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春鲜;王亦武

    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常见的致病因子,其引起的肠炎多发于秋季及冬季,习称秋季或冬季腹泻.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常可累及胃肠外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相应症状.急性期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故应早期及时治疗.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我们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益生菌在当前市场的应用现状

    作者:王旭

    近年来,一些益生菌已被卫生部批准作为新资源食品,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行业,同时也逐步被应用于其他功能性食品,如固体饮料、果汁、冰淇淋、糖果、巧克力、泡菜等。在亚洲地区益生菌普遍应用于奶制品领域,例如酸奶、乳酸菌饮品等。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

  • 核桃酵素饮品的技术研究

    作者:程晓明

    核桃酵素饮品的制作流程为:①去核桃红衣;②压榨得核桃粕;③粉碎软化;④磨浆均质处理后超高温瞬时灭菌;⑤逐步加入嗜酸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培养;⑥对发酵液进行细磨、乳化、离心分离、调配和灌装封口得到核桃酵素饮品。

  • 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抑制白色念珠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艳;常勇杰;鲍连生;张振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 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 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icans+L.acidophillus+不同浓度黏附素与肠上皮Lovo细胞混合孵育后,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上黏附C.albicans的个数。结果:双歧杆菌黏附素对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与L.acidophillus的种类和黏附素浓度都有关。C.albicans+L.acidophillusⅡ+黏附素比C.albicans+L.acidophillusⅠ+同浓度黏附素效果好。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能促进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 一种微生态制剂体外抗菌作用及其在阴道黏膜部位应用研究

    作者:赖发伟;杨宁;王晓;曾文明;许欣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体外抗菌作用及其在阴道黏膜部位的应用.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抑菌试验和动物模型试验方法,对该制剂抗菌效果和局部黏膜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含乳酸杆菌的微生态制剂培养液中接种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共同培养24h以上,对此两种细菌繁殖体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抑菌率增加.在乳酸杆菌培养液内接种白色念珠菌培养至48 h,也显示出良好的抑菌作用,但抑菌力稍弱.微生态制剂对感染了白色念珠菌的动物阴道黏膜灌注微生态溶液作用6h后显示出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结论 含乳酸杆菌的微生态制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用于黏膜部位表现出抗真菌感染的作用.

  • 乳酸杆菌对15种抗阴道毛滴虫中西药物敏感性测定

    作者:毛樱逾;王光西;王敏

    目的 研究乳酸杆菌对15种抗阴道毛滴虫中西药物的敏感性,寻求防治滴虫性阴道炎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合理组合. 方法 12种中药原液(以原生药含量计1 g/ml)按倍比稀释法配制1∶2、1∶4、1∶8和1∶16浓度的含药MRS固体培养基,接种等量嗜酸乳杆菌,厌氧环境中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以纸片扩散法测试嗜酸乳杆菌对3种西药的敏感性. 结果 在大黄和乌梅药液浓度为0.5 g/ml的琼脂培养基中,仍可见嗜酸乳杆菌菌落生成,但菌落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细小;在其他中药培养基嗜酸乳杆菌生长良好,菌落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用甲硝唑、替硝唑和吡喹酮作药敏试验,含药纸片周围均未出现抑菌环. 结论 所选中西药对嗜酸乳杆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 嗜酸乳杆菌对链霉素处理小鼠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观察

    作者:熊衍文;李振军;徐建国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可能治疗作用. 方法使用口服链霉素处理的BALB/c小鼠为模型,在大肠杆菌O157∶H7 88-2364感染前或后,在不同时间经口给以嗜酸乳杆菌LAI,观察试验小鼠的临床症状、肠道和肾脏的病理改变、排菌时间以及粪便中志贺毒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等. 结果发现口服嗜酸乳杆菌可以明显降低感染了大肠杆菌 O157∶H7小鼠的死亡率,降低通过粪便排泄病原菌的时间,以及降低粪便标本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论口服嗜酸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小鼠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乳杆菌对TNF-α诱导Caco-2细胞分泌IL-6和IL-8的影响

