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侵袭性真菌病诊治进展

    作者:万朝敏;罗双红

    儿童侵袭性真菌病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相对于成人有其自身特点.儿童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死率居高不下,尤其是血液病、恶性肿瘤儿童及新生儿.念珠菌和曲霉菌是主要致病真菌,但非白念珠菌和非曲霉菌的感染有显著增多趋势.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原发病掩盖,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少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低,其诊断较困难.同时,儿童生长发育的不断变化也决定了抗真菌药物的成人治疗剂量不适合于儿童.

  • 肠道病毒71型对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许红梅;赖方方

    手足口病是一种季节性、自限性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EV71具有高度嗜神经性,可通过病毒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干扰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的酶活性途径损伤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多位于脑干;EV71感染后也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手足口病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制疫苗是控制EV71流行有效的策略,目前主要的疫苗研究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俞蕙;吴霞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率逐年升高.MRSA可导致严重的侵袭性感染,但其高度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对于MRSA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MRSA主要有2种耐药机制,除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重要的耐药机制是编码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PBP2a不与β-内酰胺类结合,可正常行使肽聚糖合成功能,表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现对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 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婴幼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

    作者:陈洋;孙继民;蓝莹

    目的 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ICU婴幼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ICU中IPFI婴幼儿48例,按抗真菌药物使用类别分为米卡芬净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其中米卡芬净组26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22例.分别予抗真菌治疗至体温正常5d或疗程大于10 d,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卡芬净组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率73.08%;不良反应2例(占7.69%).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率68.18%;9例(40.91%)有不良反应.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率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P<0.01).结论 对IPFI婴幼儿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基本相同,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安全性高.

  • 七味清咽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2例

    作者:陈书琴;俞建;杜娟;沈兴

    目的 探讨七味清咽气雾剂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6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七味清咽气雾剂治疗,每次2喷,每日3次;对照组60例采用西瓜霜喷雾剂治疗,每次喷2喷,每日3次,观察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七味清咽气雾剂疗效明显优于西瓜霜,疗效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

    作者:郭蕴岚;郭蕴琦

    目的 分析2011年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 将56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双盲分为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2组病例均采用抗病毒、对症综合治疗,激素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结果 2组痊愈出院49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3例.其中激素治疗组1例,非激素治疗组2例;激素治疗组死亡1例.2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重症HFMD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的效果并不显著.

  • 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和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作者:丁勇;何宏蕴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测和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 将79例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采集CSF进行常规和细胞因子检测,另取CSF检测正常的64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CSF细胞学检测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轻症组和重症组CSF淋巴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2.5%、63.41%和86.11%,TNF-α水平分别为(6.37±1.48)mg·L-1、(22.75±6.68)mg·L-1和(53.41±7.74) mg·L-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轻症组和重症组CSF单核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F淋巴细胞数和TNF-α可作为脑损伤轻重程度的判定标准,单核细胞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也可作为脑损伤的依据之一.

