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CT心脏图像中二尖瓣的分割及三维重建

    作者:赵庆;杜阿安;杨新;刘维平;宋薇;姚莉萍;孙锟

    目的 对双源CT(DSCT)图像中心脏二尖瓣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为二尖瓣结构和功能异常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两步分割法对DSCT图像中二尖瓣分割:首先利用基于区域竞争主动轮廓模型的快速水平集算法(RCAC-FLSA)对经过双边滤波处理后图像进行初步分割,得到心脏对比剂增强区域;然后在灰度拉伸处理的基础上,结合ROI,再次利用RCAC-FLSA对上一步分割结果进行分割,得到心脏二尖瓣区域;后对二尖瓣进行恢复.在Visual C-+2005平台上结合OpenGL开发三维重建与显示平台,利用基于三维纹理映射的体绘制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并且加入伪彩色处理和透明度处理,以增强三维重建的立体效果.结果 成功分割出一系列DSCT心脏图像中的二尖瓣,结合伪彩色处理和透明度处理的三维重建与显示平台,可获得二尖瓣的逼真重建.结论 两步分割算法能有效分割DSCT心脏图像中的二尖瓣;结合伪彩色处理和透明度处理的三维重建与显示平台,能提供逼真的三维重建效果.

  • 左心室原发性心肌巨大包虫囊肿

    作者:孙绪荣;贾文霄;刘文亚;茹仙古力;娜地拉

    患者男,48岁,牧民,新疆裕民县人.因体检发现左心室肿块3天,超声检查为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赘生物,左心室增大,入我院.查体无异常.心电图检查:偶发早搏,左室肥厚(符合左侧壁坏死型病变),高侧壁心肌瘢痕,心肌劳损.实验室检查:包虫试验:吸光度测定EGCF抗体O(+),EGP抗体O(+),EGB抗体O(+),EMI抗体O(+).金标法EGCF抗体O(+),EGP抗体O(+),EGB抗体O(±),EMI抗体O(-).X线检查:胸片正、侧位左心室向左后局限性增大,考虑左心室黏液瘤,建议包虫试验除外包虫病(图1).

  • 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机制的探讨

    作者:熊文峰;赵宝珍;周桂花

    目的探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机制.方法心肌梗塞或扩张性心肌病患者42例,正常人20例,使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彩超仪及S4探头,观察二尖瓣的关闭时的形态变化.结果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时瓣叶关闭时呈"帐篷样"改变,瓣叶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受限,瓣膜之间的接触面减少,而局限于瓣尖部位的闭合.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帐篷样"面积相关性大,瓣环与闭合点之间的距离次之,瓣环直径小.结论收缩期二尖瓣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受限及瓣环直径增大是影响二尖瓣关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超声 二尖瓣 返流
  •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段凤霞;杜丽娟;何文;于腾飞;张红霞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的冠心病患者60例,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三腔、二腔连续3~5个心动周期二维动态图像,用Qlab 7.0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收缩期大位移(Ds)、瓣环连线中点大位移(D-mid)、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L),分别计算其均值,并与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Ds、D-mid、FS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MAD技术较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照组、冠心病组Ds、D-mid及FSL与LVEF呈正相关(r=0.77、0.75、0.78,P<0.001;r=0.78、0.79、0.78,P<0.001);④重复性检验:Ds、D-mid及FSL的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5、0.93,观察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4、0.88.结论 TMAD技术省时、准确、重复性好,可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 心内膜炎致二尖瓣瓣周瘘管形成1例

