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方政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早期肺癌患者,对其实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观察效果如何.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死亡,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84.61mL,平均手术时间为140.74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9.05d,对术后患者走访了3-12个月,没有复发现象.结论 实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效果很好,并且安全微创,对早期肺癌患者疗效显著.

  • 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梁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41例(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采用经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3.9±1.7d,平均进食时间为5.8±2.4d,平均住院时间为10.4±3.2d,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能够有效缩短恢复时间,是治疗早期胃癌的理想方法.

  •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洪升;刘运祥;黄留业;车金标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9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MR治疗,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胃癌病人,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治疗(P<0.05).结论 EMR治疗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医院进行推广及普及.

  • 胃早癌内镜黏膜剥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作者:郝艳萍;韩靓;沈志平;王建华

    目的 探讨胃早癌经胃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采用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术后处理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0.5±19.4)min.有39例完整切除,3例病灶残留.术后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11.5±2.5)d,3例迟发性出血,4例转外科手术.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较好,术中、术后提高预防观念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Rb、p16和cyclinD1基因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卫梅

    目的 探讨Rb、p16和cyclinD1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b、p16和cyclinD1基因在22例早期胃癌、23例异型增生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胃癌早期的过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Rb与p16胃癌早期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胃黏膜(P<0.05).结论 Rb、p16和cyclinD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他们的变化是胃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CDK4/cyclinD1/p16/Rb途经在胃癌的早期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 早期胃癌内窥镜诊断进展

    作者:刘辉;任力锋;张阳德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1]: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主要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即病变位于粘膜及粘膜下未达肌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为EGC.EGC又分为粘膜癌(MCarcinoma,MC)及粘膜下癌(SM-Carcinoma,SMC).如EGC仅位于粘膜内为MC,EGC浸透粘膜层达粘膜下层为SMC.根据病变大小又分为小胃癌(Small Gastric Cancer,SGC)病变大直径小于1cm,及微小胃癌小于0.5cm(Minimute Gastric Cancer,MGC),术前准确诊断MC、SMC对选择术式至关重要[1,2].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病期的早晚以及治疗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局限于粘膜层的5年生存率为100%,10年和15年的生存率均为99.5%;浸润粘膜下层时的5年生率78%[2].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见提高胃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3].1868年Kussmal首创硬管胃镜后的90年内,EGC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发展,自从1958年Hirschwit设计光学纤维胃镜后,以及科学的高速发展,近30年来镜身越来越细,接物镜视野越来越大,角度可上下弯曲达300°以上,观察病变方便,易为患者所接受.因此,随着纤维胃镜的发展革新,各种新型内镜不断的推出,如红外线电子内镜、超声内镜等.运用内镜诊断时,提高诊断率的研究有色素诊断法、荧光检查法、基因诊断等技术的应用[4],使胃癌更能及早发现,诊断更准确可靠!目前国际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可达10%左右,高可达24%.但近年国内杂志报道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均徘徊在10%以下[5,6 ].

  • 限局性胃壁伸展不良征对较小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荣天;李佩玲;李红

    目的探讨限局性胃壁伸展不良征对较小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资料完整的早期胃癌,对其行X线双对比造影片与胃切除标本对照,分析造影所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24例全部为病灶小于2cm的表面型早期胃癌,均表现为胃大、小弯轮廓线某一局部的轻微凹陷.凹陷的局部轮廓线可呈现单层或双层外观.凹陷程度与癌浸润深度有关;凹陷式样(单层或双层)与病变宽径有关. 结论良好的双对比造影对仅表现为限局性胃壁伸展不良的较小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 精细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

    作者:张爱农;杭元华;胡根苗

    目的:探讨精细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早期胃癌的经胃内分泌液清洗后进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征象.结果:X线诊断早期癌14例,进展期9例,胃溃疡2例.25例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为: 隆起性病变呈息肉样突向胃腔10例;小凹陷性病变呈小的浅表龛影,轮廓不规则8例;大凹陷性病变呈大而扁的龛影6例;胃壁柔软度降低,轮廓线模糊,胃小区增大,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样阴影,胃小沟模糊紊乱,似石榴籽样1例;斑片状不规则的染钡区5例.结论:精细检查法有利于观察粘膜微细结构,对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早期癌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曲云慧;余福兵

    胃癌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胃癌根据其胃壁浸润程度分为早期胃癌(EGC)及进展期胃癌,EGC预后好,且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提高EGC检出率及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降低胃癌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近年来各种诊断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EGC的检出率,笔者将从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内镜检查、基因水平四个方面对EGC的诊断及目前治疗新进展予以综述.