  • 缺氧缺血未成熟新生鼠脑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化障碍致脑白质损伤的作用

    作者:许全梅;熊曼;胡勇;裘刚;杨毅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时少突胶质细胞(OLs)的作用.方法 将48只出生3d的清洁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离断,缺氧处理;对照组大鼠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离断,也不进行缺氧处理.术后3d、7d、14 d心脏灌注后取其脑组织,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处死大鼠的前24 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每4h1次,连续注射3次.脑组织经固定、脱水处理后冷冻切片.对脑组织切片进行焦油紫(CV)染色,评估脑白质损伤情况.行神经元-神经胶质2型抗原(NG-2)、髓鞘碱性蛋白(MBP)、Urdu、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OLs的作用.结果 1.CV染色显示脑面积比率:A,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脑面积比率为0.900±0.059、A2组左侧与右侧脑面积比率为0.970±0.015、B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脑面积比率为0.870±0.039、B2组左侧与右侧脑面积比率为0.920±0.024、C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脑面积比率为0.730±0.096、C2组左侧与右侧脑面积比率为0.920 ±0.039,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面积比率:A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870±0.028)和A2组左侧与右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910±0.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B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92 ±0.030)和B2组左侧与右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92±0025),C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83 ±0.130)和C2组左侧与右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85±0.0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BP染色:阳性面积占整个胼胝体的比率: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0.32±0.17、0.39±0.20;B2组左右两侧阳性面积占整个胼胝体面积比率为0.51±0.11;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0.71±0.07、0.90±0.10;C2组左右两侧阳性面积占整个胼胝体面积比率为0.88±0.13,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3.NG-2染色:每高倍镜下阳性细胞数:A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23.56±2.93、18.11±3.19;A2组左右两侧20.17±2.38;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27.29 ±4.81、22.88±5.31,B2组左右两侧20.81±3.24;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22.29±4.27、16 04±4.17;C2组左右两侧14.07±3.29.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Caspase-3染色:每高倍镜下陌性细胞数:A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68.67±6.60、60.04±5.66;A2组两侧40.21±7.93;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59.13± 10.22、50.38±11.58;B2,组两侧为48.17±4.27;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70.13±16.11、57.00±15.43;C2组两侧62.42±13.56.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术后3d、7d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5.Brdu 染色:每高倍镜下阳性细胞数:A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149.58±21.12、126.92±7.23;A2组两侧为120.33±7.18;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89.04±20.42、79.79±16.77,B2组两侧为85.83±6.05;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60.08±10.89、53.25±8.02;C2组两侧为50.08±4.78.术后3 d、7d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HI可引起OLs成熟、髓鞘形成障碍,导致脑的低髓鞘化,从而引起脑白质损伤OLs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靶细胞.

  • 重庆地区2000-2010年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运玲;朱朝敏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流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1例患儿中,男80例,女61例;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病,共111 例(78.7%);临床表现型以普通型为主73例(52.5%),暴发型68例(47.5%);死亡26例(18.4%),人群分布主要以婴幼儿为主18例(65.4%);疫苗接种78例(55.3%);临床表现:发热141例(100.0%)、皮肤瘀斑瘀点135例(95.7%)、上呼吸道症状61例(43.8%)、烦躁59例(41.8%)、腹痛17例(12.1%)、腹泻23例(16.3%)、意识障碍72例(51.1%)、抽搐45例(31.9%)、呕吐114例(80.9%)、头痛86例(61.0%);皮肤瘀点瘀斑涂片、脑脊液培养、血培养和脑脊液涂片阳性率分别为77.9%、6.17%、11.7%和21.4%;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型、有无昏迷及并发症等可显著影响预后.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流脑呈散发流行;病死率较高,以婴幼儿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主;暴发型流脑比例较高,疫苗接种率较低,辅助检查以皮肤瘀斑瘀点涂片为佳.

  • 氟桂利嗪治疗癫(痫)共患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姮;郭建梅;王怀立;禚志红;田培超;罗强

    目的 探讨氟佳利嗪(FNZ)治疗儿童癫(痫)共患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科癫(痫)共患偏头痛患儿4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年龄(8.76±2.51)岁;男29例,女12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在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的基础上联用FNZ;对照组仅予AEDs治疗.于治疗3、6、9、12个月各随访患儿1次,评价其偏头痛、癫(痫)发作情况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年龄、性别、癫(痫)、偏头痛的发作状况及基础用药情况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12个月2组癫(痫)控制的有效率均达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试验组90.9%头痛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68.4%)(P<0.05);治疗6、9、12个月,试验组85.7%、90.5%、85.7%头痛缓解,均高于对照组(73.7%、78.9%、72.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3、6,12个月,试验组31.8%、33.3%、33.3%出现不良反应,均高于对照组(15.8%、15.8%、16.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AEDs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小剂量使用FNZ治疗癫(痫)共患偏头痛疗效良好,但不良反应较多.

  • 氧化应激在高体积分数氧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卢美燕;董文斌

    氧化应激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肺损伤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活性氧在肺组织内蓄积,不仅可通过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损伤肺组织细胞,而且可作为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调节信号分子诱发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加重肺损伤.现就氧化应激及其引发的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在高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远斌;陈志江;曾其毅;陈东;王阳;梁漂红;车頔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全球性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重症感染可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预后差,病死率高,现就EV71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病机制作—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EV71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认识.

