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及内脏传入部位NGF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东培;才丽平;方秀斌

    目的探讨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传入系统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 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合显微图像分析,研究哮喘豚鼠下呼吸道和内脏传入系统NGF免疫反应及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豚鼠NGF免疫反应在气道上皮、C7~T5段脊神经节及脊髓背角明显上调(P<0.01),NGF mRNA表达在气道上皮明显增多(P<0.01),而在C7~T5段脊神经节及脊髓背角却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气道上皮、C7~T5段脊神经节及对应节段脊髓背角的NGF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C7~T5段脊神经节细胞及对应节段脊髓背角神经细胞本身能合成NGF.

  • 哮喘小鼠气道上皮TSLP表达及激活DCs加重气道炎症的研究

    作者:李艳丽;李鸿佳;亓慧娟;王荣;姬峰;郝俊青;毕文祥;董亮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上皮中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探讨其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TSLP中和抗体干预组.通过气道反应性和肺组织病理学评价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3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肺组织中TSLP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TSLP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树突状细胞(OCs)表面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哮喘的典型表现证实造模成功;哮喘组BALF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TSLP与其成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上皮TSLPmRNA和蛋白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BALF中DCs表面CD40、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TSLP中和抗体干预后,BALF中DCs表面CD40、CD80、CD86表达明显减低,并进一步减少IL-4、IL-5和IL-13的表达.结论 哮喘气道上皮中TSLP表达增高,TSLP通过上调DCs表面CD40、CD80、CD86的表达,激活DCs诱导CD4~+T细胞向Th2分化发育,与加重哮喘的气道炎症有关;TSLP抗体干预可阻断DCs的活化,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分泌,这些因素可能与减轻哮喘炎症反应有关,为哮喘治疗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作用研究

    作者:莫碧文;刘晓晴;王昌明;王孝养;熊维宁;金毅

    本研究利用豚鼠哮喘模型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特点及黄芪对HO-1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雄性豚鼠30只,体重200~35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腹腔内注射10%卵清蛋白(OVA)溶液1 ml致敏,2周后喷入1% OVA溶液激发30 s,对照组则喷入生理盐水30 s.A组(正常对照组):喷雾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2周;B组(哮喘发作1周组 ):每日激发哮喘1次,共1周;C组(哮喘发作2周组):处理同B组,共2周;D组(黄芪治疗1周组 ):每日激发哮喘1次,每次于激发哮喘后30 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 g/kg,共1周;E组(黄芪治疗2周组):处理同D组,共2周.各组于后1次激发后6 h采血,测全血碳氧血红蛋白(C OHb)的%含量.取肺做切片,做常规HE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组化染色选用羊抗 HO-1多克隆抗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豚鼠气道上皮HO-1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以 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 气道上皮损伤对上皮下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发生中的地位

    作者:陈兴无;徐军

    目的探讨损伤气道上皮对上皮下成纤维细胞活化、转分化为肌纤维母细胞的影响及其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高反应中的地位.方法原代培养的人气道上皮下成纤维细胞与经脂多糖 (LPS)处理后给予机械划伤的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共培养,分别加入内皮素(ET)受体A拮抗剂BQ12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和抗体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以及5-溴-2'-脱氧尿苷(BrdU)掺入等方法,检测上皮下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情况;将细胞转染反义内皮素转换酶(anti-ECE)mRNA表达载体并运用酶谱分析法, 研究ET-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相互作用.结果损伤上皮诱导并增强了上皮下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及细胞增殖,同时诱导了上皮下成纤维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BQ123、TGF-β1中和抗体及p38 MAPK、ERK1/2抑制剂均分别抑制或部分抑制了α-SMA的表达.与对照(转染空载体)及转染anti-ECE mRNA表达载体上皮细胞比较, 转染空载体的上皮细胞损伤后上清液中ET-1分泌[机械划伤+LPS刺激的pEGFPN2转染16HBE组为(15.00±0.86) pg/ml;机械划伤+LPS刺激的anti-ECE转染16HBE组为(7.57±0.94) pg/ml]增加(P均<0.01).结论损伤上皮通过释放ET-1和(或)TGF-β1诱导了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并促进了细胞的增殖,这一过程涉及了MAPKs家族的p38 MAPK与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

  • β连环素在吸烟小鼠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李文俊;吴人亮;李娜萍;周晟;郝春荣;王曦

