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回肠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合并早期胃癌一例

    作者:王东关;孙希印;李新功;高红;周晓秋

    患者男,72岁.于1年前出现上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返酸烧心,3 d前出现上腹部痛加重,伴返酸、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便秘、肛门排气减少,于2007年3月8日入院.患者有50年吸烟史,1包d,有40年的饮酒史,100mld.体检:腹平软,右下腹部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胃镜示:胃窦部1 cm×1 cm浅溃疡,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胃窦腺癌.

  • 胃上皮内瘤变分类及形态学探讨

    作者:李媛;常晓燕;陈杰

    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或称胃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与胃癌关系密切,高级别异型增生与40%~100%早期胃癌相关,并见于5%~80%进展期胃癌的癌旁组织[1-2].

  •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病理诊断

    作者:刘天艺;焦宇飞

    胃癌是世界上,特别东亚地区常见的癌症之一。在世界上常致死的癌症中,胃癌居第2位[1]。我国是胃癌高发区,发病率约占全球的42%。在我国,胃癌发生率在癌症发生率中位居第2位,我国因胃癌死亡人数占因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4.33%,居第3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2]。目前为止,胃癌好的防控手段仍然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的进步,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日本及欧洲的统计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3]。另一方面,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如不进行治疗,会在数月或数年内发展为进展期胃癌[4]。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处在较低水平,多家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小于10%,而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则高达40%~60%[3]。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如健康检查中胃镜检查未普及、内镜医师经验不足等,但我国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中存在许多偏差和问题,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胃上皮内瘤变(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或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dysplasia)是胃癌的癌前病变[5]。我们拟对胃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分级、诊断分类以及日本与西方病理医师对该病变诊断的差异予以阐述,并对目前我国病理医师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标本病理学规范化检查的建议

    作者:陈光勇;黄受方;石晓燕;周小鸽;李鹏;冀明;张澍田

    胃的早期癌指的是癌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方法。 Kudo[1]创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以代替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在此基础上,2005年Oyama等[2]将其发展为在内镜下将整块黏膜切除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就是在内镜直视下,抬举黏膜下层,把黏膜层病变完整地剥离下来, ESD已成为目前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首选和标准方法。以早期胃癌为例,行ESD的绝对适应证是不论病变肉眼形态,且不伴有溃疡或溃疡瘢痕形成,病变大小在2 cm以下的黏膜内癌( pT1 a )。随着ESD手术的日益成熟和改善,ESD的适应证也得以扩大(相对适应证)[3]。

  • 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的WH0诊断新标准

    作者:朱雄增

    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的WHO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一书[1],对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的诊断名称、定义和标准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其中有些规定与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名称和诊断标准有较大差异.以下就上皮内瘤变、腺瘤、早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内容作一介绍.

  • 食管和胃疾病病理近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张祥宏;金木兰

    由于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特点,食管和胃是炎症和肿瘤发生的常见部位。我国居民食管和胃炎症性疾病的发生非常普遍,同时我国也是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国家。因此,在日常病理临床工作中,从国内顶级医院到基层县级医院,食管和胃疾病的诊断均是常规工作。六十年来,我国病理学工作者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在食管和胃病理研究与诊断方面进行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如沈琼教授[1-2]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气囊拉网食管脱落细胞采集方法在食管癌普查中的应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了食管脱落细胞学的新纪元。又如张荫昌教授[3]对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研究,引领了中国胃癌防治研究不断进展。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食管和胃疾病发病谱、对食管胃某些疾病的认识和食管胃肿瘤治疗理念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病理界也结合我国的特点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食管胃病理体系。现就近十年来我国食管和胃病理工作作一简要回顾。

  • 内镜FICE技术不同波长组合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斌;胡中邦

    目的 探讨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FICE)技术在早期胃癌中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内镜FICE技术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142个病灶进行诊断观察,并行病理活检,将内镜FICE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内镜FICE技术诊断隆起型(0-Ⅲ)、平坦型(0-Ⅳ)及凹陷型(0-Ⅴ)胃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1.7%、96.7%、87.5%,总病理符合率为95.0%.结论 通过内镜FICE技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黏膜及黏膜下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记录佳波长组合,推测病变的组织类型及浸润深度,及时作出诊断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

  • 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效果分析

    作者:李军;施毅卿;姜松耀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患者共120例,其中100例患者行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2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统计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患者病灶一次切除成功率和整块切除率,同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有无消化道症状以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100例患者行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共切除病灶100处,完整切除率为98.0%.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手术时间(89.5±14.8 min)明显短于外科切除术组(214.6±46.5 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科切除术组患者术中出血率(10.0%)和手术治愈率(100.0%)与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10.0%、99.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后1个月出现消化道症状阳性率为23.0%,而外科切除术组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科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而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术后复发率为1.0%,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情况,完全剥离病变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风险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洪静;冯珍;程中华;荆佳晨