  • 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作者:侯尚文;许疌;史大伟;张忠浩;马红秋;辛德莉

    目的 了解米诺环素对肺炎支原体(MP)的抑制作用,观察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 应用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米诺环素对MP的小抑菌浓度(MIC),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设计临床观察方案.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住院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初期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 kg-1· d-1,连用3d,治疗组转换口服米诺环素50 mg,每12h1次,持续至发热症状消失24~48 h;对照组序贯口服阿奇霉素10 mg· kg-1·d-1,1次·d-1,静脉及口服共7-10 d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需要重复疗程.观察2组患儿在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米诺环素对MP标准株的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1 mg·L-1,对耐大环内酯药物株的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025-1.000 mg·L-1;2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前病程有可比性;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时间(P=0.000)、住院时间(P=0.002)均短于刘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0.605).结论 米诺环素对MP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应用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8岁以上儿童MPP可缩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

  • 孕鼠叶酸缺乏对新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晏路标;余章斌;韩树萍;陈玉林;顾筱琪;沙莉;金俊霞;郭锡熔

    目的 探讨孕鼠叶酸缺乏对新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喂以缺乏叶酸和添加叶酸的纯合饲料.2周后与雄性大鼠交配.取新生大鼠肺组织标本,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新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生大鼠肺组织中TGF-β1 、Smad2和Smad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叶酸缺乏组新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胞质内含较多絮状物,板层小体和细胞器难见.对照组肺泡Ⅱ型细胞胞质内的板层小体发达,且板层小体染色深,结构清晰、致密,胞质内可见发达的线粒体等细胞器.2.叶酸缺乏组新生大鼠肺组织TGF-β1及Smad3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叶酸缺乏组新生大鼠肺组织Smad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缺乏可影响子代肺泡Ⅱ型细胞结构改变,并可能通过影响TGF-β1/Smads信号通路延缓或阻碍肺组织发育.

  •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血管结构重构的干预作用

    作者:高扬;齐建光;李晓惠;庞璐璐;金红芳;杜军保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分流组和分流+ADM组,每组大鼠各7只.对分流组和分流+ADM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对照组大鼠仅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不做分流手术.8周后,对分流+ADM组大鼠,皮下埋置微量渗透泵,持续予ADM(1.5μg · kg-1 ·h-1).2周后,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称重,并测定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P)],观察其肺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分流组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升高(Pa<0.01),RV/(LV+ SP)比值明显增加(P<0.01),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及中、小型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和相对中膜面积均明显增加(Pa<0.01),肺动脉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内皮细胞肿胀,内弹力层粗细不均甚至断裂,平滑肌细胞肥大,不同程度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ADM组与分流组比较,肺动脉压力和RV/(LV +SP)明显降低(Pa<0.01),肺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缓解.结论 通过微量渗透泵持续予ADM,能缓解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构的形成.

  • 人β防御素4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曹玉红;张光运;成胜权;丁翠玲;李茹英

    目的 观察人β防御素4(HBD4)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HBD4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HBD4多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并纯化获得,NB细胞来源于临床病理诊断为NB的女性患儿肿瘤标本,经细胞培养传代获得.将HBD4 作用于NB细胞,根据HBD4终质量浓度将NB细胞分为A、B、C、D4组,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L-1、20 μg· L-1、40 μg·L-1、100μg·L-1;根据HBD4作用时间又分为Ⅰ、Ⅱ、Ⅲ3组,时间分别为6h、12h、24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B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测定HBD4对NB细胞的杀伤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变化.结果 HBD4处理6h后细胞大小、形态和贴壁能力与A组有明显差异:B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贴壁尚可;C组细胞明显皱缩,突起少见,细胞内颗粒颜色加深,折光性增强,大量细胞脱落.D组作用12 h后,大部分细胞死亡.MTT结果显示:D组随HBD4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数显著减少(P<0 05);Ⅰ、Ⅱ、Ⅲ组:随HBD4浓度增加,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提示HBD4对NB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提示:NB细胞经HBD4作用12 h,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不规则孔洞细胞膜骨架严重破坏,而A组细胞膜结构完整无损.结论 HBD4对NB细胞具有杀伤作用;HBD4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杀伤肿瘤细胞.