    目的研究β连环素(β-cat)在吸烟小鼠不同阶段气道上皮中表达的变化,探讨不同功能状态的β-cat在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研究小鼠吸烟5周组(S5 w组),吸烟10周组(S10 w组),吸烟15周组(S15 w组)气道上皮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气道上皮β-cat mRNA、β-cat、原癌基因(c-Src)、酪氨酸磷酸化蛋白(phosphorytyrsine,p-Tyr)的表达。结果 (1)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气道上皮形态学上呈损伤(S5 w)、修复(S10 w)、过度增殖(S15 w)变化。(2) S5 w 、S10 w、S15 w组β-ca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对照组、S5 w 、S10 w、S15 w组β-cat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204±0.012、0.097±0.007、0.160±0.003、0.107±0.008;β-cat mRNA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223±0.008、0.123±0.011、0.173±0.008、0.116±0.004,P<0.01)。但S10 w组β-ca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S5 w、S15 w组高。S15 w组中尚可见β-cat核内表达。(3)正常气道上皮细胞c-Src、p-Tyr表达极弱,和S5 w 、S10 w、S15 w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S5 w 、S10 w、S15 w组 c-Src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48±0.015、0.127±0.018、0.147±0.010、0.147±0.010;p-Tyr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75±0.011、0.112±0.012、0.127±0.018、0.127±0.018,P<0.001)。结论β-cat在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β-cat表达下调可能由于c-Src磷酸化β-cat酪氨酸残基并导致β-cat降解所致;细胞内p-Tyr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β-cat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 β连环素 气道上皮
  • 蓝桉油对二氧化硫致大鼠细支气管炎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吕小琴;王砚;唐法娣;徐红伟;傅骏;卞如濂

    气道黏液中的黏蛋白为一类糖蛋白,黏蛋白5AC(MUC5AC)主要由气道表层上皮及黏膜下腺分泌,是气道黏液的重要组成成分[1,2].蓝桉油是从桃金娘科植物蓝桉叶中提取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和1,8-桉油素.我们通过观察大鼠长期吸入二氧化硫(SO2)所致细支气管炎模型研究气道上皮MUC5AC水平的变化及蓝桉油对其的影响.

  • 白细胞介素18对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小鼠肺部嗜酸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惠兰;张珍祥;徐永健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中浆细胞和嗜酸细胞(EOS)被认为在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Iɡ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加重哮喘气道炎症,而且会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故以浆细胞和EOS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1].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近发现的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目前有关它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了.为探讨IL-18对支气管哮喘气道EOS和浆细胞的作用,我们在小鼠哮喘模型上观察了IL-18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作者:龙怀聪;王曾礼;肖邦榕;王刚;王彰晖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是气道上皮反复损伤修复导致气道结构的改变,在此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EGF/EGFR) 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实验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商品名:金转停,河北石家庄荣立药物研究所)阻断EGFR的激活,旨在观察抑制哮喘动物气道上皮EGFR的激活对气道重塑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

  • 过敏性哮喘与骨髓反应

    作者:万欢英;周敏;黄绍光;Paul M Obyrne;Roma Sehmi

    过敏性哮喘是以嗜酸细胞在气道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激活的嗜酸细胞可分泌多种前炎性蛋白和脂质介质,在白三烯(LTB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刺激下,它还可释放基质蛋白酶、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细胞神经毒素等引起气道上皮破坏、平滑肌痉挛,粘液分泌增多[1],形成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介导迟发性哮喘反应(LAR)[2];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和气道中嗜酸细胞及其祖细胞明显增多,近发现,由于抗原刺激气道后引起炎性介质释放或气道中炎细胞趋化至骨髓,引起骨髓中炎细胞的祖细胞(主要是嗜酸/嗜碱细胞祖细胞)扩增和分化、嗜酸祖细胞成熟率增加、嗜酸细胞产生增多[3];表明在慢性气道炎症形成的同时,存在着骨髓的相应改变,且在骨髓及气道局部存在着一定的信号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哮喘具有重大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滴灌液的研究

    作者:周向东;李升锦;王导新

    机械通气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患者救治的常规手段.为防止患者痰痂形成并湿化气道,通常采用定时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后吸出气道潴留物的方法,由于滴入液成分单一作用也较局限,而理想的气道滴入液不仅需具备化痰溶痂作用,还应有助于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及减轻炎性损伤起保护气道上皮作用.我们的研究旨在提出一个具有良好综合作用的组方溶液.

  • 客观评价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作者:施焕中

    由于蠕虫感染时体内嗜酸粒细胞增多,其释放的一些酶(如组胺酶)可以降解由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过敏性介质,所以人们推测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随着对嗜酸粒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嗜酸粒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激活的嗜酸粒细胞释放颗粒相关蛋白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损伤、黏液腺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和微血管扩张[1].但并非所有哮喘患者的发病均与嗜酸粒细胞有关,因此对其作用应有客观的评价.

