多地表现为孤立痔核的脱垂[5-6]。常见的孤立痔核脱垂部位是截石位的3、7、11点。因此,为了克服PPH技术的局限性及其严重并发症,我们提出了一种更加微创的吻合器痔切除吻合技术即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echnique, TST)。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初步的临床资料表明,TST治疗的痔脱出患者并没有出现吻合口狭窄和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TST是一项较PPH更加安全、有效、微创以及符合肛门直肠生理功能的新技术[4,7]。统计数据显示,TST技术从2008年开始应用以来,在中国已经开展了60000例,已经成为肛肠外科医师治疗脱垂性痔病的的首选术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TST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 术前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肛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永刚;丁健华;赵克;冶浩鹏;赵玉涓;赵勇;雷亚楠

    目的:探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3D-EAUS)检查在肛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第二炮兵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拟行手术的100例肛瘘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超声组术前采用3D-EAUS检查,对照组术前常规检查、采用指诊或探针探查,比较两组肛瘘内口定位、肛瘘分型及是否存在分支瘘管的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内口定位准确率较高,超声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0%(48/50)和82.0%(41/50)(P=0.02)。超声组与对照组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分别为96.7%(29/30)比74.1%(20/27)(P=0.021);对肛瘘分型的诊断分别为96.0%(48/50)比78%(39/50)(P=0.01);对是否存在分支瘘管的诊断分别为94.0%(47/50)比84.0%(42/50)(P=0.025)。但对于简单性肛瘘,两组内口定位准确率相当[95.0%(19/20)比91.3%(21/23), P=1.000]。结论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在内口定位、瘘管分型及分支瘘管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

  •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

    作者:武文静;杨关根;杜忠举;张秀峰;宋轶欢;裘建明;廖秀军;沈忠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LIFT组(37例,自外口沿瘘管走形紧贴瘘管壁,隧道式游离经外括约肌瘘管至括约肌间沟,切除外侧已游离瘘管)和常规LIFT组(3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于术后3月检测盆底肌电图以及肛门直肠压力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20(中位数12)月,改良LIFT组治愈率83.8%(31/37),明显高于常规LIFT组的60.6%(20/33)(P=0.029)。改良LIFT组术后4例患者创面持续不愈,2例复发;常规LIFT组术后8例患者创面持续不愈,5例复发;两组均无肛门失禁发生。术后3月盆底肌电图和肛门直肠测压显示,两组患者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单纯相出现率、肛管静息压和肛管大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LIFT术相比,改良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且能达到与常规LIFT术同等程度的肛门功能。

  • 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郑晨果;金纯;连少雄;金定国

    目的:探讨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患者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临床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连续收治的260例Ⅲ或Ⅳ度内痔以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肛门镜检查发现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 (改良组,132例);其余患者采用常规PPH (常规组,1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疼痛持续时间[(1.3±0.5) d比(4.8±0.7) d]、应用镇痛药频率[(1.1±0.3)次比(5.9±0.6)次]及住院时间[(5.2±0.8) d比(5.8±0.5) d]明显减少,吻合口狭窄(0比7.8%)、肛门坠胀感(0.8%比14.1%)及迟发性出血(0比7.8%)的发生率亦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于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PPH,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 二维和三维腔内超声技术应用于肛瘘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刘飞

    目的:评估二维和三维腔内超声技术诊断肛瘘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肛瘘患者临床影像资料。以术中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二维和三维两种腔内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二维和三维腔内超声对瘘管内口的诊断均表现出与术中探查结果较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0.776比0.636);三维腔内超声对括约肌间瘘、高位经括约肌瘘和括约肌上瘘的诊断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均极好,并优于二维超声,kappa系数分别为0.810比0.592,0.863比0.548,1.000比0.672;对于分支瘘管的诊断,三维超声也优于二维超声(kappa系数分别为0.659比0.535);对于合并脓肿的诊断,三维和二维超声一致性均极好(kappa系数:0.881比0.816)。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尤其对高位、合并分支瘘管的复杂性肛瘘,较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 腔内超声 肛瘘 诊断
  • 自动痔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痔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国;华欣;赵勇;胡明辉;苟芳;刘林;蔡琳;何永;何盛华