  • 中国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鼻咽部携带常见病原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亚丽;张冀霞;赵春江;张菲菲;陈宏斌;王辉;陈民钧

    目的 分析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鼻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特点,监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常规用药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荚膜肿胀试验对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E-test法测定肺炎链球菌(451株)、流感嗜血杆菌(168株)、卡他莫拉菌(396株)的体外敏感性,头孢硝噻吩试验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携带率分别为12.4%、4.6%、10.9%;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中19F多见,其余依次为14、19A和15、6B、23F、6A,且春季和秋冬季无明显差别;PCV7、PCV9、PCV10价疫苗覆盖率均为48.6%,PCV13覆盖率为61.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此外,19A的耐药性高于多数血清型(包括19F),23F的耐药性强于其他血清型,6A的耐药性强于6B.不同城市间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1.6%~28.6%、19.6%~54.4%、32.0% ~ 62.8%.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22.7%和21.0%的卡他莫拉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济南的耐药率高达50.0%和44.8%.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85.0%~100.0%;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 2岁以下健康婴幼儿鼻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中以19F多见,19A耐药性强于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 呼吸道感染患儿1256例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陆小梅;黎四平;何月敬;彭琪;刘绍基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的方法,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提供帮助,指导合理用药,并了解东莞地区呼吸道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抗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1 256例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FA)、流感病毒B型(F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3型(PIV3)等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 25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426例,检出率为33.92%,其中6例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以RSV检出多,共217例,占阳性病例的50.23%;ADV12例,占阳性病例的2.78%;FA 105例,占阳性病例的24.31%;FB 79例,占阳性病例的18.29%;PIV1 6例,占阳性病例的1.62%,PIV21例,占阳性病例的0.23%,PIV3 7例,占阳性病例的2.08%.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逐渐下降,1岁内患儿病毒感染率达46.98%,1岁以上患儿病毒感染率为24.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冬、春两季为高发季,冬季检出率为36.10%、春季检出率为45.02%、夏季检出率为21.36%、秋季检出率为12.79%,春、冬季与夏、秋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不同,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病毒检出率高,其中喘息性肺炎比例高.结论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可快速、高效地检测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教的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对防止抗生素滥用有重要意义.

  • 高浓度血清铁蛋白和肌红蛋白检测在军团菌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及病情评估

    作者:裴利宏;郭蕴琦

    目的 探讨高浓度血清铁蛋白和肌红蛋白检测在诊断儿童军团菌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浓度变化对病情的评估.方法 以本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诊断为军团菌肺炎的35例患儿为试验组.选择同期诊断为链球菌肺炎患儿2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铁蛋白、肌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及联合检查时对军团菌肺炎患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病程中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5例患儿中超过25%(9例)的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持续在600μg·L-1,超过正常值上限(正常值上限274 μg·L-1)2倍多,并且在病程中持续不降,患儿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血清肌红蛋白水平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铁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查对儿童军团菌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该2项单独检测指标(P <0.05,0.01).结论 高水平血清铁蛋白可能是儿童军团菌肺炎中一项特异性升高的实验室指标,对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军团菌肺炎诊断的阳性率.