    作者:王斌;李秋荣;黄骞;李宁;黎介寿

    目的 研究嗜酸乳杆菌对TNF-α诱导Caco-2细胞表达细胞因子IL-6和IL-8的影响.方法 将嗜酸乳杆菌L050103-12与Caeo-2细胞共孵育,加入TNF-α-起温育2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IL-6和IL-8的水平;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IL-6和IL-8 mRNA的表达.结果 加入TNF-α(10 ng/ml)温育2 h后,与对照组相比,Caco-2细胞IL-6和IL-8的mRNA表达显著增强.IL-6和IL-8的分泌水平也显著增高(P<0.01).提前给予嗜酸乳杆菌1950103-12与Caco-2细胞共孵育,与TNF-α处理组相比,TNF-α诱导Caco-2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相对减弱(P<0.05),IL-6和IL-8的分泌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单独给予嗜酸乳杆菌1950103-12处理Caco-2细胞,其IL-6和IL-8 mRNA表达以及分泌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变化.结论 嗜酸乳杆菌1950103-12可以抑制TNF-α诱导Caco-2细胞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

  • 嗜酸乳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和黏附拮抗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红艳;贾继辉;邢咏梅;陈春燕;周亚滨;唐伟;程轶喆;于修平

    目的比较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乳酸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及其对生殖道常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的黏附拮抗作用. 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分析嗜酸乳杆菌活菌和热灭活两种生物状态对刮取的阴道上皮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宫颈上皮细胞系HeLa细胞的黏附指数以及经两种生物状态嗜酸乳杆菌拮抗作用后致病菌的黏附指数的变化,并用台盼蓝染色法比较二者黏附HeLa细胞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对刮取的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热灭活状态对HeLa细胞的黏附指数显著高于活菌状态,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均有黏附抑制作用,热灭活状态嗜酸乳杆菌黏附HeLa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不降低细胞存活率. 结论经热灭活的嗜酸乳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有较强的黏附性并可对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发挥黏附拮抗作用.

  • 嗜酸乳杆菌对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作者:傅晓丽;徐建国;高守一

    目的 研究嗜酸乳杆菌DOM La菌株是否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使用了Hep-2细胞粘附实验和Hep-2细胞侵袭实验.结果 发现嗜酸乳杆菌DOM La菌株对Hep-2细胞粘附平均达222.48±30.7个细菌/细胞.thyA基因突变菌株DOM LaF84 对Hep-2细胞的粘附为61.96±10.27个细菌/细胞.将嗜酸乳杆菌DOM La菌株与肠产志贺氏样毒素且具有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ESIEC)F171菌株共同孵育后, 可将后者的粘附和侵袭菌数分别由273.4±24.7个细菌/细胞和13.4±4.9个细菌/细胞,降低到65.3±13.1个细菌/细胞和6.82±1.6个细菌/细胞, 差异有显著性(P<0.01).将DOM La菌株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 8401菌株共同孵育后,可将后者对Hep-2细胞的粘附和侵袭数分别由269.2±26.5个细菌/细胞和34.0±5.3个细菌/细胞降到70.7±14.0个细菌/细胞和6.82±2.9个细菌/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嗜酸乳杆菌DOM La菌株对ESIEC F171菌株和EIEC 8401菌株的Hep-2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嗜酸乳杆菌对感染性腹泻具有非特异性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 嗜酸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源;张振;王宝香;鲍连生;彭罕鸣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对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乳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乳鼠随母鼠按窝随机均分为4组,给4日龄的乳鼠灌服HRV作为感染组,灌服HRV的前和后灌服L.acidophilus作为预防组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灌服同剂量的MEM Eagle细胞培养液.在实验的第8天下午杀死每组9只乳鼠,取乳鼠盲肠内容物分离培养后,进行菌群分析;ELISA法检测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血清干扰素-r(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HE法染色乳鼠小肠黏膜切片,利用Image-Pro Plus 5.1图像软件分析各组乳鼠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V感染组乳鼠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SIgA下降、血清IFN-γ和TNF-α上升、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预防组和治疗组乳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免疫力下降和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的情况均得到了改善.预防组与治疗组相比,前者对乳鼠肠黏膜受损的保护作用效果更好.结论:L.acidophilus对感染HRV乳鼠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感染前灌服L.acidophilus的保护效果好于感染后灌服.