    目的: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联合硬化剂(消痔灵)注射治疗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外科接受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76例痔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IV感染者36例,HIV阴性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前1 d、术后7 d及术后30 d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变化。结果 HIV感染组和HIV阴性组术后6月复发率分别为22.2%(8/36)和22.5%(9/40),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30.6%(11/36)和30.0%(12/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HIV感染分级,各组患者术前1 d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率、CD4计数和CD4/CD8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计数下降速度及幅度的高低排序依次为HIV Ⅲ、Ⅱ、Ⅰ级和HIV阴性组;而术后30 d的回升速度及幅度高低排序则相反为HIV阴性、HIV Ⅰ、Ⅱ和Ⅲ级组,与术后7 d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合并HIV感染的痔患者是安全的,术后处于抑制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较快得到恢复。

  •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顽固性便秘疗效观察

    作者:郑建勇;李世森;聂勇战;孙豪;王勉;代艳然;赵海红;庞冠军;吴国生;赵青川

    目的:观察骶神经调节术(SNM)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骶神经调节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第3骶神经根,治疗7例复杂便秘患者,其中4例患者既往进行过至少1次的便秘手术。通过排粪日记、Cleveland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在接受体外临时测试治疗后,便秘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6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12)月,6例患者的每周排粪次数由治疗前(0.6±0.5)次/周,增加到(8.0±2.5)次/周(P<0.01);排粪时间从(22.9±11.5) min减少到(3.7±0.8) min(P<0.01);Cleveland便秘评分从(24.6±4.2)分下降到(9.0±0.9)分(P<0.01);VAS评分从(8.1±0.9)分增加到(82.5±5.2)分(P<0.01)。结论 SNM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作者:陈红锦;谷云飞;孙桂东;周在龙;竺平;吴霜;杨柏霖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结果一期手术治愈率为66.7%(16/24)。术后单纯括约肌间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应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后愈合;4例括约肌间切口感染且内口与肛管内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愈合;完全失效2例,其中1例因术后症状持续而行挂线治疗,另1例术后7月复发。临床总治愈率为91.7%(22/24)。术后随访6~44(中位数16)月,克利夫兰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下降。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手术。

  • 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结直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勇杰;李斌;魏荣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伤穿孔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42例结直肠外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20例行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穿孔修补术和穿孔肠段切除、近端结肠造瘘、远端封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较开腹组手术时间缩短[(72±36) min比(128±52) min],术中出血量减少[(21.2±3.6) ml比(62.6±8.8) ml],术后排气时间[(1.7±0.6) d比(3.5±1.2) d]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7.3±1.8) d比(13.6±3.9)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5.0%(7/20)比72.7%(1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外伤穿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手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

    作者:张志勇;张亚杰;李阿健;林谋斌;韩意;张浩波;尹路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的10例SF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便秘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无任何并发症。手术时间(256±58) min,术中出血量(178±67)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0±11) h,术后住院天数(9.0±1.5) d。仅1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1年,患者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12±10)比(75±12)分,P=0.000;(5.2±1.8)比(20.8±2.2)分,P=0.000],8例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粪次数1~3次/d;1例出现腹泻,排粪次数4~6次/d;1例患者仍有轻度便秘,2~3 d排粪1次。结论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术为SF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 直肠系膜与肛管

    作者:汪建平

    直肠系膜直肠系膜是外科学名词。解剖学无这一名词。直肠系膜是指盆筋膜脏层所包裹的直肠背侧脂肪及其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组织。由于骨盆的特殊形状,只在直肠的上1/3形成膜状结构,而中下1/3是从直肠的后方及两侧包裹着直肠,形成半圈1.5~2.0 cm厚的结缔组织,临床外科称之为直肠系膜,后方与骶前间隙有明显的分界,侧方由于侧韧带与盆腔侧壁相连,无明显分界,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所以直肠癌外科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指从第3骶椎前方至盆膈直肠后方及双侧连系直肠的疏松结缔组织。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