  • 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

    作者:马沛

    目的:比较腹腔镜西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与生存率。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行胃癌根治术中的早期患者中的58例,28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者设为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者设为腹腔镜组,比较术后患者病理疼痛评分、随访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淋巴清扫数量等情况,分析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VAS评分(可视疼痛评分)小于3分者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腹组患者VAS评分在4~7分及7~10分者多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 GLQL评分总分及主观症状得分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费用方面腹腔镜组患者手术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淋巴清扫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95%、72%;开腹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7%、70%,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较小、术后生存质量改善较快等优势,且术后生存率方面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当,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高频超声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明生;潘淑贤;许兰涛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死亡率高,但是我国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诊断率低,约占诊断胃癌的10%,胃癌的预后与病期密切相关,Ⅰ期胃癌切除后5年存活率为93%~98%,而Ⅳ期只有19%左右,如何早期诊断是解决胃癌的关键,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我们通过高频超声内镜判断病灶性质及层次变化,探讨高频超声胃镜对EGC的诊断价值.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倍;房津辉;张丽丽;王莹;王烨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癌细胞局限于胃壁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及是否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近年来,由于包括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thy,EUS)、窄带成像技术、自发荧光内镜和共聚焦激光内镜等在内的胃癌早期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应用[1],EGC的诊断率已由5%上升至40%~50%[2].

  •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永;夏晓天;仲琴;贾正飞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尽管全身化疗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1],但晚期胃癌的化疗至今尚无标准的规范方案[2-3].国内外通常将5-氟尿嘧啶(5-FU)/顺铂或ECF(表阿霉素、顺铂、5-FU)方案作为常规参考方案,但缓解期短,完全缓解率低.一些含新药如多西他赛、希罗达、伊立替康、S1等的方案在临床上常用于胃癌的二线化疗,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4].因此,寻找一个疗效相对较好而毒副作用较轻的二线化疗方案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我科曾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自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科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或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对二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国产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体会

    作者:时强;钟芸诗;姚礼庆;陈涛;任重

    1973年Dyh等首先报道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1984年多田正弘等首次将该技术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脱活裣( strip biopsy)",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 胃肠道早期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作者:周平红;张轶群

    胃肠道早期癌是指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它破坏了胃肠道原本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影响相应的生理功能,且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在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微创性和功能保存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技术即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ection,ESD).这一方法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病变,并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在日本ESD已经被确认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1-2],但ESD目前尚未被确定为大肠病变的内镜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原因是大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食管癌、胃癌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日本内镜界逐渐将大肠ESD标准化,并逐步的建立一些治疗规范[3].在我国,ESD应用于临床始于2006年,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该技术已日益成熟.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

    作者:陆新良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的概念是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胃癌,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其面积大小,也不考虑其有无淋巴结转移.

  • 早期胃癌的治疗现状

    作者:晏维;田德安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是指肿瘤仅侵犯胃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考虑肿瘤大小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随着诊断方式和检查技术的提高,EGC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在日本甚至达到所有胃癌的50%以上[1].目前,治疗EGC的主要方式仍是外科开放性手术,但随着对EGC中肿瘤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深入认识,微创手术更为广泛、合理地运用于EGC的治疗.在日韩等国,对于EGC治疗的重心已经由彻底治愈转向如何应用新技术在保证彻底治愈的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出在保证病变组织切除完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即EGC的缩小手术.目前,EGC的缩小手术主要包括内镜和腹腔镜微创技术.然而,不同术式的适应证仍在不断修正,本文旨在回顾近些年国内外早期胃癌治疗的现状,为将来我国制定早期胃癌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吴朝晖;陈立浦;余慧茜

    胃癌是世界上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我国处于胃癌高发区,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1].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我国多数患者发现时即为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20%~25%[2].近年来,国外多中心随机研究证实,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进行新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及提高R0级切除率等方面疗效确切[3-4].本研究分析我院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5-Fu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时进行的监测和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 老年早期胃癌内镜综合治疗的效果及长期随访

    作者:陈孝;张子其;王志强;刘婧;付永和;张钰;周庆

    目的:了解早期胃癌内镜下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4/2011-12由我科诊断并进行内镜治疗的早期胃癌45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长期随访结果.结果:45例患者的癌灶50个进行了内镜治疗.45例患者共进行治疗156次或疗程.每个病灶的接受治疗方法平均为1.98种±1.21种(1-5种),治疗次数平均为3.08次±3.04次(1-14次).除1例在内镜治疗后失访外,其余均接受了胃镜定期复查随访,随访率为97.78%,平均随访时间为48.53 mo±44.96 mo(3-190 mo).经内镜治疗后,32个病灶胃镜检查并经活组织病理证实已彻底清除,病灶原位清除率为64.0%.接受随访的44例患者内镜治愈28例;癌组织残留16例:其中死于胃癌4例(均为残胃癌、均治疗7疗程、平均生存时间为42.33 mo),补充手术7例,死于其他疾病5例.经内镜治疗后,早期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94.44%,5年和10年生存率均为78.70%.所有患者均耐受了内镜下胃癌的治疗,无一例发生消化系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可以完全达到根治性效果,但残胃癌和低分化或者病损范围较大的早期胃癌不适合进行内镜下治疗.

  • 智能染色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磊;时军利;张月晓;李炳庆

    目的 通过研究智能染色内镜(flexible spectral imaging color,FICE)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准确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5-03/2015-12行胃镜检查怀疑早期胃癌并行FICE下放大观察的内镜图片,根据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表面微结构、微血管及有无边界线,制定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标准,通过此标准对胃内病变做出诊断,再与病理比较,得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共有177例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慢性炎症或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139例,FICE联合放大内镜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87.8%,Youden指数为56.2%.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Youden指数75.0%.结论 根据我们制定的标准,FICE联合放大内镜可提高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

1384 条记录 5/70 页 « 12345678...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