  • 便秘、腹泻与乳酸菌(下)——糖尿病合并腹泻、便秘的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蒋峰

    酸奶能代替益生菌吗?益生菌主要指乳酸菌,包括双歧杆菌、各种乳酸类菌(如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有很好的增强免疫、调理肠胃功能的能力.真正的益生菌主要是A-嗜酸乳杆菌和B-双歧杆菌.市场上销售的酸奶通常含有的活性菌是L-保加利亚嗜热杆菌、S-嗜热链球菌.这两类菌种主要帮助牛奶发酵定型,并产生宜人的香味.

  • 口服接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诱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连三;范红;秦山;刘丽;唐红;雷秉钧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正在大力研制核酸疫苗,以补充现行乙肝疫苗的不足并开发用于治疗性疫苗[1].但一般疫苗多为注射方式接种,给被接种者带来疼痛与不便;因此,疫苗剂型口服化一直是新型疫苗的研制方向之一[2].一、材料和方法1. 口服剂型乙肝核酸疫苗(NVO-HB/s)的制备:将HBsAg的编码基因S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Rc/CMV,获得重组质粒pRc/CMV-S,可高效表达HBsAg主蛋白[3];用以转化各载体菌株:伤寒杆菌基因工程减毒株CVD908、嗜酸乳杆菌La1株(均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徐建国教授惠赠)及酵母菌Z97株.各转化菌分别抽提、纯化获得质粒DNA,经鉴定确认转化成功;将上述各转化菌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定容至所需浓度与剂量;即为口服剂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NVO-HB/s).

  • 第388例——腹泻、恶心伴胃体、肝脏占位

    作者:许国强;任国平;刘有恃;单国栋;阮凌翔;钱晶晶

    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因"反复腹泻2年半,再发伴恶心、纳呆、消瘦1个月"入院.患者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4次/d,大便稀烂,无黏液脓血,可自行缓解或经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匹维溴铵等治疗后好转.1个月前上述症状再发并伴有恶心、纳呆和消瘦等,经地衣芽孢杆菌胶囊和米曲菌胰酶片等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黏膜不规则隆起,活检病理:胃体黏膜中度浅表活动性炎伴固有层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幽门螺杆菌(Hp)阳性.腹部CT提示:胃体大弯侧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肝、脾多发低密度灶,首先考虑为囊肿,脾肿大.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体部胃壁不规则增厚伴无回声结构形成,性质待定.为明确诊断,以"胃体占位性病变,胃淋巴瘤可能"收住院.

  • 嗜酸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作者:徐敬秋;胡君

    根据能量来源,可以把微生物分为化能和光能量2大类;根据碳素来源,又可分为自养和异氧菌.这样可以把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光能异氧、化能自养、化能异氧四大营养型微生物.乳酸菌属于化能异氧微生物,它们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往往结构复杂,分子量大,需要由菌的酶系统水解后才能被吸收.