    作者:孙虹;王吴刚;王志斌

    1 病例简介男,39岁,主诉:发热半个月.体格检查:心尖区Ⅲ/6级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5×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沉95 mm/h.超声检查见图1.超声诊断:二尖瓣瓣周瘘管.术中二尖瓣瓣周处可见脓肿,大小约2.0 cm×2.0 cm,中央破溃形成瘘管,大小约1.5 cm× 1.7 cm,左心房与左心室经瘘管相通,未累及二尖瓣叶,左心房脓肿处探及微小赘生物2枚,心包积液透明略显浑浊.术中切除赘生物,清创脓肿,由于脓腔较大,清创遗留的缺损采取自体心包修复.术后超声显示二尖瓣环处结构连续完整,术前瘘管处反流消失.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环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静;梁勤;卜婕;蔡运昌;唐红;蒲岷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研究二尖瓣环的形态及功能与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集28例受试者的三维全容积图像,采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MVQ)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末期(ED期)、收缩末期(ES期)的三维周长(3DC)、三维面积(3DA)及旋转角度;采用三维定量分析软件(3DQ)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结果 二尖瓣环在ED期、ES期的3DC、3DA均与EDV、ESV呈正相关(r=0.501~0.631,P<0.01);其3DA在心动周期中减小的绝对值与SV呈正相关(r=0.478,P<0.01);其旋转角度与EF呈正相关(r=0.562,P<0.05).结论 左心室容积是二尖瓣环大小的决定因素,左心室收缩功能决定了二尖瓣环旋转的能力,二尖瓣环从舒张期到收缩期面积的减小与左心室每搏量有关.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Sm、tei指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姜赛龙;王宏顺;周华;曹力

    目的:对比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Sm)、Tei指数(Tei index)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探讨RT-3DE在评价左室功能中的意义.方法:以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DCM患者(33例)分别行2DE、RT-3DE及组织多普勒(TDI)扫查.结果:DCM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LV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V)及Tei指数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Sm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对照组中,RT-3DE、Tei指数、Sm与改良Simpson法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895,P<0.01;r=0.637,P<0.05;r=-0.761,P<0.05);在DCM患者中,RT 3DE与改良Simpson有显著相关性(r=0.809,P<0.01),RT-3DE与Tei指数、Sm的相关性较对照组要明显减低(分别r=0.473,P<0.05;r=-0.484,P<0.05).结论:RT-3DE较Sm、Tei指数更能有效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陈进文;王跃军;杜正隆;王其燕;何芳;裴连花;庞秋华;宁成诚

    总结22例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对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监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早期指导协助患者下肢运动,加强切口的护理,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例发生并发症(1例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右侧少量气胸,1例第三孔切口液化),占13.6%.经治疗护理,均于术后8~12d痊愈出院.

  • 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骆艳;孔江华;林宝华;骆爱聪

    总结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抢救的护理配合经验.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征变化,早期发现心包填塞,及时吸除心包积血,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体克,给予呼吸支持及气道护理,保护脑神经,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痊愈出院.

  • 3例剖宫产和二尖瓣闭式扩张同期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姜志连;舒玉县;刘红斌;周颖霞;黄轶雯;陈吉纯

    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初3d内是患心脏病孕产妇危险的时期,护理上应备加注意[1].2002年1~11月,我院收治了3例妊娠晚期合并严重心脏病、心功能Ⅳ级的孕妇,在全麻下实施剖宫产和二尖瓣闭式扩张同期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母子平安出院.现将术中配合总结如下.

  • 8例心内膜垫缺损术后二尖瓣反流患儿的护理

    作者:范娜;王冲

    回顾8例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发生二尖瓣反流患儿的监护要点.具体包括:密切观察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发生二尖瓣反流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维护左心功能,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加强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防治肺动脉高压等.本组6例病情平稳出院,2例死亡.

  • 非肥厚型心肌病介导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梅菊;王玉玖;李萌;孙建云;乔秀雯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状态对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其能够导致严重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或)二尖瓣反流,且与其相关的猝死率高达20%。二尖瓣前叶的收缩期前向运动可以发生在正常人群中,但是主要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或者是二尖瓣修复术后的患者。其机制非常复杂,并且取决于心室的功能状态。本综述主要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整理,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的病理学机制进行了阐述。

  • 非肥厚型心肌病介导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梅菊;王玉玖;李萌;孙建云;乔秀雯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状态对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其能够导致严重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或)二尖瓣反流,且与其相关的猝死率高达20%。二尖瓣前叶的收缩期前向运动可以发生在正常人群中,但是主要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或者是二尖瓣修复术后的患者。其机制非常复杂,并且取决于心室的功能状态。本综述主要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整理,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的病理学机制进行了阐述。