  • 重症监护室术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跃玉;陈炫炜;郭予雄;何少茹

    目的 分析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后分离所得的所有病原菌,了解心脏病术后患儿在PICU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状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3月本院PICU共557例行先心相关矫治手术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患儿送检的标本培养获得病原菌分布部位及耐药性.结果 557例接受心脏手术中,其中简单型先心313例,复杂型先心244例;发生院内感染152例患儿中简单型先心35例次,复杂型先心117例次;下呼吸道感染16例,泌尿道感染10例,血液感染15例,消化道感染5例,导管感染3例,伤口感染2例及颅内感染1例;分离出1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多(123株,80.92%),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7株,11.18%),真菌(12株,7.89%).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5株,16.45%)、嗜麦芽寡氧单胞菌(24株,15.79%)、鲍曼不动杆菌(22株,14.47%)和肺炎克雷伯杆菌(20株,13.16%),其他包括大肠杆菌17株(11.18%)、阴沟杆菌4株(2.63%)、产气肠杆菌2株(1.3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1.32%)、其他杆菌7株(4.61%);主要革兰阳性菌为表皮葡萄球菌(5株,3.29%)、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2.63%)和溶血性葡萄球菌(3株,1.97%),其他球菌5株(3.29%);真菌中白色念球菌多(8株,5.23%),其他包括光滑球酵母菌1株(0.66%)、近平滑念珠菌3株(1.97%);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菌37株,主要包括大肠杆菌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8株,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其敏感率超过90%的药物为阿米卡星(96.53%)及哌拉西林/舒巴坦(90.13%),稍次者为亚胺培南(86.84%),妥布霉素及复方磺胺异噁唑(84.21%),头孢哌酮舒巴坦(83.55%),头孢他啶(73.68%)及头孢唑肟(77.63%).结论 复杂型先心患儿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简单型先心患儿;下呼吸道是院内感染常见的部位;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不同地区的PICU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有一定差异.

  • 儿童链球菌感染分离株emm分型及超抗原基因谱的变迁

    作者:赵成松;马耀玲;林弘睿;冯丽娟;梁云梅;俞桑洁;姚开虎;高微;袁林;李艳;杨永弘;沈叙庄

    目的 通过对1993-1994年和2005-2006年359株儿童A族溶血性链球菌(GAs)分离株进行emm分型及8种超抗原基因检测,探讨不同时期儿童GAS感染分离株emm分型及超抗原基因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法对2个时期359株儿童GAS分离株进行emm分型及8种超抗原基因扩增.结果 emm1和emm12在不同时期均为主要流行型,其他型别不断变化.与1993-1994年比较,2005-2006年GAS菌株emm型较集中,emm1和emm12显著增多(P<0.01).携带6种或6种以上超抗原基因的CAS分离株从46.53%(1993-1994年)增加到78.39%(2005-2006年),ssa,speH和speJ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加(P<0.05),而speA基因的携带率显著下降(P<0.05).超抗原emm基因谱与emm分型之间有密切关系,相同的emm型在不同的时期携带不同的超抗原基因,emm型的分布和超抗原基因谱与GAS感染性疾病之间无显著性联系.结论 儿童链球菌感染分离株emm分型及超抗原基因谱随年代变迁.此数据为制备符合我国GAS感染的疫苗提供依据.

  • 儿科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多态性和耐药特征

    作者:孙静;李向梅;孙明姣;王丽娟;刘颖超;王传清;邓秋莲;刘岚;杨永弘;沈叙庄

    目的 研究儿童感染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分子特征、PVL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PVL阳性MRSA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病例临床特征;采用PCR联合测序对MRSA临床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应用分段PCR扩增PVL基因,拼接序列与日本ST30 CAMRSA菌株NN1的PVL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变异与STs分型之间的关系,构建系统树对PVL基因的系统发生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6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73例PVL阳性MRSA感染病例中:皮肤软组织感染35例(47.9%),肺炎27例(37.0%),其他严重感染及健康儿童分离株中也检测到PVL基因;社区感染55例(75.3%).感染菌株MLST分型共有9种,常见的3种为ST59、ST910、ST338,分别占53.4%、17.8%、9.6%.PVL序列检测及比对结果:共发现9个核苷酸位点变异,其中3个为非同义突变(16 C→A,62 C→T,527 A→G),其余均为同义突变;有9种不同的单体型序列,各STs分型在9种序列中呈散在分布;所研究的MRSA 71株为H型,仅2株R型.PVL阳性MRSA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94.5%、86.3%和82.2%.结论 PVL阳性MRSA分离株来源广泛,以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肺炎为主;分子分型以5T59型为常见;lukSF-PV序列高度保守,序列变异主要为H型,R型罕见.