  •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三联活菌对大鼠肝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

    作者:陈文哲;付宏望;潘卫东;刘波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对大鼠肝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55 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SO)组15 只,肝大部分切除(PH)组和肝大部分切除加金双歧(PHG)组各20 只.SO 组大鼠仅剪断肝周韧带后关腹,PH 组与PHG 组大鼠行肝切除术,切除肝左内叶、左外叶和肝中叶,切除量约为肝脏总体积的2/3;SO组及PH 组术后自由饮用无菌蒸馏水,PHG 组行肝切除术后自由饮用金双歧溶液(含量约109 CFU/ml).术后饲养48 h 后进行大鼠粪便涂片镜检并计算球菌与杆菌比例(球杆比),摘取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培养阳性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3 组粪便球杆比(几何均数)、血浆内毒素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非参数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或Mann-Whitney 检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SO 组大鼠粪便球杆菌比几何均数为1颐9,PH 组为3颐1,PHG 组为1颐4,PH 组与SO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34,P<0.05),PHG 组与PH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43,P<0.05).SO 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阳性率7%(1/15),PH 组65%(13/20),PHG 组为20%(4/20),PH 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SO 组(P=0.01),PHG 组明显低于PH 组(P=0.01).SO 组、PH 组、PHG 组血浆内毒素分别为中位数0(0~4.9)ng/L、4.1(1.7~94.5)ng/L、2.1(0~10.0)ng/L,PH 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SO 组和PHG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5.5,107.5;P<0.05).结论金双歧能改善大鼠肝切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率,降低内毒素水平;术后应用金双歧可预防大鼠肝切除术后感染.

  • 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及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交互作用

    作者:李桂军;周建娟;蔡文伟

    目的 对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无乳链球菌间交互作用及pH、乳酸、乙酸、H2O2对其生长影响进行评价,为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经乳杆菌属短期治疗疗效不佳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混合培养;4种细菌经不同pH值培养基培养、不同浓度乳酸、乙酸、H2O2作用,检测其浓度变化.结果 嗜酸乳杆菌与3种菌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嗜酸乳杆菌抑菌作用时间、浓度依赖性;pH 3.5~5.0时,嗜酸乳杆菌增殖快,抑菌作用强;乙酸、H2O2对4种细菌均具强抑制作用;乳酸对嗜酸乳杆菌无抑制作用,对其他3种细菌均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嗜酸乳杆菌主要是通过代谢产物乳酸等而不是H2O2直接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经乳杆菌短期治疗疗效不佳主要与阴道内乳杆菌定植数量不足、产酸能力低及阴道内存在耐酸的病原菌有关.

  • 嗜酸乳杆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交互作用

    作者:李桂军;蒋琰瑛;张红霞;周建娟

    目的 对嗜酸乳杆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间的交互作用及pH、乳酸、乙酸、H_2O_2等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影响进行评价,为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易转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不同浓度嗜酸乳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经不同pH值培养基培养、1%乳酸、1%乙酸、3%H_2O_2作用,检测其浓度变化,形态学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形态变化.结果 嗜酸乳杆菌浓度依赖性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白色假丝酵母菌可促进嗜酸乳杆菌生长;pH值为3.5~5.5时,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当pH值为4.0时,嗜酸乳杆菌抑菌能力强;乳酸、乙酸均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_2O_2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并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 嗜酸乳杆菌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乳酸而不是H_2O_2直接产生抑菌作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转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主要与乳杆菌因某些因素生长受抑,导致数量降低及其产酸能力下降有关.

  • 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凯涛;刘冠环;左继东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18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益生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Hp根除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益生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 vs 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8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4% vs 3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 两种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作者:朱新影;杜娟;赵文娟;吴婧;赵丽伟;孟霞;杨亮;焦黎;马欢

    目的 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或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360例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为3组.四联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口服10 d;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氏酵母菌组分别在四联组基础上,于服药第1天开始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000 mg 3次/d或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 2次/d,口服14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定为根除成功,比较3组间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联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氏酵母菌组意向性(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1.7%(98/120)、84.2%(101/120)、85.0%(10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组方案(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2.5%(98/106)、90.1%(101/111)、93.6% (102/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0);复方嗜酸乳杆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 =0.008)以及腹泻(P <0.001)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布拉氏酵母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 =0.003)以及腹泻(P<0.001)、腹胀(P =0.004)、便秘(P =0.002)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均可降低铋剂四联方案中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前者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后者可降低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