  • 左心房折叠与射频消融治疗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灵波;王学宁;张忠杰;王栋

    目的:对比左心房折叠(LAP)与射频消融(RFA)对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38例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左心房内径>100 mm,心胸比(C/T)>0.8]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AP组16例(二尖瓣置换+LAP)、RFA组10例(二尖瓣置换+RFA)和对照组12例(二尖瓣置换)。观察术中、后临床指标,并随访3~40个月,比较三组术后左心房大小、心功能改善及窦性心律恢复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对照组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肺部感染,RFA组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LAP组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低心排综合征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RF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 ICU 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资料相比较,三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三组患者C/T均明显缩小(P<0.01);NYHA 心功能分级示术后三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三组 LVEF 均明显升高[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LAP组在左心房内径(P<0.01)、C/T(P<0.05)、NYHA分级(P<0.05)以及LVEF(P<0.05)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而 RFA 组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的3~40个月中,1例失访,1例于2年后死于脑卒中,其余患者心脏大小、C/T以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患者,LAP术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安全、高效,优于RFA术,而RFA术并没有明显提高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率,需慎重选择。LAP联合RFA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运动的研究

    作者:武俊;夏稻子;张弘飞;林萍;李磊;张东明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短轴径向运动的影响.方法 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MVR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各平面不同节段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结果 MVR组术前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增高(P<0.05);MVR组术后2周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部分节段较正常组减低(P<0.05);MVR组术后1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RS均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术后2周组(P<0.05),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与正常组及术后2周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VR组术后早期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减低,MVR组术后1年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人工机械瓣对二尖瓣环局部的心肌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 组织运动二尖瓣位移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吴澧源;周莉;陈敏华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例,健康者30 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 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 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Ds),计算6 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平均值,与用简化的双平面Simpson 法计算的LVEF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 组的LVEDV 、LVESV 均显著增加(均P <0.01 ),LVEF 显著减低(P <0.01 ).AMI 组前室间隔、前壁二尖瓣环2 个位点的Ds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 <0.001 );其他4 个位点的Ds 及平均Ds 较对照组亦减低(均P <0.01 ).正常组二尖瓣环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833,P <0.01 ),AMI 组二尖瓣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亦呈正相关(r =0.678,P <0.01 ).结论 TMAD 是一种快速估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半定量方法 ,可作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

  • 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及二尖瓣病变

    作者:任伟;王志维;夏军;邓宏平;吴智勇;徐鹏;李罗成;胡小平

    室壁瘤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在冠状动脉搭桥的同时需通过左心室减容成形处理各类室壁瘤,对合并二尖瓣病变的也需同时处理[1].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们对42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及二尖瓣病变患者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 巨大左心房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例

    作者:陈小芳;武忠;王东进

    患者男,5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12年,加重半年”于2013年1月7日入院,患者1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未予规范诊治,后上述症状多次发作,感冒及天气寒冷时加重,予强心、利尿处理后好转,近半年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稍活动即感胸闷气喘,伴乏力、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5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入我科住院3次。查体:血压122/72 mm Hg,两肺呼吸音低,两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抬举感,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点位于左锁骨中线外侧2 cm,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尖区可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肋下两横指,双下肢明显水肿。第一次入院血气分析:PH 7.49,PaCO273.5 mm Hg,PaO260.7 mm Hg;第二次入院血气分析:PH 7.414,PaCO257.9 mm Hg,PaO250.8 mm Hg,心电图示房颤,平均心室率80次/min,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叶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全心腔扩大,重度肺动脉高压, EF 45%;左心房内径增大,心尖四腔心切面11.8 cm ×11.7 cm,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8.62 cm,LAD(左心房内径)9.66 cm,LVD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6.58 cm;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0.75。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级(NYHA),心律失常,心房颤动,Ⅱ型呼吸衰竭。入院后予吸氧、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嘱患者吹气球改善肺功能等处理后症状缓解,下肢水肿消退,2013-1-17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心房折叠术,手术时间5 h 45 min,体外循环时间180 min,主动脉阻断137 min,术后第一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五天转出监护室,复查血气分析示:PH 7.393, PaCO258.0 mm Hg, PaO2135.3 mm Hg;心电图示:房颤,平均心室率78次/min;复查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脏较术前明显减小;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人工机械二尖瓣轻中度反流,LVDd 7.2 cm,LAD 6.78 cm。术后第11天出院。