    目的 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嵇贝纳;万荣;熊文坚;杨湘怡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普通胃镜对172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清晰,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的观察;对于胃小凹的形态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绝对优势.172例中发现早期胃癌4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中度异型增生7例,轻度异型增生15例.可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观察到6种胃小凹形态类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V型及Ⅳ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下2例早期胃癌患者呈现新生或粗大血管,在其中1例显现螺旋形毛细血管.结论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较为清晰地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病灶,使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明显提高,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临床早期胃癌32例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作者:任丽华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 总结1997~2011年经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32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确诊为胃癌,具体分布在胃窦占18例,贲门4例,胃体6例,胃角4例.采用日本早期胃癌内镜分类法:Ⅰ型(隆起型)4例,Ⅱ型(浅表型)5例,IIc型(表浅凹陷型)7例,IIa型(表浅隆起型)+IIc型4例,IIc+III型(凹陷型)12例.结论 早期胃癌胃窦是好发部位,凹陷型病变容易发现,胃镜检查结合活检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

  • 内镜下早期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

    作者:徐妙琴;叶秋

    目的 探讨内镜下早期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方法 经胃镜检查,病理确诊在病变部位局部黏膜下注射,用IT刀行黏膜下剥离治疗.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必要性,术中备好各种手术器械的重要性,术后应严密观察腹痛、出血、穿孔并发症及随访的重要性.

  • 使用强酸性电解水清洗消毒内窥镜

    作者:樱井幸弘;郭永明

    1 应用消化内窥镜检查疾病的数量在增多消化内窥镜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其中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早期胃癌的内窥镜治疗在手术治疗方面确立的先进方法.

  • 残胃病变352例随访与内镜及病理分析

    作者:张弘;王明涛;李雪松;张博;姜世满;刘淑仙;徐艳春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易发生多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将残胃(GS)、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胃息肉(GP)、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IM)列为胃癌前状态.用内镜随访观察这些胃癌高危人群,有利于了解病情演进及早期胃癌检出.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病变演变规律和不同术式对残胃病变的影响,现将我院1990-2006年经内镜和病理证实的残胃病变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 26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作者:牛福玉;张家军

    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尽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我国近30年来胃癌病死率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升降.

  • 胃镜下诊断61例早期胃癌的回顾分析

    作者:王东

    目的 总结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经验,提高胃镜对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本院胃镜室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8年间通过胃镜及活检确诊的61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胃癌的发病在年龄方面小年龄为24岁,大年龄为92岁,平均58.4岁;男女比例为2.2: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青年胃癌有增高趋势,这与现代生活习惯、工作压力、饮食等因素有关;胃镜分型以Ⅱ型、病理学以腺癌多见,胃窦、胃角为高发地区;胃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46例(74.5%).结论 在诊断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时要熟练掌握内镜技术,掌握其内镜下表现及活检技巧,要仔细观察,严格操作,防止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 胃镜 诊断 早期胃癌
  • 80例胃癌的CT检查分析

    作者:王轶骏

    目的 讨论胃癌患者CT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并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进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有56例患者于CT图像上有异常表现.其中24例表现为突向胃内的肿块影,28例表现为肿块灶内的腔内对比剂充盈区,另4例表现为胃壁广泛性增厚(皮革样胃).64例患者伴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淋巴结肿大,34例患者有腹部其他脏器转移.讨论: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组织仅侵及黏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的胃癌,且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进展期胃癌指的是胃癌病灶已经侵及胃壁肌层或浆膜下和浆膜层者.由于早期胃癌未侵及肌层,胃壁增厚不明显,CT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需依赖内窥镜及内镜活检来确诊.目前,CT仅能够对进展期胃癌也就是中晚期胃癌作出诊断.进展期胃癌的CT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或浸润性增厚、胃壁内膜明显不规则、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块影等.

  • 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董帅军;韩保卫;李朝辉;孙生安

    目的:对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手术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作为观察组,6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行2年随访,统计生存率及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88.4±53.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24.1±34.3)min,术中出血量(133.4±29.5)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8.7±58.7)ml,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手术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且两组术后并发症均较少。腹腔镜手术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癌症复发转移率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安全有效,患者中期生存率与术后复发率较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有助于促进患者近期恢复,故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胃癌患者行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论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行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功能、术后60 min胆囊收缩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研究组患者的BM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明显低于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实施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效果。

  • D-二聚体联合细胞免疫标志物检测在早期 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陆雪;刘春雷;关晓辉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生存率要远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提高EGC的检出率是提高G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EGC患者体内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因此D-D可以作为EGC诊断的预警指标;EGC患者外周血中CD3+、CD4+水平下降、CD8+水平上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EG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进而判断GC的良恶性质,因此细胞免疫可作为EGC诊断的辅助手段.本文就D-D联合细胞免疫在EGC诊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1384 条记录 4/70 页 « 12345678...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