  •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27例临床特征

    作者:王丽;钱继红;何振娟;张拥军;谢利娟;杨庆南;夏红萍;朱天闻;陈妍;朱建幸

    目的 分析NICU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本院NICU收治的2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27例中早产儿25例(92.59%),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例.患儿均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和静脉营养,2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19例曾予机械通气,14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早期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为主.实验室检查发现23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24例1,3-β-D葡聚糖(BG)升高;7例脑脊液异常.26例血培养阳性均为念珠菌感染.7例中枢感染患儿头颅B超和MRI有异常表现.患儿均接受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0例治愈,4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于胎龄小于32周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反复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为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是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要线索.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BG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有良好疗效.规范广谱抗生素应用、加强PICC管理、严格掌握上机和撤机指征、尽早过渡至肠内营养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作者:曲辉;康凯;付姝丽;庄德丽;任立红

    目的 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gA水平,并行维生素D(VitD)治疗,探讨VitD营养状况与儿童RRI及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0例为病例组.年龄1-6(3.91±2.83)岁;男32例,女28例.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补VitD组30例,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VitD组另进行补VitD治疗.随机选取同期到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受检儿童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2份,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25-(OH)D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Ig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3个月时复查血清25-(OH)D3及IgA水平.病例组儿童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结果 1.病例组血清25-(OH)D3及Ig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补VitD组25-(OH)D3及IgA水平升高,常规治疗组和补VitD组RRI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血清25-(OH)D3及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低水平25-(OH)D3与RRI有关,提示对RRI患儿应重视VitD的补充.

  • 2009-2011年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人偏肺病毒及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的流行特征

    作者:丁妞;饶花平;白雪;金世杰;杨婷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湖南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情况,统计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3 108份,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MPV,结合其他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 108份标本中hMPV阳性568份,检出率为18.3%.其中2009年检出率为11.3%(107/949例),2010年检出率为20.7%(205/992例),2011年检出率为21.9%(256/1 167例);混合感染阳性标本127份,检出率为4.1%.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hMP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不同年龄段儿童hM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hMPV患儿确诊肺炎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混合感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混合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hMPV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有隔年流行性的可能;2009-2011年儿童感染hMPV与性别和季节无关;感染hMPV患儿主要集中在≤2岁年龄段,感染hMPV患儿临床诊断多数为肺炎;混合感染的可能性与年龄无关;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季.

  • 累及神经系统的手足口病70例

    作者:邹东方;廖建湘;胡雁;何颜霞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神经系统早期病变的特征及危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本院重症监护室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征将70例患儿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比较2组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果 70例重症HFMD患儿中,男43例,女27例;<3岁55例(78.6%);重型组41例(58.6%),危重型组29例(41.4%).高热(≥39℃)38例(54.3%),典型皮疹50例(71.4%).神经系统主要表现:精神差59例(84.3%),惊跳51例(72.9%),意识障碍38例(54.3%),肢体震颤31例(44.3%),呕吐24例(34.3%),膝反射异常41例(58.6%);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呼吸浅快11例(15.7%),呼吸节律不规则15例(21.4%),肺水肿18例(25.7%)心率增快28例(40.0%),血压升高14例(20%),出汗8例(11.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 >5 s 11例(15.7%);血白细胞>12×109 L-1 38例(54.3%),血糖>6 mmol·L-1 39例(55.7%).危重型组在肢体无力、意识障碍、抽搐、膝反射减弱/消失、肌张力降低、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出汗、CRT>5 s、高血糖、不典型皮疹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高血糖、不典型皮疹是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差、惊跳、意识障碍、肢体震颤、呕吐、膝反射异常是神经系统早期病变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心率增快、高血糖、不典型皮疹是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

  • 儿童耐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朝敏;幸琳琳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儿童耐药结核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使耐药结核病成为现今结核病防治的一个重点.耐药结核病发病机制为菌株耐药相关基因、药物外排泵系统、菌株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由于儿童耐药结核病诊断困难及用药局限,导致儿童耐药结核病诊治较困难.

    关键词: 结核病 耐药 治疗 儿童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