  • 机械带瓣管道在复杂心脏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一例

    作者:张伯尧;唐杨烽;徐激斌;徐志云

    患者女,19岁,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Rastelli术后13年,活动后气促不适半年"入院.入院时查体:口唇无发绀;窦性心律,心尖部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减弱.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正位、心室左袢、大动脉转位,功能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瞬时返流量20ml),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肺动脉CTA造影显示:置换的肺动脉主干起自右心室右前方,管腔明显狭窄并严重钙化,主动脉与肺动脉走行换位.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尖端扭转室速一例

    作者:周风华;丛丽

    患者老年女性,62岁,以“摔倒后一过性意识不清、后颈部疼痛2 d,复视3 h”于2013年4月1日入住神经内科。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颤动病史,2年前曾行二尖瓣置换术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左心房血栓清除术,三尖瓣瓣环环缩术,术后恢复良好,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平时口服华法林钠片2.5 mg qd、地高辛片0.25 mg qd,INR约2~2.4,静息心率在60~70次/min。患者入院前2d坐摩托车与人相撞时摔倒,未伤及头部,当时有一过性意识不清,持续约1 min好转,感后颈部疼痛,不敢转颈,恶心,未呕吐,未治疗,病情持续存在。入院前3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无肢体活动不灵,无头痛、头晕,无言语笨拙,无吞咽困难,无发热,未治疗,来诊。门诊行头颅CT示头颅大小形态正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干左侧环池内见高密度影充填;中线结构居中;印象: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图1)。血凝:PT 30.3 s,INR 2.63。入院查体:血压124/71 mm 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8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机械瓣膜音。脉搏短绌。神经系统:意识清,精神不振,言语流利,智能正常。双眼可见水平眼震,余颅神经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完成顺利,病理征(-)。颈部稍有抵抗感。无偏身痛觉减退。入院第二天辅助检查:血常规、D二聚体、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脑钠肽正常。空腹血糖7.2 m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大劳累(图2)。头颈部CTA检查提示符合脑动脉硬化性改变,未发现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图3)。动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位置固定、功能正常。未见赘生物。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假腱索。患者入院诊断明确,给予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降颅压,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降血糖,尼莫地平片预防脑血管痉挛,氨基己酸注射液、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止血,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等治疗,患者后颈部疼痛、复视症状缓解。于2013年4月4日上午08时30分,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随即意识不清,面色苍白,伴出汗,双上肢屈曲,四肢肌张力增高,症状持续约30 s好转,神志转清,自述无胸痛、胸闷,无二便失禁,测血压140/70 mm Hg。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急查心电图示心房纤颤,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图4)。急查血糖6.5 mmol/L。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血凝常规、生化正常,未予特殊处理。于当天18时40分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意识不清,伴四肢肌张力高,口吐白沫,出汗较多,口唇紫绀,小便失禁。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约20 s左右肌张力恢复正常,停止口吐白沫,能睁眼,问话不语,数分钟后恢复言语,四肢活动灵活。询问其述无头痛、心悸、胸痛,测血压150/90 mm Hg左右。之后患者反复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每次均持续20~30 s自行缓解。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ST-T异常,QT间期延长(图5)。综合其病情,目前考虑脑心综合征,故转入心内科治疗。给予利多卡因、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泵入、补钾等处理后,患者意识丧失发作一次,心电监护仍示尖端扭转室速,持续时间超过30 s,给予非同步电复律后神志转清,未再发作。之后患者病情稳定,头部症状逐渐消失。1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消失。

1019 条记录 7/51 页 « 12...45678910...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