  • 气道上皮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作者:黄英

    目的 探讨气道上皮和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离体气管条张力的测定方法,观察气管条乙酰胆碱(Ach)浓度反应曲线和大收缩反应的变化.结果 哮喘大鼠(n=10)离体气管条经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5 mol/L孵育后对Ach的大收缩反应从孵育前(123±39) mg上升到(187±53) mg,大收缩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浓度反应曲线上移,而L-Arg可以逆转L-NAME的作用,单用L-Arg 2×10-5 mol/L和L-Arg 10-3 mol/L孵育气管条,对哮喘大鼠气管条的大收缩反应和浓度反应曲线无明显影响.与上皮完整气管条比较,去上皮可使哮喘大鼠气管条的反应性显著增高(P<0.01),而L-Arg、L-NAME+L-Arg和L-NAME孵育去上皮气管条对其反应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气道上皮在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起重要作用,气道上皮损伤造成哮喘发作与NO合成减少有关.

  • 呼吸科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妍;黄茂

    气道重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气道上皮到外膜的所有组织.气道重塑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细胞过度增生、肥大和基质异常沉积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阐明这些因素无疑将为发展新的防止或逆转气道结构变化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 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气道上皮TSLP表达及炎性因子的相关研究

    作者:孟玲;陈冉;武伟华;杨洪吉;魏丽;阴其玲

    目的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TSLP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的对比研究,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抗炎药物布地奈德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试验前后对患者TSLP的表达活性、含量及血浆中IL-4,IL-5,IL-13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健康人数据作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研究其变化及其之间关系.结果 患者经治疗哮喘症状明显减轻,TSLP表达活性以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都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接近.结论 布地奈德等抗炎药物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降低TSLP等的表达水平,而该类指标与支气管哮喘的加重密切相关.

  •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STAT6和黏蛋白表达的调控

    作者:虞琳;朱丽君;张怡静;叶乐平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STAT6及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5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以及高、中、低剂量麻杏石甘汤±哮喘组(C组、D组、E组).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运用ELISA法检测其中IL-12、IL-13浓度;留取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6表达,AB-PAS染色法分析气道黏蛋白表达.结果 (1)麻杏石甘汤能降低哮喘组BALF中IL-13浓度,升高IL-12含量且高、中剂量组与哮喘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杏石甘汤剂量依赖性减少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及血管肌层增生,减少周围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3) STAT6蛋白在哮喘大鼠各级气道上皮均有表达,麻杏石甘汤组STAT6含量高于对照组,且高、中剂量组STAT6表达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4)哮喘组存在气道黏液高分泌,麻杏石甘汤组较对照组黏蛋白表达增多,但较哮喘组明显减少.结论 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IL-13/STAT6/黏蛋白途径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气道黏液高分泌,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少华;胡华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与吸烟的关系密切.吸烟可增加氧化物负荷,导致发生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比例失衡,并进一步引起氧化应激,通过直接损伤肺细胞和加剧肺炎症反应,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抗氧化治疗具有保护肺部和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 气道上皮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琪;张建勇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结构细胞,在应激状态下的上皮细胞通过分泌炎性介质与自身细胞或其他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相互作用,积极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阐明维持气道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可能在未来哮喘防治中占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纤维连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

    作者:苏苗赏;李昌崇

    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是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往认为,其原因是以气道慢性炎症为基础,它的产生是嗜酸粒细胞参与炎症修复和肥大细胞释放化学介质,对气道黏膜继发性损伤,导致气道壁结构改变,引起肺功能异常的过程.近年来,气道重构在轻度无症状哮喘患者大气道中也被发现,从而对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重构的作用提出质疑.目前认为,哮喘气道重构是气道壁结构改变引起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的气流阻塞,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学特点包括气道上皮纤维化,平滑肌增生肥大,黏液腺化生和新血管的生长和增生.此外,气道上皮纤维化、管壁弹性减弱和肺弹性回缩力缺失产生持续呼气的气流限制也是导致哮喘慢性化和难治化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仍不清楚[1].现已发现,细胞外基质(ECM),主要是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哮喘气道重构过程中,不仅是在间质中被动的沉积,还是上皮纤维化,包括ECM沉积和气道管壁弹性减弱的主动参与者.本文主要综述了FN在哮喘气道重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FN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气道粘蛋白合成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曲仪庆;黄绍光

    粘蛋白的质与量决定了气道粘液的理化特性,对于维持正常的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刺激因素可引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化,导致气道上皮细胞粘蛋白合成增加和杯状细胞化生.选择性EGFR抑制剂能够抑制气道粘蛋白生成和杯状细胞化生,在气道高分泌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 抗氧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少华;胡华成

    吸烟增加氧化物负荷,引起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比例失衡,进一步引起氧化应激,直接损伤肺细胞并加剧肺炎症反应,是引起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针对性抗氧化治疗如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和通过饮食增加维生素E和C的摄取,具有保护肺脏和抗炎症反应的重要意义.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